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查询试卷\课件\优质课请在此输入关键字:
网站首页 >> 生物题库 >> 高三试题 >> 文章内容

河北省唐山一中等五校联盟2015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二)

[日期:2015-01-29]   来源:生物百花园  作者:生物百花园   阅读:728[字体: ]

河北省唐山一中等五校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生物(生物解析)

完整版免注册下载地址:http://pan.baidu.com/s/1qWNq0NE

(满分:30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共126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l C-12 O-16 Mg-24 K-39 Al-27 Fe-56
S-32 Na-23 Ca-40 Zn-65 Mn-55 Hg-20l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文】1.下列关于细胞组成、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结核杆菌属于胞内寄生菌,其蛋白质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
B.没有核膜的细胞在积累无机盐离子时,消耗的能量不是由线粒体提供的
C.ATP和ADP都是高能磷酸化合物,都能在叶绿体和线粒体中形成
D.细胞膜和染色体的组成元素都有C、H、0、N、P,但染色体不属于生物膜系统
【答案】【知识点】 B3 细胞的结构及功能综合
【答案解析】A解析:结核杆菌是原核生物,其蛋白质在自身的核糖体上合成,A错误;没有核膜的细胞是指原核细胞,细胞中只有一个核糖体细胞器,没有线粒体,所需要的能量不是线粒体提供的,B正确;叶绿体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能够产生ATP,同时暗反应ATP水解产生ADP释放能量,线粒体在有氧呼吸阶段可以产生ATP,在其他的代谢活动中也消耗ATP产生ADP,C正确;细胞膜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构成,染色体主要是由DNA和蛋白质构成,所以均含有C、H、0、N、P元素,染色体没有膜结构,不属于生物膜系统,D正确
【思路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原核生物的结构,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典型总结】ATP的产生与利用
(1)真核细胞内合成ATP的场所有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原核生物细胞内合成ATP的场所只有细胞质基质。
(2)植物细胞通过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生成ATP;动物、微生物通过细胞呼吸生成ATP。
(3)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产生的ATP,用于暗反应中还原C3化合物;呼吸作用中产生的ATP,用于各种生命活动,如腺体的分泌、物质的合成、肌肉收缩、神经传导、细胞分裂等。
【题文】2.将若干生理状况基本相同,长度为3cm的鲜萝卜条分为四组,分别置于三种浓度相同的溶液(实验组)和清水(对照组)中,测量每组萝卜条的平均长度,结果如下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对照组中萝卜条长度增加较少的原因是细胞壁的伸缩性较小
B.实验说明萝卜细胞膜上运载甘油的载体比葡萄糖载体数量多
C.蔗糖溶液中的萝卜条不能恢复原长度是因为细胞不吸收蔗糖
D.实验结束后,实验组中的萝卜条的细胞液浓度都比实验前大
【答案】【知识点】C2 物质的输入和输出【答案解析】B解析:
对照组中为清水,鲜萝卜细胞会吸水但是不会涨破因为细胞外有细胞壁保护支持(伸缩性小),A正确;甘油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B错误;蔗糖溶液中的萝卜条会失水但是由于是二糖不能直接被细胞所吸收所以当细胞内外渗透压相等时细胞体积不会在改变,C正确;实验组中蔗糖溶液的萝卜条细胞直接失水会使得细胞液浓度升高,另外两组都吸收了相应的物质所以浓度也比原来的高了,D正确
【题文】3.节瓜有全雌株(只有雌花)、全雄株(只有雄花)和正常株(雌花、雄花均有)等不同性别类型的植株,研究人员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A.节瓜的性别是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决定的,其遗传方式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实验一中,F2正常株的基因型为A_B_,其中纯合子占1/9
C.实验二中,亲本正常株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F1正常株的基因型也为AABb或AaBB
D.实验一中F1正常株测交结果为全雌株:正常株:全雄株=1: 2:1
【答案】【知识点】 E2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及应用
