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查询试卷\课件\优质课请在此输入关键字:
网站首页 >> 教育教研 >> 文章内容

转:浙江高考改革已然成为闹剧,学生真累!教师真累!

[日期:2016-10-21]   来源:网络  作者:   阅读:348[字体: ]

编者按:本文来源于湖南2016年语文高考阅卷教师微信群。对原创作者致敬,如果不能发布,请来电,我们会删除。

浙江高考改革是一场闹剧

三天的高考学考终于结束了。为了这次考试,今年暑假高三学生和教师只休息了十几天。看着走出考场的学生,一个个满脸茫然,疲惫不堪的学生,我想起来了历史上的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的初衷是不容置疑的,富国强兵,保住大宋王朝的万世江山。然而,结果却发展成为腐败的温床,变成祸国殃民的瞎折腾,结果弄得天怒人怨,导致了宋王朝这个沉疴日重的病夫加速走向死亡。这次变法失败后仅过了41年,北宋王朝便寿终正寝。

自以为是的王安石,真可谓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

2015年开始的浙江高考改革,我相信其初衷一定是美好的。为了打破一考定终身的旧有高考模式,为了革除文理分科带来的种种积弊,为了给学生更大的自由选择的空间,为了减轻学生沉重的学业负担,为了更科学地评估学生的学业成绩…………(湖南高考改革我发现模式是一样的,初衷是一样的,到时候,结果也许也是一样的。)

然而,这场改革带来的结果是什么呢?

一、给所有高中教师和学生以及家长带来前所未有的沉重负担。

所谓的一年两考其实是一年三考,由原来的一次冲刺,变成了现在的反复冲刺。十月份冲一次,四月份冲一次,六月份还要冲一次。折腾得所有考生、教师和家长疲惫不堪,奄奄一息。

正常的假期没有了,正常的休息没有了,正常的生活没有了,变成没日没夜没完没了的应付考试的机器。

为了赶进度,没有自修课,没有活动课。

铺天盖地的模拟考,周考,综合考,联考,考得昏天黑地,考得日月无光,考得学生快要吐血!

为了在考试中占得先机,寒暑假开始提前上课,星期天加班加点,节假日完全取消,就像一列喘着粗气的老火车,日夜狂奔!

当初的设计者可能会认为,人就像机器一样按照他在办公室里拍脑袋想出的程序亦步亦趋,可是他完全不知道社会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复杂性,人性天生是趋利避害的,人性天生是自私的。这种决策者估计不是生活在真空里,就是外星来客。我不知道他们自己的孩子有没有参加现在的高考。

二、严重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

从高二开始,为了应付学考和部分学生的提前选考,非考试科目不得不停课让路。听说个别学校走向极端,把高中三年分成三块:高一专学历史地理生物技术,高二专学物理化学英语,高三专学语文数学。

有些学校都在考试之前一个月左右基本停掉本次考试不考的科目。笔者已经一个多月没上语文课了。这不是学校的安排,是我们自己提出来的,原因很简单,你上了也没人听,语文数学暂时不考,岂不是白白浪费时间吗?

本次选考成绩出来之后,所有学生又得来一次重新大洗牌:选考三门和英语都考好的,只剩下语数两门课;选考三门考得好的,只剩下语数英三门课;选考只有一门不满意的,只剩下四门课;选考有两门不满意的,剩下五门课;最惨的是选考都不满意的,剩下六门课。

结果是成绩越好,负担越轻;成绩越差,负担越重。

更扯淡的是,课怎么上?有的学生余下的大半年只需要学习两门课,有的学生要学六门,原来的班级将四分五裂。走班?在中国学校目前的管理制度下,就是一件皇帝的新装。走班管理尚未成熟,老师与学生之间是兵不识将,将不识兵。最要命的是,所有课都是固定死的,一旦老师请假,课根本无法调,因为牵一发而动全身。只要你一调课,肯定就有学生听不到你的课。

更可悲的是,许多学生在高中前一年半左右就已经学完了高中所有新课,余下的一年多时间全部拿来复习,这简直就是浪费青春,浪费生命。

更更可悲的是,本次选考考完之后,没考好的人还得重新烫馊饭,抱着厚厚的高考复习资料再来一遍。人世间还有比这更痛苦的事吗?这就是变相的把应届学生变成高复生,严重摧残了学生的身心,扼杀生命的灵性,导致他们上了大学之后,再也不想读书了。

更可笑的是,假如一个学生第一次全都考好了,只剩下两三门课,每门课一个星期得上多少节?20节语文,20节数学?

