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查询试卷\课件\优质课请在此输入关键字:
网站首页 >> 钟祥一中 >> 文章内容

高中生体质持续降 体育课被指沦为摆设

[日期:2012-11-21]   来源:人民网  作者:生物百花园   阅读:291[字体: ]

        日前,北京市体检中心发布的《2011年度北京市体检统计资料报告》显示,当年参加高招体检的75256名考生中,完全合格的比例只占13.39%。更让人担心的是,高考学生的超重和肥胖人群继续增加,已经占到了体检总数的24%。

  高中生体质的持续下降,原因是多方面的:课业负担重,锻炼时间不足,休闲方式增加等,不一而足。高考压力之下,高中体育正面临巨大的困局。在困局中,需要冷静的观察与思考,更需要求变的探索与努力。“少年强则国强”,学生的体质,关乎国家的未来。

  高中生体质持续下降

  虽然目前学校推行“每天锻炼一小时”,但留出了锻炼时间,却无法保证锻炼质量

  对于北京市高考学生的体检结果,体检中心负责人认为,超重和肥胖学生数量居高不下,与目前青少年活动量比较少直接相关。除了学校的体育课,学生们回到家以后基本在家写作业,很少参加户外活动,难免体重超标。

  2007年,《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正式发布,并开始在全国开展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推行“每天锻炼一小时”,以保证孩子们在校园里的体育活动时间。5年过去,如今政策“落地”情况不容乐观,而且仍然无法遏制学生身体素质每况愈下的势头。

  对于学生的体质变化,老师们有着深刻体会。济南一中副校长赵娟说,学生体质的下降应该是普遍现象,比如近视眼的发病率,一些班级能达到90%。“在高中这个关口,这的确是没有办法的事情,都想让孩子休息,但有一种无形的压力推着学校、家长[微博]、孩子往读书升学上靠,其他方面的时间自然就会被挤压。正是生龙活虎的年龄,孩子们对体育活动很渴望,但我们不可能一个月开一次运动会,每天都上体育课。”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在高中课堂上,体育课的位置“很尴尬”。一方面,学生要通过高中体育会考,跑、跳、投三项科目成绩都要及格,否则拿不到高中毕业证书。于是,高中体育课基本就成为应付会考的训练课,学生们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可以想见。另一方面,越来越重的课业负担挤占着学生体育课和活动时间,即便在时间上不打折扣,锻炼的实际效果也难以尽如人意。一位高中老师说:“以前高考是冲刺1年,现在是冲刺3年。”在紧张的冲刺中,体育自然沦为可有可无的配角。

  目前,北京市高中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内容包括每周两节体育课、一课时的课外活动和每天约30分钟的广播操。但是,活动的强度和效率,均缺少系统科学的监管与测评。留出了锻炼时间,却无法保证锻炼质量,这是高中体育存在的突出问题。

  锻炼意识先于体质滑坡

  与体育活动“争抢”学生的“对手”已经越来越多,培训班、网络游戏、电子产品等,都在侵占着学生本就不太富裕的课余时间

  曾有多年体育教学经历的北京第六十六中学党委书记朱贺超说:“以前的孩子更愿意选择体育,因为体育很直接,能带来快乐,但是现在,可能电脑更能带来快乐。这个问题,仅靠学校是解决不了的,需要全社会一起解决,共同营造一个崇尚体育的氛围。”济南一中校长逄坤敬也表示,“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是整个国家面临的很现实的问题,它不单单是高中、大学的问题,而是孩子们从小到大一直积累的问题。”

  关于学生体质下降,独生子女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清华大学[微博]体育部主任刘波说:“很多学校尤其是中小学对体育活动逐渐弱化,就是为了避免因孩子受伤而引起的麻烦。如果孩子在运动中受伤,大家都会找学校承担责任。”正是出于这种担心,很多中小学砍掉了跳山羊、单双杠等体操基础项目,引得中国体操队总教练黄玉斌发出一声叹息。

  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陆士桢说:“学校出于安全的考虑,尽量不组织校外活动,家长也不愿意家里的独子独女参加一些激烈的运动,生怕出现意外。孩子所谓的成功与发展,仅局限于文化课成绩,体质与道德等都被忽视,这样的情况,对我们民族而言是个很大的问题。”

  正因如此,四川泸州护国中学近日组织近700名师生用10小时进行徒步20公里往返的活动才会受到高度关注与赞扬。只可惜,当前有如此“魄力”历练学生体质、意志的学校,还只是少数。

  体育课两面不讨好

  喜欢运动的学生觉得体育课不过瘾,不爱运动的学生把体育课当成“负担”

  北京市朝阳区的高一学生高珊珊说:“体育课对爱运动的男生吸引力比较大,跑完步就去打篮球;但女生对体育课兴趣不大,大家经常是在自由活动的时间里聚在操场上聊天。”

  为了应付会考或受场地限制,大多数高中体育课的项目选择很少,篮球、排球和跑步成为比较常见的活动方式,这显然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够。朱贺超建议说:“我们应当将一些新兴的项目和器材引入体育课堂,多开展集体活动,提高体育课的锻炼效率。”

  与此同时,体育老师数量匮乏和水平的参差不齐,也制约了高中体育活动的开展。朱贺超说:“通常一个高中体育老师要给40多名学生上课,课外活动时,两个体育老师往往要带两三百个学生,这种‘上大课’的方式,对学生的管理不是很严格。如果一节体育课能有两个体育老师完成,效果可能会好一些,也能着重照顾一下不爱运动的学生。”

  现在,已经有些学校在进行有益的尝试,在济南一中的高中体育课上,学生在长约100米的距离中完成快跑、举哑铃、跳绳等一整套动作。教学的趣味性增强,也让学生们的锻炼收到实效。济南一中体育与健康教育组组长马永胜说:“我们主要还是根据教学大[微博]纲的要求,让学生们做些跑跑跳跳的运动,通过一些趣味性的集体项目,实现体育课的目的。”

  现在,为了应付高考,仍有一些地方的学生高中3年没有上过一节体育课。根据2011年教育部的一项调查显示:全国只有13%的高中能够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校园体育活动。

  逄坤敬说:“高中体育起码要守住最基本的底线,教学课程计划必须无条件执行到位,课外活动时间要尽量让学生得到满足,各个学校的情况不一样,只能是立足自身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活动的时间和空间。”逄坤敬认为,高中毕竟是以高考为“指挥棒”,素质教育的实现还是要依靠教育制度和社会环境的变革。“不能让孩子考上大学,体质却差得一塌糊涂,那不是我们教育的目的,他们今后的路还很长,有一个好身体是最基本的保障。”

  植根于校园的高中体育要想更有作为,最终还需要整个教育环境的改变。陆士桢认为,学校教育的评价体系要做出调整,“我们教育的发展方向,应该是给孩子一个健康、快乐的人生。”


相关评论
鄂公网安备 420881020000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