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查询试卷\课件\优质课请在此输入关键字:
网站首页 >> 生物百科 >> 文章内容

现代生物科技知识撷趣

[日期:2013-03-01]   来源:网易博客  作者:一叶扁舟   阅读:311[字体: ]

1、跳跃基因的发现

1983年,美国杰出的遗传学家巴拉.麦克林托克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这一年,她已是81岁高龄,一生未婚,一辈子与玉米打交道,人们尊称她为“玉米夫人”。麦克林托克获奖的原因是她在50年代首次发现了跳跃基因。

麦克林托克是将传统遗传学发挥到极致的末代人物,是一位出色的科学家。她对玉米进行杂交试验,并仔细地观察。她发现玉米的着色基因会“跳跃”本来玉米粒的颜色是白色的,几代都一直是白色。可是,忽然白色的玉米粒变成了有颜色的玉米粒。而有颜色的玉米粒培育几代后,突然又变成白色的了。因此她认为一种可变异的基因似乎可以从一个细胞“跳跃”至另一个细胞,在玉米体内有一个着色基因会跳跃,会从一代跳到另一代玉米上去,称其为跳跃基因。1951年,在冷泉港的学术研讨会上,麦克林托克以《染色体结构与基因表达》为题,公开了她六年辛勤努力的研究成果——跳跃基因学说。此学说指出:玉米的染色体中含有跳跃基因(正式名称为转座子),会在染色体上移动,并可在不同染色体间转位,而此基因可控制或影响某些其他基因的表现。

2、神奇的新植物

2、1  变换颜色的植物

英国利用基因工程培育出一种能够改变颜色的植物。这种植物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因缺水而干渴时会自动变成蓝色;需要肥料而感到饥饿时会显示黄色;遇到有虫害侵蚀时则会自动变成红色。人们根据这种植物的颜色变化可以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

2、2 “吃”炸药的烟草

英国科学家利用基因工程改造了一种烟草,可以用来“吃”炸药。经过改造后的烟草能够产生一种细菌酶,可以把 T NT炸药进行分解,并把分解后的物质作为使自身生长的养料来吸收。只要将这种烟草栽种在受到炸药污染的土地里,几年之后就可以将土壤中的炸药成分清理掉。

2、3 免疫功能的香蕉

美国康奈尔大学植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最近培植了一种具有免疫功能的香蕉。只要吃上一个,就会像注射疫苗一样,可以避免乙肝、霍乱和痢疾等传染病。

据介绍,这种香蕉在种植时,要将某种改变了形式的病毒疫苗注射进香蕉树,在以后的生长过程中,该病毒的遗传物质就会永远成为植物细胞的成分。人食用后就会在免疫系统中产生出抗体,来抵御该种病毒的侵害。一棵含有疫苗的香蕉树可产大约45公斤香蕉;若将这种香蕉制成粉状食品更便于婴儿食用,每年吃上一两次就能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

2、4植物血液

法国科学家发现,玉米、烟草等植物含有类似人体血红蛋白的基因,若加入“Fe”元素,就可以制造出人的血红蛋白,从而由植物提供医疗中所需要的人体血液。

由玉米、烟草的基因生产人类血红蛋白为什么要加入“Fe”元素?植物中含有类似人类血红蛋白的基因,从进化上看,说明了什么?

3、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食品作为现代生物技术的必然产物,披着神秘的面纱悄悄走进我们的生活。但我们对转基因食品能了解多少呢?透过其神秘的面纱我们究竟能看到些什么呢?其实,所谓的转基因食品即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改造它们的遗传物质,使其在性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们所需要的目标转变。这种以转基因生物为原料加工生产出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食品安全吗?这是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应用,科学家们并没有发现它和一般食品有明显的差别。但对食品安全表示担忧的人认为,现在的实验只能证明目前转基因食品对人体没有危害,可是谁知道几十年后是否有害呢?对下一代是否有害呢?这种担忧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历史上的确发生过类似的事情,比如农药666、DDT。有人认为,转基因食品在推出市场前都没有经过长远的安全评估,人类长期食用是否安全仍然成疑,而科学界对这些食品是否安全也没有共识,即是说我们到现在为止还没有足够的科学手段去评估转基因生物及食品的风险。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个实验足以证明转基因食品比传统食品更不安全。 4、克隆新技术问世

据报道,丹麦和澳大利亚科学家合作研究出一种更简便的克隆技术,以往克隆技术利用昂贵的显微镜操作器进行,在显微镜下将一根细微的针刺入卵子,取出细胞核,再用另一微针把需要克隆的动物的体细胞核移植入卵子,整个过程困难,耗时很大,新克隆技术则只需显微镜下将卵子切成两半,使一半只含有细胞质,然后,将两份只有细胞质的卵细胞半球融合成一个相当于完整去核卵细胞的结构,再将它与需要克隆的动物体细胞结合,用电刺激法,使它分裂发育,形成胚胎。

据称,用新法产生的半胚胎成功率不比现行的克隆技术低,据专家认为,以新技术克隆出的小牛可能会比老技术克隆的更健康,但尚需证实 。由于新的克隆技术更简便,故它对实现家畜优良品种的大量复制,拯救濒危动物具有重要意义。

5、蛋白质导弹

据报道,细菌之间相互拼杀所用的微小蛋白质“导弹”有望在不久的将来代替治疗疾病所用的抗生素。研究该项技术的美国研究所希望能够首先在治疗动物的常见病方面取得突破。同时这个研究所也发现用这种蛋白质“导弹”能够在食品无菌包装和保存方面做出突破。由于人体血液对抗生素的反应存在一定的危险,这种物质的使用能够降低医学的危险性,且用后无后遗物。

