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查询试卷\课件\优质课请在此输入关键字:
网站首页 >> 钟祥一中 >> 文章内容

暗黑版文科新生指南:说给文科新生听的几句酸话等两篇

[日期:2014-09-22]   来源:观察者网  作者:   阅读:387[字体: ]

“雨季过去了,茫茫大草原上,又到了动物们交配的季节。”暑假过去了,各大高校里,又到了新生指导的时间。今儿个我不多说,给大家推荐两篇文科新生指南。两篇文章,初衷都是要给人希望,每篇单独读下来我却都觉得失望。不过合在一起,互相映射,倒是能摩擦出醒脑负离子来。

第一篇来自重庆大学高等研究院研究生开学典礼,是一个文艺学研二学生的发言。据说,文学专业的研究生每隔几年就能写出一篇令人感动的自我总结。据说,这篇发言稿也令很多教师感动。感动什么呢?一位高研院的教师说:“原因不仅仅在于从她的发言中可以看出来她读了不少书,想了不少问题,更重要的是,她把读的书、想的问题转化为了对于自己的生活、所处的时代、面对的世界的深切思考,并且召唤一种勇于想象、敢于践行的现实态度,这在今天的年轻人中,才是难能可贵的。”从发言内容来看,“勇于想象、敢于践行”在现阶段大约就是指敢于读书、勇于发言而已。

作者辨析了一番读研的价值所在:不是为了文凭,“而是为了成为我们想要成为的人。”成为什么人?文章最后祝愿未来做学者做商人做官员的同学都不会变坏,所有人都能自由而澄澈地活着。我们很容易听出来,这正是以培养“无用之用”为宗旨的文学专业的学生目前能达到的最高境界。自由而澄澈,职位和良心,除此之外他们不知道别的。

老师说,看出了这位同学一年中的进步。虽然以人文学科教育现有的视野和境界,学生再大的进步也高不过书斋的天花板,但毕竟,在研一时刻能够谈理想谈自我克服,再小的进步也应该鼓励。相比较另一篇教师所作新生指南里的国际主义玩世不恭,这个发言毕竟是从学生自身生长出来的一个萌芽。

另一篇文章出自沪上某著名大学著名麻辣新秀教师之手,行文俏皮,处处吐槽中国是个烂摊子,西方才是价值所在,反复期待学生去美国读书,以退学去港中大读书同学为偶像,具有较强科幻色彩,或者也表现了从未离开上海者对外面世界的夸张向往。其实敢于退学也不失为一种勇气,辽宁文科状元坚决从港大退学去攻读北大,这才是新气象。不过作者希望各位生孩子也要生在美国,因为“孩子是无辜的”,未免太公知矫情。相比而言,重庆大学学生的发言显得更老实。

不过,在麻辣教师老掉牙的吐槽中间,处处有聪明的实用主义学习、生活经验指导,最低纲领、最高纲领,读书怎么办、打工怎么办。甚至包括使用“为知笔记”一类APP应用辅助学习的内行经验。看似很小,但实用性胜过大道理。我喜欢看作者说“在上海老北站的天桥下发过三天高露洁的促销传单”的经历,可惜这经历短了点,得到的也只是“对中国城市社会的凶恶现状,要有个大致的清醒认识”,文人气不是三天能克服的。

作者说:“读书是孤独的事,常常会泄气。去听个牛人大拿的讲座,臧否品物,月旦春秋,可能会很励志。但‘深受鼓舞’和‘享受鼓舞’是两码事。陶醉在后者的状态中,人还没牛起来,已经俯瞰一切,目空一切,忘记了脚踏实地一本本地啃书,很危险。”可谓点出了当今豆瓣党人、人人党人存在的痼疾,算是看破知识青年红尘。作者也说出“人人都搞学问,谁来打僵尸?谁来保卫萝卜?每个人禀赋不同,社会功能运转也对每个人有不同的安排,不能说学问家就一定比不打人的城管高尚。”这样的实在话,对于平衡人文学生华而不实的清高心态倒是颇有益处。

