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查询试卷\课件\优质课请在此输入关键字:
网站首页 >> 生物题库 >> 高二试题 >> 文章内容

安徽省示范高中培优联盟2022届高二上学期冬季联赛生物解析版

[日期:2020-12-24]   来源:  作者:   阅读:113[字体: ]

安徽省示范高中培优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冬季联赛生物试题

完整版免注册下载地址: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0V22Ty13IghUiST6AIeqQw 提取码: ccgp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1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第1至第8页,第II卷第9至第12页。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
2.答第I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第卷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关于有机物在生物体内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脂质不参与生物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B.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C.核苷酸是生物体中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 D.糖类不参与细胞识别和免疫调节
2.下列对细胞化合物检测、鉴定的分析或结论,合理的是()
A.细胞膜上多糖的水解产物能与斐林试剂生成砖红色沉淀,说明其单体是葡萄糖
B.若待测样液中不含蛋白质,则加入双缩脲试剂后样液颜色不变
C.检测酒精可利用其直接与重铬酸钾反应,观察是否变成灰绿色
D.检测蛋白质使用双缩脲试剂的B液(CuSO4)过量会干扰检测结果
3.下列与“结构功能观”相适应的叙述是
A.发菜通过核孔能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B.卵细胞的体积比较大,不利于它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C.在生物体的不同细胞中,细胞膜功能的多样性决定了其结构的多样性
D.性腺细胞膜上运输性激素的载体蛋白数量通常在青春期比幼年和老年时期多
4.真核细胞具有一些能显著增大膜面积、有利于酶的附着以提高代谢效率的结构。下列不属于此类结构的是()
A.神经细胞的树突 B.线粒体的嵴
C.浆细胞的内质网 D.叶绿体的基粒
5.取兔体内的甲细胞(有线粒体)和乙细胞(无线粒体)分别置于适宜浓度的A溶液中,甲细胞通入空气组比未通人空气组吸收A速率大,而乙细胞通人空气组与未通人空气组吸收A速率相等。综上分析,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甲细胞可通过主动运输吸收A B.乙细胞不再具有增殖、分化能力
C.A溶液的浓度可能与两种细胞自身的浓度相当 D.乙细胞吸收A不消耗能量
6.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有的从食物中获得,有的在体内转化而来②产生酶的细胞是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
③一般能进行呼吸作用的细胞就能产生酶④不需要能量的反应就不需要酶
⑤酶能为细胞内的化学反应提供活化能.⑥Na+,K+—ATP酶,即钠钾泵,表明酶在细胞代谢中有运输功能⑦RNA水解酶不是蛋白质⑧酶只是起催化作用
A.1项 B.2项 C.3项 D.0项
7.下图中的I、II、III曲线分别表示夏季某一天24小时的温度、某植物的真正光合速率、表观光合速率的变化,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图中曲线III在a点附近上升,其原因是温度下降,细胞呼吸减弱
B.图中曲线III在12点左右d点开始下降的原因是温度过高,气孔关闭
C.叶肉细胞在图中c、e两点的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
D.与d点相比,e点ATP的含量下降,C5的合成速率下降
8.光能利用率是指在单位面积上,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中所含能量与这块土地接受的太阳能之比。根据上述定义判断,以下措施不能提高光能利用率的是()
A.大棚种植时,白天适当通风
B.大棚种植时遇到连续阴天,夜间适当降低棚温
C.在桉树林里栽培草本菠萝,取得桉树、菠萝两旺
D.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植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
9.图1和图2分别是某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显微照片,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图1中的细胞③和图2中的细胞①都处于细胞周期的间期
B.图1中细胞①的核DNA数目是细胞②中的两倍
C.图2中细胞分裂的顺序为①②③⑤④
D.图2中②③细胞均可能发生了基因重组
10.某植物的有色花和白色花是一对相对性状。某研究小组用有色花(植株甲)进行了下列实验,在子代数目足够多的情况下,能够一次性判定植株甲为杂合子的实验有()
①用植株甲进行自交,子代出现有色花和白色花
②用植株甲给另一有色花植株授粉,子代全为有色花
③用植株甲给另一有色花植株授粉,子代中有色花和白色花比例为3: 1
④用植株甲给一白色花植株授粉,子代中有色花和白色花比例为1 : 1
⑤用植株甲与一白色花植株相互授粉,子代全为有色花
A.①② B.①③ C.③④⑤ D.①③⑤
11.根据下面的遗传系谱图(有阴影者为患者),判断下列关于概率的计算正确的是