【答案解析】B解析:实验一全雌株与全雄株杂交,F1全正常株,F2代的分离比接近3:10:3,共16个组合,可见该节瓜的性别决定是由两对基因控制的,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由题意分析已知该节瓜的性别决定是由两对基因控制的,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且F1是双杂合子.若第一对基因以A、a表示,第二对基因以B、b表示,则F1正常株的基因型是AaBb.由F2代的性状分离比全雌株:正常株:全雄株=3:10:3可知正常株是双显性(9)和双隐性(1),全雌株、全雄株为单显性(3),所以F2正常株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aabb,其中纯合子AABB、aabb占两份,故纯合子的比例为2÷10=1/5,B正确;实验二中亲本为纯合全雌株(AAbb或aaBB)与正常株杂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故亲本正常株有一对基因纯合,一对基因杂合,即亲本正常株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C正确;设全雌株为aaB-,实验一F1正常株AaBb与基因型为 aabb的植株测交,子代为1AaBb(正常株):1aabb(正常株):1aaBb(全雌株):1Aabb(全雄株),即全雌株:正常株:全雄株=1:2:1.,D正确
【思路点拨】本题主要考查遗传的自由组合定律以及遗传概率的计算问
【题文】4.用32P标记果蝇一个精原细胞中所有的DNA分子,然后置于不含32P的培养液中培养,
开始培养后一个细胞核中DNA数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CD段与GH段的细胞中Y染色体数目一定不同
B.IJ段细胞中染色体与核DNA数目之比都是1:2
C.GH段细胞中含32P的核DNA分子占总数的1/2
D.KL段每个细胞核中含32P的染色体条数都相等
【答案】【知识点】 D1 细胞的增殖及有丝分裂实验 E4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答案解析】C解析:CD段包括有丝分裂的分裂期的前期、中期、后期,前期和后期有1条染色体,在后期有2条Y染色体;GH段为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只有1条Y染色体,A错误;IJ段指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细胞,包括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在前期中期细胞中染色体与DNA之比为1:2,后期与末期染色体与DNA之比为1:1,B错误;该精原细胞经过1次有丝分裂形成的2个精原细胞,每个精原细胞的每条染色体含的1个DNA(1条链含32P,1条链没有),这2个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每个精原细胞进行DNA复制,每条染色体含2个单体(1条单体含的DNA含32P,1条单体的DNA不含32P),C正确;KL段完成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由于在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后期1条染色体的2条单体分离移向细胞两极是随机的,故形成的子细胞含32P的染色体条数不一定都相等,D错误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细胞分裂兴奋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
【题文】5.B淋巴细胞在免疫系统中会发生两次选择:在骨髓中分化时经历第一次选择,凡是不能识别自身抗原的B淋巴细胞会凋亡,保留下来的B淋巴细胞一般不会对自身抗原产生免疫应答;在外周免疫系统中,B淋巴细胞识别特异性外来抗原后发生第二次选择。凡是能表达高亲和力抗原识别受体的保留下来,其余的几天后死亡。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B淋巴细胞分化前后细胞膜表面的蛋白质成分发生了变化
B.B淋巴细胞经过第二次选择后保留下来的是浆细胞
C.自身组织如果因为某些理化因素导致其抗原性改变,则可能罹患自身免疫病
D.B淋巴细胞的凋亡是受环境影响由基因控制的编程性死亡
【答案】【知识点】 H5 免疫调节及免疫失调
【答案解析】B解析:对抗原识别主要是细胞膜上糖蛋白的作用,细胞分化前后细胞膜表面的蛋白质成分发生变化,A正确;B淋巴细胞识别特异性外来抗原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与效应B细胞,效应B细胞不能识别抗原,B错误;自身组织如果因为某些理化因素导致其抗原性改变,抗体可能攻击自身正常细胞,患自身免疫病,C正确;B淋巴细胞的凋亡是由基因控制的编程性死亡,受环境影响,D正确。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题文】6.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种群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出生率
B.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有利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
C.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
D.种群密度预示着种群数量的未来变化趋势
【答案】【知识点】 J2 种群的特征、数量变化及种群密度调查
