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生物百花园社区  (http://biobox.cn:443/bbs0000/index.asp)
--  【试题区】  (http://biobox.cn:443/bbs0000/list.asp?boardid=6)
----  2010年北京高考试题学生之妙解  (http://biobox.cn:443/bbs0000/dispbbs.asp?boardid=6&id=6746)

--  作者:孤孤单单
--  发布时间:2010/7/23 11:27:01
--  2010年北京高考试题学生之妙解

2010年北京高考试题学生之妙解

     2010年北京理综的生物高考试题在给今年新高三的学生做过之后,选择题正确率几乎都达到90%以上。事先要做一个说明,高考的考试范围是五本书,而我的学生目前只学完了三本书。看到他们如此高的正确率,我就在课堂上让他们对题目做了相应的讲解。     学生的讲解让我对他们的奇思妙想忍不住拍手叫好,听听学生对高考试题的分析吧。

     选择第一题:  

    1.在家庭中用鲜葡萄制作果酒时,正确的操作是

A.让发酵装置接受光照         B.给发酵装置适时排气

C.向发酵装置通入空气         D.将发酵装置放在 45℃处

学生的解释如下:

本题只需要抓住题干中的一个关键字“鲜”即可的出正确答案。先看A选项,光照难以达到保鲜,肯定不对;一般保鲜食品都会进行真空包装,也就是把里面的气体排除,所以B选项比较符合要求;再看C选项,通入空气根本没法保鲜,D选项45℃要做到保“鲜”实在太难了,常识问题。所以很容易就能选出答案为“B”。

     这道题目本来命题人先想考察的应该是酿酒的流程和控制的条件,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才能正确解答,可是作为生物老师和命题人,如果看了学生的解释,会不会有一种我们故意“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的感觉,学生根本就不按照规矩出牌。

      补充说明一句,这个学生回答完问题之后说:“老师,我的基础非常不好,所以我没办法用生物的理论知识来回答这个问题,我只能通过我对文字的理解和常识来判断。”

      我不能不为这个孩子的合理解释以及诚实而叫好,同时也为高考试题的命题而感叹,更为高三学生一年的辛苦复习而叫屈。

      在看选择第三题:

      3.以下依据神经细胞功能做出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膝跳反射弧中传出(运动)神经元的轴突较长

    B.膝跳反射弧中传入(感觉)神经元的树突较多

    C.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如乙酰胆碱)始终不被酶分解

    D.分泌肽类激素旺盛的神经细胞核糖体较多

    学生解释说,这道题目一看就知道C肯定错了,因为有“始终不”三个字。

     我不得不承认,学生依旧是正确的,而且是非常正确。至于这道题目要考查的知识点是什么我已经不必再做赘述。那么作为高考试题这样的选拔性考试来说,这样的试题设置还有什么样的意义所在呢?

     我们到底是要考察学生的哪一种综合能力?是学科的专业知识还是生活的简单常识?还是一种简单的文字游戏?

     学生的智慧也许只是一种小聪明,但是是否也反应出北京高考命题中存在的某些问题。新课改之后的第一年高考已经尘埃落定,下一年的高考又已经箭在弦上,如果要参考上一年的高考来制定下一年的复习计划的时候,身为教师,我们该给学生什么样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