A.图1中的II代夫妇所生后代中患病的概率是1/3
B.图1中的II代夫妇生一一个正常男孩的概率是1/3
C.图2中的II代夫妇生下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是1/6
D.若图2中患者为红绿色盲,II夫妇生一个正常男孩的概率是3/8
12.“如果说生物是上帝创造的,那么果蝇就是上帝专门为摩尔根创造的。”这句话的意思是果蝇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是非常适合的,以下不属于材料优势的有()
①性状比较多②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③繁殖迅速,生活周期短
④体型比较小,易保存和饲养⑤体型不算太小,用放大镜、解剖镜皆可方便地观察
⑥后代个体数量多⑦染色体少,且形态、大小各不相同
A.1项 B.2项 C.3项 D.4项
13.下图为某细菌mRNA及其对应翻译产物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图表明一个mRNA作模板可翻译出多种蛋白质
B.转录该mRNA的模板上没有内含子
C.图中的AUG是该mRNA.上的起始密码子
D.参与翻译过程的tRNA.上应该有反密码子TAC与起始密码子配对
14.下列关于生物变异、育种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B基因可突变为b,或B基因(B:对B为显性),这反映了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
B.单倍体育种中常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C.生物产生的变异都可以作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D.由于地理隔离可阻断种群间的基因交流,则必将导致种群间产生生殖隔离
15.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过程中,科学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研究。下列关于“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有()
①格里菲思和艾弗里分别所做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导致R型细菌发生转化的根本原因是不同的
②将R型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有少量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最终导致小鼠死亡
③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将加热杀死的S型菌用蛋白酶处理后再与活R型细菌混合培养,R型细菌仍能发生转化
④赫尔希和蔡斯以T2噬菌体为实验材料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是对照实验,其自变量是35S和32P两种放射性同位素
⑤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保温时间过长或过短,均可导致上清液放射性升高
⑥用芦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适当保温后搅拌充分或不充分,均可导致沉淀物放射性升高。
A.1项 B.2项 C.3项 D.4项
16.下列有关遗传的物质基础,及遗传信息的传递等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是DNA,而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是RNA
B.DNA分子中碱基的排列顺序和空间结构的千变万化构成了其多样性的基础
C.由于RNA分子是单链,分子中没有与之互补的子链,所以分子内没有氢键
D.复制、转录、逆转录和翻译过程中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
17.“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基因在染色体上”、“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人类对基因和染色体的认识是有一个过程的,对于这一认识过程的描述不准确的是()
A.孟德尔提出了“生物的性状是染色体上的遗传因子决定的"的假设
B.萨顿通过研究蝗虫体细胞和配子染色体变化,做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推论
C.摩尔根运用“假说一演绎法”通过果蝇的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D.运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中的荧光标记法就可以知道“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18.由于地理隔离,当初的a种群进化成为后来的A和A’两个种群,关于这两个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经过若千年的进化,A种群的基因频率相对a种群一定发生了变化
B.若A和A'还能繁殖后代,就一定不存在生殖隔离
C.只要A和A’不存在生殖隔离,它们就一定是同一物种
D.若A和A’具有生殖隔离,则这两个种群的基因库一定不同
19.抗原和相应的抗体在生物体内能发生反应,在体外也能进行反应。研究这种反应的方法之一是“琼脂双重扩散法”,如下图的“例图”所示,即在琼脂片中开孔,在其中加入抗原和抗体,使其在琼脂中扩散,扩散了的抗原和抗体在一定的位置发生反应。若在琼脂中出现可以用肉眼观察到的“线”,叫做沉降线。以X和Y表示两种抗原,x和y为相应的抗体,图中沉降线表示正确的的是

20.如图甲所示,在离体神经纤维安装两个完全相同的灵敏电表,电表1的两极分别接在a,b处膜的外侧,电表2的两极分别接在d处膜的内、外两侧。在bd中点c处给予适宜刺激,相关的电位变化曲线如图乙、图丙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由电表1记录得到的电位变化曲线如图丙所示
B.图乙曲线中②点时膜外Na+内流速率比①点时大
C.图乙曲线中③点对应图丙曲线中的⑤点
D.图丙曲线处于④点时,图甲a处正处于静息状态
21.生命系统离不开信息传递。存在于不同系统的信息分子,如图中的“淋巴因子”、“乙”和“丙"都可以传递一定的信息,从而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结合下图判断错误的是( )

A.细胞反应“甲”就是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和分泌抗体的过程
B.直接作用于甲状腺细胞的信息分子“乙”的分泌要受甲状腺激素的调节
C.直接作用于肾上腺细胞的信息分子“丙”是来自神经元分泌的神经递质
D.由上图可知,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22.下图曲线显示一个处于安静状态的人在温度不断改变的环境中,流经皮肤血管的血液相对流量。据此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AB段人的下丘脑活动分泌加强 B.在BC段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C.在CD段皮肤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加强 D.在D点以后需要及时补充水和无机盐
23.当人吃了过咸的食物时,机体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过程有如下几步,其正确的顺序是()
①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②大脑皮层兴奋产生渴觉③摄水量增加
④减少尿的排出⑤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
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⑤→④→③

24.下列甲,乙、丙、丁四图分别表示有关的生物学过程。在对其曲线的描述中,正确的--项是()

