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当着数百学生面流泪下跪
校长下跪赠书
5月21日,怀化芷江杨公庙学校,副校长沈宏木看着学生们认真地做着广播体操,脸上浮现出笑容,“那次以后,学生懂事多了”。沈宏木所说的“那次”,是指5月2日学校发生的“校长下跪”事件。那天,也是课间操时间,校长杨文军突然跪倒在全校700多名学生面前,流着泪劝学生们要好好读书。
5月2日对杨公庙学校的学生小兰(化名)来说,是个难忘的日子。那天刚好是五一小长假后返校的第一天,按照惯例,校领导会在课间操后训话。但是没有想到的是,校长杨文军站到国旗下,面向操场上的700余名学生,突然“扑通”一声跪下。在一番“慷慨激昂”的训话后,小兰看见校长的眼角有泪水滑了下来。
顿时,在场的师生都惊呆了。一些正在聊天的学生安静了下来,一些学生偷偷地笑了。
校长下跪,师生看法不一
校长为什么突然给全校700多名学生下跪?小兰猜测,可能与前段时间进行的怀化初三学生仿真考试有关,那次考试,杨公庙的学生考得不理想,再加上有些学生不听话、无心学习,惹得校长生气。
在小兰看来,校长给学生下跪,不仅有损校长的威信,也是缺乏自信的表现。
杨文军的这一跪,也在老师中引起了很大争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师表示,杨文军作为一校之长,向全校学生下跪,这种方式很难让人理解,“都说男儿膝下有黄金,怎么说跪就跪了呢?何况还是校长,这叫我们做老师的情何以堪?”
但副校长沈宏木却不这么认为。在他看来,自从校长下跪后,这大半月以来,学生们比以往学习认真了,也更懂事了,“一些以前见到老师都不作声的学生现在都主动跟老师打招呼了”。
校长称这是一次教育尝试
5月21日上午,记者在杨公庙学校见到了杨文军。他说下跪并不是因为学生的考试成绩差,而是在尝试一种新颖的教育方式。
杨文军说,现在的学生,条件虽然好了,却没了想读书的动力。在他看来,目前乡镇学校的学生普遍不爱学习,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因为乡镇学校好学生的流失,“乡镇的好学生都去了县城,县城的好学生去了省城”;另一个就是家庭情感的缺失。
杨文军介绍,杨公庙学校有700多名学生,其中七成左右是留守儿童,这些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寄宿,“父母情感的缺失,让孩子们形成了孤傲、反叛的性格,不知道感恩”。一些学生初中毕业后能赚两三千元一个月,跟有的大学毕业生差不多,这也加剧了“读书无用论”的影响。
到杨公庙担任校长之前,杨文军在一所中专工作了七年,那里的一些学生“不学习,抽烟、喝酒、打牌,染上了不好的习气”,他不希望现在的学生也走上这样的路。
教育专业出身的杨文军决定在学生中进行一次励志教育,这次教育要有别于传统的教育方式,要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内心的感恩之心和学习激情。这就有了5月2日的校长下跪事件。
杨文军说,他将下跪比喻成往池塘里投了一块石子,看这块石子能不能激起涟漪。“老师、学生赞同还是不赞同,他们都会去思考,有思考就会有改变,那么效果也就达到了。”杨文军说,他希望给学生带来一些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不是一次两次考试成绩的提高。
【声音】
支持派 应为下跪的校长叫好
冯海燕:事实是,大半个月以来,学生们比以往学习认真了,也更懂事了。既有如此改观,为何不为这位校长叫好?至于有人说损害威信,实际上是对“老师就该高高在上”的某种执念,是一种师生关系间的隔阂。杨校长没有端着所谓的架子,而是真诚向学生敞开心扉,值得赞赏。
吕晚客:校长向学生下跪,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体现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彰显了对学生、对教育的尊重。为了学生不惜放弃世俗所说的尊严,传递出了教育的正能量,应得到掌声。
反对派 勿用作秀来绑架道德
钟倩:声情并茂、慷慨激昂的下跪,极容易沦为讲究排场的矫情表演,不仅会成为笑料,也会削弱为人师长在学生心中的地位。当所谓的教育尝试变成了苦情戏,当下跪与眼泪变成教育学生的道具时,这难道不是教育的瘫软无力吗?
欧木华:下跪带来的震撼,更多的是基于下跪这个行为本身。下跪之后“学生变懂事”,也可能只是一种“不自然”或是“不好意思”的表现而已——毕竟,好像不如此就对不起校长的“苦心”了。
同情派 用意好但效果难持久
刘昌海:出发点虽好,但据这位校长自己介绍,学生不爱学习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乡镇好学生的流失,二是家庭情感的缺失。这两点显然不可能因为校长的下跪而改变,就算学生暂时变得“学习认真了”,那也是治标不治本,不可能坚持得长久。
吴礼建:虽然下跪饱含了校长的良苦用心,但教育学生是一种长期性的行为,如果想通过一次下跪的短暂行为来“一劳永逸”,恐怕是不切实际的。对学生的教育是多方面的,需要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共同参与。
建言派 “读书无用论”值得深省
谢庆富:杨文军介绍,一些学生初中毕业后每月能赚两三千元,这也加剧了“读书无用论”的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曾经的天之骄子已风光不再,给“读书无用论”提供了蔓延的土壤。
赵查理:如果教育改革止步不前、教育资源分配依然严重失衡,农村学校校长下跪劝学的悲情,仍会以不同形式上演。唯有制度进步,在公正公平的基础上让农村学生有上升的空间和平等的机遇,他们也才有动力通过努力学习换取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