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既然在寻找世界上需要的东西,我就一直地寻找下去,并且试着创造它。我只希望把
一件事做到成功,很少想到怎样从中获得金钱。
——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海军总长写信给爱迪生,希望他参加海军军备的改进工作,特别
是在潜水艇方面。爱迪生被任命为海军顾问委员会委员长,后改任处长。1917年1月爱迪
生辞去行政职务,专门研究海军防务达两年之久,其发现有:潜艇窃听器、水底巡灯、战舰
稳定器、吸声器等器械,其中最著名的是潜艇窃听器。
将科技应用于战争
爱迪生在他的新型蓄电池终于有了完美的商业基础时,已经是60出头的人了。到1914
年,爱迪生仍在辛勤地工作,一个人做两个人的事。
在睡眠方面,他适可而止。他从不需要长时间的睡眠,并且责怪其他人都睡得太久了。
他认为:“凡是减少睡眠的人都会增加工作能力。其实,人根本没有睡觉的必要,将来的人
会比现在的人睡得少,就像现在的人花在床上的时间比过去的人少一样。”
在饮食方面,爱迪生对未熟的食品持有怀疑态度,认为这种食物带有伤寒菌,并且到了
偏执的地步。他严格控制自己的食量,据说他“每天只吃3顿,每顿连食物里的水算在一起
才5盎司。”他承认从事体力劳动的人需要增加该食量的一倍,但仍主张美国人应该将他们
的饮食量减少2/3。对此,他解释说:“他们做的是3马力的活儿,可消耗的燃料足够驱动
50马力的发动机。”1919年通过的禁酒令,他是支持者之一。不过,他自己也有节制地饮
一些酒。
此外,爱迪生还认为耳聋是自己的福气。他说:“走在百老汇的人群中,我可以像幽居
森林深处的人那样平静。耳聋从来就是、而且现在也是我的福气。它使我免去了许多干扰和
精神痛苦。我曾听人说:‘爱迪生没有神经。’我的神经不比任何人少,而且同样灵敏,但
却不受外界干扰。”
从这里可以看出:爱迪生是一个热情奔放,永远乐观的人。
1914年夏,第一次世界大战首先在欧洲爆发了。6月,奥匈帝国的皇储到新被奥国吞并
的波斯尼亚检阅军事演习,并访问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这次演习是以塞尔维亚为假想敌
人的,引起了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的愤怒。6月28日,皇储的车队经过萨拉热窝街头的时
候,塞尔维亚秘密的民族主义组织的成员,开枪打死了皇储夫妇。它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
导火线。7月28日,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以后的一周内,德、俄、法、英相继投入
战争。交战的一方为同盟国的德国和奥匈帝国,另一方为协约国的英国、法国和俄国。意大
利考虑到利害关系,加入协约国方面作战。
热爱和平的爱迪生不希望战争之火引到美国本土,他随时准备着应国家之召去为扑灭战
火做点工作,不过,这位杰出发明家,对战争、战事等敏感的问题却表现出了无知可笑的一
面。比如,他曾把世界大战的起因毫无根据地归罪于“犹太人”,他对一位记者说:犹太人
指挥着德国的战争机器。他的这些话后来见诸报端,因而使爱迪生成为众矢之的。他的这种
看法主要来源于他对德国情况的片面了解。爱迪生在战争爆发前的1912年去德国访问,那
次访问他受到隆重的欢迎。也是通过这次访问,爱迪生看到了德国利用科研技术发挥了在工
