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百花园社区【论坛事务区】【万花筒】 → 把主题班会模式引入作文教学中


  共有9121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

主题:把主题班会模式引入作文教学中

客人(219.131.*.*)
  1楼


把主题班会模式引入作文教学中  发贴心情 Post By:2006/4/19 17:47:45  

把主题班会模式引入作文教学中

——例谈科学作文的理论与实践

 

 

【引言】

20063月,是学雷锋月,针对社会上“学雷锋已过时”的论调,我在全校上了一堂作文指导公开课:《<与爱同行>科学作文感悟课——“感悟丛飞”专题作文》,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整个课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这堂课上,学生和听课教师都受到一次爱的洗礼。许多学生和教师都眼框湿润。主持人激动的嘶哑的声音,加上多媒体给人的强烈的视觉听觉的冲击,终于打开了每一位学生的情感闸门,使他们产生了强烈的写作冲动。“没啥好写”在这里已经不复存在,有不少学生在30分钟的快速作文中,写出了五六百字的条理清晰、声情并茂的作文。这堂作文指导课究竟有什么特色呢?它与传统意义上的作文指导课有什么根本的区别呢?在这堂作文指导课上,“科学作文”理念得到成功运用,同时,笔者还创造性地把主题班会模式引入其中,使“作文与做人”理念在实践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那么,“科学作文”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体系呢?下面,笔者结合《<与爱同行>科学作文感悟课》进行阐述:

【理论诠释】

这堂作文课是“科学作文”理念在实践中的成功运用。什么是“科学作文”?“科学作文”是教育部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全脑教育与作文思维训练”的重要内容。其理论核心就是对话。以认知生活为主线,引导学生把作文与做人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到只要关心社会、关注自我、思考人生,就随时都会觉得有东西可写,有感情要发,从而激发他们热爱生活、感悟生活、抒写生活的热情,最终解决“没啥可写”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与学生一起共享知识和经验,互赠理解和智慧,互换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达到共识、共享、共进”(韦志成《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焦点》)。本人有幸参与了该课题的实践探索和教学用书的编纂工作。它具有如下特色:

一、有相对完善的科学体系。传统的作文教学,只重视写作方法的指导,就是写作方法的教学也没有可操作的作文体系。这样就导致了中小学作文教学的随意、盲目、凌乱和低效。学生苦于“没啥好写”而害怕作文,没办法只好瞎编或剽窃,空话、假话、假情,没有生气。而科学作文从学生的生活认知入手,以学生的思维、语言训练为主线,以学生的作文素养、语文素养、人文素养、科学素养为发展目标,形成了一个很完善的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的作文教学体系。

二、强调情感体验,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轻松解决了学生“没啥好写”的问题。科学作文突破了传统语文的套路,强调“披文入情”,是以学生的生活认知为主线的,围绕着学生感兴趣的一些热点话题来展开训练,训练的形式更多地考虑触动孩子的思维、触动孩子的心灵,注重情感的激发,注重张扬个性、抒写性灵。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对作文的理解与传统作文教学模式下的学生有着本质的不同,传统作文教学模式下的学生往往以为作文是为了考试,是为别人写的;而科学作文教学体系下的学生则认为作文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是自己心灵的展现。这就让更多的中小学生从作文的苦恼中摆脱出来,品位作文的无穷乐趣,通过科学而丰富的作文与思维训练形式实现考试成绩和素养发展的双丰收。

三、实现了写作方法和思想内容的统一。离开了思想内容的方法,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方法,所谓的“法无定法”也是这个意思。而我们那些铺天盖地的作文书籍则是海谈神谈写作方法,大家都谈得津津有味,谈得天花乱坠,可是我们的学生则上昏昏欲睡了。科学作文则淡化文体、淡化写作技巧的指导,将写作方法有效地整入到思想、思维,内容、材料方面的训练中去。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好的思想内容,本身就包含着绝妙的写作方法。

