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百花园社区【教学讨论区】【教学园】 → 林祖荣老师高考生物200个判断题答案及解析


  共有11961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

主题:林祖荣老师高考生物200个判断题答案及解析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hyichun1997
  1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园主 贴子:3424 积分:46943 威望:20 精华:144 注册:2006/2/20 13:17:21
林祖荣老师高考生物200个判断题答案及解析  发贴心情 Post By:2013/5/6 22:03:51  

林祖荣200个判断题和部分补充的判断题及解析 

 

第一部分

 

1.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与叶绿体,因此不能进行有氧呼吸与光合作用。

 

(×)解析:有氧呼吸场所是真核细胞的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原核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光合作用是真核细胞的叶绿体进行、蓝藻等原核细胞的光合片层上进行,光合片层上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可以进行光合作用。能不能进行某种反应,不是因为具有不具有某种细胞器,而是因为具有不具有那种特定的反应酶。

 

2.水绵、蓝藻、黑藻都属于自养型的原核生物。

 

(×)解析:水绵是一低等藻类植物,含有带状叶绿体,可以进行光合作用。衣藻也是低等植物可进行光合作用。蓝藻包括蓝球藻、念珠藻、发菜及颤球藻,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是地球上最早的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黑藻是高等被子植物,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3.胰岛素、抗体、淋巴因子都能在一定条件下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解析:胰岛素、抗体、淋巴因子都是蛋白质。

 

4.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都只含有一个氨基与一个羧基,并且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每一条肽链至少含有一个游离的氨基与一个游离的羧基。

 

(×)解析:一个氨基酸至少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

 

5.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其细胞中通常同时含有DNA与RNA,并且其遗传物质都是DNA。(√)解析:细胞生物的遗传特质都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少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故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6.淀粉、半乳糖以及糖原的元素组成都是相同的。

 

(√)解析:糖类组成元素都是C、H、O。

 

7.水不仅是细胞代谢所需的原料,也是细胞代谢的产物,如有氧呼吸、蛋白质与DNA的合成过程中都有水的生成。

 

(√)解析:有氧呼吸中水既参与,又生成。氨基酸在核糖体上脱水缩合生成水,DNA与RNA生成过程中两个核苷酸连接也生成水。

 

8.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是细胞膜的功能特性,这一特性与细胞间的融合、细胞的变形运动以及胞吞胞吐等生理活动密切相关。

 

(×)解析:细胞膜的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结构特性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细胞膜的流动性与细胞间的融合、细胞的变形运动以及胞吞、胞吐等生理活动有密切的联系。

 

9.细胞膜、线粒体、叶绿体、溶酶体、液泡、细胞核、内质网与高尔基体等都是膜结构的细胞器。

 

(×)解析:细胞膜、细胞核属于细胞结构但不属于细胞器,属于细胞结构。

 

10.染色质与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物质在不同时期呈现的两种不同形态。

 

(√)解析:染色质与染色体是细胞中同种物质,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在细胞分裂间期呈染色质的丝状,在细胞分裂期呈棒状的染色体状态。

 

11.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该细胞没有发生质壁分离,则该细胞一定是死细胞。(×)解析:对于一成熟活植物细胞来说,当外界溶液浓度略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具有质壁分离的趋势但未发生质壁分离。对于动物细胞来说,由于无细胞壁,虽外界溶液浓度远大于细胞液浓度时,也不会发生质壁分离。

 

12.如果用单层磷脂分子构成的脂球体来包裹某种药物,则该药物应该属于脂溶性的。

 

(√)解析:单层磷脂分子向外为亲水性头部,向内为脂质,既然能和药物共存,药物必为脂溶性。

 

13.在做温度影响酶的活性的实验中,若某两支试管的反应速率相同,在其他条件均相同的的环境温度也条件下,可判断这两支试管的所处温度一定是相同的。

 

(×)解析:在温度影响酶活性的曲线上有两个不同的温度即高于适宜与低于适宜温度各有一点对于酶的活性的影响是相同的。

 

14.如果以淀粉为底物,以淀粉酶为催化剂探究温度影响酶活性的实验,则酶促反应的速率既可以通过碘液检测淀粉的分解速率,也可以通过斐林试剂检测淀粉水解产物的生成速率。(×)解析:探究温度对于淀粉酶活性影响实验中,可以通过碘液检测淀粉的分解速率,但不能通过斐林试剂检测淀粉水解产物的生成速率,因为斐林试剂需要煮沸的条件,对结果有影响。

 

15.竞争性抑制剂与非竞争性抑制剂均会影响酶促反应的速率,竞争性抑制剂会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部位,非竞争性抑制剂则是与酶活性部位以外部位结合而改变活性部位的结构,使酶活性下降。据此可判断,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越来越弱的是加入的竞争性抑制剂。(√)

 

16.ATP在细胞内含量并不高,活细胞都能产生ATP,也都会消耗ATP。

 

(√)解析:ATP在细胞内含量较少,但ATP转化速率很快,由于代谢,活细胞都能产生ATP,也都会消耗ATP

 

17.在有氧呼吸过程的第三个阶段,[H]与O2结合生成水,在无氧呼吸过程中,则没有此过程。据此,是否有[H]的产生,可以作为判断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依据。

 

(×)解析:在有氧呼吸过程的第三个阶段,[H]与O2结合生成水,在无氧呼吸过程中,产生了[H]但是[H]不与O2结合生成水,而是还原C3H4O3,生成乳酸或C2H5OH及CO2。

 

18.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时,不能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测CO2的产生,但可以用重铬酸钾来检测乙醇。

 

(×)解析: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时,用澄清的石灰水的混浊程度或溴麝香草酚蓝的变色来检测CO2的产生,可以用橙色的重铬酸钾在酸性条件与乙醇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来检验乙醇。

 

19.植物细胞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在类囊体膜上进行,暗反应(碳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呼吸作用的第一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第二、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

 

(×)解析: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二、三阶段发生线粒体基质及内膜上。

 

20.测得某油料作物的种子萌发时产生的CO2与消耗的O2的体积相等,则该萌发种子在测定条件下的呼吸作用方式是有氧呼吸。

 

(×)解析:油料种子主要成分是脂肪,脂肪如果彻底氧化分解产生的CO2体积比消耗的O2的体积少,而产生的CO2与消耗的O2的体积相等,说明分解过程有无氧呼吸,如消耗底物可能为葡萄糖时也可能产生的CO2与消耗的O2的体积相等。

 

21.在光合作用的相关实验中,可以通过测定绿色植物在光照条件下CO2的吸收量、O2释放量以及有机物的积累量来体现植物实际光合作用的强度。

 

(×)解析:光合作用实验中实际测得数据为净光合作用速率。实际光合作用速率不能实际测得,只能通过计算得到,实际光合作用速率=净光合作用速率+呼吸速率。

 

22.给植物施用有机肥,不仅能为植物提供生命活动所需的无机盐,还能为植物生命活动提供CO2与能量。

 

(×)解析:植物不能吸收环境中的有机物,植物的能量来自光合作用吸收的光能。

 

23.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增加与DNA数量的增加不可能发生在细胞周期的同一个时期;DNA数目的减半与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可以发生在细胞周期的同一时期。

 

(√)解析:细胞分裂中染色体数目增加和减半分别发生在着丝分点断裂时和细胞分成两个子细胞时,而DNA数目增加及减半时分别发生在间期DNA复制时和细胞分成两个子细胞时。

 

24.在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中期都会出现赤道板,但只有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末期才会出现细胞板。

 

(×)解析:赤道板是一个位置,不是一个真正的结构,所以不能出现赤道板。

 

25.一个处于细胞周期中的细胞,如果碱基T与U被大量利用,则该细胞不可能处于细胞周期的分裂期。

 

(√)解析:细胞周期中如果碱基T与U被大量利用,说明细胞正处在细胞分裂间期,分裂期不可能大量利用T。

 

26.某一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中,如果有一染色体上的两条染色单体的基因不相同,如分别为A与a,则该细胞在分裂过程中很可能发生了基因突变。

 

(√)解析:有丝分裂中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的基因正常情况下是相同的,如果不同则发生了基因突变。减数分裂中如果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的基因不同,则发生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

 

27.某正常分裂中的细胞如果含有两条Y染色体,则该细胞一定不可能是初级精母细胞。

 

(√)解析:正常XY型雄性个体的细胞中如果出现两条Y染色体,说明染色体复制后并着丝点断裂,那此时可能是有丝分裂的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

 

28.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细胞的癌变是基因突变的结果;细胞的凋亡是细胞生存环境恶化的结果。