更更可笑的是,本来各省的高考改革已经在淡化外语,现在变成一年两考,加之总分150,使外语成为凌驾于所有学科之上的“最重要”的一门课。严重背离国家高考改革的总体思路。可怜的外语教师,别的选考课考完之后教师都可以轻松一下,只有外语不可以,因为绝大部分学生都得靠第二次,哪怕你考了130分,你也不会死心,还有20分的空间,那是绝对不可以放弃的。

三、导致严重的投机行为,助长人性的堕落。

确实,这一届高三的学生,凡是提前在外面补课,提前参加高考的,大部分都考出了不错的成绩。因为浙江全省第一次参加高考选考的人只有1.7万。特别是一些比较薄弱的学校,为了避开更强的竞争对手,就采取这种孙膑赛马的方式,反而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还有一些重点中学的学生放言:就是第一次选考考满分,也要参加第二次。目的很阴险,把竞争对手的分数给压下去。说实话,听到这些我毛骨悚然。这是什么心理?太阴暗了吧?

考试变成了赌博,几乎每所高中都要对考试做出策略性安排,选择适合本校的最佳时机。选课变成了碰运气,你的运气好一点,全省选你一样菜单的对手就相对较弱;你的运气差一点,你就很可能撞到强手如林的人堆里。

四、加大了不合理竞争,严重损害高校招生的质量。

就拿这次考试来说,高二高三一起考,学考部分是同一张试卷,用同一标准部分年段划分ABCD。这对高二学生来说,是一次严重的不合理竞争。道理很简单,高二怎么能考得过高三?再说高二学考的学生大部分是这门课比较薄弱的学生,而高三选考得学生大部分是这门课最强的学生,把这两类学生放在一起考评,如果不是胡扯淡,就是脑子被驴给踢了。

重点中学的学生越考越轻松,普通中学的学生越考越沉重,真可谓原来多的,还要给他更多;原来少的,还要剥夺他仅有的。典型的杀贫济富!

2017年大学招生可能面临的尴尬是:如许多学生已经一年多没学物理了,结果他进了物理类专业;文理科比例严重失调,成绩差的学生绝大部分选择了文科。

以我所在学校为例,选择化学选考的只有三分之一,选择物理选考得连三分之一都没有。大学里需要那么多文科生吗?我所在的学校应该在全省属于中上等,尚且如此,那些更差的学校可想而知了。如果高中没有认真学好物理化学,大学的理工农医专业怎么学?

五,盲目决策,标新立异。

浙江人向来以敢为天下先而骄傲,这回率先和上海一起进行改革试点。根本没有考虑到浙江与上海之间的差距,竞争力度不可同日而语,两者毫无可比性。

上海的学生根本就不用费多大力气就能考个重点大学,升学本来就没有多大压力,浙江行吗?把全省几十万学生当成小白鼠来进行试验?简直就是丧心病狂!

我不想给改革泼冷水,但是在中国最基本的体制改革都没有健全的大背景下,在整个诚信体系都没有建立起来的社会里,教育就想率先吃螃蟹,恐怕是天方夜谭,就是猫咬尾巴——瞎折腾。

对于这次改革,似乎几年前也搞过调查座谈之类。但是我估计那些调研基本也就是走过场而已。如果下对上没有任何制约,就不可能有真正科学合理的论证,这也是中国目前最大的痼疾。

正如老舍在《茶馆》里所写: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

学生真累!教师真累!这样搞下去,中国的教育面临崩溃!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还记得本平台发的一篇关于高考改革的文章吗?