四、顺应了科技时代对人的写作能力的新要求。传统的作文只是从文科的工具性来赋予作文内涵的,因此有些老师把作文教成了文学创作,有些老师把作文教成了文章学。诚然,文学性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但绝不会是全部的内涵。我们的作文教学不是要培养作家的,因为任何社会不可能需要那么多的作家;在现代的科技时代,更多的是需要大家能对种种社会问题、科学问题、工作问题、生活问题掌握材料、搜寻材料、整理材料,加工成自己所需要的文字的能力,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作文教学的新的使命。科学作文之这样命名,除了考虑体系、内容、方法的科学性之外,很大一个理由也是考虑了科技时代的背景。

这一课题通过北京巨人学校80多个分校的实践,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几乎产生了轰动效应。这在笔者执教的《<与爱同行>科学作文感悟课——“感悟丛飞”专题作文》(详细资料和课件见“主题班会网 http://ztbh.cn ”)公开课上,再次得到了同样的印证。

【结构体系】

科学作文以学生的认知为主线,以思维训练为手段,以学生素养的发展为目标,将小学一年级到高中毕业的作文课程全程一体地设计为九个级别(每个级别分AB两段,相当于上、下学期),外加小考科学作文、中考科学作文、高考科学作文,共21册。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作文问题。

作文素养发展目标从认知素养、语言素养、情感素养、思想素养四个方面设计,从根本上全方位解决学生的作文问题。

思维品质发展目标分流畅性、广阔性、深刻性、批判性、创造性五个方面设计。

每学期安排四个单元16次作文训练。每个单元统一选定四个训练话题,由这四个话题引出四次作文训练。每次训练都围绕着系列主题进行。每个主题都是从“人、自然、人文、科技”四方面,选择其中学生感兴趣的热点信息作为话题展开。

每次训练都有八个环节:①联想树和联想桥。每个单元四次课,第一次安排“联想树”的训练,其他三次相应地安排“联想桥”。这个环节所设计的问题要到达这个几个要求,要把学生有关该主题的已有的知识经验全部调动起来;要激发学生认知、探索、训练的兴趣、热情;要让学生对整个单元的内容形成一个整体的框架图——这是“树”的意味,前面是“桥”的意味。②思维操。这个环节设计的问题必须非常有趣,能活跃气氛、活跃思维;而且能够训练到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敏捷性、灵活性等品质。③与名人对话。每课次(即每个话题)都必须选围绕该话题三五句名人名言(均著名说者和出处),然后将每句名言设计为各式训练形式——包括扩写、改写、对仗、修辞、语法等方面,应该说应有尽有吧。最后要求将这些名言全部快速记忆下来。所谓对话,尽量激励学生去反思、怀疑、验证名人的话语,以激发出自己思维、思想的火花。④素材点击。素材除了为学生积累作文材料之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进行提炼主题、谋篇布局的训练。大致可以这样分工,有关作文词句段方面的训练主要在“与名人对话”这个环节,有关段篇结构主题、文体体裁方面的训练主要在“素材点击”这个环节。训练形式尽可以灵活。在这个环节,我尝试了把主题班会模式引入训练过程。安排2位学生和教师一起主持课堂,分阶段发布信息(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每次信息发布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交流感情。⑤对仗练习。每个课次都围绕本课次“话题”安排一次对仗训练,这是提高学生语言素养的最为有效的办法。训练形式可以出好上联,让同学对下联;也可以两两互对,一个出上联,一个对下联。⑥作文生活。在前面训练的基础上,将这个话题导入到学生实际的生活、学习、作文中来,让他们去思考、讨论、活动。这个环节要为学生写作文铺垫好基础,要让每个学生都感觉有写的意思,有东西可以写,不愁没有方法。⑦快速作文。一般就用本课次的话题完成一篇作文。 也可以适当安排一些其他形式的作文训练,使我们的作文形式丰富一些。前提就是与主题——话题不能脱节,与前面的训练环节必须组成一个整体的模式。作文时间严格控制。⑧现场评改。每次作文都必须有现场及时反馈,这样确保训练的效果以及学生修改作文的效果。每次作文只确定一个训练重点,所有评改均以这个训练重点为依据。

【实例展示】

在《<与爱同行>科学作文感悟课》作文指导过程中,笔者的安排如下:

