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学术界乃至世界学术界许多知名学者、专家甚至杂志深陷“造假门”,不知何时开始学术界论文造假事件层出不穷,直到现在累及至大型跨国企业的研发中心人员亦陷入造假纠纷之中,事件的背后我们不得不反思,如何对待和处理造假事件,不要让论文走向死亡。
2013造假事件小汇总
葛兰素史克(GSK)中国研发总裁臧敬五2010年发表在国际顶尖杂志《Nature Medicine》上的论文涉嫌造假,一时间激起千层浪;俄罗斯生物化学家德米特里·库兹涅佐夫(Dmitry Kuznetsov)被人举报涉嫌重复出版别人的成果;意大利学者Davide Vannoni新干细胞疗法存在严重数据缺陷;德国杜塞尔多夫大学的Strauer教授的多篇关于干细胞修复受损心脏的论文存在大量数据错误与实验漏洞;日本科学家 森口尚史(Hisashi Moriguchi)2012 年发表的利用诱导多能干细胞培育出心肌细胞,并移植到6名严重心力衰竭病患进行治疗的研究论文被证实造假;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和扬州大学的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植物分子生物学导报》(Plant Molecular Biology Reporter)的小麦转基因论文被撤销。
世界各国如何处理论文造假
美国:处置学术不端行为不手软,在美国,科研成果报告能否在知名科学刊物上发表,是评判该成果是否得到认可的重要标志。因此,专业期刊实际上是美国防止学术不端行为造成恶劣影响的重要关口。在美国专业期刊发表的文章一般都要经过几道"关卡"才能与公众见面。
日本:升迁标准不客观病根难除对学术界"强劲"的不正之风,日本上至主管教育的文部科学省,下到各所大学,都建立了一套防范机制。文科省主要从论文抄袭、篡改、盗用和研究经费不当使用两方面抓起。同时公布了《学术不正行为对策》,其中明确要求,各大学、研究机构和学术协会应制定实验观察数据、试剂的保存制度;还应设立接受学术腐败内部告发的窗口,公开窗口的联系方式;被告发的研究人员有义务自行证明数据的真实性。
瑞典:筹建统一权力机构督查,政府已决定成立一个常设机构,专门处置学术造假问题。
法国:营造严谨治学氛围,法国的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所在1999年成立了科学廉洁委员会,该委员会接受书面申诉报告,并在保密的前提下备案并开展相关调查。一旦确认属于可受理案件,委员会就会邀请国内外专家,展开由浅入深的调查。
韩国:撤销学术造假学者的职务,同时给与法律起诉。
论文造假谁之责?
造假作者:无疑造价作者是最大责任者之一,无论其动机是何,学术上的欺诈都是不可原谅的,这种忽悠公众欺骗自己的做法实属可耻下作之举。
自身利益挂钩:如果说作者自身站了巨大一部分因素,现实的社会环境也是始作俑者,脱离不了干系,权威杂志上论文的发表原本只是应该和作者的学术科研水平及造诣挂钩,可惜的是论文的发表被冠以太多商业化的外皮,失去了它原有的意义,职称评定、毕业条件、基金申请,太多的非学术因素赋予了论文许多无形的增值。
接收论文的杂志:往往许多轰动的造假论文发表的杂志和期刊亦是权威杂志,那么作为杂志的编辑怎能如此不专业,未经严格审核接收问题重重的造假论文呢?是编辑不够专业,杂志把关不严还是仅仅为了收取版面费?
无论怎样,世界学术界对待学术造假都应坚决打击,不应将论文推向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