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查询试卷\课件\优质课请在此输入关键字:
网站首页 >> 生物题库 >> 高三试题 >> 文章内容

江西省红色七校联考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解析版

[日期:2015-11-06]   来源:生物百花园  作者:生物百花园   阅读:97[字体: ]

2015-2016学年江西省红色七校联考高三(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完整版免注册下载地址:http://pan.baidu.com/s/1sjQR4Ln

一、选择题(本题共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结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细胞的分子组成和基本结构的阐述,错误的是( )
A.C、H、O、N、P是ATP、密码子、光合膜共有的化学元素
B.线粒体、核糖体、染色体、叶绿体等结构中都含有DNA
C.糖蛋白、载体蛋白、抗体、限制性内切酶都是具有特异性识别的物质
D.脂质中的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物质,所有细胞都含有磷脂

2.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吞噬细胞与肌肉细胞相比,溶 酶体的含量较多
B.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在其中生成的产物有丙酮酸、二氧化碳和水
C.叶绿体是所有生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含有DNA、蛋白质和磷脂等成分
D.能形成囊泡的细胞结构只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3.下列有关ATP的叙述,都不正确的一组是( )
①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不能产生ATP
②植物细胞产生的ATP,均可用于一切生命活动
③ATP中的能量可来源于光能、化学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
④ATP和RNA具有相同的五碳糖
⑤在有氧和缺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都能形成ATP
⑥ATP分子中的两个高能磷酸键稳定性不同
⑦ATP中的“A”与构成DNA、RNA中的碱基“A”表示相同物质
⑧ATP与绝大多数酶的组成 元素不存在差异.
A.①②⑦⑧
B.①②③④
C.⑤⑥⑦⑧
D.③④⑤⑥

4.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
A.无氧、干燥的环境细胞呼吸最弱,有利于果蔬储藏
B.水稻根部主要进行无氧呼吸,以适应缺氧环境
C.用玉米经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来替代汽油,主要利用了酵母菌的无氧呼吸
D.马拉松比赛中人体主要是从分解有机物产生乳酸的过程中获得能量

5.有关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产生的[H]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光合作用产生的[H]来源于水的光解,有氧呼吸产生的[H]来源于葡萄糖和丙酮酸的分解及参与反应的水
B.光合作用的[H]在叶绿体囊状结构薄膜上产生,有氧呼吸的[H]在线粒体中产生
C.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产生的[H]不同,前者是NADPH,后者主要是NADH
D.光合作用产生的[H]用于暗反应还原三碳化合物,有氧呼吸产生的[H]用于与氧气结合成水

6.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 )
A.用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时,细胞多数区域呈绿色
B.用重铬酸钾检验发酵液中是否有酒精生成时,直接将2 mL重铬酸钾倒入发酵液中
C.验证胰岛素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对实验小鼠应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葡萄糖溶液
D.利用标记的抗体研究光反应过程中的H2O光解和暗反应过程中CO2的固定和还原过程

7.下列各曲线所代表的生物学含义及其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图表示人的成熟红细胞中ATP生成速率与氧气浓度的关系
B.乙图所示物质运输速率不受呼吸酶抑制剂的影响
C.丙图表示酵母菌呼吸时氧气浓度与CO2生成速率的关系,a点时产生的CO2全都来自有氧呼吸
D.丁图表示小鼠体内酶活性与环境温度的关系

8.埃博拉(Ebola)是一个病毒家族,2014年流行于西非的那种埃博拉病毒(如图)能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产生埃博拉出血热烈性传染病,感染者死亡率高达50%﹣90%.10月20日,美国相关机构发出了关于埃博拉病毒的最新消息,该病毒疑似已经变异,且传染性更高.这也是继SARS后,最强的一种传染性病毒.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对侵入的埃博拉病毒无免疫能力
B.埃博拉病毒易发生变异,与噬菌体比较,二者的遗传物质完全水解后形成的产物有2种不同
C.埃博拉病毒寄生在活细胞中,是比细胞还微小的生命结构层次
D.埃博拉病毒可利用宿主细胞提供的原料、场所、能量等通过分裂产生子代病毒

9.下列对二倍体的细胞增殖过程中量变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结束会导致细胞内遗传物质的量增加一倍
B.细胞内姐妹染色单体消失时,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且不应存在同源染色体
C.如1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了4种精细胞,则增殖过程很可能发生了交叉互换
D.如细胞内含有4个染色体组,则该细胞分裂的前一时期细胞内应存在四分体

10.如图A点时用32P标记果蝇精原细胞所有DNA的双链,然后置于只含31P的培养液中培养,发生了a、b连续两个分裂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CD段细胞中一定有2条Y染色体
B.GH段细胞中可能有两条Y染色体
C.GH段细胞中含32P的染色体一定有8条
D.IJ段细胞中含32P的染色体可能有8条

11.如图表示某杂合子的三个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正在发生等位基因分离的是图乙和图丙所示的细胞
B.图乙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的基因突变一定不能够传递给后代
C.图甲所示的细胞中存在基因重组,有两对同源染色体
D.图甲和图乙的细胞具有姐妹染色单体,图乙和图丙的细胞具有同源染色体

12.基因D、d和T、t是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在不同情况下,下列叙述符合因果关系的是( )
A.基因型为DDTT和ddtt的个体杂交,则F2双显性性状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
B.后代表现型的数量比为1:l:1:l,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一定为DdTt和ddtt
C.若将基因型为DDtt的桃树枝条嫁接到基因型为ddTT的植株上,自花传粉后.所结果实的基因型为DdTt
D.基因型为DdTt的个体,如果产生的配子中有dd的类型,则可能是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变异[来源:学科网]

13.DNA聚合酶有两种方式保证复制的准确性,即选择性添加正确的核苷酸和校读(移除错配的核苷酸).某些突变的DNA聚合酶(突变酶)比正常的DNA聚合酶精确度更高.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DNA有氢键,RNA没有氢键
B.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分裂间期有DNA和中心体的复制
C.突变酶减少了基因突变的发生有利于进化
D.人体成熟红细胞、浆细胞、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均不能合成DNA聚合酶

14.在黑腹果蝇(2n=8)中,缺失一条点状染色体的个体(单体,如图所示)仍可以存活,而且能够繁殖后代,若两条点状染色体均缺失则不能存活.若干这样的黑腹果蝇单体相互交配,其后代为单体的比例为( )

A.1
B.
C.
D.

15.如图是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一个细胞周期中,甲所示过程在每个起点只起始一次,乙可起始多次
B.乙过程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但不同基因模板链不同
C.乙中的酶为RNA聚合酶,丙中核糖体移动的方向为a到b
D.在丙过程形成多聚核糖体,最终合成的各个多肽链的氨基酸排列顺序相同

16.某调査人类遗传病的研究小组调查了一个家族的某单基因遗传病情况并绘制出如图所示的图谱,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该病的遗传方式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B.个体3与4婚配后代子女不会患病
C.个体3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 或
D.该遗传病的发病率是20%

17.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基因中的一个碱基对发生改变,则一定能改变生物的性状
B.环境因素可诱导基因朝某一方向突变
C.一条染色体与另一条染色体交换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D.自然条件下,基因重组通常发生在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

18.某动物种群中,AA,Aa和aa基因型的个体依次占25%、50%、25%.若该种群中的aa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其他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理论上,下一代AA:Aa:aa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为( )
A.3:3:1
B.4:4:1
C.1:2:0
D.1:2:1

19.下列关于免疫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吞噬细胞发挥作用时,必须有抗体的参与
B.T细胞能通过释放淋巴因子攻击被病原体入侵的细胞[来源:学。科。网]
C.病毒侵入人体后,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可产生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
D.患儿痊愈后若再次感染该病毒,相应的记忆细胞会迅速产生抗体消灭病毒