 

(×)解析:细胞的凋亡是细胞中基因程序性表达的结果,是自杀。而细胞坏死是细胞生存环境恶化的结果。

 

29.胚胎干细胞具有分化成各种组织器官的能力,这说明了胚胎干细胞的全能性。

 

(√)解析:由于胚胎干细胞具有全能性,在适当条件下,胚胎干细胞可被诱导分化为多种细胞、组织、器官。

 

30.对于呼吸作用来说,有H2O生成一定是有氧呼吸,有CO2生成一定不是乳酸发酵。有酒精生成的呼吸一定有无氧呼吸,动物细胞无氧呼吸一定不会产生酒精。

 

(√)解析:有氧呼吸产物是H2O与CO2。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或酒精、CO2。

 

31.主动运输一定需要载体、消耗能量,需要载体的运输一定是主动运输。

 

(×)解析:主动运输的过程需要载体并消耗能量,而协助扩散需要载体但不消耗能量。葡萄糖进入大多数组织细胞是协助扩散,而进入小肠绒毛细胞及肾小管上皮细胞是主动运输。

 

32.利用U形管做渗透作用实验(U形管中间用半透膜隔开)时,当管的两侧液面不再变化时,U形管两侧溶液的浓度一定相等。

 

(×)解析:U形管做渗透作用实验(U形管中间用半透膜隔开)时,由于膜两侧溶液开始存在着浓度差,所在最终平衡时与渗透压及重力均有关系。

 

33.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酶的催化作用既可发生在细胞内,也可以发生在细胞外。

 

(×)解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或RNA。酶的催化作用既可发生在细胞内,也可以发生在细胞外。

 

34.植物细胞含有细胞壁,但不一定含有中央大液泡与叶绿体;动物细胞含有中心体,但不一定含有线粒体。

 

(√)解析:植物细胞含有细胞壁,根细胞无叶绿体,分生区细胞小的分散的液泡。动物细胞含有中心体,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蛔虫细胞中无线粒体。

 

35.根据胰岛素基因制作的基因探针,仅有胰岛B细胞中的DNA与RNA能与之形成杂交分子,而其他细胞中只有DNA能与之形成杂交分子。

 

(√)解析:胰岛素基因制作的探针只能检测相应的胰岛素基因或胰岛素基因合成的RNA,胰岛素基因各个细胞中均存在,而其生成的RNA只有胰岛B细胞中才有。

 

36.多细胞生物个体的衰老与细胞的衰老过程密切相关,个体衰老过程是组成个体的细胞的衰老过程,但未衰老的个体中也有细胞的衰老。

 

(√)解析:个体衰老是多数细胞衰老导致个体衰老,未成熟个体中也有细胞的衰老。

 

37.将植物细胞的原生质体置于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中,该原生质体将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解析:植物细胞的原生质体没有细胞壁,将其放在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中不能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38.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测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3:1或1:2:1,则该遗传可以是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

 

(√)解析:若A(a)、B(b)两对等位基因连锁或基因型中只要存在显性控制基因则为显性性状时,AaBb的个体测交可表现为3:1,若双显、单显、双隐分别决定了三种表现型则为1∶2∶1。

 

39.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后代出现3:1的比例,则这两对基因的遗传一定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错。解析:A(a)、B(b)两对等位基因连锁时,两位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若两对等基因位于两对不同的同源染体上,基因型中只要存在显性控制基因则为显性性状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两种情况AaBb的个体测交可表现为3:1。

 

40.一对等位基因(Aa)如果位于XY的同源区段,则这对基因控制的性状在后代中的表现与性别无关。

 

(×)解析:如果XaYA×XaXa婚配,则后代中所有男性都是显性,所有的女性都隐性。

 

41.某一对等位基因(Aa)如果只位于X染色体上,Y上无相应的等位基因,则该性状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的分离定律。

 

(×)解析:人类色盲基因只位于X上,它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同时由于伴性遗传有关。

 

42.若含X染色体的隐性基因的雄配子具有致死效果,则自然界中找不到该隐性性状的雌性个体,但可以有雄性隐性性状个体的存在。

 

(√)解析:由于含X染色体的隐性基因的雄配子具有致死效果,所以自然界中无含X的隐性雄配子,则自然界中就不会出现该隐性性状的雌性个体。

 

43.某一处于分裂后期的细胞,同源染色体正在分别移向两极,同时细胞质也在进行均等的分配,则该细胞一定是初级精母细胞。

 

(√)解析:同源染色体分离细胞的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配,则一定是初级精母细胞的分裂,初级卵母细胞细胞质不均等分配,次级精母及次级卵母细胞分裂不出现同源染色体分离。

 

44.基因型为AaBb的一个精原细胞,产生了2个AB、2个ab的配子,则这两对等位基因一定不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解析:基因型为AaBb的一个精原细胞,产生了2个AB、2个ab的配子,两对等位基因可能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45.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下了一个患病的女孩,则该致病基因一定是隐性且位于常染色体上。

 

(√)解析:正常夫妇生患病女孩,属于无中生有现象,有病女孩一定是常染色体隐性且aa,而不可能是性染色体隐性。如果是性染色体上隐性,则只能是男孩子有病。

 

46.按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体杂交得F1,F1自交得F2,则F2中表现型与亲本表现型不同的个体所占的理论比为6/16。

 

(×)解析:相对性状两纯合体(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杂交,F2中表现型与亲本表现型不同的个体所占的理论比为6/16或10/16。分AABB×aabb与AAbb×aaBB两种情况。

 

47.一个基因型为AaXbY的果蝇,产生了一个AaaXb的精子,则与此同时产生的另三个精子的基因型为AXb、Y、Y。

 

(√)解析:减数分裂中若姐妹染色单体未发生分离,产生了一个aa的精子,则与此精子同时产生的精细胞无a。若一个精细胞中为Aaa,则另三个精细胞中只有一个细胞含有A。

 

48.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XbXbY(色盲)的儿子。如果异常的原因是夫妇中的一方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发生了一次差错之故,则这次差错一定发生在父方减数第一次分裂的过程中。

 

(×)解析: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XbXbY(色盲)的儿子,一次差错只能母方在产生卵细胞时出现差错,姐妹染色单体XbXb未分离,而进入了同一个卵细胞中。

 

49.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中核DNA与染色体数目之比为2的时期包括G2期、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与中期。

 

(√)解析:减数分裂过程DNA:染色体=2:1的时期有:G2期、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与中期,减数第二分裂后期、精细胞(卵细胞)、G1期比例为1:1.

 

50.基因型同为Aa的雌雄个体,产生的含A的精子与含a的卵细胞的数目之比为1:1。(×)

 

解析:同种生物基因型同为Aa的雌雄个体,精子数目远大于卵细胞数目。如人类。

 

51.某二倍体生物在细胞分裂后期含有10条染色体,则该细胞一定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

 

(×)解析:二倍体(2n)生物在细胞分裂后期含有10条染色体,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但不能是有丝分裂后期。

 

52.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某种变化,使得一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上的基因为Aa,则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的这种变化可能是基因突变,也可能是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

 

(×)解析:不可能是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只能是基因突变,因为交叉互换不可能出现a基因。

 

53.在正常情况下,同时含有2条X染色体的细胞一定不可能出现在雄性个体中。

 

(×)解析:雄性个体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第二次分裂后期会出现两个X染色体。

 

54.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妻子的父母都表现正常,但妻子的妹妹是白化病患者;丈夫的母亲是患者。则这对夫妇生育一个白化病男孩的概率是1/12;若他们的第一胎生了一个白化病的男孩,则他们再生一个患白化病的男孩的概率是1/8。

 

(√)

 

55.DNA不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但一切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解析: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非细胞生物(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56.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R型与加热杀死的S型菌混合产生了S型,其生理基础是发生了基因重组。

 

(√)解析:S型菌的DNA分子与R型菌的DNA发生了基因重组而造成。

 

57.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同位素标记是一种基本的技术。在侵染实验前首先要获得同时含有32P与35S标记的噬菌体。

 

(×)解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利用同位素标记法为明显观察到是DNA还是蛋白质的作用,分别用32P或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

 

58.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不仅直接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也直接证明了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解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能直接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由于蛋白质没有进入到细菌中去,所以不能直接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59.解旋酶、DNA聚合酶、DNA连接酶、限制性内切酶都能作用于DNA分子,它们的作用部位都是相同的。

 

(×)解析:解旋酶、DNA聚合酶、DNA连接酶、限制性内切酶都能作用于DNA分子;解旋酶作用于氢键,DNA聚合酶、DNA连接酶、限制性内切酶都作用于磷酸二脂键。

 