业生产中的巨大作用。爱迪生在归国后号召美国学习德国这种细致、精益求精的方法,特别
是生产一种新产品时要想办法用生产过程中的辅料、配料、废料再生产出一系列的新产品
来,而不是统统扔掉副产品。对美国工业的直率批评给爱迪生带来了不少麻烦,尤其是战争
爆发后仍然到处讲述学习德国工业的先进的科学管理办法就更会遭至非议。我们从爱迪生下
面一段话中便可以清楚地了解到这位发明巨师在政治方面的天真和对犹太人所抱的偏见。比
如,爱迪生对自己的一位朋友说过,一种发明如果实用到就是连犹太人也乐意掏腰包的话,
这项发明才能算成功。实际上,爱迪生的这段话或多或少地包含着对犹太人的一些善意的讽
刺和佩服。爱迪生在新闻媒介中的频频表态,却又对德国境内发生的排犹太人情况的不了
解,某种程度上使人们对这位享有崇高声誉的发明家有点失望。
爱迪生思维敏捷,比其他人更早地感受到了1914年8月欧战将为自己的事业带来影
响。他的工厂的某些原料是从英国进口的,而现在英国已将这些原料留在国内使用。当禁令
公布时,英国正有一只装了10万镑石碳酸的船要开往美国,但这一来药品只好卸下。有些
原料是从德国来的,由于英国的封锁政策,德国的出口也受到阻碍。
欧战对爱迪生企业的第一次影响,是石碳酸(或称苯酚)供应方面的问题。爱迪生的唱机
工厂平常每天使用1吨半的石碳酸,现在没有供应,不能制造唱片。问问各家化学药品公
司,没有一家有货,工作只好停顿。化学药品公司说:“现在开始从事研究,要想石碳酸上
市最少还得等到一年以后,而且谁也没有把握。”
爱迪生准备自己制造石碳酸。其原因之一是他不想使自己的唱片厂停产;另一方面,对
专家们的武断——也许在美国根本无法生产石碳酸,即使能够生产,成本也将十分昂贵,而
且用不上几个月的功夫,工厂就得停产——爱迪生颇不服气。
于是,爱迪生立刻动手把蓄电池用的镍工厂一部分改装为石碳酸制造工厂。那时大家只
知道石碳酸是从石炭提炼出来的焦油,再进行蒸馏制成,谁也不明白详细的方法和设备。爱
迪生仔细研究了五、六种生产合成石碳酸的方法,最后将其选择范围缩小到两种,又亲自将
两种方法拿到实验室试验,结果选定了硫酸工艺。接着,他与化学剂制造商协商,问他们是
否愿意建造石碳酸厂,为他提供原料,如果愿意,将在何时供货。这些制造商非常谨慎,因
为建造这样的工程并无前例可循。爱迪生一再表示,不会出现问题,一上马就能成功,没有
发生故障的可能。一家厂商表示可以在6个月内供货,一般的厂家表示要用七个月、八个
月、甚至九个月的时间才能实现。
为了争取时间,爱迪生亲自动手干起来,他聘请了40名化学家和绘图员,把这些人分
成三级,每组工作8小时,而他自己则吃住在实验室。爱迪生不分昼夜地工作,困了就在自
己的这张只两英尺宽,长度不足伸直腿的办公桌上睡一、两个小时。有一天半夜,一位工程
师来找他,让他到工地解决一项机器安装的问题。爱迪生摸黑从办公桌上爬起来,匆匆拿起
帽子,戴在头上。可是,还没走两步,他就用更快的速度把帽子摘了下来,使劲地甩了出去。
“怎么了,老头子?”这位工程师问。“我也说不好,我觉得有什么东西在我头顶上爬
来爬去。”事情终于搞清了,在爱迪生工作的这段时间,他的帽子里有一窝老鼠定居了。
爱迪生的工作环境总是乱七八糟。有一次,他妻子建议在他的办公桌旁放一只痰盂,对
此,爱迪生答道,“用不着,地板就是我的痰盂,而且我已经用惯了,我不用担心把痰吐到
痰盂外面去。”
不久,爱迪生新建的石碳酸生产厂投产了,他用了20天的时间就生产了700磅石碳
酸。接着产量迅猛上升,不久就超过了爱迪生唱片厂的需要,剩余产品被销到其他厂家。
可是成功给他带来了麻烦。爱迪生不久就被掮客、代理人包围,争先恐后地将他的多余