20.植物生长调节剂广泛应用到农业生产上,并产生了一些人们原来没有预料到的影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天然状态下的凤梨开花结果时期参差不齐,可利用乙烯利促进其果实的发育,做到有计划上市
B.利用浸泡法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时,要求溶液的浓度较低,处理的时间较长
C.利用生长素类似物培育成的无子西瓜与多倍体育种培育成的无子西瓜都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
D.赤霉素能促进细胞分裂、种子萌发等,可利用赤霉素溶液处理大麦使之产生更多的α﹣淀粉酶
[来源:学。科。网]
21.如图表示神经、免疫、内分泌三大系统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部分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免疫活动既可以由神经系统直接调节,也可以通过有关激素间接调节
B.由于精神因素引起的兴奋传导至神经末梢时,神经末梢膜外电位变化是由负变正
C.若图中的免疫细胞表示效应B细胞,则免疫活性物质最可能是淋巴因子
D.若该免疫细胞进行体液免疫时,裂解靶细胞是通过细胞间的直接接触实现的

22.一只羊在一年内吃了100kg的草,排出20kg的粪,长了10kg的肉(不考虑其他散失),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羊一年的同化量是80kg
B.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
C.20kg的粪属于羊未同化的能量
D.该羊一年的呼吸量是70kg

23.信号分子是指生物体内的某些化学分子,既非营养物,又非能源物质和结构物质,它们主要是用来在细胞间和细胞内传递信息.下列关于不同信号分子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生物体内的信号分子都应含碳元素,原因是信号分子都是有机物
B.细胞间进行信息传递的信号分子,对应的受体可能位于细胞膜上
C.同一信号分子最终发挥的作用是相同的,比如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细胞的代谢
D.酶也应属于信号分子,该物质能使细胞内的生化反应常温常压下顺利进行

24.关于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传递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DNA复制过程只发生在有丝分裂的间期
B.转录过程的碱基配对方式跟DNA复制过程不完全相同,跟翻译过程完全相同
C.密码子的种类和tRNA的种类是相同的
D.某蛋白质含有100个氨基酸,则相关的基因至少含有600个基本单位

25.图甲、乙表示水稻两个品种(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①一⑧表示培育水稻新品种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过程②中逐代自交,那么自交代数越多纯合植株的比例越高
B.⑤与⑧过程的育种原理不同,③过程表示单倍体育种
C.育种过程②⑤⑥中需要进行筛选,筛选不会改变任何一个基因的频率
D.经过①和⑦过程培育的品种和甲、乙品种基因型不同,但是仍然属于同一个物种


二、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50分)
26.图甲是人胰腺细胞示意图,图乙是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所示细胞与图乙所示细胞相比,没有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
(2)如果要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图甲中的①,可使用__________染液染色观察.
(3)图甲中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填标号);结构④的名称是__________,结构⑤的功能是与__________有关.
(4)图甲细胞的分泌物可能是__________,从产生到分泌出细胞所经过的细胞结构依次为__________(填标号).
(5)图乙为置于0.3g/mL的蔗糖溶液中出现质壁分离现象的细胞,这是由于细胞壁与由__________(填标号)共同组成的__________(填名称)发生分离所致,此时标号⑤中的物质是__________.

27.图1表示某植物夏季一密闭大棚内一昼夜二氧化碳的变化,图2表示该植物在温度为A时光照强度分别为a、b、c、d时单位时间内气体的变化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乙到丙段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下降的原因是,甲、乙、丙、丁中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的是__________,对应图2中的__________(用a、b、c、d中的一个点回答)点.
(2)若该植物长时间的光照强度为b,则该植物是否能正常生长__________(是或否).
(3)要测得植物在温度为A、光照强度分别为d时的真正光合作用速率,至少需要设计两组实验.一组将植物置于条件,测得呼吸作用速率,可在装置中放置NaOH溶液,导致装置压强变化的原因是.另一组将同种生长状况相同的植物置于光照强度为d的密闭环境中,可在装置中放置溶液,所得数值为__________.
(4)该植物细胞吸收1802,最先出现放射性的物质是__________.

28.某二倍体植物宽叶(M)对窄叶(m)为显性,高茎(H)对矮茎(h)为显性,红花(R)对白花(r)为显性.基因M、m与基因R、r在2号染色体上,基因H、h在4号染色体上.

(1)若基因M、R编码各自蛋白质前3个氨基酸的DNA序列如图丁,起始密码子均为AUG.若基因M的b链中箭头所指的碱基C突变为A,其对应的密码子将由__________变为___________.正常情况下,基因R在细胞中最多有__________个,其转录时的模板位于__________(填“a”或“b”)链中.
(2)用基因型为MMHH和mmhh的植株为亲本杂交得F1,F1自交得F2,F2自交性状不分离植株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用隐性亲本与F2中宽叶高茎植株测交,后代中宽叶高茎与窄叶矮茎植株的比例为__________.
(3)基因型为Hh的植株减数分裂时,出现了一部分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Hh型细胞,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缺失一条4号染色体的高茎植株减数分裂时,偶然出现了一个HH型配子,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
(4)现有一宽叶红花突变体,推测其体细胞内与该表现型相对应的基因组成为图甲、乙、丙中的一种,其他同源染色体数目及结构正常.现只有各种缺失一条染色体的植株可供选择,请设计一步杂交实验,确定该突变体的基因组成是哪一种.(注:各型配子活力相同;控制某一性状的基因都缺失时,幼胚死亡)
实验步骤:①__________;②观察、统计后代表现型及比例.
结果预测:
Ⅰ.若__________,则为图甲所示的基因组成.
Ⅱ.若__________,则为图乙所示的基因组成.
Ⅲ.若__________,则为图丙所示的基因组成.

29.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几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表示草原生态系统,该图中还欠缺__________成分;从生态系统__________角度分析,青蛙属于第三营养级.
(2)如果青蛙从蚱蜢和蛐蛐处同化的能量为1000KJ,蛇从青蛙处同化的能量100KJ,则该食物网中,第三营养级到第四营养级的能量传递率__________(>,=,<)10%;
如果鹰的食物来源及比例:青蛙:蛇由1:1变成4:1,则鹰同化1KJ能量,可以少消耗草提供能量__________KJ(能量传递 效率按20%计算).
(3)该草原生态系统能维持相对稳定状态,是因为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其基础是__________;碳__________(能/不能)在本生态系统内自给自足.
(4)如果该生态系统中有两个相距较远的池塘中都有青蛙,如果让你探究两处的青蛙是否属于不同物种,请写出你的实验思路和预测实验结果.实验思路:__________;预测实验结果:__________.
 

30.人类在预防与诊疗传染性疾病的过程中,经常使用疫苗和抗体.已知某传染性疾病的病原体为RNA病毒,该病毒表面的A蛋白为主要抗原,疫苗生产和抗体制备的部分流程如图:

(1)过程①代表的是__________.
(2)过程③构建A基因重组载体时,必须使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__________两种工具酶.由过程③构建A基因重组载体,其组成除了目的基因外,还必须有启动子、__________以及复制原点等.
(3)过程④要检测A基因是否进入受体细胞,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法;要检测A基因在受体细胞内是否翻译出蛋白质,需用__________法.
(4)与血清抗体相比,单克隆抗体突出的优点是__________,并能大量制备.
(5)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中,运用了动物细胞工程中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大技术.
(6)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中,两次筛选的目的不同,其中第二次筛选的目的是筛选出__________.筛选时所用的培养基是特定的__________培养基.
(7)举例说出基因工程培育转基因植物的过程中,微生物能起到的重要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

 

2015-2016学年江西省红色七校联考高三(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结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细胞的分子组成和基本结构的阐述,错误的是( )
A.C、H、O、N、P是ATP、密码子、光合膜共有的化学元素
B.线粒体、核糖体、染色体、叶绿体等结构中都含有DNA
C.糖蛋白、载体蛋白、抗体、限制性内切酶都是具有特异性识别的物质
D.脂质中的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物质,所有细胞都含有磷脂[来源:Zxxk.Com]
考点:核酸的种类及主要存在的部位;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细胞膜的成分;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
分析:本题是对于构成细胞的不同化合物的元素组成、核酸的分类和分布、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的特异性、细胞膜的组成成分的综合性考查,梳理ATP、核酸、组成的元素组成,生物膜的化学组成,核酸的分类和分布,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特异性,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具体内容分析解答.
解答: 解:A、ATP的元素组成是C、 H、O、N、P,密码子位于mRNA上,其元素组成是C、H、O、N、P,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磷脂,元素组成是C、H、O、N、P,A正确;
B、线粒体、叶绿体、染色体含有DNA,核糖体不含DNA,B错误;
C、糖蛋白、载体蛋白、抗体、限制性内切酶,都是蛋白质,其结构具有特异性,在发挥作用的过程中都具有特异性识别作用,C正确;
D、所有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磷脂是细胞膜的骨架物质,所有细胞都含有磷脂,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DNA与RNA在细胞中的分布,ATP、RNA、和生物膜在元素组成上的共性,糖蛋白、载体蛋白、抗体、限制性内切酶的作用特点,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综合应用是解题的关键,C选项的分析是难点,分析时结合,糖蛋白、载体蛋白、抗体、限制性内切酶发挥作用的具体过程和特点进行归纳总结.