就是下面这篇

高考】对于2018秋季入学的高中生,注定是一场血雨腥风的战斗

编者按:

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中学生,也就是现在的初二的学生,也许真的注定是一场血雨腥风的战斗。是的,血雨腥风用得恐怖了点,但你简单的看新闻解读是看不出高考改革的血雨腥风的,你只有认认真真看完后面的实际事例,你才能真正的明白什么叫血雨腥风。

先来看一则旧闻

湖南省高考改革方案终于来了。4月12日,省政府正式发布《湖南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下称《方案》)。根据《方案》,我省新高考实施“3+3”制度,文理不分科,外语可考两次。高校在录取时,将依据考生语、数、外全国统考成绩和自主选择的三门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情况,择优录取学生。新高考将从2018年高一新生开始实施,2021年高考时将按新高考制度录取新生。

文理不分科,自选3门计入高考总分

《方案》:高考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计入高考总成绩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由考生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6个科目中自主选择3科,不分文理科。

解读:从2021年起,湖南高考实行“3+3”模式,改革后高考科目将发生重大的调整变化,将完全打破现今高中文理分科的局面,同时有3个科目的选择权交给考生。按照这一科目改革方案,理论上学生将有20种科目组合选择的可能,可以文理科目自由混合。

适用的学生是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开始,那么最早参加新高考的学生,是目前正在读初一下学期的学生。

关键词:统考 统考只考语数外,外语可考两次

《方案》: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为统一高考科目,使用全国统一高考命题试卷。外语科目将为考生提供两次考试机会,考生可选择其中较好的一次成绩计入高考成绩。

解读:全国统一的高考中,考试科目将只有语文、数学、外语,将采用全国卷考试、分值不变。那么这三科每科满分仍为150分,总分450分。尽管另一次外语考试的时间尚不确定,但可以肯定的是,统一高考的时间将由现在的2天缩短为1天半。

关键词:综合素质评价 将作为学生毕业和升学重要参考

《方案》:一是制定《湖南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从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方面,客观、真实、全面记录学生高中阶段发展状况;二是建立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化管理平台和学生综合素质档案。以信息化管理手段和管理方式,方便、快捷、准确地记录与保存学生高中阶段综合素质表现情况;三是规范评价过程,强化公示审核,确保反映学生综合素质材料的真实可靠。

解读:这一改革的关键是确保综合素质评价的真实可信,这也是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我省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措施予以保证:一是如实客观记录反映学生综合素质的活动和事实材料,对相关材料要进行公示,责任教师要审核把关,确保真实性。二是建立湖南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电子管理平台,保留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便于档案的使用和监管。三是加大对弄虚作假者的查处惩治力度,保障综合素质评价的真实可靠。

关键词: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分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

《方案》:制定《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改革考试形式,建立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和等级性考试,合理设置和安排两类考试科目。

解读:与现行制度相比,新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最大的特点是将实行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合格性考试作为普通高中学生毕业以及高中同等学力认定的主要依据,所有科目都要考,以“合格”、“不合格”方式呈现。等级性考试纳入高考招生范畴,将会以A、B、C、D、E五个等级计入高考总成绩等。

高职单招规模将扩大

《方案》:一是按照教育部有关要求,实施初中起点五年一贯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二是完善高职院校单独招生考试制度。逐步扩大单独招生规模,提高单独招生录取比例。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评价方式,建立分别针对普通高中学生和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与职业技能相结合的考核录取模式。三是完善对口升学制度,构建中职与高校有效衔接的升学通道。学生也可参加统一高考进入高职院校和本科学校学习。

解读:2015年,我省通过分类考试录取的考生已占到高职院校招生总人数的一半左右,今年将进一步扩大,到2017年将成为主渠道。这种招考模式,它有利于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有利于选拔和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也有利于一部分学生尽早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类型,也减轻了学生的高考负担。