60.一条DNA与RNA的杂交分子,其DNA单链含A、T、G、C4种碱基,则该杂交分子中共含有核苷酸8种,碱基5种;在非人为控制条件下,该杂交分子一定是在转录的过程中形成的。

 

(×)解析:DNA与RNA的杂交分子,可以转录,也可以逆转录过程;DNA含有四种碱基,则该杂交分子含有8种核苷酸。

 

61.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膜的基本骨架;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成的长链是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

 

62.每个DNA分子上的碱基排列顺序是一定的,其中蕴含了遗传信息,从而保持了物种的遗传特性。

 

(√)

 

63.已知某双链DNA分子的一条链中(A+C)/(T+G)=0.25,(A+T)/(G+C)=0.25,则同样是这两个比例在该DNA分子的另一条链中的比例为4与0.25,在整个DNA分子中是1与0.25。

 

(√)

 

64.一条含有不含32P标记的双链DNA分子,在含有32P的脱氧核苷酸原料中经过n次复制后,形成的DNA分子中含有32P的为2n-2。

 

(×)解析:不含32P标记的一双链DNA分子,在含有32P的脱氧核苷酸原料中经过n次复制后,形成的DNA分子中含有32P的2n个,每个DNA分子都含有32P。含31P的DNA为2个。

 

65.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对性状的决定都是通过基因控制结构蛋白的合成实现的。

 

(×)解析:基因对性状的决定有两种情况,一是通过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分子结构进而控制性状,另一情况是通过控制合成酶,而控制代谢进而控制性状。

 

66.基因突变不一定导致性状的改变;导致性状改变的基因突变不一定能遗传给子代。

 

(√)解析:生殖细胞突变可遗传,体细胞突变不遗传。

 

67.人体细胞中的某基因的碱基对数为N,则由其转录成的mRNA的碱基数等于N,由其翻译形成的多肽的氨基酸数目等于N/3。

 

(×)解析:由于真核基因中存在着非编码区和内含子,所以由某基因转录来的mRNA的碱基数小于N;由于终止密码子翻译来的多肽的氨基酸数小于N/3。

 

68.转运RNA与mRNA的基本单位相同,但前者是双链,后者是单链,且转运RNA是由三个碱基组成的。

 

(×)解析:转运RNA与mRNA的基本单位都是核糖核苷酸,前者是三叶草状,由单链互补配对形成双链状态,后者是单链,但转运RNA有许多个碱基。

 

69.某细胞中,一条还未完成转录的mRNA已有核糖体与之结合,并翻译合成蛋白质,则该细胞一定不可能是真核细胞。

 

(√)解析:真核细胞转录与翻译是不同时间与空间,一条还未完成转录的mRNA已有核糖体与之结合,并翻译合成蛋白质,那肯定不在真核细胞中。

 

70.碱基间的互补配对现象可能发生在染色体、核糖体、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等结构中。(√)

 

71.人体的不同细胞中,mRNA存在特异性差异,但tRNA则没有特异性差异。

 

(√)

 

72.生物的表现型是由基因型决定的。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解析:生物的表现型是由基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73.一种氨基酸有多种密码子,一种密码子也可以决定不同的氨基酸。

 

(×)解析:一种氨基酸可以有多种密码子决定,但一种密码子只能决定一种氨基酸

 

74.基因突变会产生新的基因,新的基因是原有基因的等位基因;基因重组不产生新的基因,但会形成新的基因型。

 

(√)

 

75.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

 

76.六倍体小麦通过花药离体培养培育成的个体是三倍体

 

(×)解析:六倍体小麦通过花药离体培养培育成的个体是单倍体,三倍体是受精卵发育来的个体。

 

77.单倍体细胞中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因此都是高度不育的;多倍体是否可育取决于细胞中染色体组数是否成双,如果染色体组数是偶数可育,如果是奇数则不可育。

 

(×)解析:单倍体细胞可以含有一个染色体组,也可以含有多个染色体组。单倍体高度不育。多倍体是否可育取决于是否于细胞中是否有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联会是否正常,若同源染色体为2的倍数,则可育。

 

78.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无论是同源染色体还是非同源染色体间都可能发生部分的交叉互换,这种交换属于基因重组。

 

(×)解析: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而非同源染色体发生部分的交叉互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79.在调查人类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及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时,选择的调查对象都应该包括随机取样的所有个体。

 

(×)解析:调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需要观察分析该病家系图。

 

80.遗传病往往表现为先天性和家族性,但先天性疾病与家族性疾病并不都是遗传病。(√)

 

81.在遗传学的研究中,利用自交、测交、杂交等方法都能用来判断基因的显隐性。

 

(×)解析:在遗传学的研究中,利用自交、杂交可以判断显隐性,而测交不能判断显隐性

 

82.让高杆抗病(DDTT)与矮杆不抗病(ddtt)的小麦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到F2,可从F2开始,选择矮杆抗病的类型连续自交,从后代中筛选出纯种的矮杆抗病品种。类似地,用白色长毛(AABB)与黑色短毛(aabb)的兔进行杂交得到F1,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得F2,从F2开始,在每一代中选择黑色长毛(aaB-)雌雄兔进行交配,选择出纯种的黑色长毛兔新品种。

 

(×)解析:小麦属于雌雄同体植物可进行连续自交选择纯合体,兔子如果选择纯合体,应让F2中黑色长毛(aaB-)兔与异性黑短(aabb)杂交,只要后代不出现短毛兔,那F2代中的黑色长毛兔就是纯合体。

 

83.杂交育种与转基因育种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诱变育种依据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单倍体育种与多倍体育种依据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84.紫花植株与白花植株杂交,F1均为紫花,F1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且紫花与白花的分离比是9:7。据此推测,两个白花植株杂交,后代一定都是白花的。

 

(×)解析:具题意可知,两种颜色花性状由两种位于不同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紫花为A  B  ,白花A  bb、aaB  、aabb等白花自交后代不一定都是白花。

 

85.果蝇X染色体的部分缺失可能会导致纯合致死效应,这种效应可能是完全致死的,也可能是部分致死的。一只雄果蝇由于辐射而导致产生的精子中的X染色体均是有缺失的。现将该雄果蝇与正常雌果蝇杂交得到F1,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得F2,F2中雌雄果蝇的比例为2:1。由此可推知,这种X染色体的缺失具有完全致死效应。

 

(√)

 

86.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不仅能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也能很好地解释生物界的适应性与多样性,但不能解释遗传与变异的本质,且对进化的解释仅限于个体水平。

 

(√)

 

87.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

 

88.一个符合遗传平衡的群体,无论是自交还是相互交配,其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都不再发生改变。

 

(×)解析:符合遗传平衡的群体自交基因频率不变但基因型频率改变;

 

89.现代进化理论认为,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

 

90.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的形成必须要有地理隔离,地理隔离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解析: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的形成往往先经过长期地理隔离,然后达到生殖隔离后就形成不同的物种。但物种的形成不一定经过地理隔离。地理隔离也不一定形成生殖隔离。

 

91.进化过程一定伴随着基因频率的改变。

 

(√)解析:生物的进化过程就是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的过程。进化一定发生基因频率,但是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一定生物进化。

 

92.突变、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都会直接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

 

(×)解析:突变与自然选择会直接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但基因重组如AaBb 自交,各个基因的频率并没有发生改变,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就会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

 

93.长期使用农药后,害虫会产生很强的抗药性,这种抗药性的产生是因为农药诱导害虫产生了抗药性突变之故。

 

(×)解析: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群体着存在着两种变异即抗药性个体和不抗药性个体,农药选择导致抗药性个体适应环境并保存下来,通过遗传将这种适应性变异保留并加强。

 

94.某校学生(男女各半)中,有红绿色盲患者3.5%(均为男生),色盲携带者占5%,则该校学生中的色盲基因频率为5.67%。

 

(√)

 

95.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但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的改变,从而使生物向着一定的方向进化。

 

(√)

 

96.一对黑毛豚鼠,生了5只小豚鼠,其中3只是白色的,两只是黑色的,据此可判断,豚鼠毛色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分离定律。

 

(×)解析:孟德尔基因分离定律认为某种性状的个体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分离比接近3:1,后代数目越多越近于3:1。

 

97.孟德尔利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通过测交的方法对遗传现象提出了合理的解释,然后通过自交等方面进行了证明。

 

(×)解析:孟德尔利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通过相对性状的两亲本杂交,然后子一代自交的方法对遗传现象提出了合理的解释,然后通过测交对实验理论解释进行了证明。