我不知道学生的反应如何。看麻辣教师重新祭出眉飞色舞的旧文,应该是反响不错。至于重大学生的发言,文中说道:“这是一个凛冬将至的时代,我不知道当漫漫长夜来临的时候我们是否能够安然度过并迎来下一个长夏。” 文章能引起教师感动,可能恰恰说明教师们已经感受到真正身处凛冬的正是文科教育自身。这句来自漫长权色宫斗美剧《冰与火之歌:权力的游戏》里的话,大概要比文中任何其他三观端正的文史哲格言都更能引发同学的兴奋吧。那也没啥关系,虽然和麻辣教师一样道理不对,但是修辞里的激情也是激情,终会融入一部分学生的脉搏。

导言结束,接下来请阅读这两篇文章:

我们要成为怎样的当代青年?

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2014级研究生开学典礼上研究生老生徐发秀同学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我叫徐发秀,是高研院文艺学专业硕士二年级的学生,来到重大一年的时间。今天我真的很高兴,因为我们终于有学弟学妹了,我们终于不再孤单了。欢迎各位新同学来到高研院学习,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是一条绳上的蚂蚱了。

能够在这里做这样一个发言,我感到非常的荣幸同时也非常的恐慌。荣幸是因为我可以代表13级同学与各位新同学做一次交流,是因为我可以在这里侃侃而谈一番我的经验;恐慌是因为其实我代表不了任何人,我只能代表我自己,而所谓的经验之谈也不过是我或浅薄或无知的想法和感受;恐慌是因为我自认为自己是一个懦弱的人,害怕一切有困难的事情,比如在公共场合发言。但是我今天还是愿意选择站在这里,是因为,对于一个懦弱的人来说,战胜懦弱的最好方法就是不断挑战自己去做那些你不敢做的事情,那些你害怕的事情,那些看上去有困难的事情。所以,我想对自己说的是,今天,我又一次战胜了自己,而我想对在座的各位新同学说的是,很多时候,战胜自己可能是一件比战胜别人更为重要的事情。如果我们在生活中时时将自己与他人作比,时时想着如何战胜别人,可能会忘记什么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在你们正式进入高研院的这一天,我想问你们一个问题,也想问度过了一年研究生生活的自己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读研?“为了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为了拿到更高的文凭”,“为了以后找一份更好的工作”,或者说,“我就是喜欢在学校里读书”。的确,这些理由都对,但是又觉得少了点什么。

今天,我想从另一个角度来谈谈我们为什么要读研。在生活中,常会听到这样的两种论述,一种是某某的本科学校很好,所以他考上北大很正常,似乎只要身边的环境好,自己便可以做成一切事情;另一种则是某某的本科学校非常差,但是他很努力,所以他考上了北大,似乎只要自己够努力,便可以做成一切事情。在这样的两种论述里,我们把环境和努力放到了一个二元对立的位置上,并忽略了连接二者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布迪厄所说的“惯习”。或许在这里引用这个概念并不是十分的恰当,但正好可以说明这个问题。事实上你们选择来到或者说能够来到重大高研院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你们的惯习所决定的。惯习大到决定我们过什么样的生活,小到决定我们吃饭的动作走路的姿势。对于处于同一场域中的群体来说,整个群体的惯习看上去是相对稳定的。而对于场域内的个体来说,尤其是一些“不安分”的个体,则会倾向于如何叛离或者改变群体的惯习。比如年轻的我们,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想法:我们想要改变自己、想要过另一种生活、想要发现另一个世界、想要获取一种新的惯习。但是我们又不得不承认,仅仅依靠一己之力想要获得新的惯习,无疑是太难了。