2.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吞噬细胞与肌肉细胞相比,溶酶体的含量较多
B.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在其中生成的产物有丙酮酸、二氧化碳和水
C.叶绿体是所有生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含有DNA、蛋白质和磷脂等成分
D.能形成囊泡的细胞结构只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分析:1、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2、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
3、线粒体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
4、内质网、高尔基体通过出芽形式形成囊泡,细胞膜的内吞和外排过程中也形成囊泡.
解答: 解:A、吞噬细胞能吞噬和处理病原体,因为其与肌肉细胞相比,含有较多的溶酶体,A正确;
B、丙酮酸是线粒体分解的底物,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B错误;
C、蓝藻没有叶绿体,也能进行光合作用,C错误;
D、细胞膜内吞和外排过程中也形成囊泡,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3.下列有关ATP的叙述,都不正确的一组是( )
①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不能产生ATP
②植物细胞产生的ATP,均可用于一切生命活动
③ATP中的能量可来源于光能、化学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
④ATP和RNA具有相同的五碳糖
⑤在有氧和缺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都能形成ATP
⑥ATP分子中的两个高能磷酸键稳定性不同
⑦ATP中的“A”与构成DNA、RNA中的碱基“A”表示相同物质
⑧ATP与绝大多数酶的组成元素不存在差异.
A.①②⑦⑧
B.①②③④
C.⑤⑥⑦⑧
D.③④⑤⑥
考点: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酶的概念;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的综合.
分析:ATP 的结构简式是 A﹣P~P~P,其中 A 代表腺苷,T 是三的意思,P 代表磷酸基团.ATP和ADP的转化过程中,能量来源不同: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来自高能磷酸键的化学能,并用于生命活动;合成ATP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场所不同:ATP水解在细胞的各处.ATP合成在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
解答: 解:①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但可以在细胞质基质中无进行氧呼吸产生ATP,①错误.
②植物细胞光合作用产生的ATP,只能用于暗反应,②错误;
③光反 应产生的ATP其中的能量来自光能,细胞呼吸产生的ATP,其中能量来自有机物质中的化学能,暗反应阶段,ATP中的化学能转变成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萤火虫的光能是由ATP中的化学能转变来的,③正确;
④ATP和RNA具有相同的五碳糖,均为核糖,④正确;
⑤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均在细胞质基质,故在有氧和缺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都能形成ATP,⑤正确;
⑥ATP分子中的两个高能磷酸键稳定性不同,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更易断裂,⑥正确;
⑦ATP中的“A”指腺苷,DNA、RNA中的碱基“A”指腺嘌呤,故二者表示不相同物质,⑦错误;
⑧绝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组成元素为C、H、O、N,ATP的组成元素是C、H、O、N、P,与绝大多数酶的组成元素存在差异,⑧错误.
故应选:A.
点评:本题考查ATP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4.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
A.无氧、干燥的环境细胞呼吸最弱,有利于果蔬储藏
B.水稻根部主要进行无氧呼吸,以适应缺氧环境
C.用玉米经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来替代汽油,主要利用了酵母菌的无氧呼吸
D.马拉松比赛中人体主要是从分解有机物产生乳酸的过程中获得能量
考点: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分析:本题是对细胞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过程和场所、温度对细胞呼吸的影响及在生活中应用的考查,回忆细胞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过程和场所、温度对细胞呼吸的影响及在生活中应用,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
解答: 解:A、低温、低氧、湿度适宜的环境细胞呼吸最弱,有利于果蔬储藏,A错误;
B、水稻根部主要进行有氧呼吸,但在缺氧时也能进行无氧呼吸,以适应缺氧环境,B错误;
C、用玉米经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来替代汽油,主要利用了酵母菌的无氧呼吸,产生了酒精和二氧化碳,C正确;
D、马拉松比赛中人体主要是从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中获得能量,也能从产生乳酸的过程中获得少量能量,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是考查的重点和难点,可以通过流程图分析,表格比较,典型练习分析强化学生的理解.要注意,一般的植物细胞无氧呼吸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但少数植物营养器官如马铃薯的块茎、玉米的胚、甜菜的块根进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

5.有关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产生的[H]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光合作用产生的[H]来源于水的光解,有氧呼吸产生的[H]来源于葡萄糖和丙酮酸的分解及参与反应的水
B.光合作用的[H]在叶绿体囊状结构薄膜上产生,有氧呼吸的[H]在线粒体中产生
C.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产生的[H]不同,前者是NADPH,后者主要是NADH
D.光合作用产生的[H]用于暗反应还原三碳化合物,有氧呼吸产生的[H]用于与氧气结合成水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阶段是水光解产生氧气同时产生了还原氢和ATP,光反应产生的还原氢和ATP用于暗反应还原三碳化合物.
细胞有氧呼吸过程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葡萄糖酵解,产生丙酮酸和少量的还原氢,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较多的还原氢,场所是线粒体基质,第三阶段是前两个阶段产生的还原氢与氧气结合生成水,场所的线粒体内膜.
解答: 解:A、光合作用产生的[H]来源于光反应过程中水的光解,有氧呼吸产生的[H]来源于第一阶段葡萄糖的分解和第二阶段丙酮酸的分解及参与反应的水,A正确;
B、光合作用的[H]在叶绿体囊状结构薄膜上产生,有氧呼吸的[H]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产生,B错误;
C、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产生的[H]不同,前者是NADPH,后者主要是NADH,但者都是辅酶,具有还原性,C正确;
D、光合作用产生的[H]用于暗反应还原三碳化合物,有氧呼吸产生的[H]用于第三阶段与氧气结合成水,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6.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 )
A.用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时,细胞多数区域呈绿色
B.用重铬酸钾检验发酵液中是否有酒精生成时,直接将2 mL重铬酸钾倒入发酵液中
C.验证胰岛素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对实验小鼠应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葡萄糖溶液[来源:学科网ZXXK]
D.利用标记的抗体研究光反应过程中的H2O光解和暗反应过程中CO2的固定和还原过程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无氧呼吸的概念与过程;动物激素的调节.
分析:1、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实验的原理: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利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细胞染色,同时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观察的结果是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说明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
2、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中,
(1)检测CO2的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2)检测酒精的产生: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反应,变成灰绿色.
3、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在生物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1)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分别侵染细菌,最终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2)用3H标记氨基酸,探明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
(3)15N标记DNA分子,证明了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4)卡尔文用14C标记CO2,研究出碳原子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即CO2→C3→有机物;
(5)鲁宾和卡门用18O标记水,证明光合作用所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于水. 4、研究动物激素功能的实验设计思路是:某种方法处理实验动物(摘除甲状旁腺)→出现相应激素缺乏对的病症(神经和肌肉的兴奋性升高,导致肌肉抽搐)→推知该种激素的生理功能(甲状旁腺分泌的甲状旁腺素主要参与动物体内钙、磷代谢的调节,维持血中钙、磷的正常水平)→再次注射这种激素或相应的物质(10%的氯化钙)→实验动物病症的恢复→充分说明该激素的生理功能.
解答: 解:A、用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时,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而DNA能被甲基绿染成绿色,RNA能被吡罗红染成红色,因此细胞多数区域呈红色,A错误;
B、用重铬酸钾检验发酵液中是否有酒精生成时,需先取少量发酵液置于试管中,再将2 mL重铬酸钾倒入试管中,而不能直接将2 mL重铬酸钾倒入发酵液中,这样会污染全部的发酵液,B错误;
C、验证胰岛素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其一般做法是:给对照组注射一定量的生理盐水,给实验组注射等量的用生理盐水溶解的胰岛素溶液,一段时间后观察两组小鼠的症状表现,可见对照组小鼠正常,而实验组小鼠出现血糖降低的症状,再给实验组小鼠注射一定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可见实验鼠的症状得以恢复,C正确;[来源:Zxxk.Com]
D、利用18O标记的H2O研究光反应过程中的H2O光解,利用14C标记的CO2研究暗反应过程中CO2的固定和还原过程,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光合作用等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7.下列各曲线所代表的生物学含义及其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图表示人的成熟红细胞中ATP生成速率与氧气浓度的关系
B.乙图所示物质运输速率不受呼吸酶抑制剂的影响
C.丙图表示酵母菌呼吸时氧气浓度与CO2生成速率的关系,a点时产生的CO2全都来自有氧呼吸
D.丁图表示小鼠体内酶活性与环境温度的关系
考点: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主动运输的原理和意义;酶的特性;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只能进行无氧呼吸.主动运输需要能量和载体.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既可以有氧呼吸也可以无氧呼吸,无氧气时进行无氧呼吸,随着氧气浓度增高,会抑制无氧呼吸,最后只进行有氧呼吸.小鼠属于恒温动物,能维持体温相对稳定.
解答: 解:A、人的成熟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只能依靠无氧呼吸提供能量,因此人体成熟红细胞中ATP生成速率与氧气浓度无关,A正确;
B、图中物质的运输速率与氧气浓度有关,而且也与物质的浓度有关,属于主动运输,该运输方式需要能量,因此运输速率会受到呼吸酶抑制剂的影响,B错误;
C、a点时,细胞呼吸速率最低,但此时产生的CO2来自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C错误;
D、小鼠属于恒温动物,在外界环境温度变化时,小鼠能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因此小鼠体内酶活性基本不变,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结合坐标曲线图,综合考查ATP的合成、物质运输、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细胞呼吸过程及影响因素,要求考生掌握和理解相关知识点,能结合曲线图,对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需要注意的是D选项,要求考生明确小鼠是恒温动物,能维持体温相对稳定.