 

98.把培养在轻氮(14N)中的大肠杆菌,转移到含有重氮(15N)的培养基中培养,细胞分裂一次后,再放回14N的培养基中培养,细胞又分裂一次,此时大肠杆菌细胞中的DNA是1/2轻氮型,1/2中间型。

 

(√)

 

99.真核细胞中DNA的复制与RNA的转录分别发生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

 

(×)解析:真核细胞中DNA的复制与RNA转录都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

 

100.中心法则揭示了自然界中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过程。在一个正在分裂的大肠杆菌细胞中,既有DNA的复制,又有转录与翻译过程(√);

 

第二部分

 

101.内环境中含有多种成分,激素、抗体、淋巴因子、血浆蛋白、葡萄糖、尿素等都是内环境的成分。(√)

 

解析:细胞外液是内环境,含有的成分分为营养物质、代谢废物、气体和信号物质。营养物质分主要有水、无机盐、蛋白质及葡萄糖等。代谢废物主要有尿素、尿酸等。气体主要氧气、二氧化碳等。信号物质主要有激素、神经递质等。注意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蛋白质,不属于血浆。

 

102.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的结合,各种激素与激素受体的结合,抗体与抗原的作用都发生在内环境中。(×)

 

解析: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发生在突触后膜上,蛋白质类激素与激素受体结合发生细胞膜上,而固醇类激素与受体结合过程发生在细胞内,抗体与抗原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

 

103.人体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的含量会升高;血液流经胰岛后,血糖的含量会减少。(√)

 

解析: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肝糖原分解后升高血糖;血液流经胰岛后,因利用消耗血糖含量下降,但是胰高血糖素浓度上升。

 

104.红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与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与血浆。(×)

 

解析:红细胞生活在血浆中,毛细胞血管壁细胞向里接触血浆,向外接触组织液。毛细胞淋巴管壁细胞里接触淋巴,外接触组织液。

 

105.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在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与免疫调节下由各器官、系统协调作用下实现的。(√)

 

解析: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正常机通过调节作用(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106.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是由五个基本环节构成的。(√)

 

解析: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需要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完成,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及效应器组成。

 

107.一个由传入与传出两种神经元组成的反射弧中只含有一个突触结构。(×)

 

解析:两个神经元间的联系也不只是通过一个突触而是有很多的突触联系,传出神经纤维末端那么多的神经末梢当然不只是形成一个突触。

 

108.神经元接受刺激产生兴奋或抑制的生理基础是Na+的内流或阴离子(Cl-)的内流。(√)解析:浙教材中提到,神经递质分兴奋性神经递质与抑制性递质,兴奋性递质作用于突触膜上Na+的通道,让Na+内流,产生动作电位,所以突触后膜兴奋。而抑制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Cl-)的通道,使(Cl-)内流,加大静息电位,突触后膜不发生动作电位。

 

109.在完成反射活动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双向的,而在突触的传递方向是单向的。(×)

 

解析:在完成反射活动的过程中,由于兴奋是在感受器产生的故在整个传入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单向的,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的树突末梢传到细胞体再通过轴突末端传到中间神经元,而在突触的传递方向是单向的。

 

110.激素调节有三个特点:一是微量高效;二是通过体液的运输;三是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111.所有的活细胞都能产生酶,但只有内分泌腺的细胞会合成激素。(×)

 

解析:所有的活细胞都进行代谢即都能产生酶,内分泌腺细胞及一些神经分泌细胞分泌激素,如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

 

112.细胞产生的激素、淋巴因子以及神经递质等都属于信号分子,在细胞间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

 

113.在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的情况下,人体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的含量会增加。(√)

 

114.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靶细胞是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是甲状腺,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是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包括垂体与下丘脑。(√)

 

115.激素间的作用包括协同与拮抗作用,促甲状腺激素与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甲状腺激素间的关系属于协同关系;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间具有拮抗作用。(×)

 

解析:甲状腺激素作用是促进新队代谢和生长发育,而促甲状腺素的作用是促进甲状腺合成分泌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素激素释放激素是促进垂体合成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三者不是协同作用。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间具有拮抗作用。

 

116.下丘脑是内分泌腺调节的枢纽,也是血糖调节、体温调节以及水盐平衡调节的中枢。(√)

 

117.特异性免疫是人体的第三道防线,是在后天获得的,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

 

118.具有对抗原特异性识别的细胞包括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以及浆细胞(效应B细胞)等。(×)解析:浆细胞不直接识别抗原,表面不具有相应的受体。

 

119.淋巴因子只在体液免疫中起作用,在细胞免疫中不起作用。(×)

 

解析:淋巴因子及促进B细胞及记忆B细胞分化为效应B细胞,产生大量抗体,增强体液免疫;同时促进效应T细胞,识别靶细胞,使靶细胞裂解。

 

120.抗原具有异物性,即抗原都是进入机体的外来物质,自身的物质不能作为抗原。(×)

 

解析:抗原具有异物性,外来进入机体的物质及自身变异的细胞如癌细胞都可以成为为抗原。

 

121.植物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是通过促进细胞的分裂与生长实现的;生长素的作用具有双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解析:植物生长素的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生长,而不能促进细胞分裂。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促进生长,超过一定范围(即过高浓度),抑制生长。

 

122.顶端优势现象、根的向地生长、茎的背地生长都说明了生长素作用的双重性。(×)

 

解析:茎的背地生长都是促进作用,不能说明生长素作用的双重性。

 

123.不同种类的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同一种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也不同。(√)

 

124.植物生长素在胚芽鞘尖端部位的运输会受光与重力的影响而横向运输,但在尖端下面的一段只能是极性运输,即只能从形态学的上端向形态学的下端运输,这种运输是需要能量的主动运输。(√)

 

125.两种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都不具有促进植物细胞生长的作用,其原因一定是其中的一种溶液浓度过高,另一种溶液浓度过低。(×)

 

解析:根据生长素促进植物细胞生长的作用曲线可知两种不同的浓度生长素也可具有相同的促进生长作用。

 

126.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属于植物生长的促进剂;脱落酸与乙烯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抑制作用,属于生长抑制剂。(√)

 

127.无论是植物激素还是动物激素,对生长体的影响都不是孤立地起作用的,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

 

128.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与死亡率、迁入与迁出,直接影响种群密度;年龄组成预示着种群未来的发展趋势。(√)

 

129.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动物的种群密度时,由于被标记动物经过一次捕捉,被再次重捕的概率减小,由此将会导致被调查的种群的数量较实际值偏小。(×)

 

解析:标志重捕法调查某动物种群密度时,如果被标记动物经过一次捕捉,被再次重捕的概率减小,由此将会导致被调查的种群的数量较实际值偏大。

 

130.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某酵母菌样品中的酵母菌数量。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由25×16=400个小室组成,容纳的液体总体积是0.1mm3。某同学操作时将1ml酵母菌样品加入99ml无菌水中稀释,然后利用血球计数板观察计数。如果该同学观察到血球计数板计数的5个中格80个小室中共有酵母菌48个,则估算1ml样品中有酵母菌2400000000个。(√)

 

131.在种群的S型增长曲线中,达到1/2K值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快,达到K值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

 

132.一座高山从山脚向山顶依次分布着阔叶林、针叶林、灌木林、草甸等群落,这是群落的垂直分布。(×)

 

解析:一座高山从山脚向山顶依次分布着不同的自然地带这是由于不同海拔温度不同造成的,这种现象不属于群落的垂直分布,群落的垂直结构是同一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层现象。

 

133.一个森林中的所有动物与植物构成了这个森林的生物群落。(×)

 

解析:一个森林中的所有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及微生物构成了这个森林的生物群落。

 

134.食物链与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

 

135.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由自养型生物构成,一定位于第一营养级。(√)

 

136.在捕食食物链中,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占据最高营养级的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动物。(√)

 

137.食物链纵横交错形成的复杂营养关系就是食物网。食物网的复杂程度取决于该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

 

解析:一个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的种类及数量越多,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及食物网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强,稳定性越高。

 

138.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就是该生态系统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139.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也就越强。(×)

 

解析:一个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越多即种类及数量越多,食物网越复杂,抵抗稳定性越高,恢复力稳定性越弱。

 

140.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物质与能量的循环利用,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一项合理措施。(×)

 

解析: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物质的多级循环再生和能量的多级利用,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一项合措施。

 

141.对任何一个自然生态系统而言,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而不依赖于系统外的供应,但能量是逐级递减的,且是单向流动不循环的,必须从系统外获得。(×)

 

解析:物质反复循环利用是指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而不是一个生物群落中各成分之间反复循环利用。

 

142.负反馈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基础。(√)

 

143.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144.生物多样性有着三个方面的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际意义以及对生态系统的重要调节功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解析:对生态系统的重要调节功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使用价值。

 

145.保护生物多样性,必须做到禁止开发和利用,如禁止森林砍伐,保护森林;保护海洋生物,必须禁止乱捕乱捞。(×)

 

解析:保护生物多样性,要在合理利用的基础上加强保护,对于濒临灭绝物种,要禁止开发和利用,如禁止森林砍伐.