A.甲图中,若B点为茎背光侧生长素浓度,则C点可能为茎向光侧生长素浓度
B.乙图中,害虫种群的抗药性个体所占百分比B点大于A点
C.丙图曲线可以表示PH值对胰麦芽糖酶水解淀粉的影响
D.丁图表示氧气浓度对人体细胞呼吸的影响,AB段是因无氧呼吸受到了抑制
25.植物的个别器官的生长过程中,由于不同植物激素的作用,生长速率表现出“慢—快—慢”的规律,我们把三个阶段合起来叫做生长大周期。下图是蚕豆幼根根尖的生长曲线(实线)和增长速率变化曲线(虚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1~2天根尖生长较慢,是因为根尖细胞处于细胞分裂阶段,是细胞分裂素作用的结果
B.2~4天根尖生长明显加快,是因为根尖细胞处于伸长阶段,是生长素作用的结果
C.7~9天根尖生长明显减慢,若经检测此时根尖产生了一种抑制激素,则可能是赤霉素
D.该图可表明各种激素是协调作用的,其本质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

安徽省示范高中培优联盟2020年冬季联赛(高二)
生物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0分)
考生注意事项:
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空1-2分,共计50分。)
26.(8分)下图表示动物、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

(1)若用健那绿作为染色剂,可以从_____ (填“A\B\A 和B")细胞所对应生物中取材作为实验材料,对其线粒体进行染色,使之呈现 色。
(2)对植物细胞起支持和保护作用的结构的化学成分主要是 。B图细胞在光下可以产生ATP的场所有_______ (用序 号回答)。
(3)若某细胞同时有A.B图中各种细胞器,则其是 细胞。
(4)若A细胞能够产生和分泌抗体,则与该过程有关的具膜细胞器有 (用序号回答)。
27. (10分)手持植物光合测定仪可以方便地测定CO2浓度、空气温度、叶片温度、空气湿度、叶室湿度、光合有效辐射强度等要素,并计算出植物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细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水分利用率等指标。

(1)在适宜的光照条件下,光合测定仪通过测定一段时间内密闭叶室内CO2浓度____ (填
“升高”或“降低”)的量,来计算叶片的 (填“净光合速率”或“实际光合速率”)。
(2)若用该光合测定仪测定某叶片的呼吸作用强度,应将叶室置于 的环境中,测定单位时间气室内 (填“CO2”或“H2O")量的变化。
(3)将一定面积的待测叶片放入叶室内,从无光状态开始每隔一段时间适当提高人工光源的光照强度,测量叶片胞间CO2浓度数值的变化,当光合测定仪显示的胞间CO2浓度不发生变化时,对应的光照强度即为 ,其生理意义是 。
继续增加光源的光照强度,当光合测定仪显示的CO2浓度不再继续降低时,所对应的最低光照强度即为该叶片的 , 导致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4)研究结果表明,弱光条件下,植株株高会显著升高。研究者认为,这是由于弱光下植株光
合产物向茎分配增多所致。为验证以上假设,需测定实验植株全株及茎的干重,若测定结果为实验组________大于对 照组,则支持上述假设。
28. (12分)某雌雄同株植物的花色有紫色和蓝色两种,现利用纯系品种A.B、C进行杂交,结果
见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1)由杂交组合I可知,紫色和蓝色这对相对性状至少由 对基因控制,符合
定律。其中蓝色性状对应的基因型特点是 。
(2)请在两组杂交实验已有的及所获得的子代中选择适当的植物类型,设计一代杂交实验来验证上述解释。写出实验思路:

