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金报讯 红烧鳝段、清炒鳝丝都是武汉市民餐桌上的传统菜。黄鳝肉质鲜美,但其成熟后却会因群体“性别失调”导致繁殖障碍,以致市场供不应求、售价居高。近日,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教授龚世园发现一种能使黄鳝种群“雌雄平衡”的方法,让它变成百姓的家常美味。
与其他鱼类不同,在自然环境中,当成长到体长超过35厘米时,所有黄鳝都会集体“变性”,成为雄鱼。这样在“适婚”年龄,黄鳝的种群中,便会出现明显的性别比例失调情况。无法正常“婚配”,黄鳝的种苗繁殖就成了难题。目前,我国黄鳝市场的年需求量为300万吨,而产量仅为45万吨,供需缺口极大。其价格也一直在 60元/公斤左右的高位徘徊,高峰时可达 80元到140 元/公斤。“调控黄鳝的‘变性’行为,平衡性别比例,是解决种苗问题的关键。”龚世园教授说,他带领团队历时5年所研发的“黄鳝全网箱苗种繁育技术”,主要运用营养、生理、行为和生态等手段调控黄鳝的“性逆转”,大大提高黄鳝宝宝的“出生率”,也间接解决了价格问题。
据介绍,该成果已获得4项国家专利认证。龚世园也算了笔经济账:若该技术获得推广应用,每亩网箱产值可达10.5万元,除去成本,利润超过4万元。
【知识链接】性逆转:
是指个体由一种性别转变成另一种性别的现象。性逆转的动物主要是因为体内既有雄性生殖器官又有雌性生殖器官,只是一般会表现出一种,而当某些时候,被抑制的另一个器官被激发,从而显示另一种性别。据鱼类学家研究发现,鱼类中这种现象很多。
早在2000多年前的《汉书》中就有母鸡司晨的记载。鱼类的性逆转是比较常见的,如黄鳝的性腺,从胚胎到性成熟是卵巢,只能产生卵子。产卵后的卵巢慢慢转化为精巢,只产生精子。所以,每条黄鳝一生中都要经过雌雄两个阶段。成熟的雌剑尾鱼会出其不意地变成雄鱼,老的雌鳗鱼有时转变成雄鱼。
在鱼类中,“性逆转”最典型的要数黄鳝了。黄鳝是一种雌雄同体的鱼,从幼鳝到成鳝全是雌性的,有产卵的本领。可是产过一次卵后,卵巢就转化为精巢,变雌为雄,而永远不产卵了。近来人们发现,黄鳝开始性变的年龄与它们所处的纬度有关,纬度越高,性变开始的年龄越晚。
海洋里有一种红鲷鱼,一般以20条左右为一“家”,在这个“家”中,只有一条雄鱼。一旦雄鱼死后,“家”中便“选”出一条体大健壮的雌鱼发生奇妙的性突变而变成雄性鱼。如果雄鱼再死去,仍会由另一条雌鱼变雄来接替。
珊瑚礁中有一种海葵鱼,它们常常是由一条大的雌鱼、一些个体较小的雄鱼和一些未成年的鱼组成群体。如果雌鱼死了,最大的一条雄鱼能在60天内变成雌鱼,并且产卵,做这个鱼群的新的“鱼皇母”。
此外,还有黄海中的黄鲷鱼、日本海的求仙鱼等,都有这种妙趣横生的性逆转本领。
哺乳类包括人在内成体均不能转变性别,但在胚胎尚未性分化时如给以性激素可使胚胎发生雌雄同体现象。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进化上的不同,但更主要的是鱼和蛙及雌鸡和鸡胚内部都存在着性别转化的物质条件——生殖腺存在着尚未分化的部分,所以在条件适宜时可以转变性别,而雄鸡和成年哺乳类则无此构造,在两性尚未分化以前的哺乳类胚胎是否有可能转变,尚需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