 

146.在一条食物链中,由低营养级到高营养级推算,前一营养级比后一营养级含量一定多的指标是“能量”,而“数量”可能出现反例。(√)

 

147.对于捕食链来说,第一营养级一定是生产者,分解者一定不占营养级,无机成分也一定不占营养级。(√)

 

148.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不一定是植物,消费者不一定是动物,分解者不一定是微生物。(√)

 

149.生殖隔离一定导致形成新物种,不同物种一定存在生殖隔离;(√)新物种产生一定存在进化,进化一定意味着新物种的产生。(×)

 

解析:进化不一定就形成新物种。

 

150.热带雨林→温带落叶林→北方针叶林→北极苔原,动物多样性依次减少,动物数量易变性依次加大,冬眠动物数量依次增加。(×)

 

解析: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从热带雨林→温带落叶林→北方针叶林→北极苔原,动物多样性依次减少,冬眠动物数量不一定依次增加,北极动物不冬眠。

 

151.醋酸菌属于原核生物,异养需氧型代谢类型,不仅能利用葡萄糖合成醋酸,还能将酒精转化为醋酸。(√)

 

152.在制作葡萄酒时,在发酵过程中,每隔12个小时左右要将瓶盖拧松一次,其目的是补充氧气,以利于酵母菌的繁殖。(×)

 

解析:酵母菌发酵不需要氧气,为无氧呼吸。

 

153.制作葡萄酒与醋酸时的控制温度不相同,前者控制在30℃~35℃,后者的适宜温度是20℃左右。(×)

 

解析:温度是酵母菌生长和发酵的重要条件,18~250C最适合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因此,需将温度控制在其最适温度范围内。温度是酵母菌生长和发酵的重要条件。20 ℃左右最适合酵母菌繁殖。因此需要将温度控制在其最适温度范围内。而醋酸菌是嗜温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 ℃,因此要将温度控制在30~35 ℃。

 

156.培养微生物的培养基中都必须含有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有些微生物的培养基中还需要加入生长因子。(×)

 

解析:圆褐固氮菌的培养基不需要氮源。

 

157.牛肉膏与蛋白胨不仅能为微生物提供碳源、氮源、无机盐,还能为微生物提供生长因子。(√)

 

158.消毒与灭菌的本质是相同的,但灭菌能杀死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与孢子,消毒的条件则相对温和,一般不能杀死芽孢与孢子。(√)

 

159.平板培养基配制的基本流程为:计算称量→溶化(包括琼脂)→调节PH→倒平板→灭菌→(冷却后)倒置平板。(×)

 

解析:正确顺序是: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

 

161.一个由KH2PO4、Na2HPO4、H2O、NH4HCO3配制的培养基中含有4种营养物质。(√)

 

162.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生长素/细胞分裂素比例高时有利于根的分化,比例低时有利于芽的分化,比例适中促进愈伤组织的形成。(√)

 

163.离体的植物体细胞与生殖细胞都可以作为植物组织培养的外植体,因为这些细胞都至少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具有全能性。(√)

 

164.愈伤组织的细胞排列整齐而紧密,且为高度液泡化、无定型状的薄壁细胞。(×)

 

解析:愈伤组织的细胞排列疏松而无规则,是一种高度液泡化的呈无定形状态的薄壁细胞

 

165.运载体是基因工程中的重要工具,能够自我复制,含有一个或多个限制性内切酶的切点,具有某些标记基因等,是运载体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166.用逆转录方法构建的cDNA文库不具有内含子,但有启动子与终止子。(×)

 

解析: cDNA是由RNA反转录来的,RNA是经过剪切内含子拼接而成,而启动子则只存在于转录时的模板DNA起始上游,所以转录后的RNA中没有,那么RNA反转录来的cDNA中自然也不会有了

 

167.如果要将人生长激素基因导入大肠杆菌,应从cDNA文库中获取目的基因,或用人工化学合成的方法获取。(√)

 

解析:内含子在原核生物中不能被识别。

 

168.用限制性内切酶切割得到的人胰岛素基因,导入大肠杆菌细胞后不能得到有效的表达。(√)解析:含有内含子,在大肠杆菌中不能识别而在RNA中切除。

 

169.检测受体细胞是否导入了目的基因,以及受体细胞中导入的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mRNA,可用相同的目的基因探针进行诊断。(√)

 

170.要获得转基因植物,可选用植物的体细胞作受体细胞,然后通过组织培养技术获得;如果要获得转基因动物,可选用动物的体细胞作受体细胞,然后通过动物细胞培养技术获得。(×)

 

解析:植物的整个细胞具有全能性,而动物的细胞全能性受到了限制,故转基因动物多转移目的基因到动物的受精卵中。

 

171.通过转基因方式获得的抗虫棉具有永久抗虫的能力。(×)

 

解析:抗虫棉的存在导致昆虫抗虫基因发生改变,而抗性增加,使抗虫棉不再抗虫,使抗性降低。

 

172.用相同的限制性内切酶切割DNA留下的粘性末端是一定相同的;用不同的限制性内切酶切割DNA留下的粘性末端一定是不相同的。(×)

 

解析:不同种的限制性内切酶可能切割得到相同的粘性末端。(见江苏卷)

 

173.在动物细胞培养与植物组织培养中,都需要对培养基灭菌,还都需要用到CO2培养箱。(×)

 

解析:植物组织培养不需要放入CO2培养箱,而动物的细胞培养是由95%的空气再加5%的CO2组成,CO2起到调节PH作用。

 

174.在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中,脱分化阶段不需要光照,再分化阶段需要给予光照的条件。(√)解析:由于光会阻碍组织的脱分化,所以脱分化培养阶段应避光培养,在无光的条件下愈伤组织长得更快。愈伤组织培养最初避光培养,后期见光培养。再分化时需照光。

 

175.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加入适量的蔗糖不仅可以为细胞提供能源物质,而且可以调节培养基的渗透压。(√)

 

176.一个四倍体的某植物体细胞与一个二倍体的另一种植物体细胞进行杂交,如果形成的杂交细胞中染色体没有丢失,则该杂交细胞通过组织培养长成的植株属于6倍体,而且是可育的。(√)

 

177.动物细胞培养与植物组织培养依据的原理都是细胞的全能性。(×)

 

解析:动物细胞培养是利用细胞的增殖能力,植物组织培养时应用细胞的全能型。

 

178.动物细胞培养中,细胞具有贴壁生长以及接触抑制的特点,因此在培养中需要用胰蛋白酶处理贴壁的细胞并进行分瓶培养,分瓶后的培养称为传代培养。(√)

 

179.动物细胞培养中配置的培养基属于合成培养基与液体培养基,在使用时,该培养基中还需要添加动物血清等天然成分。(√)

 

180.如果要通过动物细胞培养提供动物克隆的供体细胞,一般应选用10代以内的培养细胞,以保证供体细胞正常的遗传基础。(√)

 

181.诱导动物细胞融合除可以用离心、振荡、电激等物理方法,聚乙二醇处理等化学方法外,还可以采用灭活的病毒进行处理。(√)

 

182.将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进行诱导融合,培养液中融合后的细胞即为杂交瘤细胞。(×)

 

解析:融合有B-B融合,瘤-瘤融合及B-瘤融合等三种方式。

 

183.杂交瘤细胞具有既能产生抗体又能无限增殖的特点;杂交瘤细胞产生的单抗具有特异强、灵敏度高的特点。(√)

 

184.制备单克隆抗体所涉及到的生物技术包括:动物细胞融合与动物细胞培养;获得番茄—马铃薯种间杂种个体用到的技术包括:植物体细胞杂交与植物组织培养;获得转基因抗虫棉用到的技术只是转基因技术。

 

(×)解析:转基因抗虫棉用到转基因技术及细胞培养技术。

 

185.植物产生的种子能发育成新的个体,是种子细胞全能性的体现。(×)

 

解析:种子发育成新的个体,属于正常的个体发育过程。与已分化的细胞全能性无关。

 