预测的实验结果是 。
(3)该植物花色的遗传反映出基因与生物性状的对应关系为: 。
(4)组合II中的紫色A和蓝色C亲本杂交,得到的F为紫色植株,这_ __(填“ 属
于”或“不属于”)基因重组的结果。若将两个组合的F1相互杂交,后代出现蓝色植株,这种现象叫_____,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 _,在后代出现的紫色植株中,杂合子占 。
29. (8分)导致新冠肺炎的病原体是“2019-nCoV"病毒,该病毒为RNA病毒。快速准确的检测对疫情防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通过鼻子或嘴巴吸人的冠状病毒粒子可附着在人体呼吸道细胞上,从呼吸道分泌物获取标本后,用“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检测结果为 (填“阳性”或“阴性”),则可确诊其携带病毒。有研究表明,病毒的刺突蛋白与呼吸道粘膜表面的ACE-2受体结合,就使病毒的 得以进入细胞并进行增殖。ACE-2 受体_____ ( 填“存在”或“并非存在”)于所有的细胞表面,导致新冠病毒感染性强的原因是由于病毒抗原与受体的结合比SARS与其受体的结合更紧密,其感染力也因此强了4倍。
(2)该病毒的另- -种检测方法是进行抗体检测。南开大学团队研发出了新冠病毒IgM/IgG
抗体快速测试卡(取1滴血,15分钟即可肉眼观测到检测结果)。该技术运用了_
的原理。如果疑似患者小李的抗体检测呈阳性,则可以确诊为新冠患者,因为病毒进入体内后可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最终由 细胞分泌相应的抗体。如果小李刚接触过疑似病人,而其抗体检测呈阴性,他_____ (“ 可能”或“不可能”)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理由是 。
(3)新型冠状病毒具有潜伏期长,传染性强的特点。且目前尚没有特效药,医生只能提供支持性治疗,主要依靠患者自身的免疫力战胜疾病。为早日打赢这场战役,请根据这些信息,简要说说我们青少年该怎样做 。(至少答两点)
30.(12分)胰岛B细胞内K+浓度为细胞外的30倍,细胞外Ca2+浓度为细胞内的0000倍,与神经细胞一样,都存在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当血糖浓度增加时,葡萄糖进人胰岛B细胞引起一系列生理反应,如下图所示。细胞内ATP浓度增加,导致ATP敏感的钾离子通道关闭,K+外流受阻,进而触发Ca2+大量内流,最终导致胰岛素分泌。请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1分析可知,进食后葡萄糖通过 方式进入胰岛B细胞,经细胞的
过程(填生理过程名称)氧化分解后产生ATP。当ATP升高时,引起ATP敏感的K+通道关
闭,此时触发了Ca2+大量内流,使胰岛B细胞产生兴奋,此时膜内电位发生的变化为_ ,进而 (填“促进”或“抑制”)胰岛素的释放。
(2)分析两图可知,图1所示的胰岛B细胞产生的信息分子作用于图2所示的细胞,则图2对应的细胞叫 细胞,信号分子经过此两类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实现了血糖浓度的降低,这种调节是 调节,也属于 调节。
(3)葡萄糖转运载体(GLUT)有多个成员,其中对胰岛素敏感的为GLUT-4,其作用机制如图2所示。据图2分析,当胰岛素与蛋白M结合后,经过细胞内的信号传递,引起含GLUT—4的囊泡与 的融合,从而提高细胞对葡萄糖的转运能力。胰岛素促进细胞内葡萄糖去向中的①和②指的是 、 。
(4)如果将正常胰岛B细胞分别接种于含有5. 6 mmol/L葡萄糖(低糖组)和16.7 mmol/L葡萄糖(高糖组)的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检测两组培养液中胰岛素的含量,发现高糖组释放胰岛素多,此结果说明