而学校是这样的一个场域,在这个场域内,它会提供给我们一条相对容易或者说相对快捷地获取新的惯习的途径。当然,前提是你内心有着脱离旧的惯习的愿望或是欲望。在一所好的学校读研,你可以接触到在你专业领域内具有较高水平的人,在他们的影响之下,你会较容易地脱离旧的惯习。相比社会,在学校,资源会比较平等的分配到每个个体身上,每个个体会相对平均地享用这些资源。再者,在学校里,你会有较为充裕的时间用来改变你的惯习。所以说,请你们珍惜来到这里的机会,好好利用这里的资源。不要用正确的方式浪费时间,不是像个机器人一样按照学校的安排走完所有的流程就叫做读研究生,我们需要用心去感受、用脑子去思考、用手去实践、用眼睛去发现、用耳朵去倾听什么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不然即便就是在一所好的学校读研,也很难改变我们的惯习。请让我们记住,我们读研不仅仅是为了最后拿到那张硕士或博士文凭,而是为了成为我们想要成为的人。

《旧约》里最让我震撼的篇章是《出埃及记》,先知摩西在耶和华的指引下带领在埃及饱受困苦和欺压的以色列人,寻找传说中宽阔的流着牛奶和蜜的迦南美地,一路上他们遭遇了重重的困难,但是他们没有忘记自己最初的信念,最终花了四十年的时间,找到了上帝应许之地迦南。我想提醒各位新同学也想提醒我自己的是前行的路上不要忘记我们的初心,当我们习惯了每天重复同样事情的时候,很容易就会变得麻木,会忘记我们为什么而出发。初心固然重要,梦想固然重要,但梦想的实现需要一步步的计划和不懈的坚持,需要学会控制自己和管理自己。自由远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在想做什么的时候可以克制自己不做什么,而是在不想做什么的时候可以坚持去做什么。

如果要描述我读研一年的感受,那应该就是痛并快乐着吧!在我写不出一篇像样的读书报告的时候,在我几乎每次都拖后腿才能交上一篇课程论文的时候,在我怎么看都看不懂一本书的时候,我很多次的问过自己:我为什么这么笨?我为什么这么差?我为什么要读研究生自己给自己找不舒服?但就在这样不断的否定中我坚持了下来。因为,我发现当我一次又一次的战胜了这些困难的时候,那种兴奋就像是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我想,痛并快乐着就是一种幸福的感觉吧。当你们来到高研院的时候,请你们做好吃苦的准备,也请你们做好享受幸福的准备。或许幸福并不仅仅存在于我们终于完成某件事情或实现某个梦想的那一刻,它存在于每一个我们为梦想而努力奋斗的细节里。

高研院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它就像是一道彩虹,有着多样的色彩。在这里,你可以去听听带着孩子式纯真的唐杰老师讲讲理想国、跟他学学德语;你也可以去听听具有完美主义者特质的李广益老师讲讲乌托邦;你还可以去听听有着高研院最帅男老师之称的张楠老师讲讲如何做一个好的社会调查;或许你还可以去听听“即便学生虐我千万遍,我依然待学生如初恋”的陈颀老师从法律的角度讲讲窦娥到底冤不冤的问题,或者你应该去听听潘妮妮老师的课,感受不一样的女博士的美丽和智慧,再或者找李为学老师听听他讲老庄、再跟他谈谈生死问题……还有很多这样的老师,在此我无法一一列举。其实说这么多,想告诉大家的就是,来到高研院就不要再仅仅局限于你的专业、局限于你的导师。在这里,就要尽情发掘你的兴趣点,找你喜欢的老师谈论你想谈的所有问题。我们即便做不到打通文史哲的宏大视野,至少也应该涉猎专业外的其他领域,了解他们在做些什么。希望你们在这里尽快地想明白一个问题,那就是作为一名研究生,我们在做什么,我们该做什么,我们想做什么。