关键词:录取 逐步减少直至取消录取批次

《方案》:一是不断优化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进一步提高考生志愿满足率和投档录取率。二是逐步减少直至取消录取批次。取消录取批次后,学生不再分批次填报志愿;学校在考生志愿填报范围内按学生专业志愿和高考分数择优录取,克服社会和考生简单用录取批次划分和评价不同类型高校的倾向。三是试行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学生选报多所学校制度,使学校选拔学生和考生选报学校更加合理有效,逐步实现“双向选择”。

解读:我省是最早实行平行志愿录取的省份,据了解,2015年我省已将本科第三批A、B两个批次合并为一个批次,将逐步合并本科第二、第三招生批次,直至取消录取批次。

高考改革,一个词语就是血雨腥风!

湖南高考改革也就是从小编的孩子那一届开始,改革的模式和下面浙江省的差不多,看了下文,脑袋都大了,先努力学习学习,希望为两年后的高中升学的你以及家长与学校带来一些参考。

转眼浙江省的新高考改革即将进入第三个年头。最早的一批改革试验品将要升入高三,马上要面对高中阶段最后一次选考的激烈竞争。改革在浙江、上海两地试点之后,现在也有在全国推广的趋势。新高考改革带来的最大的变化是“文理不分科”,因为文理不分科的缘故,原有的高中教学秩序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本来吧,大家只有文科班和理科班,所有的教学活动也都是围绕文科班和理科班展开的,各个学校都有着自己的计划和安排。但如今变了天,试点区的各个学校都陷入了摸着石头过河的困境,没有经验可循,在试错的过程中撞的头破血流。趁着最后一天假期,我为母校的诸位带来改革试点区的一线报道,方便大家对可能到来的改革浪潮有所准备。政策篇1.分科改革之后,理科和文科从此成为历史,新的分科将从七门功课中组合产生。这七门功课包括: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技术。(湖南好像没有技术,但有综合素质评价)是的,你没有看错,还有一门技术!技术包括了原来在高中只需要参加会考的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现在也已经跻身高考科目了!每名学生需要从这七门功课中选出自己喜欢的三门功课,和语数外一起组合成自己的高考科目。所以在理论上,以前的文科、理科将变成数量多达35种的高考组合!35种啊(湖南组合下来应该是20种,也不少啊,同志们)同志们!这是选择困难症的噩梦啊!原则上,分科是要尊重学生的意愿自主选择来确定,但是哪个学校支撑得起一个年级35个班啊,所以实际情况下,并不是所有的愿望都能得到满足。一般来说,学校会根据自己的情况从所有组合中敲定N种供学生选择。这个N浮动很大,少的话有的学校只开了三四个组合,多的话有的壕校甚至可以开十几个组合Orz,真的很看学校的师资和硬件啊......教务处的内心是崩溃的。(我们的内心都是奔溃的,所以,看似选择面广,其实说不定也就三四个组合。)2.考试在高中生涯中,有两项考试非常重要。一个叫做会考,会考是否通过,直接关乎高中毕业证书的有无。不过以前的会考都是水水的(这一点,大家也许都知道),绝大部分人都是可以顺利毕业的。另一个就是万众瞩目的高考,举国上下一年一度的盛会,多少莘莘学子寒窗苦读就为了能在这一天愉快地互相伤害。

但是新高考改革之后,这两项考试被改的面目全非,昔日的模样一去不复返。首先是名字,为了和以前的考试有所不同,现在叫法也不一样了。“会考”不能叫了,要叫“学考”(湖南早就叫学业水平考试了,只是今年才交由高考主考机构教育考试院主考);“高考”不能叫了,要叫“选考”。反正我刚工作的时候,脑子是混乱的。