产品购下。其中有些人是需要苯酚制药品,但也有些人却另有打算,因为苯酚可转为苦酸,
而苦酸又是数种炸药的必要成份。苯酚危机,当时只是此类化学药品危机的开端,接下去就
是苯。他向一家大型钢厂提出制苯的申请,但遭到该厂董事的拒绝。最后,爱迪生不得不开
始自己制苯,同时也生产其他战时的必需品。
这时,美国工业迫不及待地向他求援。橡胶公司需要苯胺,不出几个月,爱迪生就从苯
中提炼出这种物质。接着,又有人向他索取皮毛染色剂和苯胺盐。他于是造起几家工厂,为
他们提出了所需的产品。
爱迪生不希望发生战争,也不主张卷入欧洲战争。他相信:美国只要拥有合适的武装,
就不担心受到攻击。1915年5月,德国用鱼雷击沉了“露西塔妮娅号”客轮,1198名旅
客,其中包括100名美国人遇难,爱迪生依然坚信:“是否参加战争,目前美国会作最后的
抉择。”爱迪生还讲:“我们拿什么参战呢?我们没有军队,没有军火,我们是一伙没有组
织的乱民。不要以为德国会把我们的介入放在眼里。”
爱迪生主张建立纯粹用于防卫的武装力量。事实上,自1910年以来,他一直在研究将
自己的新型蓄电池用在潜水艇上。7月间,4名年轻的潜艇军官参观了爱迪生的实验室,向
他讲述了氯会中毒是当时潜艇人员面临的主要危险。在其后两年的时间里,爱迪生设计了一
种水下应用的蓄电池。继而他发现了以氢氧化钾溶液取代硫酸的根除氯中毒的方法,又于无
意中将潜艇的航程从100海里提高到150海里。欧洲战争爆发后,有两只美国潜艇安装了这
种爱迪生蓄电池。爱迪生来到布鲁克林海军基地参观实地演习时,他的电池被用来上下翻
滚,模拟潜艇运动方式。关于此次参观,有一段令人兴奋的记载:爱迪生告诉实验人员说:
“让它晃得更剧烈些,再倾斜一些,撞它一下。你想怎么考察就怎么考察,我已经作了各种
试验,你不可能难住它。”爱迪生还说,这种电池的寿命将达“4年至8年——潜艇坏了它
也不坏”。
考虑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战争,对于爱迪生来说并不是头一次。几年之前,当美国与智利
之间似乎要发生一场争斗时,他曾详尽地解释了用电取代枪支弹药的可能性。他说,每一位
电工都会有他自己以电降敌的想法。他在《纽约世界报》发表了关于用电来防守城堡的观点:
“在城堡里,放上一台两万伏交流电发电机,一条线接地。将控制在每平方英寸有400
镑的高压水流与两万伏高压电接通。只要随时放开龙头,就可以准确无误地把冲上来的敌人
击倒在地。每个接触到水的人受到交流电袭击以后,甚至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那些攻打
城堡的,即便是千万人一涌而上,也只消几千个防守队员对付他们就够了,而且他们没有任
何逃脱的希望。准备教训美国的外国士兵们可以在我这种城防之外兜圈子,但他们甭想进
来。防守人员可以根据需要控制电压,不一定非得让对方死亡。他可以放低电压,只将敌人
击呆,然后走出城堡,把中电的将军和一些值得留下的人捉住,以便索取赔款或用于交换。
其他人,如果方便,就囚禁起来;不方便,就提高电压,送他们去‘极乐世界’。”
《科学美国人》在转载这篇文章时说:“这是最美,最迷人的图景。”
爱迪生在这方面也有发明。19世纪90年代初,他曾与人合作制成了“西姆斯——爱迪
生”鱼雷,它可以放在战舰前三公里远的地方用电遥控发射。
爱迪生还有许多应用于战争的发明设想。在1898年美西战争中,他第一次与美国海军
部接触时,就曾向海军部建议,应该在弹药里填充一种碳化钙和磷化钙的混合物。这样炮弹
落在敌舰附近水域起爆后能持续燃烧数分钟,从5英里之外就可以看清敌舰。