8.埃博拉(Ebola)是一个病毒家族,2014年流行于西非的那种埃博拉病毒(如图)能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产生埃博拉出血热烈性传染病,感染者死亡率高达50%﹣90%.10月2 0日,美国相关机构发出了关于埃博拉病毒的最新消息,该病毒疑似已经变异,且传染性更高.这也是继SARS后,最强的一种传染性病毒.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对侵入的埃博拉病毒无免疫能力
B.埃博拉病毒易发生变异,与噬菌体比较,二者的遗传物质完全水解后形成的产物有2种不同
C.埃博拉病毒寄生在活细胞中,是比细胞还微小的生命结构层次
D.埃博拉病毒可利用宿主细胞提供的原料、场所、能量等通过分裂产生子代病毒
考点:烟草花叶病毒;DNA与RNA的异同.
分析: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不能独立的生活和繁殖,只有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无法进行生命活动.
解答: 解:A、人体对侵入的埃博拉病毒有免疫能力,A错误;
B、埃博拉病毒为RNA病毒,遗传物质的RNA,噬菌体为DNA病毒,遗传物质是DNA,二者的遗传物质完全水解后形成的产物有2种不同,即五碳糖和部分碱基不同,B正确;
C、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C错误;
D、病毒无细胞结构,不能通过分裂产生子代病毒,是通过增殖产生病毒,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病毒的代谢特点,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病毒和其它细胞生物的区别以及离开了寄主细胞就无生命活动的特性.

9.下列对二倍体的细胞增殖过程中量变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结束会导致细胞内遗传物质的量增加一倍
B.细胞内姐妹染色单体消失时,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且不应存在同源染色体
C.如1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了4种精细胞,则增殖过程很可能发生了交叉互换
D.如细胞内含有4个染色体组,则该细胞分裂的前一时期细胞内应存在四分体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
分析:有丝分裂过程:
(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
(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 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
(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解答: 解:A、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结束会导致细胞核内遗传物质DNA的量增加一倍,但细胞质中也有少量DNA,A错误;
B、细胞内姐妹染色单体消失时,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所以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可能存在同源染色体,B错误;
C、如果1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了4种精细胞,则增殖过程很可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发生了交叉互换,C正确;
D、如细胞内含有4个染色体组,则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所以分裂过程中不存在四分体,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0.如图A点时用32P标记果蝇精原细胞所有DNA的双链,然后置于只含31P的培养液中培养,发生了a、b连续两个分裂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CD段细胞中一定有2条Y染色体
B.GH段细胞中可能有两条Y染色体
C.GH段细胞中含32P的染色体一定有8条
D.IJ段细胞中含32P的染色体可能有8条
考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 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a、b连续两个分裂过程分别是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ABC表示有丝分裂间期,CD表示有丝分裂前、中、后期,DE表示有丝分裂末期;FG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GHI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IJKL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分析题图,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解答: 解:A、CD段细胞中着丝点没有分裂时,只有一条Y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后含有2条Y染色体,A错误;
B、GH段细胞中同源染色体联会后分离,着丝点不分裂,因而不可能有两条Y染色体,B错误;
C、由于DNA分子复制是半保留复制,经过一次有丝分裂后产生的细胞中的DNA都是一条链为32P,一条链为31P.再经减数分裂间期复制后,每条染色体上的2个DNA分子中一条链为32P,三条链为31P,所以GH段细胞中含的染色体一定有8条,C正确;
D、IJ段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时,只有4条染色体,所以含32P的染色单体有4条.每条染色体上的2个DNA分子中一条链为32P,三条链为31P,着丝点分裂后,含32P的染色体仍为4条,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曲线图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和观点,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和得出正确的结论.

11.如图表示某杂合子的三个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正在发生等位基因分离的是图乙和图丙所示的细胞
B.图乙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的基因突变一定不能够传递给后代
C.图甲所示的细胞中存在基因重组,有两对同源染色体
D.图甲和图乙的细胞具有姐妹染色单体,图乙和图丙的细胞具有同源染色体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乙、丙图所示为同一个体的三个细胞,图甲中同源染色体分离,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细胞,细胞质均等分配,该细胞应为初级精母细胞;
图乙着丝点分裂、移向细胞两极的染色体中含同源染色体,为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
图丙着丝点分裂、移向细胞两极的染色体中不含同源染色体,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
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分析题图,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解答: 解:A、等位基因分离发生在同源染色体分离之时,所以正在发生等位基因分离的是图甲所示的细胞,A错误;
B、图乙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的基因突变一般不能够传递给后代,但如果分裂产生原始生殖细胞,则可能传递给后代,B错误;
C、图甲所示的细胞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细胞,细胞中存在基因重组,有两对同源染色体,C正确;
D、图甲细胞中具有姐妹染色单体,图甲和图乙的细胞具有同源染色体,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准确判断图示个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的时期,同时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

12.基因D、d和T、t是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在不同情况下,下列叙述符合因果关系的是( )
A.基因型为DDTT和ddtt的个体杂交,则F2双显性性状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
B.后代表现型的数量比为1:l:1:l,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一定为DdTt和ddtt
C.若将基因型为DDtt的桃树枝条嫁接到基因型为ddTT的植株上,自花传粉后.所结果实的基因型为DdTt
D.基因型为DdTt的个体,如果产生的配子中有dd的类型,则可能是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变异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已知D、d和T、t是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则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是9:3:3:1;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是1:1:1:.1,以此分析答题.
解答: 解:A、已知D、d和T、t是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DDTT和ddtt杂交,F1基因型是DdTt,DdTt自交F2中具有双显性性状的个体占 ,其中且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基因型是DDTT,其比例是 ,所以F2双显性性状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 ,A错误;
B、后代的表现型数量比为1:1:1:1,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可能为DdTt和ddtt,也可能为Ddtt和ddTt,B错误.
C、若将基因型为DDtt的桃树枝条嫁接到基因型为ddTT的植株上,自花传粉后,果实的基因型是由母本决定的,所以所结果实的基因型是DDtt,C错误;
D、正常情况下,基因型DdTt的个体可产生DT、Dt、dt、dT四种类型的配子,若配子中出现dd类型,可能是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含两个d基因的染色体未分开而形成,这是染色体不正常分离的结果,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染色体数目变异等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学生判断基因型和表现型的能力以及后代情况预测能力.