导语:

有人说现在的孩子在蜜糖里泡大,往往不珍惜爱,更不懂得感恩与施爱。父母浓浓的亲情,他们习以为常;老师殷殷的关爱,他们无动于衷;更不要说对外人或陌生人有感情了。难道这就是缺失爱的一代?什么是爱?爱是一种博大的感情,她就像一股涓涓的细流,流淌在人们的心间。你只有用心去体会,才能在内心深处引起震撼。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来感受一个大爱的故事。

一.联想桥。

爱的种类

(母爱、父爱、夫妻之爱、手足之爱、同学之爱、朋友之爱……)

二.思维操

爱的特点

(无私奉献,仁厚博大……)

三.与名人对话

1.奉献是我最大的快乐,那些说我傻的人永远不会明白这些。——丛飞

2.我不能成就一个世界,但我要尽我所能成就这些孩子。——丛飞

3.只要你快乐,只要你幸福,只要你圆上好梦,我就不辛苦;只要你如意,只要你回头一笑,我就很知足。——丛飞

4.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变成黑夜——[法]罗曼·罗兰

(选择一条你感受最深名言与名人交流。)

快速记忆名言。

四.素材点击:爱心大使丛飞与178个孩子的绝唱

笔者采用了主题班会的形式,过程是:

有请A同学和B同学来主持这堂课,大家欢迎。(主持人上)(音乐响起:《让世界充满爱》)(放映图片,与主持人同步)

1.引出课题。

A:有这样一个歌手,有这样一个志愿者,当他自己还没有当父亲的时候,他就用父亲那样的眼神看着那么多的孩子,孩子的眼神让他心动让他行动。

B:从看到失学儿童的第一眼到被死神眷顾之前,他把所有的时间都给了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没有丝毫保留,甚至不惜向生命借贷,他曾经用舞台构筑课堂,用歌声点亮希望。今天他的歌喉也许不如往昔嘹亮,却赢得了最饱含敬意的喝彩。

…… ……

AB八(1)班《与爱同行》作文感悟课现在开始。

2.播放录像:感动中国——丛飞
    A
:看完录像,大家一定都感慨不已吧!
    B
:我们心中不禁涌出了千言万语,却不知从何说起。
  …… ……

A:别人把扶弱助贫大多只看成一次爱心的奉献,而丛飞却把这当成了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了实现对孩子们的诺言,他奉献的不仅是全部家财,甚至还有自己的健康。

B:不少人说他是疯子傻子

A:同学们,听了丛飞的故事,你们有什么感受呢?你是否被丛飞的事迹所感动?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你是否想对丛飞、对家人、对朋友、对老师、或者对自己想说些什么?我们应当学习他什么精神?(播放幻灯片)(同学们自由谈感想,由A/B点名回答。)

3.互动交流(一)。

[教师小结](略)(播放幻灯片):

[主持人小结](略)

3.诗朗诵。
    AB
下面,请CD同学朗诵《丛飞,我为你流泪》(播放幻灯片)。

A病中的丛飞得到不少关爱,但也遭遇了冷酷。

…… ……

A:一位贫困大学生竟说:你得明白,你给了我钱,可别想从我这里得到什么,你最好给了钱就消失,再也别出现在我的生活里烦我了,好像我欠了你什么似……”这使病中的丛飞有些伤感,一度情绪十分低落,但他说决不后悔。

4.播放录像:丛飞伤心

B面对这些忘恩负义的受助者,你有何感想?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幻灯片显示)。

5. 互动交流(二)

(播放幻灯片:面对忘恩负义的受助者)

[主持人小结]

A感恩是一种道德良性互动的润滑剂,拒绝感恩则是道德的癌细胞,它吞噬着社会善良机体,让人们对善举失去反应,使人们对善良变得麻木。

B:我们通常所说是孝道尊师等等,都是要求子女对父母、学生对老师感恩。

6.播放课件:社会关爱

A:令人欣慰的是,大多数人在丛飞患病时给予热情的关怀和问候,好人必有好报,丛飞住院后,病床前每天都有大批的探视者,每天都有不断的慰问电话,每天都要收到回报好人的捐款。

B:得知丛飞病重住院,孩子们泪如雨下,泣不成声:爸爸啊,您是为我们累坏的,我们不能没有您!