在莱特兄弟完成向基蒂霍克沙丘的飞行之前,爱迪生就预见到人工飞行器和电力将在战
争中发挥作用。他说:“鱼雷艇可派到战舰前方两英里远处,严格监视该区域的敌情,时刻
准备击毁进入射程之内的敌人。此外,还可以使用飞行鱼雷艇,只要飞到敌舰上空,掷下
100吨重的炸药,就足以消灭价值500万美元的战舰。
“我的设想中还有一种炸药枪。当然我本人是无意设计杀人武器的,但我知道如何制造
它们。硝化甘油是一种最危险的物质。放上一点用锤一敲,你就会被送进冥冥地府。在磁力
探矿的炸药试验过程中,我还发现碘化氮更危险。它的灵敏度之高,只消对着它一喊就可以
引爆。放一点在桌上,你大叫一声,它就会爆炸。”
充任海军技术顾问
1915年,战争的前景步步临近。美国是否应参战,这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5月30
日,爱迪生接受《纽约时报》记者的采访,并在报纸上发表了三个整版的爱迪生对战争的看
法。在这篇报道中,爱迪生既不赞成建立大规模的常备陆军,也不主张建立大规模的常备海
军,但应有足够的防卫武器,这样战争爆发后再投入行动不晚。他说:“我不仅倡议建造无
数潜艇……使它们处于临战状态,而且,要制造大批的港口护卫水雷和能在紧急情况下迅速
布雷的船员。”
另外,爱迪生还建议,美国必须建立一所由海军、陆军、政府三方控制下的科研机构。
他说:“我认为,除上面谈到的这些,政府还应建立起处于陆军、海军和政府三方联合控制
之下的巨大的研究实验所。利用这一研究机构,不断提高大炮的威力,发掘新型炸药的制造
工艺,不用耗费很多的钱,就可使陆军、海军的技术不断进步。当我们这样做了,我们就能
用它的研究成果,迅速造出最新最有效的大批战争工具。”
出自一位伟大发明家之口的建议立即得到了政府、海军方面的高度重视。7月7日,海
军部部长丹尼尔斯(JosephusDaniels )由于读了这篇报导,致信于爱迪生,说明海军方面最
大的希望就是发挥美国人的聪明才智,制出能应付新型战争的机器和设备。为此,他打算建
立一个发明与研究部门,将有关人员提出的设想与建议交付该部门考虑。信中写道:
“我觉得如果有一个举世闻名的发明天才能随时的帮助我们解决许多重要的问题,那么
我们相信我们的参战的计划必将引起更多人的注意,而战争力量的后盾也一定更会大大的增
加。我们认为你是最适合于这需要的人,因为你最有能力把理想化为现实,你除了你那独特
的智能以外,在你的指挥之下,还有着关于这种工作的世界上最优良的条件……“我有很多
的事情要向你请教,但是遗憾的是现在除了海军部对你的感谢以外,旁的一无所有。在我想
到我们的祖国和你对于她的责任感时,我相信你是一定会首肯的。我谨在此向你致谢。”爱
迪生是否愿意作这个研制部门的首领?1915年7月13日,爱迪生的总工程师兼个人代奉赴
华盛顿,声明爱迪生已允就,但必须与爱迪生会商于格伦蒙特而定局。但又分头行文美国航
空学会,美国化学会,美国电化学会,美国电工学院,美国采矿工程学院,美国数学会,美
国航空工程师会,美国土木工程师会,美国采矿工程师会,美国发明人同业会等11个专门
团体的会长,请他们每家推荐两人到海军顾问委员会工作。另邀请米勒·里斯·哈钦森
(M·R·Hutchison )加入。1915年10月7日,于华盛顿海军部召集第一次组成会议,定名
为“美国海军顾问委员会”,爱迪生被推举为委员长,威廉·桑德斯(William Saunders )
担任主席,爱迪生与丹尼尔斯原约定只担任顾问,不涉及行政管理等事务。本机关初仅附属
于海军总长办公室下,翌年8月26日,开始由国会认为合法机关,而规定其地位。