如果说我在高研院这一年有什么大的变化,那就是我开始思考和阅读了。突然发现像本科时那样每天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其实是一件最容易的事情,因为在我过去的一年里我发现不读书根本就不敢去上课。也正是在这一年里,我才真正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说,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我想,博尔赫斯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在图书馆每一个阅读的人都是自由而平等的:不管是乞丐还是富豪,是七旬老翁还是幼稚孩童,在读书时候他们都是平等的。也正是在读书的时候,人的灵魂会脱离身体而获得真正的自由。既然很多时候我们没法那么容易地做到身体上的自由,那就让我们尝试从看上去较为容易的灵魂的自由开始,把阅读当成是我们庸常生活中的英雄梦想。阅读让我们明白每个人都应该是自由而平等的,阅读让我们明白民主并不是一人得到一张选票就叫做民主;阅读让我们明白我们是谁,我们从何而来,我们去往何处。当我们真正开始阅读和思考的时候,真理离我们也许就不远了。作为一名研究生,一名人文或社科类的研究生,我们需要学会阅读。这是一个凛冬将至的时代,我不知道当漫漫长夜来临的时候我们是否能够安然度过并迎来下一个长夏。或许,我们应该通过阅读了解这个世界,了解这个社会,了解这个国家,了解我们身边的人……或许这是我们现在能为这个时代所做的吧。

未来的十年或二十年,在座的各位90后中有人可能会成为学者,希望他那时有作为一名知识分子该有的操守,以真理为标尺而不是金钱。我们中也有人可能会成为商人,希望他那时除了挣钱还有道德和底线。我们中还有人可能会成为官员,希望那时他不滥用职权不施恶于社会。希望十年二十年之后,在座的我们作为芸芸众生中的一个普通人,可以不变坏,不欺软怕硬,不趋炎附势,不世故麻木,做一个鲜活而有良知的人。希望那时我们还有梦想,有希望,有爱,能够自由而澄澈的活着。

最后,祝各位新同学在高研院学习愉快。愿你们坚持,愿你们自信,愿你们真诚,愿你们勤奋。我相信天道酬勤,功不唐捐。

谢谢大家!

2014年9月18日

徐发秀

说给文科新生听的几句酸话

复旦大学 文冤阁大学士

1 就读的原则

1.1 最低纲领:做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最高纲领:做个精致的利他主义者。

1.2 所谓“利己”,就是要掌握谋生的本事。靠本事、技术吃饭,改善自己与家人的生活,天经地义。这样才不会走歪门邪道。慢慢的,整个国家才有点希望的火星。所以,毕业时,能以专业立身,实现最低纲领,你就没白读大学。总体说来,我们的大学教育,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仍将处于浪得虚名的中等职业教育阶段,空谈阳春白雪无益,何况往往乐于谈此者多是不学之辈。

1.3 精致利己主义的根本原则:三种事不做。一、不能增长知识、开阔眼界的事。二、不能锻炼体魄、益寿延年的事。三、不能合法赚钱的事。(思修课除外。)

1.4 打工的目的,不是赚钱,因为你学好本事,将来赚钱效率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也不是增长知识,因为以你的资历,去中国银行也就是管理一到两台复印机而已,设密码的权限都未必有。所以,要打工,就要打多接触社会的工,开阔眼界。不要在学校超市当收银员。去码头扛沙包(练肌肉),上街发小广告(我在上海老北站的天桥下发过三天高露洁的促销传单,日薪50元,我现在还想,哪天去人民广场要一天饭,应该很刺激吧,就是太胖了),也比那个强。通过打工,你对中国城市社会的凶恶现状,要有个大致的清醒认识。当然,如果你希望自己的解析几何一直好下去,做家教也可以。尽量别去普通人家做家教,理由也参见1.3吧。

1.5 时刻不能忘记,你活在一个多灾多难、有待(但不一定非得)兴旺的国家。你要早点决定:是赚了钱就拿绿卡走人呢,还是留下来“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努力收拾这幅烂摊子呢?你读了大学,占了相对而言优质的社会资源,就不能不思考这个终极问题。不思考,你就是忘恩负义的畜生。

2 必经的幻灭

2.1. 情商、智商均正常的人,其对大学的梦幻憧憬,在大一下学期就会彻底破灭。届时不幻灭,那恭喜你,你这辈子都会开开心心地活着,因为你没心没肺。

2.2 走出校门十年后,你回头看,会发现“造神”运动无处不在。大学是造神的重灾区,你能看破,对将来在社会上待人接物都将颇有助益。那些神被你的理性思维打倒了,下一个要造的神,就该是你自己,一个充满正能量的真神。