【答案解析】D解析:种群的性别比例如果失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出生率,A正确;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可以对农林灾害进行监测和预报、对渔业捕捞强度进行确定等,有利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B正确;出生率和死亡率及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数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C正确;种群密度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D错误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种群特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典型总结】种群和群落
种群特征是个体所不具有的,个体只能具有性别、年龄、出生、死亡等特征。出生率、死亡率以及迁入率、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未来变化趋势的重要依据。
1.种群密度
(1)在用样方法计数时,位于边界线上的样本数目计算方法是任取相邻两边及其顶角,位于线上的和顶角上的都计数。用样方法得出的数值是种群密度而不是种群数量。
(2)当一个种群迁入一个新的环境时,若不适应环境,则可能会灭亡;若适应新环境,在开始一段时间内该种群的数量类似于“J”型增长,但最终呈“S”型增长。
(3)“J”型曲线由始至终都保持指数式增长,其增长率不变而增长速率持续增大,而“S”型曲线自始至终具有环境阻力,其增长率持续减小,而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所以绝不能认为“S”型曲线的开始部分是“J”型曲线。
(4)种群增长的两种曲线的纵坐标起点均不为0,当处在以下条件如实验室提供的理想条件、一个种群迁入到一个新的适宜环境中的一定时期时,才会出现“J”型增长曲线。若一个种群增长曲线为“S”型,在种群数量小于K/2时,种群增长速率逐渐增加;当种群数量大于K/2时,种群增长速率逐渐减小,到达K值时其种群增长速率为0,此时种群数量可能在K值左右保持相对稳定。
(5)种群增长曲线的生产生活应用
①有害动物的防治实例: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应通过清扫卫生等降低其环境容纳量(K值)。
②濒危动物种群的拯救和恢复实例:大熊猫栖息地遭到破坏后,由于食物减少和活动范围缩小,其K值变小,因此,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栖息环境,提高K值,是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
③生产应用:生产上的捕获期就确定在种群数量为K/2时最好,但杀虫效果最好的时期在潜伏期,即K/2以前时个体数量少,增长速率很慢的时期。
【题文】29.(9分)大花黄牡丹是我国西藏特有的濒危植物,主要通过种子进行繁殖,其种子具有休眠特性。某实验小组为探究解除其种子休眠的方法,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将大花黄牡丹种子分成五组,置于5℃冰箱保湿冷藏,分别保存0、20、40、60、80天后进行萌发测试。测试方法为,从各组处理结束开始测试,每5天统计各组种子的萌发率,共测6次,结果如图A所示。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大花黄牡丹种子的萌发率越高,解除种子休眠的作用越强。

(2)将大花黄牡丹种子分成五组,分别用__________________的赤霉素溶液浸种2h,处理后种子萌发率如图B所示。实验中0mg/L赤霉素溶液的处理组在本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实验的结果表明赤霉素具有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3)下表是大花黄牡丹叶片发育过程中,影响光合速率的相关指标变化。
叶片 发育情况 叶面积
(最大面积的%) 总叶绿素含量(mg/g.fw) 气孔相对开
放度(%) 净光合速率
(μmolCO2/m2.s)
A 新叶展开前 21 - - -2.9
B 新叶展开中 85 1.1 56 1.7
C 新叶展开完成 100 2.8 80 3.1
D 新叶已成熟 100 11.3 100 5.9
注:“-”表示未测到数据
①B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较低,原因可能是:
Ⅰ: 叶绿素含量低,导致光能吸收不足,使光反应产生的 较少;
Ⅱ: 由于 ,导致二氧化碳供应不足,从而使净光合速率较低。
Ⅲ:除上述因素外,你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也可导致B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较低。
②A叶片的净光合速率为负值,是因为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致。
【答案】【知识点】 C5 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换及光合作用 I2 其他植物激素及应用
【答案解析】(1)低温保湿时间越长(适当的低温保湿处理)(2分)
(2)溶液浓度不同(0、100、200、400、800 mg/L) (空白)对照
解除大花黄牡丹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答出二者之一即可)
(3)①Ⅰ:[H]和ATP Ⅱ: 气孔相对开放度数值较低 Ⅲ:叶面积数值较低
②叶片未展开,呼吸作用(细胞呼吸、有氧呼吸)强于光合作用
解析:(1)由图A可知,随天数的增加,种子的萌发率也高因此结合题意“置于5℃冰箱保湿冷藏”,低温保湿时间越长(适当的低温保湿处理)大花黄牡丹种子的萌发率越高,即解除种子休眠的作用越强.