对于现代战争的真实含义,爱迪生发表了有关言论。在第一次会议结束不久,他就警告
大家说:“走来的士兵再不是那种手持大刀,嗜血成性的野蛮人。他首先是一位机械师。未
来的战争,也就是说,如果美国参加这种战争的话,将是机器之间,而不是活人之间的战
斗。”不久,他又把问题说到了要害之处:“科学将把战争变换成一种可怕的东西——可怕
得令人不敢设想。不用多久,我们几乎一按电钮,就能射死成千,甚至成百万的人。这种屠
杀将恐怖得惨不忍睹,只能用机器来进行。”当有人谈到欧洲已经使用了如毒气、火焰喷射
器等可怕的武器时,他的态度之含混,使当事人很难猜透他的意思。人们问爱迪生对这些武
器的看法时,他说:“这些东西用于防卫是无可指责的,但不能用来对别人发起进攻。一个
人在保护自己时,有权抓、挠、咬、踢,但是,当他处于攻击他人的地位时,就没有这种权
力了。”
爱迪生的这些言论是在1915年秋去旧金山参观泛美博览会的途中及归来时发表的,他
的话体现了许多第一次了解到战争真实含义的体面人物的思想特点。
这次博览会的高潮之一,就是10月21日的“爱迪生日”。“爱迪生日”是专门纪念爱
迪生使人类从黑夜沉沉解放出来的电灯发明36周年。据说,这是一次盛大的宴会,它的奇
特之处在于所有的食品都是用电加工出来,当然,这在现代文明社会,微波炉进入寻常百姓
人家的今天来说,似乎是不足为怪的。庆祝会上,西奥兰治实验室进行了一种新留声机唱片
表演。在旧金山,爱迪生还应邀出席了电报家宴会。
亨利·福特也参加了博览会。福特第一次遇见爱迪生是在1896年的事。当时,爱迪生
在底特律设有发电所。福特抵达底特律后,第一个找到的工作,就是“火力发电所”的技术
职务。那一天,他拜访了火力发电所,求见经理先生,希望能让他找到一份工作做。他先递
上一份履历表,然后接着说:“我对蒸气引擎稍具一些经验,我想请你让我在发电所里工
作。”
负责人看过福特的履历表,就一边听福特说话,一边点头,接着说:“你有蒸气引擎的
知识,那正好。现在有一台机器发生故障,你就先修理看看,录用的事以后再谈吧!”
严格说来,这就是一项求职考试。福特立刻动手修理机器,到下午6点,他就把蒸气引
擎充气修理好了。对此,发电所的人都十分惊讶,因为那台出故障的机器虽已被修过好几次
了,但始终没有人修好它。于是他立刻被任命为技师,待遇是40美元每个月。
在他来到发电所的10个月后,他便被提升为发电所的所长,月薪高达100美元。
福特不为薪水高低,一心工作。下班后,他往往回家去研究汽油引擎的试作,他把辛苦
研究出来的汽油引擎不厌其烦地加以试作,以求造出最优良品质的成品。福特对发电所的工
作也作了各种的改良,特别是在提高工作效率方面,有了突破性的贡献。例如,三班制工作
制度使工作效率大大地提高。
福特的敬业精神,得到了爱迪生的信任。最后,福特担任了爱迪生公司的总工程师。福
特也十分尊敬爱迪生的发明和努力不懈的精神,当他完成汽油引擎的试作后,便带着这件作
品请爱迪生过目。
爱迪生说:“福特先生,你真伟大,真是辛苦你了!对研究的艰辛,我是相当了解的,
但是为了造福社会,希望能忍耐,并请继续研究。引擎是动力的来源,除了电力外,将来一
定会使用汽油,你要好好地研究。”
当爱迪生如此恳切地对福特说,福特感动得几乎掉下眼泪来。他心想:我一定要让汽油
引擎成为伟大的发明。
从此以后,爱迪生就和福特成为好朋友,两人来往得很密切。虽然爱迪生比福特大16
岁,但是他们有共同的研究兴趣,因此年龄的差异并不影响他们的友谊。
只要一有机会,爱迪生就会勉励福特。后来,福特独立开设工厂的路程虽然相当艰巨,
但由于有爱迪生的鼓励,他终于勇敢地接受命运的挑战,而向成功的旅程迈进。