其次是时间,每年的大考数量增多了,四月一次,六月一次,十月一次,这意味着学生们要放更多的假,老师们要监更多的考。其中六月的那次就是传统的高考时间了。但是!六月份考核的科目,只有语!数!外!那么其他的选考科目什么时候考呢?当然是在四月和十月的时候考。如果四月和十月用来考选考科目了,学考科目又放在什么时候考呢?教育考试院微微一笑,谁说,选考和学考不能一起考了......我们来归纳一下高考改革之后的大考时间表:

4月:七科学考、七科选考

6月:语文、数学、英语

10月:七科学考、七科选考、英语

除了语文数学依然是“一考定终身”之外,其他的科目都可以参加两次考试,取其中的最高分作为最终的高考成绩。英语考试现在也可以进行两次了,不过浙江省的英语一直以来都是分开两次考察的,所以对时间安排上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这个估计湖南是差不多的。

但是学考和选考在同一时间进行,带来了无限的变化。为了能在同时进行学考和选考的考试,诞生了一种复合卷,同一张试卷分为学考和选考两部分。为了方便理解,你可以把其中的选考部分理解为传统意义上的“附加题”,附加题的难度要比正文部分难太多啦。同时考试的参与者、组织方式、分值和结果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湖南到时候怎么操作待定。

我们通过一个情境来了解一下发生了哪些变化:

小明是一名高二学生,他的高考科目并不包括地理,所以他准备参加10月份的地理学考。如果这次考试通过了,那么他之后的高中生涯就再也不用接触地理这门学科了。小红是一名高三学生,地理是她的选考科目,但今年4月份的选考成绩她并不满意,所以打算10月份再考一次,争取拿到一个更好看的分数。于是在10月的时候,小明坐在A1考场,拿到了一张卷面满分为70分的学考卷;小红坐在A2考场,她拿到了一张与小明的一模一样的学考卷,同时还拿到了一张30分的选考卷,两张试卷的满分是100分。开考60分钟后,小明的考试结束了;又过了30分钟,小红的考场也结束了考试。考试的结果:小明的卷面分是40分。但因为卷子实在是太简单的缘故,所有写了学考卷的人中,只有不到5%的人分数比他低,他的学考成绩被判为不合格。小红在学考部分的卷面分是70分满分,选考卷的卷面分是20分,总分为90,但因为选考卷实在是太难了,所有学考卷成绩被判为合格同时写了选考卷的人中,只有1%的人总分超过了她,所以她得到了一个赋值分97分。拿到结果后,小明抱怨道,要不是因为有像小红这样的高年级生的存在,他这次肯定可以通过学考的。

通过这个情景,我们可以看到新的考试方式中,学考和选考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其中值得注意的有如下几个地方:1.学考和选考的试场是分开的,考试时长也有所不同,选考的考生在完成学考卷后还要完成选考卷。2.学考的等第是按照比例划分的,计算比例的时候要考虑所有的学考卷,包括那些由选考考生完成的学考卷。因此如果有高年级学生和低年级学生参加了同一场学考,他们就要一起竞争合格的名额。3.对于选考考生来说,通过学考是取得高考成绩的前提,如果他/她的学考卷成绩无法拿到学考的合格,那么这次选考的成绩是作废的,无论他/她的选考卷完成得如何。4.选考的卷面分数并不是考生的最终成绩,所有有资格参与选考竞争的人中,总分从高到低按比例给予赋值分,名次越靠前分数越高,最高为100分,最低为40分。(湖南的考试方案和浙江的可能会略有不同,但大致的框架应该是一样的)3.录取文理不分科之后,自然也就没有了文科线、理科线之类的东西,那么理论上全省共有35中组合的考生,要如何进行录取工作呢?划35套录取分数线?这当然是不可能的,解决方案简单粗暴:所有人同台竞技不就好了?