2.3 切不可因周围环境平庸而放弃对学问的信念。尤其当你还在非沿海发达地区的城市读大学,更要保持一定的野望,向东方望,向南方往,当然,最终是向西方望。今天有个朋友从哈佛回来,跟我大叹美帝如何好,如何妙。我没去过美帝,但我去过牛津、剑桥,近千年的差距就活生生横亘在眼前。奈何天命不在兹耳。

2.4 切不可因对大学失望,转而寄望于厨师学校等私人营利机构。名义上不赚你钱的,都能把你教成这样,更别说那些磨刀霍霍等着宰你和你爹(和/或)妈的人了。

2.5 如果你对学问没信念,没关系,每门课都拿A,毕业找份人累钱多的好工作就行啦。千万不要因为自己不喜欢学问而自卑。第一,身边那些学问挂在嘴上的人,八成是出版社的促销员。第二,人人都搞学问,谁来打僵尸?谁来保卫萝卜?每个人禀赋不同,社会功能运转也对每个人有不同的安排,不能说学问家就一定比不打人的城管高尚。

3 确立一切为学习的主体思想

3.1 如果你不喜欢自己的专业,那就尽早换。换不掉,认命吧,愚蠢的人类,好好学。

3.2 不管你是不是将来从事学术研究,一定要把书读好。如果你不是二代,不是高帅,不读书就是自绝于党和人民。

3.3 当下学界普遍荒芜,偶见葳蕤,犹如佛法衰败之末世。不要什么都指望老师,老师能指望教育部吗?文脉断裂,长达数十年,后来三十年又一切向钱看,这就是残酷的时代局限性,其恶劣影响没有百年是消散不掉的。保险的方法是奉经典为师,依古人为师。首务广博,继求精专。哪怕图书馆差,好歹网络发达,资源丰富。再不济,你弄个Kindle,或上亚马逊买几本纸质书,总做得到吧?往往是你不想利用,而不是利用不到。

3.4 成绩比较差,别灰心。成绩在大学其实是比较随意的事情,只说明你和老师不投缘。要投缘,也简单,上课勤发言,下课多提问,让老师觉得你好认真啊。你有韩信的涵养,豁出去端茶拎包也不是不可以。别给老师写电邮,别发短信、打电话,烦着呢,美女也不行。不敢恭维的师生恋,据说在美国是触犯职业伦理的(不伦之恋更具诱惑力,我们也得承认)。

3.5 下大力气学好外语,也就是英语。多背,多写,注意细节。不要在英语都没有精熟的时候,就意气风发朝法语、德语挺进。你有语言天赋,早去CIA了。莫学林琴南,少玩辞章;宜从严几道,多读社科。昨天还有个学生问我如何了解美国文化,我说读《美国宪法》啊,她就以为我发错了消息……

3.6 读书要有规划,要有监督,可以和你不感兴趣之性别的同学结伴(成功概率约5%,因为大学里多数人不爱读书,怎么破?),互相砥砺。(双性恋的话……过。)所谓“精读”不是一小篇文章读好几个月,而是好几个月读透好几本书。课程多用国人编的教材,利益使然,格局难改,故课外当多读欧美相关著作,原版或英译的。

3.7 读书是孤独的事,常常会泄气。去听个牛人大拿的讲座,臧否品物,月旦春秋,可能会很励志。但“深受鼓舞”和“享受鼓舞”是两码事。陶醉在后者的状态中,人还没牛起来,已经俯瞰一切,目空一切,忘记了脚踏实地一本本地啃书,很危险。希望你毕业时,能骄傲地向大门口那位挥(不起)手的老人家确认:“我读完了本学科二十本大经大典,大致也明白了它们说啥。银民万赛!”不过,毕业时,你依旧感觉很挫败,像文盲,什么都不懂,也没关系。按照传统制度的流程,正常的话,产出品就该是这个样子。从这点上说,恭喜你成功了。