这次,亨利·福特和爱迪生等人一起到附近路德·伯班克(Luther ,Burbank )的圣罗
莎苗圃作了一次访问。路德·伯班克是著名的果树栽培学家。好几年来爱迪生一向仰慕这位
和善的加利福尼亚植物学的魔术家。他们两个人的研究方法——一个在发明世界,另一个在
植物世界中——是有许多的共同点的。爱迪生曾说:“伯班克想研究一种植物学时,先种了
一亩地的那种植物,等它们抽芽长成后,他便仔细地从中捡出一枝来,再从这一枝上研究它
的种子。这也就是我的研究方法。”福特想调查一下伯班克新培育出的家桃是否能长成形状
大小都相似,以便于机器采摘。
他们来到伯班克的植物园。伯班克拿出一本签名册来,请两位显赫一时的贵宾签字。册
中第一项是“姓名”,第二项是“住址”,第三项是“职业”,第四项是“嗜好”。爱迪生
用了他那清秀的笔法在第四项上写道:“一切事物。”而后他把册子递给福特,说道:“照
样的写吧。”
这次旅游,是一次未经计划的休假。他最喜欢这种玩耍,因为它含有顽皮孩子逃学的味
道。爱迪生接受轮胎制造商哈维·费厄斯通的建议,放弃专列,同乘汽车。这样3个人就可
以同路去圣迭戈,参加那里即将举行的另一次“爱迪生日”。
这是一次愉快的旅行。在分手之前,爱迪生提议来年再抽空出来野营一次。大家对这一
建议似乎兴趣不大。但爱迪生终于说服了他们两人,尤其是福特。但最终福特还是因为生意
事务而没有践约,费厄斯通(Harvey Firestone )最守信用。第二年,他带着夫人、小儿
子、几名仆人和一位上等厨师同乘一辆载着冰箱、食品的卡车,开始了行程1000英里的旅
行。约翰·布鲁斯(John Bur -r oughs )也参加进来,起点是新泽西州,穿过阿迪龙代克斯
山,几乎到达加拿大境内,然后扩向佛蒙特州。旅行设备由爱迪生提供,最使爱迪生自豪的
是,他的一只蓄电池不仅可供照亮露营地,还为4个帐篷的照明准备了充足的电力。
约翰·布鲁斯曾写道:“能够看见爱迪生这样的闲雅游荡真是极有趣的事。他在中午时
在树下铺了一条毛毯,曲着身,和衣的睡着。他睡得那么的甜蜜,简直像一个婴孩。在天还
没有亮时,便起身跑到火盆边加上一些柴块。有时坐在河边池旁给自己化装着。他时常批评
我们的饮食太过度,滔滔不绝地宣传他自己的节食主义,他每餐只吃一小块烘面包和一杯热
牛奶。
在一个寒冷的晚上,爱迪生发明了一个铺叠床毯的新方法。他把几条毛毯连结起来,自
己一个翻身跳了进去,他就算上床睡觉了。”爱迪生是他们一行中无可非议的首领。在其后
的几年里,他们这些人又多次出行,每次都是预先确定出露营地,计划好路线,订出旅行守
则。
爱迪生和亨利·福特之间的友情,是尽人皆知的。1915年,亨利·福特组织的“和平
之舟”前去欧洲游说,希冀说服交战双方互相妥协。当时爱迪生偕孩子到码头为福特送行,
在返身上岸时,福特对他说:“你必须留在船上,你必须留在船上。”福特说完露出了令人
不解的微笑,但是又显得非常认真的样子喊道:“如果你留下来,我给你100万美元。”福
特的传记作者记录说:“爱迪生由于耳聋,没有听清福特的话。福特又重复了一遍,这位发
明家只是笑着摇了摇头。然而他又向他的朋友保证,他全心全意地支持他的行动。”
虽然爱迪生像福特一样,以为通过几位善良人士从中斡旋,即可导致和平的到来,但这
种信念并未影响他在海军顾问委员会承担的工作。1916年,他把越来越多的时间都花费在
了这种工作上。
1916年5月13日,纽约举行国民备战大示威。据预先布置,爱迪生将加入游行。反对
党投书恐吓,说将致爱迪生于死地。爱迪生不顾恐吓,仍然出席了这次大游行。由4名暗探