我们来看一个情境:

小红和小王是同一所高中的高三学生,小红的选考科目是物理、生物、地理,小王的选考科目是化学、历史、技术。6月份的高考结束后,小红的总分为560分,小王的总分为520分,他们都报考了某重点大学的物理专业。该物理专业对浙江招生的选考要求是物理和化学,由于小红的总分高于小王,该专业最终录取了小红;而小王则不得不进入他的第二志愿——某所二本院校的物理专业。

高考改革后,语数外各150分,选考科目各100分,取消自选模块考试,浙江省高考的满分从原来的810分恢复成750分。由于采取了赋值分的缘故,不同的科目的最终得分之间直接进行横向比较。选了不同科目的考生,将会放在一起进行排名,按总分从高到低进行录取。

不同高校的不同的专业也对考生的选考科目提出了要求,如果考生的选考科目不符合该专业的要求,是无法被录取的。在今年,各高校已经公布了对上海和浙江的招生要求,要求的选考科目数量有0,1,2,3门,只要符合其中一门即可,这就意味着要求的苛刻程度从高到低为1,2,3,0门。举个例子,某师范大学的化学专业要求物理,化学和生物3门,只要考生选了理化生三门中的任意一门,不管你其他两门选考的是什么,都可以报考该化学专业;而某财经大学的会计专业的要求只有1门物理,这就意味着,报考该专业的考生必须选考物理科,否则无法报考;要求0门的专业如某大学的哲学专业则允许所有考生报考,只看你的总分。

志愿的填报也与以前不同。

首先,批次会被取消,再也没有一批、二批之类的录取批次了,所有录取工作将在同时完成,一本、二本、三本同时录取!

其次,平行志愿的形式也发生了变化,以前是按照院校填报专业,现在是按照专业填报院校。

举个例子,以前的录取是先看你的第一志愿学校A,依次看你是否够得上其中的专业a、b、c、d、e,如果分数都够不上,再看你的第二志愿学校B;而现在的录取是先看你的第一志愿专业a,依次看开设了专业a的院校A、B、C、D、E,如果分数都够不上,再看你的第二志愿专业b。所以录取工作瞬间就变得非常混乱起来了,考生填报志愿的风险极大,同样是第一志愿物理专业,你非常有可能像情境中的小王一样直接进入下一所开设物理专业的学校,而没有选择该重点大学其他专业的机会。影响篇看了上面的这些政策,大家想必明白,这次教改那是动真刀子啊!它对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的冲击都是颠覆性的,高考指挥棒一挥,真的是血雨腥风啊!!!1.学校层面:报考策略的战场,投机分子的胜利根据高考的赋分原则,我们可以看出,这次高考改革给了各个科目的偏才怪才巨大的优势,为了体现他们在自己擅长领域的优势,不同的学科之间是没有任何横向的关联的,学科内部的差异也通过赋值的方法进行了扩大。换句话说,每个学科的人都在内部自相残杀,而且比以前更甚的是,胜利者将获得更大的奖赏,失败者将更加一败涂地。

举个例子,以前没有赋值的时候,某一年的高考完全可能出现政治满分人数为0的情况,但现在不会了,每年政治满分的人数一定为当年选考政治的考生人数的1%,一定会有一批人满分。同时,每场考试,无论参考人员的总体水平如何,一定会有人为他人做炮灰,被踩到40分的低分。

这种情况带来了实质性的后果,比如,物理的地位迅速下降。从校长带回来的消息看,大家的心理是这样的:普通高中觉得,自己的学生在物理方面的劣势太大,和重点中学根本没有一战之力,选择生物、政治等科目反而可以不落下风,因此不愿意自己的学生选物理;重点中学的校长完全明白普通高中的心思,但是普高不选物理的话,如果重点高中的学生去选物理,就会出现自相残杀的情况,一部分本来可以通过碾压普高学生拿到高分的学生,却要被自己人打的翻身不能,这种损失太过惨重,因此也不希望自己的学生选物理。于是物理大爆冷门!物理老师纷纷转行教技术教数学去了;被认为比较冷门的地理、技术等科目,却在短期内出现巨大的师资缺口。

这种博弈带来了另一种产物——投机者。

2015年的10月是改革以来的第一次学考+选考,按道理来说,这次大考所有的学校都会选择学考而放弃选考,因为学生刚升上高二,怎么可能写高考难度的卷子呢?

