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艰难的筹建办学过程,南方科技大学终于迎来了第一批学生毕业,其中半数被世界名校录取
二十一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杨东平十分认可南科大原校长朱清时开创的校长遴选制度和教育模式,但对南科大未来前景表示不乐观,称改革能否持续,取决于“深圳政府的宽容度”。
南科大首届毕业生过半进世界名校
2007年3月,深圳市政府在年度《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筹建南科大,当年年底,深圳向国家教育部提出南科大的筹建申请,2010年9月30日,南方科技大学校园建设正式开工,同日,55名应聘者参加了首批教辅、行政岗位的公开招聘考试。
2010年12月24日,教育部已下发了批准其筹建的正式批文,但当时却未获教育部“招生许可证”,苦等之后未果,南科大创校校长朱清时宣布,“拟自主招生、自主办学来推出其首期实验班,如果学生最终不能获颁教育部认可的文凭与学位,南科大就自发文凭与学位”。
2011年3月1日,南科大召开新闻发布会称,首届教改实验班45名学生已于当日赴广州参加两周军训,随后将开始课程学习。
据财新网此前报道,上述学生多为十七八岁,而最小的出生于2000年,共有14名女生、31名男生。一部分来自中科大少年班的报考学生,均已参加过高考,且成绩超出高考重点线,另一部分则是由全国各地多所高中推荐的去年夏天升入高三的学生,所有候选者随后参加了南科大组织的测试。
当时,教育部对南科大首届教改实验班的文凭和学位尚未出台认可政策,但这45名学生开始了“冒险的大学之旅”。
时至今日,这一批“教改小白鼠”迎来毕业季,过半被世界名校录取。据中国青年报消息,2015年1月9日,南科大为首届毕业生举办了毕业典礼和学位授予仪式,此次毕业的学生共有29人,来自校方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29人中已有17人拿到了世界名校的录取通知书,这一数据还在攀升中。
由于自主招生、自授学位,教改实验班的学生没有拿到教育部颁发的文凭,但他们并不在意,教授们对此也不担心。
改革能否持续取决于政府宽容度
早在2010年5月,就自下而上的改革这一话题,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杨东平在接受财新记者采访时,提及南科大模式,就表示看好其贯彻“去行政化、教授治校”原则。
5年后的今日,杨东平向财新记者表示,仍对朱清时开创的校长遴选制度和教育模式认可度很高,“从目前来看,第一批学生已经交了不错的答卷,证明朱清时开创的这个教育模式、办学思路是有效的。”
但让杨东平遗憾的是,“朱清时只担任第一届校长,这个全球范围的校长遴选制,以及理事会领导下校长负责制是否在将来继续,是否已名存实亡,都还不清楚。”
而对于南科大未来前景的展望,杨东平则表示“已没有更多的期待”,他认为这个改革必须有个改革组,才可能把改革创新延续下去,因为南科大属市属管辖高校,因此南科大未来的改革能否持续,还取决于深圳政府的宽容度。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则认为非专业舆论对南科大成长期间没能起到积极作用,他在博客中写道,“舆论对学校办学的监督,主要在于教育经费的使用,学生权利的保护等领域,包括报道大学出现的教育腐败、学术腐败、学术不端现象,侵犯教师、学生权利的行为,而对于具体的专业性质很强的教育事务、学术事务,则不能干涉,这包括设置学科、设置专业、组织教育教学、开展学术研究和国际交往等。这属于办学自主权范畴,应由学校内部民主管理、决策。”
熊丙奇强调,“对于教育改革,舆论应着力监督政府部门和学校行政放权;对于大学的办学,舆论当然可以监督,但必须明确基本的原则。很显然,校外的监督力量,就更不能越俎代庖,对学校教师的教学、学术研究进行评价了。”
另外,他还认为改革语境下的一些行为有倒逼推进作用。“初创阶段的南科大,关键在于理顺政府和学校的治理关系,在内部办学中,也要建立合理的治理结构,但要求南科大一开始就把所有制度建好,并不现实,具体的办学也需要一个完善过程,比如,在没有获得招生许可证时招生,这在改革语境之下,是完全合适的,因为可通过招生,倒逼改革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