欢迎光临!查询试卷\课件\优质课请在此输入关键字:
网站首页 >> 钟祥一中 >> 文章内容

高校经费排名扎心:宁去一线211,不去三线985!

[日期:2019-09-04]   来源:  作者:   阅读:265[字体: ]

高校经费排名扎心:宁去一线211,不去三线985!

1

前几天,教育部直属的75所高校经费排名曝光,在网上引发热议。

从整体实力上说,985高校肯定比211高校好很多。但是我们仔细研究就会发现,如果考虑到学校规模和人均投入,那一些偏远地区的985高校其实不算太好。

决算经费的多少,就非常能够体现本校对学科及其教育科研等方面的重视程度。比如,北科大、北交大等等的211大学,它们的总经费就比许多985高校的决算经费还要高。

不管是国家财政性高等教育经费投入,还是地方财政预算中的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从,都大体呈现中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投入多,西部欠发达地区投入少的趋势。

有钱好办事,也只有有钱,才能让学校走上发展的快车道。

更为可怕的是,高校投入还适应于马太效应。

一线城市的高校有更多钱,更好的地域和办学条件,能够吸引更优秀的人才,便能够申请更多专项项目、获得更多的专项拨款,又有了更多的钱搞建设,反之亦然。

也正因为如此,985、211提出20多年了,其实高校的真正办学实力早已不完全囿于这一评价体系了。

城市经济实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校的拨款多少,从而决定学校的硬件条件。

2

我读书的时候,也有一个男生懵懵懂懂选了一所偏远的985高校。毕业的时候因为离家乡太远,找工作诸多不便,加上谈了个当地的女朋友,就在当地结婚生子了。这些年,自己发展一般,还连带着父母也得千里奔波给他带孩子,偶尔联系,言语间似乎有些后悔。

我们当然不能把个人的发展不顺怪罪到母校头上,不过回头看来,当时的我们,对城市的认知只停留在地球仪上,对高校的认知也仅局限于985、211的名号。

哪里知道,同样的985和211,在不同的城市却有着天差地别。

直到今天,曾经在填志愿的时候抓破脑袋的我,也成为了一名高校老师。

再遇到“同样的分数下,到底要选个好城市,还是选个好学校?”这样的问题时,我会说:985学校名号当然是响亮,也是你高中三年努力奋斗的光鲜成果。但是,还是选个好城市吧。

对于家庭来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样样都是钱。

对于高校来说,改善教学条件、增添图书器材、招兵买马、补贴学生,样样投入不菲。可以说,财政投入是高校发展的命脉。

高校投入中,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地方财政投入。一线城市经济发达,教育投入自然多;三线城市本身就已经精打细算了,哪里有那么多钱来发展教育。

3

你挑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朋友浩子早两年研究生毕业的时候,博士考试迟迟没有结果,又错过了校招的高峰,很是着急。在网上看到一所偏远二本院校的招聘公告,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去了,没想到不怎么费力就通过了。大家都为他高兴,毕竟硕士的含金量早就不如以前了。在一线城市,谋个中小学教职都得过五关扎六将,别说高校了。

可浩子最终还是没去那所学校上班。

他说:“我去学校看了看,几乎没几个年轻人,活力明显不足;城市那么偏远,最前沿的学术思想很难接触到,实验条件也不好;而且听说,待遇也不怎么样。与其在一团死气沉沉里耗着,不如放手一搏,假如博士没考上,我就再考一年。”

去年兴义民族师范学院的一则招聘启事火遍全网,大家都说这学校的招聘启事实诚。

高校经费排名扎心:宁去一线211,不去三线985!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招聘启事

可对于学校的人事部门,如果学校优点很多,又何必藏着掖着。可平台摆在那,实力摆在那,地域也摆在那,实在是撒不了谎。只好摆出评职称容易、自由度大、物价房价低、学风淳朴的优点,说是实诚,也不过是三四线高校人才引进的无奈之举。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就曾对高校人才向东南经济发达地区流动的 “孔雀东南飞”现象表示过深重的忧虑。

不说一线211,就是一线的二本院校,也有数不清的优秀人才可以挑选;而三四线城市即使是985高校,学历高、创造力旺盛、视野开阔的专家学者即使是去了,也很少人愿意一辈子扎根。

这就是用脚投票的结果,你挑的路,每一步都算数。今天你轻易地将青春托付给远方,也许明天就要承受现实无情的打脸。

4

抓住命运赐予的仅有机会

高校经费排名扎心:宁去一线211,不去三线985!

26岁就成为春晚节目主持人的李思思,是吉林长春人,后考入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学习。大一就以学生身份参加央视三套《挑战主持人》节目,并成为该节目史上第一位八期女擂主;大二再次参加《挑战主持人》全国选拔赛,并荣获季军。大三就开始在央视主持节目。地利之便,让她顺利得到了央视的工作机会。

在三四线城市读书的人,如果要去一线城市工作,相当于要重新开始、重新融入。所以虽然条条大路通罗马,可有的人就生活在罗马。

一线城市人才汇聚,无论你的兴趣点是什么,都可以找到合适的圈子共同精进,遇到本领域优秀的人,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一线城市大平台、大公司密集,工作机会多,与高校之间的合作也多,因此更容易得到大平台、大公司的实习、工作机会,影响着我们的工作和前途。

说到底,在哪里生活是个人的选择,一二线有一二线的机遇,三四线有三四线的舒适。

但是,读书这件事,我劝你宁选一线211,不去三四线985。

因为,年轻的时候,开拓视野与格局才是上策,而选择一座城市,就是命运埋下的伏笔。

0
相关评论
鄂公网安备 420881020000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