186.在微生物培养中,培养基通常采用高压蒸气灭菌法;接种环通常通过灼烧灭菌;无菌操作台通常通过紫外线进行消毒;人的手双手一般用化学(70%酒精)消毒。(√)

 

187.采用转基因方法将人的凝血因子基因导入山羊受精卵,培育出了转基因羊。但是人的凝血因子只存在于转基因山羊的乳汁中。这说明,在该转基因山羊中,只有乳腺细胞中存在人凝血因子基因,而其他细胞中不存在。(×)

 

解析:所有的细胞都是有转基因受精卵发育而来,因而所有细胞都存在人凝血因子基因。

 

188.基因治疗是指将缺陷基因诱变为正常基因;基因诊断依据的原理是DNA分子杂交;一种基因探针能够检测水体中的各种病毒。(×)

 

解析:基因治疗是将正常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并不改变原有细胞有缺陷的基因,而是正常基因表达是个体缺陷得到治疗。基因诊断是用放射性同位素(如32P)、荧光分子等标记的DNA分子做探针,利用DNA分子杂交原理,鉴定被检测标本上的遗传信息,达到检测疾病的目的

 

一种基因探针只能够检测水体中的一种病毒。

 

189.通过转基因培育抗虫品种,利用种间关系控制害虫的数量,利用昆虫激素干扰昆虫的繁殖等都属于生物防治的范畴。(√)

 

190.DNA连接酶与DNA聚合酶都是催化磷酸二酯键的形成,但前者只催化游离脱氧核苷酸连接到已有脱氧核苷酸链上,后者催化两个DNA片段的连接。(×)

 

解析:DNA聚合酶催化游离脱氧核苷酸连接到已有脱氧核苷酸链上,DNA连接酶催化两个DNA片段的连接

 

191.通过核移植获得的克隆动物,完全继承了供核个体的遗传性,因此其性状表现只与供核个体相关,与其他个体无关。(×)

 

解析:核移植获得的克隆动物由于具供细胞核个体的遗传物质和供细胞质个体的部分遗传物质,所以其性状均具二者性状。

 

192.在动物细胞培养中需要进行二次筛选。第一次是用选择性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第二次是用抗原—抗体结合的原理筛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193.同一株绿色开花植物不同部分的细胞经组织培养获得的愈伤组织细胞基因都是相同的。(×)解析:同一株绿色开花植物的体细胞和花粉细胞组织培养得到的愈伤组织细胞基因就不相同。

 

194.将愈伤组织包埋在人工种皮中,就形成了人工种子。人工种皮需要具有透气与透水等特点。(×)

 

解析:人工种子必须将胚状体分化出根和芽,再包上人工种皮和营养物质即成为人工种子。

 

195.我国古代的“无废弃物农业”,从生态学上看是遵循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196.在探究影响酶催化活性的实验中,温度、PH、底物浓度及酶浓度都属于实验中的自变量。(×)

 

解析:在探究影响酶催化活性的实验中,如探究温度对于酶催化活性的影响,则其它PH、底物浓度及酶浓度都属于无关变量,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

 

197.在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中,将培养液一组进行煮沸并冷却处理,另一组不作煮沸处理。煮沸培养液的目的是进行实验自变量的控制。

 

(√)解析:煮沸主要是为了除去氧气。本题自变量主要是氧气的有无。

 

198.光圈、放大倍数都会影响显微镜视野的明亮程度:光圈越大,放大倍数越小,则视野越亮。(√)

 

199.在观察植物根尖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如果能清晰观察到分散的细胞,但不能观察到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则导致这种结果的因素不包括解离与压片。(√)

 

200.DNA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不同,DNA也不溶于酒精,据此可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以及酒精来分离提纯DNA;(√) DNA与双缩脲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会产生蓝色的颜色反应,据此可用双缩脲试剂来鉴定DNA。(×)

 

解析:DNA与二苯胺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会产生蓝色的颜色反应,据此可用二苯胺试剂来鉴定DNA,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生成紫色反应。

 

第三部分

 

1、低氧条件下,有机物消耗少是因为有氧呼吸受抑制。(错)

 

解析:有机物消耗少,可能是温度过低造成。

 

2、用平板划线法纯化菌种必须用选择性培养基(错)

 

解析:该种接种方法只是两种接种方法之一,只要在固体培养基上便可,与培养基的功能无关。而选择性培养基是按培养基的功能划分的,与接种方法无关。

 

3、进行菌种的扩大培养和获得产品时,需要选择固体或液体培养基(错)

 

解析:前者属于固体培养基,后者属于液体培养基。

 

4、小鼠因减数分裂过程呢过中染色体未正常分离,产生一个不含性染色体的配子,性染色体一定是在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时为分离(错)

 

解析:减数分裂导致配子个别染色体数目的增减,有两个可能原因,其一是件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有一对同源染色体(如:性染色体)没分离;其二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有一对姐妹染色单体没分开。

 

5、一个精原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一定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错)

 

解析:一个精原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可能两种如AaBb分裂,也可以一种如AABB的分裂。

 

6、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数目减半是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对)

 

解析:减数分裂的特点:染色体复制一次(间期)染色体数目减半(减数第一次分裂)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形成四个子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重点是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该时期可能出现交叉互换;同源染色体分离,该期导致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该期导致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减数第二次分裂主要是非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体单体分开变为染色体。

 

7、若人成熟的神经细胞细胞核中DNA含量是a,则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口腔上皮细胞、精细胞的核DNA含量分别是2a、a、a、0.5a。(对)

 

8、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相比,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概率增加(错)

 

解析:基因突变由于不定向性,减数、有丝都可发生,基因重组只发生在减数分裂。

 

9、人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内的染色体数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染色体数相等(对)

 

解析:减数第一次分裂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比是一样的,减数第二次分裂染色体数目减半,但是,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由于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变为染色体,使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导致其数目与减数第一次分裂一样。

 

10、二倍体生物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有丝分裂后期中都是两个染色体组(错)

 

解析:减数第一、第二次分裂均有两个染色体组,有丝后期含四个染色体组。

 

11、分裂期细胞不进行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错)

 

解析:分裂期不进行DNA复制,但进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12、凋亡细胞内基因的表达都下降,酶活性减弱。(错)

 

解析:细胞凋亡是基因程序性表达的结果,也就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酶的活性减弱是细胞衰老的特征。

 

13、癌变细胞内酶活性降低等导致细胞代谢减缓(错)

 

解析:癌变的细胞代谢增加,一般酶活性增强。

 

14、所有生物的细胞只要活着,都要进行细胞呼吸(对)

 

解析:细胞只要活着,就需要消耗能量,所以只要活着就要呼吸。

 

15、细胞呼吸的本质是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能量(对)

 

16、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完成。物质变化为1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2分子的丙酮酸,产生少量的【H】,并且释放少量的能量。(对)

 

17、氧气是影响细胞呼吸的主要环境因素,氧气浓度为零时,无氧呼吸最强,有氧呼吸速率为零。(对)

 

18、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时需加入二氧化硅有助于研磨的充分,加入碳酸钙可防止研磨中色素破坏。(对)

 

解析:色素提取过程加入二氧化硅目的:使研磨的速度快且研磨充分;加入碳酸钙的目的是中和细胞液,保护色素被破坏,加入有机溶剂的目的是提取色素。

 

19、对绿色植物来说,黑暗中只有呼吸作用;在光下只有光合作用(错)

 

解析:光下既可进行呼吸作用,又可进行光合作用。

 

20、硝化细菌也能够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类,只是利用的能量为化学能,所以同绿色植物均属于自养生物,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对)

 

21、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细胞板出现时高尔基体活跃、赤道板在光学显微镜下清晰可见(错)

 

解析:赤道板是实际不存在的,人为规定的。

 

22、有丝分裂间期,经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后,染色体数目加倍(错)

 

解析:有丝分裂间期,DNA分子增加一倍,染色单体增加一倍,染色体数目未变。

 

23、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所以只能通过无丝分裂增殖(错)

 

解析:真核细胞的增值方式是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无丝分裂。原核细胞是二分裂。

 

24、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主要的特点是没有核膜包围的典型的细胞核,也没有各种细胞器(错)

 

解析:他们共有的细胞器为核糖体。

 

25、卵细胞体积较大有利于和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为胚胎早期发育提供所需养料(错)

 

解析:细胞体积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之一是,细胞体积越大,表面积与体积之比越小,越不利于物质交换;原因之二是,细胞代谢主要受细胞核DNA控制,细胞体积过大,细胞核DNA控制不了那么大空间的代谢。卵细胞体积较大,有利于受精卵在早期胚胎发育时营养的提供。