6、动物细胞培养的发展

20世纪初,人们不知道神经纤维是由神经细胞的细胞质向外突出形成的,还是由神经细胞周围的其他细胞融合而成的。生物学家们就这个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1907年,美国生物学家哈里森从蝌蚪的脊索中分离出神经组织,把它放在青蛙的凝固的淋巴液中培养。蝌蚪的神经组织存活了好几周,并且从神经细胞中长出了神经纤维。哈里森的实验不仅解决了神经纤维的起源问题,而且开创了动物细胞培养的先河。此后,在许多科学家的不懈努力下,动物组织培养不断改进并逐渐发展成为动物细胞培养。

7、功不可没的牛粪金龟子

澳洲很早就与其他大陆分离,四周环海,至今还保留了不少别具一格的古老动物。澳洲天然牧草资源丰富,人们曾从印度引入当地没有的牛、羊等家畜,大力发展畜牧业,但是,在牛粪上产卵繁殖的蝇亦随牛、羊进入澳洲,其结果是牛群增加,牛粪量增加,风干硬化,几年不分解,大量牧草被干牛粪遮压枯死,导致牧业减产;同时蝇却有了丰富滋生地,迅速繁殖蔓延,危害人类与畜牧业。

后来,人们又将牛粪金龟子引进澳洲,它能将新鲜牛粪滚成球推入地下,使粪中蝇卵无法孵化。这样蝇滋生得到了有效控制,减轻了对人类、畜牧业的危害,同时又处理了牛粪,增加了土壤养分,使牧草产量增加而畜牧业兴旺。

8、太空中能种植植物吗?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登上了宇宙飞船,能进入太空生活。那么在太空能不能种植物呢?科学家先后把小麦、黄瓜种子等送到太空,但均以失败告终。

经过科学家们的反复研究,发现这主要是失重的结果。植物处于失重的情况下,生长素不能汇集在茎的弯曲部位,结果使茎找不到正确生长方向,只好杂乱无章地伸展,这样,植物便自行死亡了。

为了克服失重问题,科学家采用电刺激方法,结果获得成果:小麦在宇宙飞船上63天就可以结穗。郁金香在飞船上结出了花蕾;许多蔬菜和粮食作物已经在宇宙飞船内开花结果。这样,给生活在完全封闭系统中的宇航员带来了福音。

在太空失重等多种环境影响下,许多被送上天的植物,特别是种子会发生一系列神奇微妙的变化。太空实验证明,根的生长方向取决于重力,苗的生长方向则决定于重力和阳光。根会因没有重力丧失了向地性而旋转180°向空间伸展,而它的叶细胞分裂则大为加速,细胞核则体积变大。向日葵在超重情况下,其向日运动明显减慢。相反,在失重情况下,向日运动则加快。

在太空中曾试种过芹菜、胡萝卜、小麦、洋葱、绿豆、松苗、烟草、郁金香等多种植物,发现太空小麦的成熟比地面加快43天。1996年12月,俄罗斯和美国经过合作,成功地在"和平"号空间站暖棚里培养并收获了第一批太空小麦,在这只有900平方厘米的"麦田"里收获了150多穗小麦,这批墨西哥矮小型杂交小麦从播种到成熟只有97天。

9、科学家培养出“器官种子”

皮肤烧伤了,在烧伤部位注射一些皮肤干细胞,烧伤的皮肤即进行自我修复,不留任何疤痕。…将人的胚胎干细胞定向诱导成各种组织干细胞,临床上用来治病,这已不算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在国家“973”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广州的科学家对中国人胚胎干细胞定向诱导成各种组织干细胞有了材料和种子。

2001年7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黄绍良教授领导的实验小组,利用试管婴儿父母捐赠的受精卵,开始了人的干细胞建系。…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克隆出了约有一般的土豆大的一个个畸胚瘤,里面全是人的软骨、神经管、横纹肌和骨髓等,它们毫无规则的生长在一起……

中国人的胚胎干细胞建系成功,打破了少数几个国家对人的干细胞研究的垄断,它可以作为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构建人的皮肤、角膜、肝脏;在生物制药方面,可以把特异的基因转到胚胎干细胞,跟正常的胚胎融合,嵌到正常胚胎个体中,如生产出含有特殊基因表达产物的牛奶治病。

10、“863计划”生物领域成果

我国在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和育种方面居国际领先水平,利用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定向培育新品种是一种新的育种技术。我国科学家采用基因导入和整合方法将抗虫基因导入棉花,获得了抗虫植株,对棉花的大敌棉铃虫的抗虫效果十分显著,现正进行田间繁殖。抗黄矮病、赤霉病、白粉病转基因小麦和抗青枯病马铃薯也已研究成功,并加以田间繁殖。1996年,由上海生化研究所洪国藩研究员领导的“863”课题,在世界上率先建成了水稻基因组BAC全库,接着又建起了由4.3亿个核苷酸组成的水稻全部12条染色体的骨架元件,覆盖了水稻全部基因组的98%。基因工程乙肝疫苗的研制成功,已正式批准投放市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干扰素是一种广普的抗病毒和抗肿瘤高技术药物,对防治病毒性肝炎和恶性肿瘤有重要作用,现已大批量生产。


相关评论
鄂公网安备 420881020000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