左右夹持,游行到终点,没有发生意外。海军谘议处人员与爱迪生同行,居工程师队之首,
沿途的人争识爱迪生而且大声喝采、鼓掌。报刊对这次游行进行了报导。
专心投入海军防务
1917年1月,即在美国参战的三个月之前,爱迪生受丹尼尔斯之请,研究如果美国参
战后,应作何计划,并借助何种新发明等。因此,他把自己的事务全部托付给了自己的副手
和同事,并停止正在进行的其他实验工作,专心致力于海军防务,历时两年之久。实验室中
雇了50名巧匠,专制应用仪器。全体人员中包括青年工程师数名、实业机关及各大学所派
的自愿专家。丹尼尔斯后来在为司考特书撰写的序言中写道:“爱直成海军军官,且数月不
离海军部,又数次巡行深海,就近实测,而谋解决诸要题。”其实验每达相当程度,即呈明
陆海军人员,候命而继续完成。
1917年2月,为了实现把英国困死的狂妄企图,德国命令恢复无限制的潜水艇战,对
所有在战争区域出现的中立国船只均进行攻击。德国指挥部并非不知道这样一来必将把美国
推向反对自己的战争,但他们想进行一次冒险,争取在美国进行总动员之前就把美国打垮。
几个星期之内,又有几艘美国商船被鱼雷击沉,生命财产都遭到损失。
当时,威尔逊(Woodrow Witson )总统正在竞选连任。威尔逊在连任总统之前对参议院
说:“任何一国不应控制另一国;任何一个大国不应成为世界陆地或海洋的主宰;必须限制
军备;必须建立一个国际组织以维护持久的‘彼此平等的和平’,即‘没有胜利者的和
平’。”但在总统讲这番话的前三天,德国政府已告知其驻华盛顿大使约翰·海因里
希·冯·伯恩斯托夫伯爵,不加限制的潜艇战即将恢复,即使此举必然导致美国放弃中立。
为了适应新的战争形势,威尔逊不得不要求国会宣战。1917年4月6日,美国终于加
入协约国向德国宣战。
美国参战后,爱迪生打电话给普林斯顿大学校长希本,请他派4位物理学家来协助解决
研究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卡尔·康普顿(Karl Kampton )是被派来的人员之一,他写道:
“刚见到爱迪生先生,还没来得及问好,他就拿出一支铅笔,给我描述海军顾问委员会交给
他的任务——在不改变鱼雷航程和尺寸的情况下,通过改进鱼雷的推动装置,使鱼雷的药载
量加大。接着,他非常简要地介绍了一下这种鱼雷的研制历史和应该具有的性能,最后,爱
迪生告诉我,等找到答案再来见他。”
康普顿再次见到爱迪生时,他告诉爱迪生,为改进推动装置,他找到了3种燃料。爱迪
生把这3种燃料全部推翻。“第一种燃料只能从德国获得,无法采用。第二种燃料已作过试
验,因为有爆炸危险,只好放弃。第三种燃料含有木酒精,水手们会饮用,所以也不合适。”
康普顿最终又提出了另一种选择。爱迪生看过技术细节之后,要他去找执行同一任务的
哥伦比亚大学的青年研究,看他们的结论是否相吻合。
如何防范德国潜水艇的攻击?一方面,发挥美国潜艇的作用。当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
战时,约有50艘潜艇在服役。另一方面,改进和发明潜艇装置。这问题在海军顾问委员会
最先被提出来时,爱迪生特地邀请古立奇(Coolidge )博士来商量。古立奇博士是将爱迪生
发明的电灯改良为钨钢白热丝电灯的科学家。爱迪生一向将他的能力估得很高。爱迪生和古
立奇博士一致认为,防止潜水艇攻击的最好方法是“水中听音机”。
“古立奇先生,对于利用水中听音机事先知道6公里外来袭的敌人潜水艇的方法,以及
如遇敌人鱼雷攻击,我方船只能迅即换转90度的装置,希望你来想办法。”爱迪生问道。
“这很困难,不过愿意试试。”古立奇回答。
