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查询试卷\课件\优质课请在此输入关键字:
网站首页 >> 卫生保健 >> 健康保健 >> 文章内容

猝死频发-猝死的原因及预防(组图)

[日期:2012-09-09]   来源:楚天都市报  作者:生物百花园   阅读:263[字体: ]

46岁的央视著名足球解说员陶伟猝死

8月27日,46岁的央视著名足球解说员陶伟猝死

22岁美女模特艾薇薇拍片猝死

5月22日,22岁美女模特艾薇薇拍片猝死

8月27日,46岁的央视著名足球解说员陶伟猝死;7月31日,浙江电台25岁的美女主播郭梦秋猝死;7月17日,24岁的美女淘宝店主“艾珺Aj“猝死……短短1个多月来,类似消息频频见诸媒体,再加上之前发生同样悲剧的侯耀文、高秀敏、古月等知名人士,“猝死”这个词汇,引发不少市民、尤其是工作和生活压力较大的职场人士更多关注。事实上,中青年频发猝死近年已成为一种社会问题,根据记者日前从武汉数家规模较大的医院获得的数据,江城一年不少于400人因猝死而离开他们的亲友。

公共场所猝死

三个瞬间消逝的生命 频发的悲剧引人警醒

9月3日凌晨3时许,一名38岁男子因不适从睡梦中醒来。他吃力地想坐起身来,突然摔倒不省人事。惊恐不已的家人连忙拨打120,于凌晨4时许将其送到武汉普爱医院急诊科。到达医院时,该男子心脏和呼吸都没有了,意识丧失,对外界呼叫没有反应,初步检查诊断为心梗,医生立刻按程序为其进行心肺复苏,然而抢救了近1个小时,仍未能挽回其生命。

无独有偶。今年初,一名11岁女孩在学校参加运动时突然晕倒,于当天中午1时许被紧急送到武汉协和医院急救科。当时,孩子皮肤苍白、嘴唇紫绀、意识丧失,进一步检查已没有呼吸、血压和心跳,瞳孔已经散大,医生立刻为其实施气管插管,并紧急心肺复苏。经过紧张抢救,心脏虽然复跳,但呼吸仍然没有恢复,不久宣告死亡。经初步检查,怀疑孩子系脑动脉瘤或脑动静脉畸形,导致脑血管突然破裂最终造成猝死。

还有一起较为典型的案例,发生在今年年初。一名20岁左右男子被送到武汉协和医院急救室抢救,当时他呼吸急促、意识丧失,检查发现心跳特别快。原来,该男子当天大量吸食K粉,精神一直处于亢奋状态,几个小时后陷入昏迷。朋友开始以为他是睡着了,但后来发现情况不对,连忙将他送到医院,仍然抢救无效死亡。经查,该男子心功能本身有问题,因神经刺激过度增加心脏负荷,导致心功能衰竭。

23岁青年网吧猝死

江城每年至少400人猝死 50岁以下者约占一半

 以上3个逝去的生命令人遗憾,然而,同样的悲剧几乎每天都在上演。记者日前从武汉协和医院急诊科了解到,该院2010年和2011年分别累计接收120例和155例心脏骤停患者,其中95%以上发生猝死。而据中南医院急救中心透露的数据显示,该中心平均每个月能接到猝死患者4-6例,最多时可达10余例;武汉市普爱医院平均每月接收猝死患者四五名,平均一年40名左右。

仅上述3家医院,一年累计接收的猝死患者就有约250人左右。据业内人士分析,除了送到医院抢救无效者外,还有一些患者发生猝死后并未送到医院,因此即使保守估计,武汉一年发生猝死的人数不会低于400人,平均下来每天至少发生一起,其中50岁以下的中青年占了约一半,而且这个比例还在上升。“虽然没有具体统计,但在临床上确实明显感觉到,猝死的中青年人越来越多。”普爱医院西区急诊科主任曾昆告诉记者,20年前60岁以下发生猝死都非常罕见,但是现在二三十岁甚至十几岁猝死的都很常见了。此外,中青年猝死者中通常男性多于女性,这是因为女性绝经前身体雌性激素比较高,而雌性激素对血管有天然保护作用。

三大原因易导致猝死 约八成问题在心脑血管

那么,猝死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情?几分钟前还好好的人,为何突然就遭噩运了呢?