安徽省示范高中培优联盟 2020 年冬季联赛高二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题 2 分,共计50分)
1.【答案】:B
【解析】:性激素为脂质,对生殖系统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等有调节作用,A 错误;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重要物质,还具有催化、调节、免疫、运输和信息传递等许多重要功能,可以说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故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B 正确;核酸是生物体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核苷酸是组成核酸的单体,C 错误;在细胞识别和免疫调节中糖蛋白起重要作用,D 错误。
2.【答案】:D
【解析】:膜上多糖的水解产物能与斐林试剂生成砖红色沉淀,只能说明水解产物是还原性糖,并不能确定是葡萄糖,A 错误;样液颜色会表现出加入试剂的颜色,B 错误;检测酒精可利用其在酸性条件下与重铬酸钾的化学反应,观察是否变成灰绿色,C 错误;检测蛋白质使用 B 液(CuSO4)过量会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即使没有反应生成沉淀,也会因为过量的硫酸铜造成蓝色过深过重,导致最终紫色反应不明显而干扰检测结果,D 正确。
3.【答案】:B
【解析】:发菜是蓝藻属于原核生物,不存在核膜和核孔,A 错误;卵细胞的体积比较大,其表面积与体积比相对小,不利于它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B 正确;“结构功能观”告诉我们:生物体的结构总是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决定功能,而不是功能决定结构,C 错误;性激素是脂质,其运输不需要载体蛋白,D 错误。
4.【答案】:A
【解析】:神经细胞的树突显著增大了神经元的膜面积,这有利于形成更多的突触,使神经调节更有效,故 A 错误。
5.【答案】:D
【解析】:甲细胞通入空气组比未通入空气组吸收 A 速率大,说明甲细胞吸收 A 与有氧呼吸有关,即要消耗能量,是主动运输,A 正确;乙细胞无线粒体,说明乙细胞是已分化的细胞,故不再具有增殖、分化能力,B 正确;细胞必须生活在等渗环境中,大多数培养细胞需考虑细胞对渗透压的耐受性,培养液浓度应在细胞对渗透压的耐受范围内,C 正确;乙细胞通入空气组与未通入空气组吸收 A 速率相等,并不能说明乙细胞吸收 A 不消耗能量,其吸收 A所消耗能量可以来自无氧呼吸,D 错误。
6.【答案】:B
【解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有机物,故从食物中不能获得,①错误;像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这样,由于没有了细胞核,不能再合成酶,一般来说活细胞都能产生酶,故②错误,③正确;反应有吸能和放能反应,一般都需要酶催化,④错误;酶的催化原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而非提供活化能,⑤错误;⑥Na+,K+-ATP 酶可以分解 ATP 获得能量,细胞利用此能量进行 Na+、K+的主动转运,即能逆浓度梯度把 Na+从细胞内转运到细胞外,把 K+从细胞外转运入细胞,这里仍是起催化作用,而非运输作用,⑥错误;⑦RNA 水解酶不是 RNA,而是蛋白质,⑦错误;酶作为生物催化剂只是起催化作用,⑧正确。
7.【答案】:B
【解析】:对应一天中气温的变化,a 点对应的时间气温较低,细胞呼吸减弱,释放的二氧化碳减少,故图中曲线Ⅲ在 a 点上升,A 正确;由于曲线Ⅱ表示的实际光合速率在 12 点左右并没有下降,所以曲线Ⅲ在 12 点左右 d 点下降的原因不是因气孔关闭,而是由于气温的升高,呼吸速率的增加大于光合速率的增加引起,B 错误;叶肉细胞在图中 c、e 两点的光合速率等于全株呼吸速率,故大于叶肉细胞自身的呼吸速率,C 正确;从图中看,e 点与d 点相比,对应的温度变化不大(大气 CO2浓度也基本稳定),故可以认为 e 点是因光照减弱,导致光反应减弱,而 ATP 的产生量下降,又导致暗反应减弱,故 C5的合成速率下降,D 正确。
8.【答案】:B
【解析】:大棚种植时,白天光照强度大,适当通风可增加大棚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即能提高光能利用率,A 正确;大棚种植时遇到连续阴天,白天光合作用减弱,夜间适当降低棚温可以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并未提高光能利用率,B 错误。在桉树林里栽培草本菠萝,由于桉树和菠萝的高度不同,存在分层现象,所以可以充分利用光能,取得桉树,菠萝两旺,提高光能利用率,C 正确;在前期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可以延长后季作物的光合作用时间,提高光能利用率,D 正确。
9.【答案】:D
【解析】:图 2 是减数分裂,细胞不处于细胞周期中,A 错误;图 1 中的细胞①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核 DNA 数目与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②中相同,B 错误;图 2 中细胞分裂的顺序为①③②⑤④,C 错误;图 2 中②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会发生自由组合,③细胞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有可能发生交叉互换,故两细胞均可能发生基因重组,D 正确。
10.【答案】:B
【解析】:①植株甲进行自花传粉,子代出现性状分离,说明植株甲是杂合子;②植株甲给另一有色植株授粉,子代全为有色植株,植株甲可能是纯合子,也可能是杂合子;③两有色植株杂交后代出现 3:1 的分离比,则两亲本都是杂合子;④植株甲给一白色花植株授粉,子代中有色花和白色花比例为 1:1,不能判断显隐性关系,即不能确定植株甲是杂合子;⑤用植株甲与一白色花植株相互授粉,子代全为有色花,说明甲为显性纯合子,B 正确。
11.【答案】:D
【解析】:分析图 1 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 4 号为杂合子,4、5 的后代患病的概率为: (1-2/3×1/2)=2/3,A 错误,他们生一个正常男孩的概率为 2/3×1/2×1/2=1/6,B 错误;仅从图 2 无法判断遗传病的类型,即无法推算后代的发病率,C 错误;若图 2 中患者为红绿色盲,则 4 是杂合,他们夫妇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是:1/2×1/2=1/4,那么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则为(1-1/4)×1/2=3/8,D 正确。