 

26、只有小分子物质和离子能通过协助扩散和自由扩散进入细胞(错)

 

解析:离子等物质属于主动运输。

 

27、自养生物是指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生物(错)

 

解析:比如还有化能自养型生物。

 

28、小鼠骨髓瘤细胞和杂交瘤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均可呈周期性变化(对)

 

解析:两种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特点,具有细胞周期,所以染色体数目可以呈现周期性变化。

 

29、基因治疗是指对有缺陷的细胞进行修复(X)

 

解析:基因治疗是将正常的基因导入有缺陷的细胞,正常基因与有缺陷的基因共存,而不是修复。

 

30、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目的是获得融合的原生质体。(错)

 

解析: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概念:就是将不同种植物体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融合成杂种细胞,并把杂种细胞培育成新的植物体的技术。

 

31、染色体只存在于真核生物细胞中,质粒指存在原核生物细胞中(错)

 

解析:质粒存在于微生物细胞中,而微生物细胞不一定是原核细胞,如酵母菌是真核细胞,但是具有质粒。

 

32、大肠杆菌主要在拟核区转录信使RNA,乳酸杆菌在细胞质基质产生乳酸,衣藻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对)

 

33、培养病毒时,可选用高温灭菌的细胞培养液(错)

 

解析:高温灭菌后,细胞完全死亡,而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存。

 

36、在配制好的植物培养基,常常需要添加植物激素,这样有利于外植体启动细胞分裂形成愈伤组织(对)

 

37、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对)

 

解析: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我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也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细胞凋亡对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的发育,维持内环境的稳定,以及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38、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F1自交产生的F2出现性状分离(错)

 

解析:基因分离实质: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

 

39、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错)

 

解析: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

 

40、一株月季不同部位的细胞培养获得的植株基因型完全相同(错)

 

解析:月季是绿色开花植物。对于一个有性生殖的生物体而言,研究其细胞的遗传物质时,一定要考虑其身体上有不在分裂的体细胞,有已经形成的生殖细胞(精子和卵子)还有正在细胞周期中的细胞。

 

41、人工诱导多倍体时,秋水仙素作用于有丝分裂的间期(错)

 

解析:秋水仙素的作用机理是抑制纺锤丝的形成,而纺锤丝形成于前期,所以该药物作用于细胞分裂的前期。抑制细胞分裂的药物,如治疗癌症的药物,需要抑制DNA的复制,那就作用与细胞分裂的间期。

 

42、神经递质和呼吸酶可以产生于同一个动物细胞(对)

 

43、协助扩散体现了膜的选择透过性(对)

 

44、质壁分离的“质”是指原生质层(对)

 

解析:蓝藻是原核生物,衣藻是真核生物,所以蓝藻没有线粒体。衣藻有线粒体。

 

45、活细胞都能产生酶,但不一定产生激素(对)

 

46、、光和效率最高的温室顶棚颜色应是红色或蓝色(错)

 

解析: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色素几乎不吸收绿光。但是,其他颜色的光还可以吸收,温室大棚,在自然环境下,阳光的光照强度是自然的稳定度,如果利用白色薄膜,各种颜色的光都有,所以白色顶棚更有利于提高光和效率。

 

47、显性性状在群体中所占比例一定比隐性性状所占比例大(错)

 

解析:某种性状在群体中所占比例的大小,取决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频率大小,而该基因的频率大小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与环境的选择有关,所以,哪种性状在群体中所占比例大小与显隐性无关,而是选择的结果。

 

48、、基因突变一定会导致遗传信息的改变(对)

 

解析:基因突变一定会导致遗传信息改变,但是,性状不一定改变。

 

49、一个染色体组内一定不含同源染色体(对)

 

50、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持续观察,视野中的细胞将分裂成两个子细胞。(错)

 

解析:制成装片时,细胞已死,不可能再分裂。

 

51、骨髓移植是治疗白血病的有效方法之一,最主要的原因是移植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可在患者体内增殖、分化成多种细胞并分泌抗体。(错)

 

解析:骨髓造血干细胞可以分化成各种血细胞和T细胞以及B细胞,T细胞在抗原的刺激下可以增殖分化成T细胞和记忆细胞,T细胞和效应T细胞可以分泌抗体。B细胞在抗原刺激下,可以增殖分化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可以分泌抗体,而骨髓造血干细胞不能分泌抗体。

 

52、对某细胞进行检测,结果为:无氧气消耗和二氧化碳释放,以此判断该细胞已死亡(错)

 

解析: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时,以及动物进行无氧呼吸时,均可能出现无氧气消耗和二氧化碳释放。

 

53、质粒和线粒体是既有核酸又有外膜的细胞结构。(错)

 

解析:质粒使微生物体内的环状DNA。

 

54、大肠杆菌在拟核区转录信使RNA,乳酸杆菌在细胞质基质产生乳酸,衣藻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酵母菌的高尔基体负责合成蛋白质(错)

 

解析:酵母菌体内合成蛋白质的场所为核糖体。

 

55、骨骼肌细胞的细胞膜上有协助葡萄糖跨膜运输的载体(对)

 

56、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释放二氧化碳的总量代表有机物的消耗量。(错)

 

57、正常细胞相互接触后,就会停止运动和增殖,即有接触抑制现象。而癌细胞无接触抑制现象,在培养条件下可生长成多层细胞。(对)

 

58、某正常分裂中的细胞如果含有两条Y染色体,则该细胞一定不可能是初级精母细胞(对)

 

59、①鉴定一只白羊是否是纯种  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  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 ④ 检验杂种F基因型。一次解决的方法是:测交、杂交、自交、测交。

 

(对)

 

60、基因型AaBbCc(独立遗传即符合自由组合定律遗传)的多个雌雄个体,产生的精子和卵细胞基因型的种类数之比为2:1、(错)解析:为1:1.

 

61、某植物的基因型为AaBb,如果该植物的性别决定方式属于XY性,且A和a位于性染色体上,则不能确定该株植物一定是雌性个体。(正确)

 

解析:A和a可能位于XY的同源区段。

 

62、XY型染色体同源区段的基因遗传等同于常染色体上基因遗传(错)

 

解析:XY型染色体同源区段的基因遗传和常染色体遗传方式相同,同时又与性别相关联。

 

63、伴性遗传只和性别有关,不遵循基因分离定律(错)

 

解析:既遵循遗传定律又与性别相关联。

 

64、胚胎早期发育所需营养物质是受精卵细胞从环境中吸收的(错)

 

解析:与生殖方式(胎生或卵生)不同而差异。

 

65、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对)

 

66、只有确定相关基因在X染色体上时,写 基因型时才能带着X、Y,如果色盲XbY,相关基因不在X染色体上,写基因型时不能带着X、Y,如男白化病aa。(错)

 

解析:男白化aaXY.

 

67、根据胰岛素基因制作的基因探针,仅有胰岛B细胞中的DNA与RNA能与之形成杂交分子,而其他细胞中只有DNA能与之形成杂交分子。(对)

 

解析:只有胰岛b细胞存在胰岛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形成mRNA.

 

68、多细胞生物个体的衰老与细胞衰老过程密切相关,个体衰老过程是组成个体的细胞衰老过程,但未衰老的个体中也有细胞的衰老。(对)

 

69、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化(错)

 

70、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对)

 

71、突变和基因重组的不定向的(对)

 

72、自然选择使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对)

 

73、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和隔离是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错)

 

解析: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和隔离是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

 

74、生物进化的过程实际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共同进化的过程,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对)

 

75、在一个人体的神经细胞中,只有转录与翻译过程,没有DNA的复制过程。

 

解析:人体神经系统发育成熟后便不再分裂即不再进行DNA复制,则此时人体的神经细胞属于完全分化的细胞,细胞内只有转录与翻译过程,没有DNA复制过程。


 

 


钟祥一中 课堂实录教学视频 精品课件 教学实录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hyichun1997
  2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园主 贴子:3424 积分:46943 威望:20 精华:144 注册:2006/2/20 13:17:21
林祖荣:对“基础测试题”若干问题的回应  发贴心情 Post By:2013/5/7 17:40:22  

 

 

在博文《闲言碎语》(4)中,闲聊自己的工作时提到,自己花了一周时间编了200个判断题,以此检测学生的基础,帮助学生查漏补缺,结果很多老师通过种种途径直接或间接地向我索要这份测试题。因为说到要刊载到《高考》杂志上,因此还不断有老师与学生向我询问杂志的出刊情况。估计到有老师或同学会对测试题中的问题进行询问或质疑,但我实在没有时间与精力作答与讨论,因此原没想将测试题放到博客上,但因为仍不断有老师与同学索要,于是我犹豫再三还是将它放在博客上了。