3.8 出国交流,烧钱,也没文凭,玩一趟,挺好,属于开阔眼界的事。量力而为咯,不仅是自己的力,还有家里的财力。交流回国后,在原大学继续读,可能需花大力气平复心态。真的向往先进的学问,不如尽早退学,直接去外国读书保平安。我很佩服一个学妹,读了一学期国际金融,退学,第二年悍然考到港中大去了。

4 生活,怎么说呢……

4.1 社团活动……怎么说呢,我进大学第一天,学长们就关照我和室友不要参加任何社团活动,我照做了。据说团委、学生会就已经滋生官僚作风和腐败习气了,不知真假。

4.2 恋爱……怎么说呢,都是成年人。反正,那一天,看到某女生挺着七个月大的肚子来考试,监考的我总觉得怪怪的。青春无悔。后面(或许)还有结婚(和离婚)呢。要从经济上认清爱情与爱情坟墓的丑陋本质。看淡点。防病防孕才是基本国策。实在要生,去美国生,孩子是无辜的。

4.3 旅行……怎么说呢,有钱的话,去铁岭这样的大城市走走,还是很赞的。能出国更好,周边的日本啊,柬埔寨啊,湾湾啊,这种带点沧桑的地方更佳,亲眼看看外面的世界是官窑造的,还是民窑造的。

4.4 人际关系……怎么说呢,很多学生去社团,耗时费力,甚至影响上课,都说是锻炼社交能力。如果一群人,都没什么社交能力,聚在一起,就会有了吗?不是说这种锻炼不重要,但社交靠的不是人气,而是眼界。先把寝室关系搞搞好吧。特别是女生,别成天东猜西忌的。多做点事,多吃点亏,没啥。室友不在寝室里抽烟,不把异性带回来睡(鄙人当年噩梦,历历在目)就好,其他能忍就忍了吧——辅导员的任务是息事宁人,不是伸张正义。还有,如今美国领导世界,好像人人都要做打满鸡血的话痨,才算是善于交际。贼讨厌。与之相反的是,颇有些学生不与世接,好几周电邮都不收。我认得的和尚都天天玩微信啦,亲!总的说来,我个人喜欢谦恭、干练、低调、高效的学生。谈吐要有修养,字写得好点。

4.5 心理健康……怎么说呢,我是奇人有奇遇,我们那个年级,出了三个异样的,其中一位至今还在坚持不懈地骚扰当年的室友,群发消息说人家男人有外遇,和她也睡过,她还和王力宏有特殊的通灵关系。看着她这样,我们痛心疾首啊!有病得看,早治早好,何弃疗?

4.6 饮食与作息……怎么说呢,反正我所在的大学,食堂至今很差,多油多盐,偶尔吃完还胃疼,极不健康。街边的黑暗料理呢?呵呵。吃点好的吧,多花钱,少摄入,珍惜粮食和饮用水。早起早睡(这也几乎是不可操作的),我现在就极度怀念高中的住校生活,每天9点半熄灯,6点15起床,俱往矣。到了我这把年纪,快三十五了,看着同学死了俩,同事死了俩,不敢不把身体当回事了。大四时,和室友打《太阁立志传V》,连着两天没睡觉,实在太疯狂了。人人网啊,豆瓣啊,微博啊,BBS啊,每天最好限定自己上多少时间。

4.7 风格呢……怎么说呢,底限是不要做文艺小清新。点一杯白猫洗洁精气味都没褪尽的卡布奇诺,临街一坐,就以为自己是林徽因、徐志摩了?徐志摩的英文很差很差,你知道吗?反正梁思成和金岳霖是知道的。如果你向往奢侈品——我至今记得一位女生看到我戴的卡地亚指环时两眼喷出的精光——冷静地问问自己,是不是内心不够强大,需要这些花里胡哨的玩意儿来支撑?我痛恨内心虚弱者!

暂时想到了这些。虽闻李开复先生不幸罹患癌症——佛祖保佑他早日康复——我可没有志向接过他的枪,当什么青年导师哟。上述个人偏见,仅供参考。


相关评论
鄂公网安备 420881020000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