12.【答案】:A
【解析】:果蝇体长不到半厘米,既容易饲养(一个牛奶瓶里可以养上成百只),又便于直接用解剖镜、放大镜观察其相对性状;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以及后代数量多,皆便于计数和统计;果蝇繁殖系数高,孵化快,只要 1 天时间其卵即可孵化成幼虫,2-3 天后变成蛹,再过 5 天就羽化为成虫。从卵到成虫只要 10 天左右,一年就可以繁殖 30 代,以及果蝇染色体数目少(仅 3 对常染色体和 1 对性染色体),非常便于作遗传分析。故除了①以外都属于果蝇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的优势。13.【答案】:D
【解析】:以该 mRNA 为模板翻译的产物有α、β、γ三种蛋白质,A 正确;转录该 mRNA的模板是细菌 DNA 上的基因,其编码区没有内含子,B 正确;存在于 mRNA 上的 AUG 既可以作为多肽链合成的起始信号,也可以编码甲硫氨酸,图中的 AUG 是起始信号,是起始密码子,C 正确;
RNA 上没有 U 碱基,参与翻译过程的 tRNA 上至少有三个配对碱基为 UAC 的反密码子,D 错误。
14.【答案】:A
【解析】:B 基因可发生隐性突变,突变为 b1基因,也可以突变为相对它为显性的基因,如 B1,这正反映了基因突变不定向性的特点;单倍体育种过程中没有种子产生,B 错误;生物产生的变异包括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只有可遗传的突变和重组导致的变异,才都可以作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地理隔离阻断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使种群的基因库发生较大差异,进而可能(但并不一定)导致种群间产生生殖隔离, D 错误。
15.【答案】:C
【解析】:格里菲斯和艾弗里分别所做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导致 R 型菌发生转化的根本原因都是基因重组,①错误;将 R 型细菌与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有少量 R 型细菌吸收了 S 型细菌的 DNA 转化为了 S 细菌,最终导致小鼠发病死亡,②正确;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将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用蛋白酶处理后再与活 R 型细菌混合培养,S 型细菌的 DNA 没有水解,故仍能导致 R 型细菌发生转化,③正确;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是对照实验,其自变量是噬菌体分别被 32P 和 35S 标记的部位,故④项错误;用 32P 标记的 T2 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保温时间过长因子代噬菌体的释放,以及保温时间过短使未及侵染的噬菌体进入上清液,故均可导致上清液放射性升高,⑤正确;用 35S 标记的 T2 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适当保温后搅拌充分,则沉淀物放射性较低,搅拌不充分,会因仍吸附在菌体上的带有放射性的噬菌体随菌体一起沉淀,导致沉淀物放射性升高,⑥错误。即①、④和⑥三项错误。
16.【答案】:D
【解析】: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只有 DNA,A 错误;DNA 分子中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其多样性的基础,其空间结构都是双螺旋结构,B 错误;RNA 分子是单链,但是 RNA 分子折叠时(如 tRNA 的三叶草形状),也会形成碱基对,碱基对之间以氢键相连,C 错误;DNA复制、转录、逆转录过程的碱基互补配对都可能形成 A/T 碱基对,而 RNA 复制和翻译过程没有,D 正确。
17.【答案】:A
【解析】:孟德尔在解释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时,所做的假设是“生物的现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A 错误;萨顿用蝗虫作实验材料,研究其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以及两者结合形成受精卵过程中的染色体数目变化,发现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平行的关系,故做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推论,B 正确;摩尔根通过研究果蝇白眼性状的遗传,运用假说演绎法,利用杂交实验证明了“(白眼)基因在(X)染色体上”,C 正确;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能够用特定的分子,与染色体上的某个基因结合,这个分子又能被带有荧光标记的物质识别,通过荧光显示,就可以知道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D 正确。
18.【答案】:B
【解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故既然有进化,则 A 种群的基因频率一定发生了变化,A 正确;有生殖隔离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但是也有交配成功,不过产生的后代不可育,B 错误;一个物种是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即同一物种不存在生殖隔离,C 正确;A 和 A’出现了生殖隔离,则 A 和 A’就是不同物种的两个种群,这两个物种不同种群的基因库一定不同,D 正确。19.【答案】:C
【解析】:相应的抗原和抗体在琼脂中扩散,扩散了的抗原和抗体在一定的位置就会发生反应形成沉降线,即仅在 X 和 x、Y 和 y 之间的位置出现沉降线即为正确,故 C 正确。
20.【答案】:C