 

下午,Z给我留言说内质网互动平台上很热烈地讨论我的测试题,叫我去看看。我没有网易博客,也没有加入内质网互动圈,平时很少去互动平台,于是我从内质网新浪博客转到了平台,果然挺热闹的,没想到。

 

非常感谢朋友们的关注,更感谢朋友们的批评与意见,因为在一般的场合,我是几乎听不到批评的,在互动平台能听到老师们发自内心的真实声音,感到很高兴。我没有注册网易,在互动平台无法发言,因此在此就测试题中的若干问题略作说明。

 

背景:

 

高三伊始,年级组就要求各学科每学期要进行一至二次基础知识的竞赛,第一学期因课程没有结束,生物备课组没有做。第二学期年级组强调第一学期没有进行测试的是没有完成任务,第二学期必须做这项工作。于是面对这个不得不完成的任务,我思考着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测试会更有效。开始想出填空,类似于把书本的重要术语、概念等留空让学生填写,但想想这样的测试一是意义不大,二是改卷的工作量太大;又想用选择的方式,出100道或200道选择题,但要命制200道选择题,工作量巨大,除非是选现成的。而且选择题是可以在选项间比较进行选择的,有时候并不能反映学生的真实情况。于是我想到了用判断题,征得组里备课组老师同意后我开始编制。

 

由于是针对自己的学生进行测试的,学生平时的错误自己心知肚明,于是一条条敲进电脑还是挺顺利,几乎不需要参考什么资料。编写这些条目的指向主要是:一些重要的概念原理术语希望学生能理解;二是在平时做题时的多次反复出现的错误;三是一些容易忽略的内容;四是一些尽管不很重要,但却常常在题中遇到并纠缠不清的内容;五是某些常见试题背景的拓展。

 

测试题出来后,全年级进行了测试,时间是1小时,考完后尽管学生觉得打击挺大,但在那个时间段打击一下也无妨,许多同学都觉得很“给力”。我们用了3节课的时间进行分析,有些学生还重新做了第二遍甚至是第三遍。鉴于学生的良好反响,于是我决定利用自己是《高考》学科主编的便利,将测试题发表在杂志上。担心篇幅太长,而且都是文字,在杂志上出现会很压抑,因此将200题分成二个部分,总时间仍然确定为一个小时。确定这个时间是有依据的,因为我们只给学生做了1个小时而且是填机读卡的,而涂卡是很费时间的;我定80分以上为基础相当棒,也是以我们的测试成绩为依据的,差不多是我们一等奖学生的水平;然后考虑到了学生见到杂志已是二个月多月后,那时学生的水平当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测试题尽管经过了学生的做、教师的分析与讲评,有些当时发现了问题,但发给杂志社的稿子已发排,个别后来在校对的时候改过来了,但还有些给忽略了,给学生与老师们带来不便,本人表示歉意。

 

关于几道争议题:

 

39.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后代出现3:1的比例,则这两对基因的遗传一定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这一题是想提醒学生,生物界的复杂多样性,决定了规律之外有很多例外。9:3:3:1的比例可以有很多变形,基因互作以及致死的因素都可能改变这种比例。判断基因的自由组合最好是从本质上去认识。

 

150:热带雨林----温带落叶林------北方针叶林-------北极太原,动物多样性依次减少,动物数量易变性依次增大,冬眠动物数量依次增加。

 

本题原形是一道高考题,以坐标曲线的形式给出的,平时学生做的时候很容易出错,因此改编了一下。希望学生能从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关系去思考生物现象。北极寒冷地区如果动物冬眠,那就一年“睡”到头了。

 

69题:某细胞中,一条还未完成转录的mRNA已有核糖体与之结合,并翻译合成蛋白质,则该细胞一定不可能是真核细胞。

 

这条是超出学生学习范围的,如果考虑线粒体与叶绿体中的基因是否有内含子就更超出学生的学习范围了,所以列出这个条目只是基于平时的许多试题中有此类信息题,让学生再熟悉一下相关的背景。

 

29.胚胎干细胞具有分化成各种组织器官的能力,这说明了胚胎干细胞的全能性。

 

我们使用的是浙科版的教材,教材中明确指出,“由于胚胎干细胞具有全能性,在适当条件下,胚胎干细胞可被诱导分化为多种细胞、组织、器官”

 

92.突变、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都能直接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

 

基因重组改变的是基因型,结果可能导致表现型的改变而影响选择的作用,但不会直接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

 

45.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下了一个患病的女孩,则该致病基因一定是隐性且位于常染色体上。

 

本题在分析的时候学生就提出来了,没有修改彻底。说“一定”绝对了,作通常或一般的判断比较合适。

 

58道: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不仅直接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也直接证明了蛋白质不是遗传物。

 

本不想在此类问题上纠缠,但平时学生经常遇到,与其每次纠缠不清,不如干脆再纠缠一次。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中,只有DNA进入细菌,因而能直接说明的是DNA的作用,蛋白质未进入细菌,可以推测蛋白质没有起遗传作用,但不起直接的证据作用。

 

118.具有对抗原特异性识别的细胞包括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以及浆细胞(效应B细胞)等。

 

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都需要抗原或抗原-MHC复合体的刺激,效应T细胞需要识别靶细胞并攻击之,因此都需要识别抗原的相应受体,但浆细胞由B细胞与记忆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分化而来,浆细胞不需要直接识别抗原,表面不具有相应的受体。

 

126.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属于植物生长的促进剂;脱落酸与乙烯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抑制作用,属于生长抑制剂。 植物生长促进剂与抑制剂等是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角度说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包括天然存在的植物激素与人工合成或微生物发酵生产出的天然植物激素类似物。包括植物生长促进剂,如生长素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及类似物;植物生长抑制剂,如青鲜素等;此外还有植物生长延缓剂,如短壮素等。这些内容在北师大版教材中有单独的一小节内容作叙述。

 

不过,我同意本条目叙述有问题,主要是将乙烯归入抑制剂欠当。

 

关于其他批评意见

 

1.感觉做这样的题目,其实就是让学生去崩溃。反正我30分钟做不完,即使带高三,速度快点也不现实。

 

这个批评有点言过了。我们的300多个学生每个都做了,似乎没有崩溃的例证。

 

200个测试是60分钟做完,30分钟做完其中的一半。这个规定的时间如前所述,我们的学生用时就是一个小时而且包括填机读卡,所以现实性也不用怀疑,至于对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做不完本就是很正常的事。老师如果做不完没有什么好奇怪的,我在许多时候做题也做不过学生,如同刘翔的教练跑不过刘翔,李永波估计也打不过林丹一样。

 

2.关于“有些拐弯抹角的刁难”

 

这个意见我同意。这不是常规的考试,对于学生已掌握的一些重要内容我都没有涉及,找的就是问题的问题,这些问题有些可能是理解不到位的,有些可能是拐弯抹角的,还有些确实是“刁难”学生的。在这些测试中刁难有何妨?为的是在正式考试中学生不被难倒。

 

我原本是非常主张走“正”路的,但这些年来的实践告诉我,如果一味的走正路,学生遇到“邪”路学生就没有了免疫力,于是我现在常常“刁难”学生,如果我现在不刁难,最后的结果是我的学生就被刁难了。

 

现在的高考已想当然地将一些平常学生训练中的背景都当成是学生的已知了,比如遗传中基因互作的问题,如果没有平时补充,学生在考试时完全从信息处理的角度来解答,有多少学生能在规定的时间内答对呢?

 

3.这种题目就是炫耀老师的知识比教材还“丰富”,没有价值。

 

教师的知识比教材丰富一点不值得炫耀,如果哪一个教师没有比教材丰富的知识还如何做教师?至于有没有价值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完全可以这样作出评价。

 

以上回应也算作是当事者参与了互动平台的讨论吧。不当之处,欢迎继续批评。抽空的时候我再将这些条目进一步完善。暂时给“测试题”加了把锁,这个时间已不希望学生去做这个测试了,更不希望学生纠结于这些判断中,以后合适的时候再打开。



钟祥一中 课堂实录教学视频 精品课件 教学实录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
WAP版【生物百花园】 | RSS2.0 | Xhtml无图版 | Xslt无图版
Copyright ©2000 - 2095 生物百花园
www.biobox.cn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3.0 | Design:生物百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