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有10587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

主题:善待所有生命

客人(58.52.*.*)
  1楼


善待所有生命  发贴心情 Post By:2006/9/23 22:55:43  

 编者按:仅仅在20多年前,西方人才提出了“动物福利”这一概念。而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动物福利”、“3R理论”等理念还非常陌生。在这里我们编发了一组文章,客观地反映国外在此方面所做的研究和存在的争议。但无论如何,我们相信善待所有的生命,就是善待我们自己,试想想,一个10岁的儿童看见一只老虎在水泥砌就的兽舍中焦躁不安地来回踱步,一只北极熊懒散无聊地度命于冷清的小水池中时,他能从中学到些什么呢?这只能增强他的这种印象,即我们人类是精明强干的,而动物们则又笨又蠢。

    整整一个世纪以来的第一次,著名的英国伦敦动物园中将不再有大象。3只原先一直生活在这里的亚洲象乘一辆经特殊改装过的卡车在警车的护送下离开了。这3只亚洲象如今生活在贝福德郡郊外的更为宽敞的野生动物公园,而且伦敦动物园今后也无意用别的象来代替留下的空缺。在动物园的一位管理员于2002年10月被一只重达3.8吨的雌象踩死后,动物园的高级管理人员认定,在伦敦市中心区已容不下如此庞大的动物了。这一决定肯定会令那些动物爱好者失望,因为对他们来说,一个没有大象的动物园,咳……该怎么说呢,总而言之,根本就不像是个动物园了。

然而,这种(没有大象的动物园)现象,仅仅是现存动物园正在深深的困境中挣扎的一种表面征兆而已。许多主张保护动物权利的组织多年来一直在争取废除这种陈旧制度,说没有正当理由监禁动物。

出于自卫,动物园方面则指出有三种重要角色是它们所能承担的,即:对珍稀动物的保存功能、研究功能和公众教育功能。但当你更深入观察时,就会发现大多数动物园都很难在上述三方面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动物园”,是古埃及和古亚述王室的动物园。此后千年,动物园一直作为皇室之物,显示着一个国家或君主的强盛及威权。动物园的这种角色直到上一世纪才得以改变。到了20世纪70年代,动物园所扮演的角色实际上类似于现代版的“诺亚方舟”:集拢濒危的动物物种,并用囚禁的方式来收养它们,直至它们有能力在其自然栖息地重新繁殖。

但大多数动物园在保存动物物种方面的作为,并不像一般人所想象的那么大。华盛顿的“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简称WWF)”公布的、有着半官方性质的濒危物种名录《世界物种保存同盟》(简称IUCN)的最新版高危物种名单中,被列入的动物物种达5428种之多。考虑到地球上的大多数生物物种尚未被人类所辨识、名命,那些生存受到威胁的物种数量,显然比上述数值要高得多——也许将是数以百万计。因此,即使将世界上所有的动物园和水族馆的资源都加在一起,充其量也只能期待圈养大约2000种动物。从这一点看,动物园不是万能药。

而且,虽然经过动物园圈养濒危动物的计划,已经拯救了一批物种,像阿拉伯羚羊、加利福尼亚秃鹫及南美金丝猴等,但由于种群数量太小或太分散,到了野外,假如没有人类的有力干预,它们就将自然灭绝。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动物园还是它们生存下来的惟一希望。而且,让这些濒危动物重返大自然还面临一个棘手的难题:适当的栖息地。

因此,少数先进的动物园已将其努力的方向集中于在野外就地保护。美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简称WCS)的前任会长、高级动物保护管理者威廉·康维,就是这一方法的大力鼓吹者。
 在康维的领导下,美国布朗克斯动物园极大地加强了对动物的野外保护工作,如今该动物园参与了326项野外动物保护项目——遥遥领先于世界上任何其他动物园。比如,其中一项已实施的项目让巴西境内几个不同的野生动物保护区相互连接成一个网络,这个网络共覆盖57000平方公里的热带雨林,构成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一个受保护的雨林带。
假如动物园将工作的重心转移到野外,那坚持开办动物园还有什么必要呢?事实上,像WWF这样的自然保护协会,每年都筹集了上千万元资金投入野外动物保护项目,同时还避免了圈养动物所可能遭遇的各种现实的及道德伦理方面的麻烦。而动物园圈养动物的费用高昂,多数动物园仅仅通过门票收入争取达到收支平衡,而无暇顾及开展动物保护工作。
好在部分动物园已能筹措到充足的资金以开展野外动物保护工作。例如,芝加哥动物园2000年就筹集到1000万美元以上的资金,这笔钱几乎全都来自私人捐赠、政府津贴和经营芝加哥动物园成员单位的会员费,而非来自那些购票入园观看动物的游客们。