…… ……

AB:请允许我们代表八(1)班送给丛飞一首《好人一生平安》(放歌曲《好人一生平安》)


    
[教师总结]

丛飞的故事感动着亿万中国人,今天,我们在这里感悟丛飞,不期望每个人都成为第二个丛飞,但至少我们每人都要尽我们所能,对世界,对人民,做出贡献。

…… ……

同学们,让我们从现在做起,把忠心献给祖国,关心献给集体,爱心献给他人,孝心献给父母,信心留给自己。从身边事情做起,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用我们的实际行动赋予民族精神教育以更强的生命力。
    AB
:现在,让我们为自己献上一首《爱的奉献》(放音乐、幻灯片)
     
(全班合唱《爱的奉献》)
    
师: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 让我们携起手来,与爱同行!     

(主持人下)

(详细的主持人串词请登陆:http://ztbh.cn/gdzg/zuowen/fangan/4826.html

因为采用了主题班会的形式,所以这部分内容也可以单独用作主题班会课。这种形式最大特点是学生主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打开学生的情感闸门,从而产生强烈的写作冲动,为后面的“快速作文”打下基础,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这种理念也体现在我的《我的“信息发布会”》(发表在《新作文》2004年第3期上)一文中。

值得指出的是,这部分因素材不同可以有不同的交流内容,可以侧重于思想情感,也可以侧重于段篇结构、文体体裁等,这堂课我选择了前者,与此同时,在“作文生活”中也作了相应的调整。

五.对仗

上联:助贫帮弱美名扬;下联:知恩图报心地宽

上联:饮水要思源;下联:受恩要图报

六.作文生活:《自强不息求学,知恩图报赤子心》(略)

(这篇文章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好处?能说出使用同样结构的课文或文章吗?)

七.作文

以“爱”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

可以写爱的故事或缺失爱的故事(家庭之爱、同学之爱、朋友之爱……),也可以写这次作文感悟课的感受。

八.现场评改

要求中心明确,条理清楚,详略得当。尽量写出自己独特的情感和感悟。使用小标题。

下课。

(音乐响起:《爱心世界万紫千红》)

【结语】

科学作文强调思想、思维、体验,是以学生最感兴趣的生活话题为突破口,激活学生的思想、思维、情感。科学作文之所以能够在教学实践中成功运用,是因为它运用了新课标的“对话”理论,而“主题班会”是实现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的最有效的形式之一。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把作文与生活、作文与做人结合起来,教育学生热爱生活、关心社会、人生,关注自我,让他们在生活中作文,在作文中做人,是我作文教学努力追求的目标。让学生明白,作文的过程就是做人的过程,作文就是把自己的人生体验、成败得失、喜怒哀乐,用文字符号传达出来,总结自己,教育他人。每一次作文,就是作者思想上的一次洗礼;就是作者在人格上的一次升华;就是作者在人生道路上的一次跨越。以对话为核心的科学作文,正是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建立的科学体系。通过对现实生活中人们普遍关心的热点信息的对话讨论,激发学生去关心生活、关心国家大事、关心自然环境、关心人类生存、关心自我发展等等的热情,使他们在关心中成长,在关心中懂得怎样生活、怎样学会做人——做一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人,从而使语文素质教育在作文教学中得到了较充分体现。

 

附:

《<与爱同行>科学作文感悟课——“感悟丛飞”专题作文》配套课件浏览:http://ztbh.cn/Flash/zuowen/zhidao/4831.html 课件下载:http://ztbh.cn/Soft/ShowSoft.asp?SoftID=786 

 

联系:QQ287922791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
客人(219.134.*.*)
  2楼


  发贴心情 Post By:2006/5/18 11:29:33  

哈哈哈哈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
WAP版【生物百花园】 | RSS2.0 | Xhtml无图版 | Xslt无图版
Copyright ©2000 - 2095 生物百花园
www.biobox.cn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3.0 | Design:生物百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