据了解,所谓猝死,是指急性症状发生后即刻或6小时内自然或非暴力死亡。不过目前大多数学者倾向于将猝死的时间限定在发病1小时内,其特点是死亡急骤、出人意料。

据武汉协和医院急诊科樊红副教授介绍,猝死主要由三种情况导致:第一种是心源性猝死,如心肌梗死、急性冠脉综合症、心肌病等,原来以中年老人多见,但近年来中青年人比例上升迅速;第二种是脑源性猝死,如脑出血、尤其是脑干出血等,该病在中老年人和青少年中均存在;
第三种是药源性猝死,如心脏类、镇定催眠类药和毒品(长期吸食麻果、K粉等),以特殊群体多见。另外,还有一些患者因长期疾病或饮食不好,造成电解质紊乱、肾功能不全等情况,也可能导致心脏停搏而猝死。

“猝死者中约八成系心脑血管原因导致。”协和医院心外科主任董念国教授分析说,但不管什么原因诱发,最终问题都归结到心脏。以脑源性猝死为例,大多为脑干出血或缺血,因该处系呼吸和心跳控制中枢,最终导致呼吸心跳停止;而药源性猝死,也是因为持续刺激导致过度兴奋,造成心脏负荷太大,最终导致心脏衰竭而死。

压力大会改变内分泌  猝死者常伴基础疾病

据专家透露,猝死者中不少人患有基础性疾病,比如心功能不好、脑血管畸形等。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基础性疾病“突然爆发”了呢?“压力是主要诱因。”据省急救技能培训中心副主任、中南医院急救中心医生陈志桥介绍,一方面,由于长期应酬、熬夜加班以及饮食、作息等生活习惯原因,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在中青年中呈日益高发趋势,但出现健康问题又容易忽视;另一方面,中青年人多是职场新人或中流砥柱,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因此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几率越来越大。

那么,精神上的压力是如何转化为生理上的压力,最终导致猝死发生的呢?董念国教授分析说,精神压力会让全身内分泌发生改变,导致儿茶酚胺类物质增加,从而引起血管收缩、心跳加快、心脏负荷增大等,并导致心肌缺氧。当心肌缺氧严重了就会导致心绞痛、心梗的发生,心梗面积大了、尤其是主要部位缺血的话,就会发生猝死。

预防: 蛛丝马迹可能是征兆  身心放松能减少悲剧

既然猝死这么可怕,那么能否提前发现征兆呢?对此,多位专家表示,猝死通常发生得很突然,很难有明确症状。不过,当身体出现的一些不适感时应给予重视,因为其有可能是猝死发生前的“蛛丝马迹”。

据协和医院急诊科樊红副教授介绍,有心血管疾病史的患者若心绞痛发作频繁或剧烈了,或血压突然控制不好了,应高度警惕;有脑血管疾病史者若出现一过性的视力模糊,或头痛、短暂性嘴巴突然歪斜等,都可能是前趋症状。若已经出现头晕头痛、胸痛胸闷、呕吐乏力、大汗淋漓等症状时,更需要尽快就诊,尤其对于晕倒患者,除非迫不得已,最好等待120救援,而不要自行移动。“避免猝死的发生,一方面应坚持每年体检1次,及时发现身体隐患,尤其是心脑血管问题;另一方面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以及保持良好的心态。”协和医院心外科主任董念国教授说,中青年人士应该学会调节自我心态,通过休假、运动、音乐和朋友谈心等方式来进行心理疏导、宣泄压力,而家庭和单位也应尽量营造宽松、和谐的环境,政府部门也可以考虑建立一些公益性心理调节机构。此外,对于精神特别焦虑或身体出现不良反应者,则应及时就医。

呼吁:心肺复苏术普及率低  学校能否增加救命课

部分猝死患者在刚发生险情时,实际上还有最后一线生机,但是因为周围的人大多不会“救命术”,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生命之花枯萎。对此,不少专家呼吁,应在广大市民中普及心肺复苏术,并建议大中小学开设医疗急救选修课。“抢救猝死患者分秒必争,学会心肺复苏术十分重要。”普爱医院西区急诊科主任曾昆说,心跳骤停患者抢救的黄金时间是10分钟,发病后1分钟内实施心肺复苏,救活的几率是90%,之后每增加1分钟生存机会减少10%,若超过10分钟则救活可能性基本不大了。然而,等待救护车的时间肯定不止10分钟,若错过抢救最佳时间,患者心跳呼吸已经没有了,医生赶到也无力回天。

省急诊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南医院急救中心主任赵剡教授也强调,心肺复苏术对于抢救猝死患者的重要性,因为猝死发生早期,能否挽救生命的关键因素不在于医务人员,而在于身边的人能否第一时间为其实施心肺复苏,为其争取到抢救的时间。为此,多位专家表示,一些国家将“救命术”作为学校的选修课,因此心肺复苏术在国民中普及率非常高,建议我国教育部门能够效仿。


相关评论
鄂公网安备 420881020000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