【解析】:对电表 1 和 2 两极电位变化分析如下图表所示:根据表中的分析,电表 1 测得的电位变化可用图丙表示,A 正确;图乙曲线上升段由 Na+ 内流引起,②点曲线斜率比①点大,所以②点时膜外 Na+内流速率比①大,B 正确;图 1 曲线中③点对应兴奋由 c 向右传到 d 点时形成的动作电位,由于 bc=cd,所以此时兴奋向左刚好传到 b 点,对应图丙曲线中的④点,C 错误;图丙曲线处于点④时,图甲中兴奋向左刚传到 b 点,图甲 a 处仍处于静息状态,D 正确。
21.【答案】:A.
【解析】:“甲”可表示 B 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和分泌抗体,另外还有产生记忆细胞的过程,A 错误;直接作用于甲状腺细胞的信息分子是垂体分泌的,垂体受甲状腺激素的反馈调节,B 正确;由图可知,肾上腺是效应器,则直接作用于肾上腺细胞的信息分子“丙”是来自神经元突触前膜分泌的神经递质,C 正确;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D 正确。
22.【答案】:C
【解析】:AB 段皮肤血管血液相对流量下降的原因是气温由 25℃降到 15℃时,会刺激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加,最终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使得产热量增加,以维持体温平衡,A、B 正确。CD 段皮肤血管血流量上升的原因是气温由 15℃升到 33℃,这时皮肤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加强,增加散热量,以维持体温平衡,C 错误;由于大量排汗会散失大量水和无机盐,因此,在 D 点以后需要及时补充水和无机盐,D 正确。
23.【答案】:C
【解析】:当人吃了过咸的食物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这一变化首先被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感知,发放神经冲动到中枢,一方面高级中枢大脑皮层兴奋产生渴觉,即产生摄取水指令,另一方面分泌抗利尿激素,通过调节尿量(减少),来缓冲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进一步升高。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是同步进行的,C 正确。
24.【答案】:B
【解析】:本题为识图题。甲图中若 B 点为茎背光侧生长素浓度,则向光侧生长素浓度应在 B 点左边的某点,即向光侧生长素浓度比背光侧低,A 错误;乙图中,由于农药对害虫的选择作用,B 点大量无抗药性的害虫被农药杀灭,使害虫种群的抗药性个体所占百分比 B 点大于 A 点,B 正确;酶具有专一性,丙图曲线可以表示 PH 值对胰麦芽糖酶水解麦芽糖的影响,C 错误;丁图可表示曲线 AB 段是因为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加,无氧呼吸受到抑制,导致 CO2释放量减少,但是人体细胞的无氧呼吸不产生 CO2,不能用丁图表示,D 错误。
25.【答案】:C。
【解析】:从图像可以看出,蚕豆幼根根尖生长曲线的生长速率的确表现出“慢-快-慢”的基本规律,首先应该细胞分裂,然后其体积增大,最后细胞数量和体积趋于稳定。故 1-2天根尖生长生长较慢,根尖细胞应该处于细胞分裂阶段,这是细胞分裂素作用的结果。2-4天时,根尖生长速率明显加快,长度增加明显,这是因为根尖细胞处于伸长阶段 ,这是生长素作用的结果。7-9 天时,根尖生长速率明显减慢,是因为根尖产生了脱落酸抑制了生长素的作用,C 错误。各种激素之间的协调作用的实质就是基因选择性表达,即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性状。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5 小题,每空 1-2 分,共 50 分。
26.【答案】.(共 8 分,除标注外,其余每空 1 分)
(1)A 和 B 蓝绿;
(2)纤维素和果胶 3、4、9(2 分)
(3)低等植物
(4)8、5、9(2 分)
【解析】:
(1)健那绿作为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色剂,经过染色使线粒体呈蓝绿色。为避免干扰便于观察,需要细胞本身无色,如口腔上皮细胞。B 细胞内有叶绿体会干扰对线粒体的观察,故植物细胞取材应避免叶肉细胞,但可选植物体内如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等作为材料,故填 A 和 B。
(2)对植物细胞起支持和保护作用的结构是细胞壁,其化学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和果胶。B图是植物细胞,其在光下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产生 ATP,故产生 ATP 的场所有叶绿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对应 4、3、9。
(3)除了具有 A、B 细胞共有的结构外,还具有中心体、叶绿体和液泡等的细胞是低等植物细胞
(4)与 A 细胞产生和分泌抗体有关的具膜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故填 8、5、
9 。27. 【答案】:(共 10 分)(最后一空 2 分,其余每空 1 分)
(1) 降低 净光合速率;
(2)无光(完全遮光或黑暗) CO2;
(3)光补偿点 所测叶片的光合速率等于其呼吸速率(其他答案合理也可) 光饱 和点
受暗反应固定 CO2(或形成三碳化合物)速率的影响
(4)茎干重占全株干重的比值(2 分)
【解析】:(1)在适宜的光照条件下,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消耗 CO2,故一段时间内密闭叶室内 CO2浓度会降低;测量过程中植物始终进行呼吸作用,故测量的是净光合速率。
(2)测定叶片的呼吸作用强度,应避免光合作用的干扰,应将叶室置于黑暗的环境中测量,测定单位时间气室内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的变化来作为指标。
(3)光合作用消耗 CO2,呼吸作用释放 CO2,当光合测定仪显示的胞间 CO2浓度不发生变化时,意味着呼吸作用释放的 CO2正好被光合作用利用,则此时对应的光照强度即为光补偿点。继续增加光源的光照强度,当光合测定仪显示的 CO2浓度不再继续降低,即光合速率不再增加,所对应的最低光照强度即为该叶片的光饱和点,导致光饱和点产生的主要原因应主要受制于暗反应,如固定 CO2(或形成三碳化合物)的速率已经达到最大。
(4)若要验证弱光下有更多的光合产物(测干重)向茎分配,这涉及到一个比例问题,即在植株干重增加的过程中,更多的是植物茎干重的增加,故实验组“茎干重占全株干重的比值”大于对照组时,才支持这个假说。
