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titled Document
黄腹角雉
|
别 名 角鸡、吐绶鸟
学 名 Tragopan caboti
英文名 yellow—bellied tragopan
雉 科 Phasianidac
分 布 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湖南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全长约50(雌)~65(雄)厘米。雄鸟上体栗褐色,满布具黑缘的淡黄色圆斑。头顶黑色,具黑色与栗红色羽冠。飞羽黑褐带棕黄斑。下体棕黄。脸部裸皮朱红色;有翠蓝色及朱红色组成的艳丽肉裙及翠蓝色肉角,于发情时向雌鸟展示。雌鸟棕褐色,密布黑、棕黄及白色杂斑。
栖息于海拔600~1600米的亚热带针阔混交林内。以蕨类及植物的根、茎、叶、花、果为食,尤对交让木(Daphiphllum
macropodum)的果实及叶有依赖性。繁殖期3~6月份,雄鸟有复杂的求偶炫耀。在树上筑巢,十分简陋。每窝产卵3~4枚,由雌鸟孵卵28天出壳,雏鸟早成。
黄腹角雉为我国特产鸟。早自梁、唐以来就为古人所记载,至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对雄鸟发情时肉裙与肉角的展示就有生动逼真的记述,并以此特性而命名“吐绶鸡”。
黄腹角雉的栖息环境狭窄,种群密度甚低。北京师范大学自80年代以来,对其野外生态学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于1986年首次饲养繁殖成功,现已育成子三代人工种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