惟一一个引人注目的例外,是布朗克斯动物园举办的刚果大猩猩森林展,它不仅大受欢迎,还获得了良好的收益。每位参观者要付3美元的额外费,并自主选择这3元钱是捐赠给该园所发起的4项野生动物保护工程中的哪一项。在展览开展的两年期间,总共筹集了250万美元的经费,虽然这是笔令人印象深刻的数目,但与同一时期WCS投入野外濒危动物保护项目的4000万美元相比,还是显得微不足道。

当然,动物园涉足野外保护工作时,有一项明显的优势,那就是对野生动物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动物园有受过良好专业训练的兽医,他们曾接触过从大象到鳄鱼的各种各样的动物,比如,WCS曾派动物园工作经验丰富的兽医前往野外保护地现场,对濒危动物种群的健康状况实施监控,帮助鉴定有可能影响种群自然恢复的动物疾病,并参与了将动物转移到其他栖居地或在它们体内植入追踪仪器的工作。

这项工作之所以能得以顺利进行,依赖于动物园兽医对动物的细致的观察和研究,这在野外是不可能得到的,因为许多研究项目在自由出没的野生动物身上根本无法进行。而在圈养的条件下,就可以方便地收集动物的尿液、粪便、血液,有些研究是必须在连续每日收集的前提下,才可能完成。
动物园所能发挥的另一项重要作用,是提高公众的动物保护意识。全美动物园和水族馆协会(简称AZA)的成员单位在2000年一年就吸引了1.36亿参观者——这一数字比当年观看全美职业棒球、篮球、曲棍球和足球比赛的观众的总和还多。那么,有理由相信即使其中只要有一小部分人在随后增强了动物保护意识,自觉地承担起保护动物的职责,那么动物园也就无可否认地成就了一桩功德无量的事业。

然而,动物园是否真的达到这一目标了呢?答案是还远远没有,至少是多数动物园还达不到。有研究表明,人们在动物园内所学到的东西,与动物在园中被展示的方式是密切相关的。1989年,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参观者们更乐意看到动物被收养于接近于自然栖息地的环境中。相反,传统的动物园中无遮蔽的铁笼,通常只会令游客感到冷漠甚至害怕。试想想,一个10岁的儿童看见一只老虎在水泥砌就的兽舍中焦躁不安地来回踱步,一只北极熊懒散无聊地度命于冷清的小水池中时,他能从中学到些什么呢?这只能增强他的这种印象,即我们人类是精明强干的,而动物们则又笨又蠢。

那动物园应更多地举办能揭示动物与其生存环境相互影响的展览。1999年由伦敦动物园举办的“生命之网”,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该展览目前已吸引了400万观众。它向观众展示了地球生命的多样性,揭示了这些多姿多彩的生物是如何适应地球上从热带雨林到浩瀚沙漠,再到幽暗深海这些迥然不同的生存环境的。观众能从中了解到哪些人类活动会危及地球生物的多样性,以及我们怎样才能保护地球的这种生物多样性。

目前,像这类创意先进的展览还属例外,但它表明动物园的管理理念正经历一个深广的变化。像英国动物园联合会(简称BFZ)这类专业组织明确要求动物园必须开展某种动物的物种保护工作,才能成为其会员单位。

欧盟已通过一项于2000年4月生效的指令,要求各动物园提供正在开展的动物物种保护、研究和教育工作的详细资讯,再由联合会根据资料,对动物园在物种保护方面的工作作出评估。英国已通过了2001年3月生效的英国版,但目前实际履行了上述程序的动物园还寥寥无几。
撇开这些规则不论,最重要的是,一个好的动物园应该让你有所改变,使你在离开动物园时,不仅能更深刻地理解自然的复杂、生命形式的丰富多样、物种之间的相互依存,而且能激发你去探寻如何才能使这个世界的环境变得更为和谐。

动物福利

动物福利理念的产生
动物福利理念的提出已有20多年历史。早在1976年,就有人将饲养于农场的动物的福利定义为“动物与它的环境协调一致的精神和生理完全健康的状态”。之后,英国“畜禽福利协会”提出,畜禽应享有5项权利:不应受饥渴;不应生活在不舒适环境下;不能遭受疼痛、损伤和疾病;不能受惊吓和精神打击;不能被剥夺自然生活习性。1990年,台湾学者提出,动物福利可以简述为:“善待活着的动物,减少死亡的痛苦”。