但是!有部分山区普高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在这个时候参加选考,他们通过牺牲语数外+补课的方式在短短一年内给学生填完了理化生的所有高考内容,让刚升上高二的学生奔赴高考战场,并取得了辉煌的战果。因为参战的只有他们,规则忠实地按照百分比涌现了一批物理化学九十几甚至满分的“天才学生”。

可以想见,当重点中学的学生在2016年终于参加了选考,却发现自己即使再怎么努力也不可能达到这些“天才学生”半年前所取得的满分的时候,内心该有多么悲愤。

毕竟,当这些普高的孩子抱着一百分的高考成绩安心地补着语数外的时候,他们却要和其他重点中学的学生为了七八十分捉对厮杀。这次投机成功也让教育考试院面临了大危机,不少人对改革的公平性产生了质疑,不过好在这种投机的时机是不可复制的,因为这是全浙江省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没有任何高三学生参考的选考了。

2.教师层面: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就属教务最苦逼

新的分科方案实行之后,教务处的压力是最大的,因为无论开设多少个高考组合,哪怕只开设三个,教务处的排课难度都会大幅上升。(我们学校是年级部排课的,年级干事会更苦逼了)

在各个学校的摸索过程中,有两套主流的排班方案。

一个是走班,同班不同课,按照语数外组织行政班级,但行政班级内部允许出现不同的高考方案。比如说同样是一班的学生,有的选考政史地,有的选考物化生,当上语数外的时候,大家坐在一个教室里,但是要上专业课的时候就分道扬镳进入不同的教室。这样的好处在于,可以在师资、硬件有限的情况下支持更多的选课方案,节约师资力量。坏处就多了,首先排课难度实在是太变态了;同时,选考科目老师无法换课,因为你一旦错过这个上课的时间点,你的班级就会分流进入其他教室,不同科目在同一时间点互相要求对方的学生,会导致班级锁死,于是一个人的换课会波及全级段的课表;也不可能找人替你代课,为了节约师资和排课的需要,你在上课的时候,同级段其他的同科老师基本在同时上课。

于是诞生了另一种更加务实的排课方案,按选考科目组织行政班,就诞生出类似物化生班、化生技班等,全班所有课都是一起上的。缺点的话,当然是老师比较辛苦,因为套餐更加集中之后,同一科的选课人数增加,教学负担加重,经常出现人手不足的情况。在推广了这种排班法后,本地某校甚至还出现了一个老师教整个年级十个班的奇观,负责七八个班级的老师在各校也偶尔能见到。

3.学生、家长层面:前途未卜,充满迷茫

新高考改革对学生的影响反而是最小的,孩子们没有见过高考,所以接受能力特别强。

但之前提到了,在目前的形势下,选考科目的选择变得比以前还要性命攸关起来。由于浙江历来是高考大省,三十万考生分配下去,选好了可以简化竞争扬长避短,一旦选错就是修罗战场万劫不复。加上志愿填报需要考虑选考科目的匹配,直接倒逼考生在分科之时就得做好未来专业生涯的初步规划。所以孩子们的心理压力还是很大的。分科前夕全校上下都笼罩在询问如何选课的窃窃私语中,但没有人能说出条黄金大道来,问完就是面面相觑的节奏。

学校给高一各班都配发了最新的报考要求,两大本词典一样的,一直在学生手中流通,期末回收的时候书脊已经开裂。这段时间里,家长的电话轰炸、登门造访也格外的频繁,教师办公室门庭若市,一天可以接待三四批来询问如何选科的家长。由于家长们完全不清楚选科的政策是什么,老师们解释得很辛苦,家长会也变成了全校大会给家长们介绍相关的注意事项。

由于改革才进行两年,很多策略都还在调整中,所以学校也没法儿给家长什么保证,未知带来恐慌,那段时间真是人心惶惶啊。

真的印证了那一个词语:血雨腥风!!!


相关评论
鄂公网安备 420881020000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