(2)由图B可知,五组大花黄牡丹种子,分别用溶液不同浓度(0、100、200、400、800 mg/L) 的赤霉素溶液做了处理.实验中0mg/L赤霉素溶液的处理组在本实验中的 作用是做对照,实验的结果表明赤霉素具有解除大花黄牡丹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的作用.
①Ⅰ:叶绿素含量低,导致光能吸收不足,使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较少;
Ⅱ:由于气孔相对开放度数值较低,导致二氧化碳供应不足,从而使净光合速率较低.
Ⅲ:除上述因素外,叶面积数值较低,也可导致B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较低.
②净光合速率=真正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由于其呼吸作用(细胞呼吸、有氧呼吸)强于光合作用,故A叶片的净光合速率为负值.
【思路点拨】本题以曲线图的形式,考查植物激素的功能,意在考查考生分析题图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典型总结】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外因)
主要:光照强度,CO2浓度,温度,其次:水分,矿质元素的浓度,空气中CO2浓度,土壤中水分多少,光照长短与强弱,光的成分及温度高低(早晚温差大可让水果甜,增加产量)等,都是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外界因素:可通过适当延长光照(合理密植),增加CO2浓度等提高产量(大棚内施加干冰)。
内因:光反应:色素的数量,酶的数量,暗反应:酶的数量,C5的数量
【题文】30.(13分)果蝇的繁殖能力强,相对性状明显,是常用的遗传实验材料。请回答:
(1)某果蝇红眼(A)对白眼(a)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长翅(B)对残翅(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一只基因型为BbXaY的雄果蝇,它的白眼基因来自亲本的 果蝇;若此果蝇的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时产生了一个基因型为BbbXa的精子,则另外三个精子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
(2)现有五个果蝇品系都是纯种,其表现型及相应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如下表。其中, 2~5果蝇品系均只有一个性状为隐性,其他性状均为显性纯合,且都由野生型(长翅、红眼、正常身、灰身)突变而来。请据表回答问题:
亲本序号 1 2 3 4 5
染色体 第Ⅱ染色体 X染色体 第Ⅲ染色体 第Ⅱ染色体
性状 野生型(显性纯合子) 残翅(v) 白眼(a) 毛身(h) 黑身(b)
其余性状均为纯合显性性状
若要进行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实验,选择1和4做亲本是否可行?______,为什么?_______;若选择2和5做亲本是否可行?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
(3)研究人员构建了一个棒状眼雌果蝇CIB品系XBXb,其细胞中的一条X染色体上携带隐性致死基因e,且该基因与棒状眼基因B始终连锁在一起,如图所示。e在纯合 (XBXB、XBY)时能使胚胎致死,无其他性状效应,控制正常眼的基因用b表示。为检测经X射线辐射后的正常眼雄果蝇A的精子中X染色体上是否发生了其他隐性致死突变,实验步骤如下:
将雄果蝇A与CIB系果蝇交配,得F1,在F1中选取大量棒状眼雌果蝇,与多个正常眼且细胞未发生致死突变的雄果蝇进行杂交,统计得到的F2 的雌雄数量比。
预期结果和结论:
如果F2中雌雄比例为____________,则诱变雄果蝇A的精子中X染色体上未发生其他隐性致死突变;
如果F2中雌雄比例为____________,则诱变雄果蝇A的精子中X染色体上发生了其他隐性致死突变。
【答案】【知识点】 E8 遗传的基本规律的综合应用 G1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答案解析】(1)雌 (1分) BXa 、Y、Y(2分)
(2)不可行(1分) 1和4只存在一对相对性状的差异 (2分)
不可行(1分)2和5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Ⅱ)上(2分)
(3)雌果蝇:雄果蝇=2:1(2分) 全为雌性(2分)
解析:(1)在XY型,雄性中生物中,雄性个体染色体组成为XY,雌性个体染色体组成为XX,雄性个体X只能来自亲本中的雌性个体,BbXaY的果蝇产生BbbXa的精子,说明减数第一次分裂时B、b所在同源染色体未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时,b所在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也未分离,所以另外三个精子的基因型为BXa 、Y、Y