13.DNA聚合酶有两种方式保证复制的准确性,即选择性添加正确的核苷酸和校读(移除错配的核苷酸).某些突变的DNA聚合酶(突变酶)比正常的DNA聚合酶精确度更高.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DNA有氢键,RNA没有氢键
B.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分裂间期有DNA和中心体的复制
C.突变酶减少了基因突变的发生有利于进化
D.人体成熟红细胞、浆细胞、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均不能合成DNA聚合酶
考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RNA分子的组成和种类;基因突变的特征.
分析: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DNA的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的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基因突变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解答: 解:A、DNA为双链,两条链间以氢键连接,RNA为单链,但也有双链区域,双链区域也含有氢键,A错误;
B、动物细胞有丝分裂间期除了进行DNA的复制,也进行中心体的复制,B正确;
C、基因突变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突变酶提高了复制的精确度,使DNA突变频率降低,不利于生物的进化,C错误;
D、记忆细胞在受到同种抗原的刺激时,会增殖分化,其增殖过程中进行DNA的复制,需要合成DNA聚合酶,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DNA和RNA的异同、基因突变、DNA复制、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要求考生识记DNA和RNA的异同;识记基因突变的意义,能根据题干信息准确判断C选项;识记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识记DNA复制的条件.

14.在黑腹果蝇(2n=8)中,缺失一条点状染色体的个体(单体,如图所示)仍可以存活,而且能够繁殖后代,若两条点状染色体均缺失则不能存活.若干这样的黑腹果蝇单体相互交配,其后代为单体的比例为( )

A.1
B.
C.
D.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分析:阅读题干和题图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有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的分离定律,明确知识点后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然后解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
解答: 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假设正常黑腹果蝇基因型为AA,缺失一条点状染色体的个体为Aa,单体黑腹果蝇相互交配,即Aa×Aa→1AA、2Aa、1aa,则后代中有1/4的正常个体,有1/2的单体,有1/4的个体死亡,所以后代中单体的比例为2/3.
故选D.
点评:本题以遗传特例的形式,考查基因分离定律应用的相关知识,提升推理和分析能力,属于考纲中的应用层次.

15.如图是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一个细胞周期中,甲所示过程在每个起点只起始一次,乙可起始多次
B.乙过程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但不同基因模板链不同
C.乙中的酶为RNA聚合酶,丙中核糖体移动的方向为a到b
D.在丙过程形成多聚核糖体,最终合成的各个多肽链的氨基酸排列顺序相同
考点:DNA分子的复制;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图甲为DNA两条链同时作为模板,进行反方向的物质合成,各生成两条子链,符合DNA半保留复制的特点;
图乙中只有一条链作为模板,各生成一条单链,符合转录的过程特点.
图丙一个mRNA可同时结合4个核糖体,使得少量的mRNA分子可以迅速合成出大量的蛋白质.翻译的方向:从右向左,判断依据是根据多肽链的长短,长的翻译在前.
解答: 解:A、一个细胞周期中,细胞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但能一直进行蛋白质合成,所以甲所示过程在每个起点只起始一次,乙可起始多次,A正确;
B、图示表明:乙过程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但不同基因模板链不同,B正确;
C、乙中的酶为RNA聚合酶,催化基因的转录;根据肽链的长短可判断丙中核糖体移动的方向为b到a,C错误;
D、由于控制多肽合成的模板相同,所以多聚核糖体合成的多条肽链在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上都相同,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以图形为载体,考查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以及细胞分裂的相关知识,同时注重识图能力的考查,属于中档题.

16.某调査人类遗传病的研究小组调查了一个家族的某单基因遗传病情况并绘制出如图所示的图谱,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该病的遗传方式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B.个体3与4婚配后代子女不会患病
C.个体3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 或
D.该遗传病的发病率是20%
考点: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分析:从图中分析可知,1、2没有病,但所生子女中4儿子有病,无中生有为隐性,这种遗传病既有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或伴X隐性.
解答: 解:A、根据图形分析已知这种遗传病既有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或伴X隐性,A错误;
B、个体3可能是携带者,个体4基因型不确定,有可能是携带者,所以后代有可能患病,B错误;
C、若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个体3是携带者的概率是 ,若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个体3是携带者的概率是 ,C正确;
D、这对夫妇(1、2)后代的遗传病的发病率是25%,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突变和基因频率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 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7.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来源:Zxxk.Com]
A.基因中的一个碱基对发生改变,则一定能改变生物的性状
B.环境因素可诱导基因朝某一方向突变
C.一条染色体与另一条染色体交换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D.自然条件下, 基因重组通常发生在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
考点:基因重组及其意义;基因突变的特征;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
分析:1、基因突变不改变生物性状 ①体细胞中某基因发生改变,生殖细胞中不一定出现该基因.
②若该亲代DNA上某个碱基对发生改变产生的是一个隐性基因,并将该隐性基因传给子代,而子代为杂合子,则隐性性状不会表现出来.
③根据密码子的简并性,有可能翻译出相同的氨基酸.
④性状表现是遗传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某些环境条件下,改变了的基因可能并不会在性状上表现出来等.
2、基因突变的特征:普遍性,随机性、不定向性,低频性,多害少利性.
3、基因重组有自由组合和交叉互换两类.前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后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
解答: 解:A、基因中一个碱基对发生改变,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生物性状不一定改变,A错误;
B、环境因素可诱导基因突变,但突变是不定向的,B错误;
C.一条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C错误;
D、自然条件下,基因重组通常发生在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即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交叉互换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自由组合,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

18.某动物种群中,AA,Aa和aa基因型的个体依次占25%、50%、25%.若该种群中的aa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其他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理论上,下一代AA:Aa:aa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为( )
A.3:3:1
B.4:4:1
C.1:2:0
D.1:2:1
考点:基因频率的变化.
分析: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
(1)在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
(2)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 杂合子的频率.
解答: 解:AA,Aa和aa基因型的个体依次占25%、50%、25%.若该种群中的aa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则具有繁殖能力的个体中,AA占 = ,Aa占 ,因此A的基因频率为 ,a的基因频率为 ,根据遗传平衡定律,其他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后代中AA的频率= ,Aa的频率= ,aa的频率为 ,因此AA:Aa:aa=4:4:1.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频率的变化,要求考生识记基因频率的概念,掌握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方法,能扣住题干中关键信息“aa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和关键词“随机交配”答题.