28.【答案】:(共 12 分,除标注外,其余每空 1 分)
(1)2 自由组合 两对基因中一对为隐性,另一对至少有一个基因为显性(或只有一 种显性基因)
(2)实验思路:用杂交组合Ⅰ中的 F1 与紫色 B 杂交,观察子代的表现型和比例(2 分)
预测结果:子代出现紫色和蓝色两种表现型,比例为 3:1。(2 分)
(3)生物性状往往受两对或多对基因控制(或基因与性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即并非是
一与一对应的关系)
(4)不属于 性状分离 基因重组(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5/6
【解析】:(1)由组合Ⅰ中纯合亲本杂交得到的 F1全为紫色,且 F2中紫色∶蓝色=13∶3,可以推知:①花色性状的遗传是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且遵循自由组合定律;②蓝色性状是只有一种显性基因存在的情况下表现出的。
(2)要验证的上述解释包括:①该植物的花色遗传是由两对基因控制且符合自由组合;②仅有一种显性基因存在时的性状表现是蓝色。则最恰当的实验是“测交”,即实验思路为:
从杂交组合Ⅰ中选择 F1,以及它的紫色母本(B),用于测交实验,再通过观察子代的表现型
和比例来确认。若预测的实验结果为:测交子代出现紫色和蓝色两种表现型,且紫色:蓝色=3:1。
(3)该植物花色这一性状是由两对基因控制的,故该植物花色的遗传反映出基因与性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即并非是一对基因控制一种性状,可以是两对或多对基因共同控制一种生物性状。
(4)在花色由两对基因控制的前提下,组合Ⅱ中的 F2紫色∶蓝色=3∶1,说明 F1的两对基因中,一对基因纯合,另一对基因为杂合。设两对基因分别为 A、a 和 B、b, 组合Ⅱ中的紫色 A和蓝色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 和 aaBB,得到的 F1紫花基因型为 AaBB。由此可以看出,组合Ⅱ中由亲本杂交得到 F1,只涉及一对等位基因,故不属于基因重组。两个杂交组合的F1都是紫色杂合体,杂交后代出现蓝色叫做性状分离,这一过程涉及两对非等位基因,故是基因重组的结果。另组合Ⅰ中 F1的基因型为 AaBb,组合Ⅱ中 F1的基因型为 AaBB,两者杂交,后代紫色植株的基因型及比例为 AABB∶AABb∶AaBB∶AaBb=1∶1∶2∶2,杂合子占 5/6。
29.【答案】:(共 8 分,每空 1 分)
(1)阳性 RNA 并非存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抗原-抗体反应) 浆 可能 病毒进入机体,引起免疫反应需
要一定的时间;
(3)自觉隔离,避免人群聚集;锻炼身体,按时作息,提高免疫力(其他答案合理可给分)。
【解析】:(1)用“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检测结果为阳性,意味着该人体内检测到了病毒的核酸存在,即其携带病毒;当病毒进入人体时,其表面抗原(刺突蛋白)与呼吸道粘膜细胞上的 ACE-2 受体相识别,就能使病毒的 RNA 进入细胞并进行增殖;ACE-2 受体并非存在于所有的细胞表面是因为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抗体检测运用了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抗体是由浆细胞分泌产生的;因为感染病毒到人体特异性免疫,浆细胞产生抗体需要一段时间,所以即使抗体检测呈阴性也可能感染新型冠状病毒。
(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治过程,个人易感性和抵抗力是发病的关键,良好的个人营养状况可以降低发病风险并改善疾病预后,新冠肺炎流行期间,自觉隔离,避免人群聚集;锻炼身体,按时作息,提高免疫力。
30.【答案】:(共 12 分,除标注外,其余每空 1 分)
(1)协助扩散 呼吸作用(填有氧呼吸亦可) 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促进;
(2)(胰岛素的)靶细胞 激素 反馈
(3)细胞膜 合成糖原 转化成非糖物质 (前后顺序可改变);
(4)内环境中葡萄糖浓度的高低能影响胰岛 B 细胞胰岛素的分泌,且高糖环境能促进其分
泌胰岛素(2 分)
【解析】:
(1)据图分析可知,葡萄糖分子顺向运输,即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入胰岛 B 细胞,细胞通过呼吸作用氧化分解葡萄糖产生 ATP,ATP 含量升高又引起 ATP 敏感的 K+通道关闭所触发的 Ca2+大量内流,使胰岛 B 细胞产生兴奋,意味着膜电位已经由静息电位变化为动作电位,即膜内由原来的负电位变为正电位,细胞兴奋导致胰岛素释放,故为促进作用。
(2)图 1 是胰岛 B 细胞,该细胞分泌的胰岛素,与图 2 上的 M 蛋白结合,故图 2 细胞是胰岛素作用的靶细胞。这一调节是通过胰岛素来完成的,属于激素调节,调节的结果是使血糖
浓度下降,故又属于(负)反馈调节。
(3)据图 2 分析,当胰岛素与蛋白 M 结合后,经过细胞内信号传递,促进了含 GLUT-4 的嚢泡与细胞膜的融合,这就增加了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GLUT)的数量,从而提高细胞对葡萄糖的转运能力。胰岛素促进细胞内葡萄糖去向中的①和②指的是除氧化分解以外的合成糖原,以及转化成非糖物质两个方面的去向。
(4)该对照实验的“自变量”是“葡萄糖浓度”,“因变量”是“胰岛素的分泌量”,胰岛 B
细胞作为实验对象应属于“无关变量”范畴。对照实验所研究的应是“探究(或验证)‘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对于该实验则是“探究‘葡萄糖浓度’(高糖和低糖)对胰岛B 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影响”。我们可以推知该实验的假设的前提应该是:“不同浓度的葡萄糖会对胰岛 B 细胞分泌胰岛素产生影响”。那么该实验的结论是“胰岛细胞周围环境(内环境)中葡萄糖浓度的高低能影响胰岛 B 细胞胰岛素的分泌,而高糖环境能促进其分泌胰岛素”,或者“胰岛 B 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多少与其周围(内)环境中葡萄糖浓度的高低有关,高糖环境能促进其分泌胰岛素”

完整版免注册下载地址: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0V22Ty13IghUiST6AIeqQw 提取码: ccgp

 


相关评论
鄂公网安备 420881020000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