(2)自由组合定律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用1和4不可行,因为1和4只存在一对相对性状;选2和5也不可行,因为2和5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3)根据题意“检测经X射线辐射后的正常眼雄果蝇A的精子中X染色体上是否发生了其他隐性致死突变”,所以本题可采用假设的方法,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如果没有发生突变,则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XeBXb、XbY,两者杂交F1的基因型及表现型分别为XeBXb(棒状眼雌果蝇):XbXb(正常眼雌果蝇):XeBY(死亡):XbY(正常眼雄果蝇)=1:1:1;然后取F1中棒状眼雌果蝇(XeBXb)和正常眼且细胞未发生致死突变的雄果蝇(XbY)进行杂交,则F2为XeBXb(棒状眼雌果蝇)、XbXb(正常眼雌果蝇)、XeBY(死亡)、XbY(正常眼雄果蝇),即雌果蝇:雄果蝇=2:1。
第二种情况:如果发生新突变,设突变的基因为m,则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XeBXb、XmbY,两者杂交F1的基因型及表现型分别为XeBXmb(棒状眼雌果蝇):XbXmb(正常眼雌果蝇):XeBY(死亡):XbY(正常眼雄果蝇)=1:1:1;然后取F1中棒状眼雌果蝇(XeBXmb)和正常眼且细胞未发生致死突变的雄果蝇(XbY)进行杂交,则F2为XeBXb(棒状眼雌果蝇)、XmbXb(正常眼雌果蝇)、XeBY(死亡)、XmbY(死亡),即雌果蝇:雄果蝇=2:0,即子代全为雌性个体。
【思路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减数分裂、基因位置的判断及遗传概率的计算,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典型总结】染色体数、型异常的配子(或者个体)的产生情况分析:
结合遗传的细胞学基础部分内容,通过减数分裂过程分析着手,运用简图展现过程。
几种常见的来源:
①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的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交叉互换;
②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之后,某同源染色体未分离,移向某一极;
③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之后,由姐妹染色单体发展形成的两条染色体未分离,移向同一极;
(注意:在分析某异常配子形成时,②与③一般不同时考虑)
【题文】31.(10分)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在G蛋白偶联受体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G蛋白偶联受体调控着细胞对激素、神经递质的大部分应答。下图甲表示胰岛细胞膜内侧的G蛋白与神经递质受体结合,形成G蛋白偶联受体后被活化,进而引起细胞内一系列代谢变化。图乙为胰岛素在血糖调节中的作用机理模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甲中“功能蛋白A”的生物效应是促进______________的合成和分泌。过程①需要细胞质为其提供__________作为原料,参与②过程的RNA有 。
(2)图乙所示过程反映胰岛素降血糖的生物效应主要表现为 。下丘脑对胰岛细胞分泌相应的激素有一定的调节作用,调节过程中下丘脑释放的信号分子是_____________。
(3)Ⅰ型糖尿病是由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为探究桑叶提取液对患有糖尿病的大鼠降低血糖的效果,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现请你把实验报告补充完整。
①材料与药剂:生理状况相同的健康大鼠20只、桑叶提取液、蒸馏水,血糖测定仪,链脲佐菌素溶液(可破坏胰岛B细胞,诱发糖尿病)。
②实验步骤:
ⅰ.取20只健康大鼠,注射__________________,制备成实验性患有糖尿病的大鼠,并随机均分成甲组和乙组;
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ⅲ.给甲组每只大鼠灌喂桑叶提取液2mL/d,给乙组每只大鼠___________,连续灌喂4周。期间各组大鼠均饲喂普通饲料,自由饮食;
ⅳ.4周后,用血糖测定仪测定各组大鼠的血糖浓度,并进行对比分析。
③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组别 数量 实验开始时(mmol/L) 给药4周后(mmol/L)
甲 10 18.62±3.08 10.12±2.65
乙 10 19.46±3.98 19.00±2.70

④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知识点】 F3 基因的结构和基因的表达 H2 血糖的平衡与调节及体温的平衡与调节
【答案解析】(1)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写一项即可)
核糖核苷酸 mRNA、tRNA、rRNA(写出前面两项即可)
(2)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 神经递质
(3)②ⅰ.链脲佐菌素溶液 
ⅱ.用血糖测定仪测定各组大鼠的血糖浓度,并记录  (2分)
ⅲ.灌喂蒸馏水2 mL/d 
④桑叶提取液对患有糖尿病的大鼠降低血糖的作用明显