19.下列关于免疫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吞噬细胞发挥作用时,必须有抗体的参与
B.T细胞能通过释放淋巴因子攻击被病原体入侵的细胞
C.病毒侵入人体后,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可产生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
D.患儿痊愈后若再次感染该病毒,相应的记忆细胞会迅速产生抗体消灭病毒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
分析:1、吞噬细胞可以非特异性地吞噬外来异物,也可吞噬抗原﹣抗体结合形成的沉淀.
2、T细胞受到抗原的刺激后,能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也可释放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以增强体液免疫.
3、病毒感染先发生体液免疫,以阻止病毒通过血液循环而播散,再引发细胞免疫,彻底将其消灭.
4、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效应B细胞).
解答: 解:A、吞噬细胞可以非特异性地吞噬外来异物,不一定需要抗体参与,A错误;
B、T细胞可通过释放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以增强体液免疫,但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不能攻击被病原体入侵的细胞,B错误;
C、病毒侵入机体,需体液免疫阻止扩散,还需要细胞免疫进一步将其消灭,这两种免疫的过程中分别经过产生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的阶段,C正确;
D、产生抗体消灭抗原的是浆细胞而不是记忆细胞,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重点考查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考生对特异性免疫的过程的识记和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20.植物生长调节剂广泛应用到农业生产上,并产生了一些人们原来没有预料到的影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天然状态下的凤梨开花结果时期参差不齐,可利用乙烯利促进其果实的发育,做到有计划上市
B.利用浸泡法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时,要求溶液的浓度较低,处理的时间较长
C.利用生长素类似物培育成的无子西瓜与多倍体育种培育成的无子西瓜都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
D.赤霉素能促进细胞分裂、种子萌发等,可利用赤霉素溶液处理大麦使之产生更多的α﹣淀粉酶
考点:植物激素及其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价值.
分析:1、生长素类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主要有:(1)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2)促进果实发育;(3)防止落花落果.
2.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物增高.此外,它还有防止器官脱落和解除种子、块茎休眠促进萌发等作用.
3.细胞分裂素在根尖合成,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器官中含量较高,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和扩大,此外还有诱导芽的分化,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
4.脱落酸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中合成较多,在将要脱落和进入休眠期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较多.脱落酸是植物生长抑制剂,它能够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还有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促进休眠和提高抗逆能力等作用.
5.乙烯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此外,还有促进老叶等器官脱落的作用.植物体各部位都能合成乙烯.
解答: 解:A、乙烯利促进其果实的成熟,A错误;
B、在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用浸泡法处理时要求时间较长、溶液浓度较低,沾蘸法是把插条基部在浓度较高的药液中蘸一下,时间较短,B正确;
C、利用生长素类似物培育成的无子西瓜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多倍体育种培育成的无子西瓜属于可遗传的变异,C错误;
D、赤霉素能促进细胞的伸长生长,而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的分裂,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植物激素的作用、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实验和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属于中档题.

21.如图表示神经、免疫、内分泌三大系统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部分示意图.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A.免疫活动既可以由神经系统直接调节,也可以通过有关激素间接调节
B.由于精神因素引起的兴奋传导至神经末梢时,神经末梢膜外电位变化是由负变正
C.若图中的免疫细胞表示效应B细胞,则免疫活性物质最可能是淋巴因子
D.若该免疫细胞进行体液免疫时,裂解靶细胞是通过细胞间的直接接触实现的
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根据图形中“免疫细胞”上既有神经递质的受体,又有相关激素的受体分析A.根据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膜外的表现分析B.根据“淋巴因子”由T细胞产生分析C.根据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过程分析D.
解答: 解:A、从图中可见,“免疫细胞”上既有神经递质的受体,又有相关激素的受体,故免疫细胞既受神经调节又受体液调节,A正确;
B、兴奋传导至神经末梢时,仍然要形成局部电流回路,故而神经末梢也发生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的变化,直到动作电位恢复为静息电位为止,B错误;
C、“淋巴因子”由T细胞产生,C错误;
D、靶细胞的裂解是在细胞免疫过程中由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后激活溶酶体酶,直接接触使之裂解死亡的,而非通过体液免疫过程实现,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细胞免疫过程等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获取信息(识图)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22.一只羊在一年内吃了100kg的草,排出20kg的粪,长了10kg的肉(不考虑其他散失),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羊一年的同化量是80kg
B.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
C.20kg的粪属于羊未同化的能量
D.该羊一年的呼吸量是70kg
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分析: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
能量流动特点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再依次流向后面的各个营养级,因此是单向不可逆转的.
摄入的能量=粪便量+同化量,同化量=呼吸消耗量+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量.
解答: 解:A、动物同化的能量=摄入量﹣粪便中有机物的能量=一年内吃的草的量(1OOkg)﹣排出的粪的量=80kg,A正确;
B、第一到第二营养级能量传递效率应该用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除以第一营养级的生物总量,而题意中未说明草等生产者中生物总量,B错误;
C、20kg的粪属于羊的摄入量,但是未消化吸收,即未同化,C正确;
D、动物同化的能量=呼吸消耗+生长、发育和繁殖,根据题意中羊长了1Okg的肉,则呼吸量为70kg,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难度适中.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考生能够识记摄入能量的去向,即摄入的能量=粪便量+同化量,同化量=呼吸消耗量+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量,并且能够计算能量传递效率.

23.信号分子是指生物体内的某些化学分子,既非营养物,又非能源物质和结构物质,它们主要是用来在细胞间和细胞内传递信息.下列关于不同信号分子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生物体内的信号分子都应含碳元素,原因是信号分子都是有机物
B.细胞间进行信息传递的信号分子,对应的受体可能位于细胞膜上
C.同一信号分子最终发挥的作用是相同的,比如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细胞的代谢
D.酶也应属于信号分子,该物质能使细胞内的生化反应常温常压下顺利进行
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突触的结构.
分析:生物体中的信号分子是指生物体内的某些化学分子,既非营养物,又非能源物质和结构物质,而且也不是酶,它们主要是用来在细胞间和细胞内传递信息,如激素、神经递质、生长因子等统称为信号分子,它们的惟一功能是同细胞受体结合,传递细胞信息.
解答: 解:A、信号分子不一定是有机物,如CO2等,A错误;
B、细胞间进行信息传递的信号分子,对应的受体可能位 于细胞膜上,B正确;
C、同一信号分子最终发挥的作用不一定相同,如性激素可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也能促进生殖细胞的形成,C错误;
D、酶属于生物催化剂,不属于信号分子,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生物体中信号分子、激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4.关于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传递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DNA复制过程只 发生在有丝分裂的间期
B.转录过程的碱基配对方式跟DNA复制过程不完全相同,跟翻译过程完全相同]
C.密码子的种类和tRNA的种类是相同的
D.某蛋白质含有100个氨基酸,则相关的基因至少含有600个基本单位
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分析: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传递遵循中心法则.DNA复制是以一个DNA两条链为模板生成两个子DNA的过程.转录是以DNA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翻译是以RNA为模板生成具有一定结构的蛋白质的过程.遗传信息传递过程中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解答: 解:
A、DNA复制过程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故A错误.
B、转录是以DNA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DNA一条链与RNA链发生碱基互补配对:A与U、T与A、C与G、G与C配对.DNA复制过程中碱基互补配对:A与T、T与A、C与G、G与C配对.翻译过程中是mRNA的密码子与tRNA的反密码子进行碱基互补配对:A与U、U与A、C与G、G与C配对.故B错误.
C、mRNA上有三种终止码(分别是UAA、UGA、UAG),没有相对应的tRNA存在,遇到终止码翻译被中止.故C错误.
D、某蛋白质含有100个氨基酸,RNA上至少需要300个碱基,所以相关的基因至少含有600个碱基.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数学方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以及数据处理能力.

25.图甲、乙表示水稻两个品种(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①一⑧表示培育水稻新品种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过程②中逐代自交,那么自交代数越多纯合植株的比例越高
B.⑤与⑧过程的育种原理不同,③过程表示单倍体育种
C.育种过程②⑤⑥中需要进行筛选,筛选不会改变任何一个基因的频率
D.经过①和⑦过程培育的品种和甲、乙品种基因型不同,但是仍然属于同一个物种
考点:生物变异的应用.
分析: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表示杂交过程;②是连续自交过程;③是花药离体培养形成单倍体的过程;④是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过程,常用秋水仙素处理;⑤⑥表示人工诱变过程;⑦表示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过程,常用秋水仙素处理;⑧表示导入外源基因,属于基因工程育种.
2、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方法 杂交→自交→选优 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 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原理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

解答: 解:A、①②为杂交育种,②进行自交,对不符合要求的进行淘汰,所以②的自交代数越多,子代纯合植株的比例越高,A正确;
B、⑤过程的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⑧过程的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③过程表示花药离体培养,③④过程表示单倍体育种,B错误;
C、育种过程中需要筛选,而筛选就会淘汰个体,因而会改变基因的频率,C错误;
D、经过①和⑦过程培育的品种是四倍体,与甲、乙品种(二倍体)杂交不能产生可育后代,所以四倍体与甲、乙品种不是同一个物种,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生物变异的应用的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50分)
26.图甲是人胰腺细胞示意图,图乙是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所示细胞与图乙所示细胞相比,没有的细胞器是液泡.
(2)如果要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图甲中的①,可使用健那绿染液染色观察.
(3)图甲中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是①③(填标号);结构④的名称是染色质,结构⑤的功能是与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4)图甲细胞的分泌物可能是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或胰蛋白酶等),从产生到分泌出细胞所经过的细胞结构依次为③②⑦⑨(填标号).
(5)图乙为置于0.3g/mL的蔗糖溶液中出现质壁分离现象的细胞,这是由于细胞壁与由②③④(填标号)共同组成的原生质层(填名称)发生分离所致,此时标号⑤中的物质是蔗糖溶液(外界溶液).