国外的动物福利行动
 自1980年以来,欧盟及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都进行了动物福利的立法,并在畜禽饲养、运输和屠宰过程中实施。瑞士政府已通过立法禁止出售和进口由笼养系统生产的鸡蛋。1998年6月,丹麦议会通过了一项关系妊娠母猪和青年母猪室内装置的法令,要求母猪在配种后4周之内应散养,直到预产前7天为止。同时,猪舍内部应安装淋浴系统或类似装置以调节室温。猪舍地面应铺设草垫,不能铺设粗糙和带根的材料。该法令于1999年1月1日生效。 在英国,各地都有“皇家反对虐待动物协会”联络中心,有数百名监察员论流值班,随时接受投诉和举报。他们为投诉者耐心地服务,并与兽医院和警察局保持联系,负责为法庭搜集、提供证据。他们还常常到养狗场、骑术学校、宠物店、动物园、屠宰场、农场赛马会、马戏团巡视检查。中心所有监察员都是经过严格训练的青年,他们受过良好教育,有毅力,有同情心,能承受工作压力并善于交际。
欧洲立法会制定的宠物保护协议规定,不准将宠物卖给16岁以下的人。养主必须为宠物提供良好的食宿环境,保证宠物不会迷失。遗弃宠物将被判犯有虐待罪。法律规定对马、牛、骆驼等工作动物实行“退休制度”,享有“非超负荷工作的权利”,“享有每天工作时间限制”,而且工作动物的心理不应当受到外来的扭曲和伤害。

动物福利在我国
 我国现行的《野生动物保护法》,从法律上确定了野生动物的权利。但是,对于其他的动物,比如农场动物、宠物还没有相关的保护法律和法规。一些专家、学者和民间环保组织正在推动有关部门制定《反对虐待动物法》或者叫《动物福利法》。
目前,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修改正在研究之中,修改后该法的部分条款将会体现动物福利的理念。
1996年,我国第一次派人参加关于动物福利的国际会议。此后,在北京实验动物学会成立了一个动物替代法研究会。
2001年11月,我国的《实验动物管理条例》修改工作已经启动,进入了修改稿征求专家意见的阶段。这个已交由专家讨论的修改稿,最为引人关注的内容是增加了生物安全和动物福利两个章节。

动物福利的3R理论
 1954年,创建于1926年的动物福利大学联合会(UFAW)的C.休姆教授制定了一项有关动物试验人道主义技术的科学研究计划。1959年出版的《人道主义试验技术原理》一书,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提出了3R理论。3R是就是Reduction(减少)、Replacement(替代)、Refinement(优化)的简称。
 
“减少”就是利用体外方法或其他非生物学方法减少活体动物使用的数量。比如生物研究领域制备单克隆抗体,就要把一种细胞打到小鼠腹腔里,过一段时间,让小鼠产生腹水。这时候把腹水抽出来,腹水中就有单克隆抗体,如此反复。现在人们已研制出了一种体外方法,减少了小鼠的使用量。

“替代”就是用体外方法或没有感觉的生物学材料替代活体动物。前者是用非生命的体外实验代替活体实验,细胞芯片就是其中的一种。后者是用低等动物代替高等动物,比如用鱼来替代灵长类动物。

“优化”就是必须用动物做实验时,给动物创造一个好的实验环境或减少给动物造成的疼痛和不安,提高动物福利。比如在利用动物制备抗体的过程中,通常使用一种福氏佐剂,但它对动物的刺激性很强,容易造成局部组织肿胀、脓肿、坏死。为此荷兰科学家提出了5种替代物对实验进行优化。

1989年欧洲通过了使3R更为具体化的动物保护法。1993年在意大利成立了由15个国家参加的欧洲替代方法验证中心(ECVAM)。在它的有关文件中明确规定:如果在1998年1月1日以后,用于化妆品或化妆品成分检测的动物试验,其替代方法还没有得到充分验证的话,将会禁止再用动物试验,相关产品不得在欧洲出售。目前我国还没有实现,这就意味着我国化妆产品暂时进入不了欧洲市场。?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
WAP版【生物百花园】 | RSS2.0 | Xhtml无图版 | Xslt无图版
Copyright ©2000 - 2095 生物百花园
www.biobox.cn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3.0 | Design:生物百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