解析: (1)图甲表示胰岛细胞膜内侧的G蛋白与神经递质受体结合,形成G蛋白偶联受体后被活化,进而引起细胞内一系列代谢变化,所以推测“功能蛋白A”的生物效应是促进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的合成和分泌,调节血糖。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都是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后,经内质网、高尔基体加工运输。过程①是转录,合成RNA,需要细胞质为其提供核糖核苷酸作为原料,②过程是翻译,参与的RNA有mRNA、tRNA、rRNA。
(2)图示胰岛素与胰岛素受体结合后,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降低血糖浓度。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调节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胰高血糖素,下丘脑释放的信号分子是神经递质。
(3)探究桑叶提取液对患有糖尿病的大鼠降低血糖的效果,对大鼠,先注射链脲佐菌素溶液,破坏胰岛B细胞,诱发糖尿病,并随机均分成甲组和乙组,用血糖测定仪测定各组大鼠的血糖浓度,并记录;实验组每只大鼠灌喂桑叶提取液,对照组灌喂等量的蒸馏水,期间各组大鼠均饲喂普通饲料,自由饮食,其他条件等完全相同;根据实验结果,与对照相比,灌喂桑叶提取液组血糖明显下降,说明桑叶提取液对患有糖尿病的大鼠有降低血糖的效果。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血糖调节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题文】32.(7分)下图是某地建立的生态农场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建立人工生态系统的意义是 。
(2)下列有关人工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多选)。
A.使废物资源化,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再生,提高了能量的传递效率
B.减少了化肥等工业产品的投入量,有利于环境保护
C.抵抗力稳定性低于自然生态系统
D.人占有主导地位,是其他生物生存的基础
(3)对于土壤中如蚯蚓等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常采用 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在进行丰富度的统计时,计名计算法适用于 的群落。
(4)在农田中释放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除去害虫属于 信息传递;一只黑脊鸥的亲鸟对小鸟发出报警鸣叫时,小鸟作出隐蔽反应,属于 信息传递。
【答案】【知识点】 K5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综合 J3 群落的结构特征、演替及丰富度
【答案解析】(1)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2分)
(2)BC
(3)取样器取样 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
(4)化学 物理 (2分)
解析:(1)从生态系统的示意图可看出农田收获的粮食、蔬菜被人利用,不能被人直接利用的植物的秸秆和生活垃圾进入了沼气池,产生了沼气供人们使用,而沼渣和沼液则既可以作为植物生长的肥料,也可以为鱼类和蚯蚓提供食物,从而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和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2)人工生态系统,遵循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利用的原理,能提高能量利用率,不能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由于利用害虫的天敌进行生物防治,可减少化肥等工业产品的投入量,有利于环境保护。人工生态系统,生物种类不是很多,抵抗力稳定性低,人在该系统中起着管理作用,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成分仍是生产者绿色植物。
(3)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常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进行丰富度的统计时,通常有计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计名计算法适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
(4)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属于化学信息;一只黑脊鸥的亲鸟对小鸟发出报警鸣叫时,小鸟作出隐蔽反应,声音属于物理信息传递。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生态农业的原理及生态系统的结构与丰富度调查及信息传递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题文】39.[生物——选修模块1:生物技术实践](15分)某同学开展有关果酒制作的探究如下图。