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分析:分析甲图:图甲是人胰腺细胞示意图,其中结构①~⑨依次是线粒体、内质网、核糖体、染色质、核仁、核膜、高尔基体、细胞核、细胞膜.
分析乙图:图乙是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示意图,其中①为细胞壁;②为细胞膜;③为液泡膜;④为细胞质;⑤为外液溶液;⑥为细胞液.
解答: 解:(1)比较图甲细胞与图乙细胞可知,图甲细胞没有的细胞器是液泡.
(2)图甲中的①为线粒体,观察细胞中的线粒体时,可用健那绿染液染色观察.
(3)图甲中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是①线粒体(DNA的复制和转录)、③核糖体(翻译);结构④为染色质;结构⑤为核仁,其与某种RNA的合成和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4)图甲为人胰腺细胞,其分泌物可能是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或胰蛋白酶等),属于分泌蛋白,而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为: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细胞膜.因此,该细胞的分泌物从产生到分泌出细胞所经过的细胞结构依次为③核糖体、②内质网、⑦高尔基体和⑨细胞膜.
(5)图乙为置于0.3g/mL的蔗糖溶液中出现质壁分离现象的细胞,这是由于细胞壁与原生质层分离,而原生质层由②细胞膜、③液泡膜和④细胞质共同组成;由于细胞壁具有全透性,因此标号⑤中的物质是外界溶液(蔗糖溶液).
故答案为:
(1)液泡
(2)健那绿
(3)①③染色质 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
(4)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或胰蛋白酶等) ③②⑦⑨
(5)②③④原生质层 蔗糖溶液(外界溶液)
点评:本题结合动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结构的图象,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结构的名称;掌握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识记质壁分离的含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27.图1表示某植物夏季一密闭大棚内一昼夜二氧化碳的变化,图2表示该植物在温度为A时光照强度分别为a、b、c、d时单位时间内气体的变化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乙到丙段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下降的原因是,甲、乙、丙、丁中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的是乙和丙,对应图2中的c(用a、b、c、d中的一个点回答)点.
(2)若该植物长时间的光照强度为b,则该植物是否能正常生长否(是或否).
(3)要测得植物在温度为A、光照强度分别为d时的真正光合作用速率,至少需要设计两组实验.一组将植物置于条件,测得呼吸作用速率,可在装置中放置NaOH溶液,导致装置压强变化的原因是.另一组将同种生长状况相同的植物置于光照强度为d的密闭环境中,可在装置中放置溶液,所得数值为呼吸作用吸收氧气NaHCO3或缓冲溶液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与呼吸作用吸收氧气的差值.
(4)该植物细胞吸收1802,最先出现放射性的物质是水.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分析图1:表示春季晴天某密闭大棚内一昼夜CO2浓度的变化,当曲线上升时,说明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或者只进行呼吸作用;当曲线下降时,说明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并且图中乙、丙两点为平衡点,即二氧化碳吸收等于释放,表明此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分析图2:在光合作用作用过程中,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而呼吸作用过程中,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因此可通过氧气的产生量或二氧化碳的释放量来判断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弱.
图中氧气的产生总量可表示实际光合速率,a点时的二氧 化碳释放可表示呼吸速率.
解答: 解:(1)在图1中乙到丙段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下降的原因是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乙和丙点处于拐点,代表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对应在图2中c点二氧化碳释放量为0;氧气的产生总量为6,说明细胞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都用于了光合作用,即光合作用的强度等于呼吸作用.
(2)该植物长时间的光照强度为b,氧气总产生量为2,呼吸速率为6,说明呼吸强度大于光合强度,植物不能正常生长.
(3)真光合作用是呼吸作用与净光合作用之和,呼吸作用需要在黑暗的条件下侧得,NaOH可以吸收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此时装置压强的变化就是呼吸作用吸收氧气的量,在光照作用下,NaHCO3溶液可以提供光合作用的二氧化碳,此时压强的变化应是光合作用放出的氧气与呼吸作用吸收的氧气的差值.
(4)氧气是有氧呼吸的原料,植物细胞吸收18O2,最先出现放射性的物质是水.
故答案为:
(1)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 乙和丙 c
(2)否
(3)黑暗 呼吸作用吸收氧气NaHCO3或缓冲溶液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与呼吸作用吸收氧气的差值
(4)水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28.某二倍体植物宽叶(M)对窄叶(m)为显性,高茎(H)对矮茎(h)为显性,红花(R)对白花(r)为显性.基因M、m与基因R、r在2号染色体上,基因H、h在4号染色体上.

(1)若基因M、R编码各自蛋白质前3个氨基酸的DNA序列如图丁,起始密码子均为AUG.若基因M的b链中箭头所指的碱基C突变为A,其对应的密码子将由GUC变为UUC_.正常情况下,基因R在细胞中最多有4个,其转录时的模板位于a(填“a”或“b”)链中.
(2)用基因型为MMHH和mmhh的植株为亲本杂交得F1,F1自交得F2,F2自交性状不分离植株所占的比例为 ;用隐性亲本与F2中宽叶高茎植株测交,后代中宽叶高茎与窄叶矮茎植株的比例为4:1.
(3)基因型为Hh的植株减数分裂时,出现了一部分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Hh型细胞,最可能的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时的)交叉互换.缺失一条4号染色体的高茎植株减数分裂时,偶然出现了一个HH型配子,最可能的原因是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染色体未分离.
(4)现有一宽叶红花突变体,推测其体细胞内与该表现型相对应的基因组成为图甲、乙、丙中的一种,其他同源染色体数目及结构正常.现只有各种缺失一条染色体的植株可供选择,请设计一步杂交实验,确定该突变体的基因组成是哪一种.(注:各型配子活力相同;控制某一性状的基因都缺失时,幼胚死亡)
实验步骤:①用该突变体与缺失一条2号染色体的窄叶白花植株杂交;②观察、统计后代表现型及比例.
结果预测:
Ⅰ.若宽叶红花与宽叶白花植株的比例为1:1,则为图甲所示的基因组成.
Ⅱ.若宽叶红花与宽叶白花植株的比例为=2:1,则为图乙所示的基因组成.
Ⅲ.若宽叶红花与窄叶白花植株的比例为2:1,则为图丙所示的基因组成.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分析:分析题文:基因M、m与基因R、r在2号染色体上,则这两对基因表现为连锁遗传;基因H、h在4号染色体上,因此基因M、m与基因H、h或基因R、r与基因H、h可自由组合.
分析题图:图示为基因M、R编码各自蛋白质前3个氨基酸的DNA序列,根据起始密码子(AUG)可以判断出基因M转录的模板链为b链,而基因R中转录的模板链为a链.
解答: 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基因M中b链为转录的模板链,若b链中箭头所指的碱基C突变为A,则基因由CAG→AAG,因此其转录形成的密码子由GUC→UUC.正常情况下,基因R有2个,经过复制后数量最多,即有4个;由以上分析可知,基因R转录时的模板位于a链中.
(2)基因M、m在2号染色体上,基因H、h在4号染色体上,因此基因M、m与基因H、h可自由组合.用基因型为MMHH和mmhh的植株为亲本杂交得F1(MmHh),F1自交得F2,F2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即F2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植株所占的比例为 ;F2中宽叶高茎植株的基因型及比例为 MMHH、 MmHH、 MMHh、 MmHh,用隐性亲本(mmhh)与F2中宽叶高茎植株测交,后代中宽叶高茎(M_H_)所占的比例为 + × + × + × = ,窄叶矮茎植株(mmhh)的比例为 × × = ,因此测交后代中宽叶高茎:窄叶矮茎=4:1.
(3)基因型为Hh的植株减数分裂时,出现了一部分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Hh型细胞,最可能的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发生了交叉互换.缺失一条4号染色体的高茎植株(H_)减数分裂时,偶然出现一个HH型配子,最可能的原因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未分离,移向同一极所致.
(4)方案一、选择缺失一条2号染色体的窄叶白花植株(mr)与该宽叶红花突变体进行杂交.若为图甲所示的基因组成,即MMRr与moro杂交,后代为MmRr、MoRo、Mmrr、Moro,宽叶红花:宽叶白花=1:1;若为图乙所示的基因组成,即MMRo与moro杂交,后代为MmRr、MoRo、Mmro、Mooo(幼胚死亡),宽叶红花:宽叶白花=2:1;若为图丙所示的基因组成,即MoRo与moro,后代为MmRr、MoRo、moro、oooo(幼胚死亡),宽叶红花:窄叶白花=2:1.
方案2二、选择缺失一条2号染色体的窄叶红花植株(mR)与该宽叶红花突变体进行杂交.若为图甲所示的基因组成,即MMRr与moRo杂交,后代为MmRR、MoRo、MmRr、Moro,宽叶红花:宽叶白花=3:1;若为图乙所示的基因组成,即MMRo与moro,后代为MmRr、MoRo、MmRo、Mooo(幼胚死亡),后代全部为宽叶红花;若为图丙所示的基因组成,即MoRo与moRo杂交,后代为MmRR、MoRo、moRo、oooo(幼胚死亡),宽叶红花:窄叶红花=2:1.
故答案为:
(1)GUC UUC 4 a
(2) 4:1
(3)(减数第一次分裂时的)交叉互换 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染色体未分离
(4)答案一
①用该突变体与缺失一条2号染色体的窄叶白花植株杂交
I.宽叶红花与宽叶白花植株的比例为1:1
II.宽叶红花与宽叶白花植株的比例为=2:1
III.宽叶红花与窄叶白花植株的比例为2:1
答案二
①用该突变体与缺失一条2号染色体的宽叶白花植株杂交
I.宽叶红花与宽叶白花植株的比例为3:1
II.后代全部为宽叶红花植株
III.宽叶红花与窄叶红花植株的比例为2:1
点评:本题结合图解,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能根据起始密码子判断出模板链;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运用逐对分析法计算相关概率;识记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有一定难度.