(1)植物组织培养的探究
由上述实验结果推测:葡萄幼苗可能产生了 。若要确定其化学成分,可直接从葡萄幼苗中 。
(2)该同学尝试使用罐头瓶在常温(21±3℃)下制作果酒。
①开始时,向消过毒的罐头瓶中加入的新鲜葡萄汁是酵母菌的液体培养基,培养基的成分一般包括有 等。
②葡萄汁装入瓶中时要留出大约1/3的空间。在以后的过程中,每隔12小时左右将瓶盖拧松一次(不是打开瓶盖),此后再拧紧,这样做的目的是 。③制果酒过程后一阶段的主要化学反应式为: 。
④若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酵母菌活菌的个数,要想使所得估计值更接近实际值,除应严格操作、多次重复外,还应保证待测样品稀释得 。
⑤加入的新鲜葡萄汁没有进行过灭菌处理,但是在制出的果酒中基本检测不出酵母菌以外的杂菌。从生态学角度分析:一是大量的酵母菌在与杂菌之间的竞争中取得优势,二是果酒中的 ,从而淘汰掉杂菌。
【答案】【知识点】 L1 传统发酵技术与发酵工程的应用
【答案解析】(1)生长素、细胞分裂素(2分) 提取这些物质并鉴定其化学成分(2分) 
(2)①水、碳源、氮源、无机盐(4分。答对1个得1分)
②放掉发酵产生的大量CO2,同时尽量不让氧气进入瓶中(2分)
③C6H12O6 2C2H5OH+2CO2+能量(2分) ④比较合适(1分)
⑤酒精更不利于杂菌生长(2分)
解析:由实验一和实验二可知葡萄幼芽产生了同植物激素相同的物质,能促进愈伤组织分裂分化成维管束组织。酵母菌的生长发育需要水、碳源、氮源、无机盐和生长因子等。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使培养瓶内气体增多,所以要定时释放二氧化碳,但又不能让氧气进来。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酵母菌活菌的个数,如果浓度过大,不易计数。
【题文】40.[生物——选修模块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
α1-抗胰蛋白缺乏症是一种在北美较为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患者成年后会出现肺气肿及其他疾病,严重者甚至死亡。对于该致病患者常可采用注射人α1-抗胰蛋白酶来缓解症状。

(1)图1表示获取人α1-抗胰蛋白酶基因的两种方法,请回答下列问题: 
①a过程是在 酶的作用下完成的,该酶的作用特点是 。
②c过程称为 ,该过程需要的原料是 。
③要确定获得的基因是否是所需的目的基因,可以从分子水平上利用 技术检测该基因的碱基序列。
(2)利用转基因技术将控制该酶合成的基因导入羊的受精卵,最终培育出能在乳腺细胞表达人α1-抗胰蛋白酶的转基因羊,从而更易获得这种酶,简要过程如图2。
①获得目的基因后,常利用 技术在体外将其大量扩增。
②载体上绿色荧光蛋白(GEP)基因的作用是便于 。基因表达载体d,除图中的标示部分外,还必须含有 。
③若要使转基因羊的后代均保持其特有的性状,理论上应选用 技术进行繁殖。
【答案】【知识点】 L6 基因工程与蛋白质工程
【答案解析】(1)①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识别特定的核苷酸序列(1分),并在特定的切点上切割DNA分子(1分) ②逆(或反)转录 4种脱氧核苷酸 ③DNA分子杂交(2分)
(2)①PCR(2分) ②筛选含有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2分) 启动子、终止子(2分) ③体细胞克隆或者核移植(2分)
解析:(1)目的基因的获取包括直接分离法和人工合成法,人工合成法又包括反转录法和化学合成法。方法1采用直接分离法获得目的基因,需要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将目的基因剪切下来,该酶的作用是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中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方法2采用反转录法获取目的基因,b过程为DNA的转录,从细胞中获得mRNA,在体外通过逆转录以4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来合成目的基因。要检测获得的基因是否是所需要的基因,分子水平上利用DNA分子杂交技术。
(2)PCR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大量扩增目的基因。标记基因的作用是为了鉴别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从而将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筛选出来。基因表达载体必须含有启动子、终止子、目的基因和标记基因。要使后代保持与亲本相同的性状,理论上应选用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进行繁殖。
【思路点拨】该题主要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生的识记及应用能力

完整版免注册下载地址:http://pan.baidu.com/s/1qWNq0NE


相关评论
鄂公网安备 420881020000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