29.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几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表示草原生态系统,该图中还欠缺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成分;从生态系统营养结构角度分析,青蛙属于第三营养级.
(2)如果青蛙从蚱蜢和蛐蛐处同化的能量为1000KJ,蛇从青蛙处同化的能量100KJ,则该食物网中,第三营养级到第四营养级的能量传递率>(>,=,<)10%;
如果鹰的食物来源及比例:青蛙:蛇由1:1变成4:1,则鹰同化1KJ能量,可以少消耗草提供能量150KJ(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
(3)该草原生态系统能维持相对稳定状态,是因为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其基础是负反馈调节;碳不能(能/不能)在本生态系统内自给自足.
(4)如果该生态系统中有两个相距较远的池塘中都有青蛙,如果让你探究两处的青蛙是否属于不同物种,请写出你的实验思路和预测实验结果.实验思路:人为将两个池塘中的青蛙放在一起,观察它们能否产生可育后代.;预测实验结果:如果可以则仍为一个物种,如果不能则为两种青蛙..
 

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几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图,其中草是生产者,其余生物均为消费者,还缺少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该食物网中共有4条食物链,即草→蛐蛐→青蛙→鹰、草→蛐蛐→青蛙→蛇→鹰、草→蚱蜢→青蛙→鹰、草→蚱蜢→青蛙→蛇→鹰.
解答: 解:(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该食物网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还缺少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分析,青蛙属于第三营养级.
(2)青蛙属于第三营养级,其同化量为1000,蛇属于第四营养级,其同化量是100,而第四营养级除了蛇还有鹰,因此第三营养级到第四营养级的能量传递率> ,即>10%.若鹰的食物来源及比例为青蛙:蛇1:1,则鹰同化1KJ能量,需要草提供的能量数值为1× ÷20%÷20%÷20%÷20%+1× ÷20%÷20%÷20%=375KJ;若鹰的食物来源及比例为青蛙:蛇4:1,则鹰同化1KJ能量,需要草提供的能量数值为1× ÷20%÷20%÷20%÷20%+1× ÷20%÷20%÷20%=225KJ,因此少消耗草150KJ.
(3)生态系统稳态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碳循环是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的,因此不能在本生态系统内自给自足.
(4)种群中的个体并不是机械地集合在一起,而是彼此可以交配,因此可以以此来探究两处青蛙是否属于不同物种,即人为将两个池塘中的青蛙放在一起,观察它们能否产生可育后代,如果可以则仍为一个物种,如果不能则为两种青蛙.
故答案为:
(1)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营养结构
(2)>150
(3)负反馈调节 不能[]
(4)实验思路:人为将两个池塘中的青蛙放在一起,观察它们能否产生可育后代.
预测实验结果:如果可以则仍为一个物种,如果不能则为两种青蛙.
点评: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能根据食物网判断食物链的条数及某一生物所处的营养级;掌握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及传递效率,并能据此进行相关计算.

30.人类在预防与诊疗传染性疾病的过程中,经常使用疫苗和抗体.已知某传染性疾病的病原体为RNA病毒,该病毒表面的A蛋白为主要抗原,疫苗生产和抗体制备的部分流程如图:

(1)过程①代表的是逆转录.
(2)过程③构建A基因重组载体时,必须使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两种工具酶.由过程③构建A基因重组载体,其组成除了目的基因外,还必须有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以及复制原点等.
(3)过程④要检测A基因是否进入受体细胞,常用的方法是DNA分子杂交法;要检测A基因在受体细胞内是否翻译出蛋白质,需用抗原抗体杂交法.
(4)与血清抗体相比,单克隆抗体突出的优点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能大量制备.
(5)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中,运用了动物细胞工程中的动物细胞融合和动物细胞培养两大技术.
(6)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中,两次筛选的目的不同,其中第二次筛选的目的是筛选出能产生所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筛选时所用的培养基是特定的选择性培养基.
(7)举例说出基因工程培育转基因植物的过程中,微生物能起到的重要作用有工具酶的主要来源、提供目的基因、提供运载体、基因文库中的受体细胞.

考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单克隆抗体制备的流程,其中①表示逆转录过程;②是获取目的基因(A基因)的过程;③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过程;④是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过程;⑤是从小鼠皮下获取已经免疫的B细胞的过程;⑥表示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过程;⑦是细胞融合过程;X为杂交瘤细胞.
解答: 解:(1)由以上分可知①是逆转录.
(2)构建A基因重组载体时,首先需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含有A基因的外源DNA分子和运载体,再用DNA连接酶连接A基因和运载体形成A基因重组载体.由过程③构建A基因重组载体,其组成除了目的基因外,还必须有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以及复制原点等.
(3)过程④要检测A基因是否进入受体细胞,常用的方法是DNA分子杂交法;要检测A基因在受体细胞内是否翻译出蛋白质,需用抗原抗体杂交法.
(4)与血清抗体相比,单克隆抗体突出的优点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能大量制备.
(5)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中,运用了动物细胞工程中的动物细胞融合和动物细胞培养两大技术.
(6)在将X进行扩大培养之前,至少需要经过两次筛选,一次是用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另一次是用专一抗体检测方法筛选出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筛选时所用的培养基是特定的选择性培养基.
(7)举例说出基因工程培育转基因植物的过程中,微生物能起到的重要作用有工具酶的主要来源、提供目的基因、提供运载体、基因文库中的受体细胞.
(3)故答案为:
(1)逆转录
(2)DNA连接酶终止子、标记基因
(3)DNA分子杂交抗原抗体杂交
(4)特异性强、灵敏度高
(5)动物细胞融合动物细胞培养
(6)能产生所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选择性
(7)工具酶的主要来源、提供目的基因、提供运载体、基因文库中的受体细胞(选填二项,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点评:本题结合疫苗生产和抗体制备的流程图,考查基因工程、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单克隆抗体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工具及操作步骤,识记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的名称.

完整版免注册下载地址:http://pan.baidu.com/s/1sjQR4Ln


相关评论
鄂公网安备 420881020000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