古立奇博士果然不使爱迪生失望,没多久发明出能发现在附近3公里内海中潜水艇的
“潜水艇探知器”。有这项设备,美国海运的损失大为减少。
潜艇预报装置的设计一直占据着爱迪生的思想。早在欧洲战争爆发之前,美国海军就在
寻求一种更灵敏的扩音器,充当探测潜艇的装置。一般应用的碳粒式扩音器电阻太大,爱迪
生计划用金属粒取代。然而,金属粒又不够灵敏,因此,他找到了一种巧妙的制作较轻金属
粒的方法。首先,他搞来一批猪鬃。在猪鬃上镀上各种不同的金属。镀过金属的猪鬃被切成
1%英寸长,置于苛性钾溶液,将猪鬃蚀去,最后只剩下一个小金属圈。这些小金属圈微粒便
在实验扩大器中代替了碳粒。
反潜战的另一战术,基于鱼雷不是直接向敌舰开火,而是找提前量截击这一事实。爱迪
生应用这一事实,通过计算与实验,找到一种使军舰突然调向避开鱼雷的方法。应用这种方
法,不管军舰的速度有多快,舰体有多长,都可以在相当于舰身2/3到3/4长度的范围内与
自己原来的前进方向成直角。装有这种设备的军舰还配备了测听器,只要发射鱼雷的声音一
到,调向就开始了。
爱迪生在战后解释说:“这种调向装置,像多数高效装置一样,结构极其简单——只用
几根粗绳拴上极大的锥形海锚即可。这种装置设在船头,而不是船尾。锚一落下,船头停止
了运动,船尾便自动调转方向,仅冲出几百英尺远就可以完成调头。”
调头装置试验成功以后,潜艇之威胁实际已被扫除。这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创造。它是在
对潜艇活动的研究中得来的。爱迪生从海军方面获得了自开战以来被潜艇击沉的船只的地
点、时间等资料。他根据这些资料,抽象出许多细节,将攻击的日期、时间、海路、港口及
灯标位置进行归类分析,从中获得了惊人的发现:多数船只受到潜艇攻击的事件都发生在它
们战前曾航行过的路线上。另外,从夜间沉船数目只占全部沉船数量的6%来看,多数船是
在白昼穿过危险区。由这些数字即可不费气力地推导出船只被攻击的方式、时间和地区。
如果能够以实验证实,爱迪生绝不满足于推断。因此,他准备了一张上面绘有英格兰、
爱尔兰、苏格兰的海峡和海岸的装有木楔的海图。官方对爱迪生的模拟实验记录道:
“这幅海图被分成许多方格,每格边长代表40英里,这个数字正好是处于方格中心的
潜水艇能够发现货轮冒出的青烟的距离。每个方格中都有一个楔子,楔子下是插板。一个人
提出要把30只船送入法国或英国的港口。他的对手用13只楔子代表13只潜艇。他的船只
将在不同时间冲进不同的港口,他的对手便把潜艇放在他认为能够发现船只通过的线路,如
两者相吻合,船只就被认为是击沉。通过模拟,他们指出,只要依靠某种方式,船只就可以
安全送入港口,只有少数几只能被潜艇发现。”
爱迪生关于海战方面有很多设想。在离美国东海岸50至100英里的海域设几十只浮
标。每只浮标由3人管理,浮标上的人员都被提供够4个星期用的食物和淡水,让他们呆在
这里监视海域,如发现潜艇活动,就用无线电报告海岸。爱迪生说,用无烟煤作燃料,可使
轮船被潜艇发现的距离从40英里半径降到20英里。如果再去掉桅杆和烟囱,或将这些突出
物伪装起来,被发现的半径就可以进一步降到12英里。爱迪生针对舰船烟囱的毒烟设计了
一种特制的面具,并亲自在一间充满了硫酸呛人气味的密室里试验面具的效果。他还设计了
拦截鱼雷的网,扩大舰队视野的潜望镜,甚至制订了保护泽布勒赫港的具体措施。泽布勒赫
港是1918年英国皇家海军袭击的目标。爱迪生想用无人驾驶的电动平底船,装满炸药,由
陀螺仪舵控制,来巡视海面。
计爱迪生受命于丹尼尔斯以后,实验发明所取得成绩,曾向华盛顿当局报告者,得39种:
1.窥听潜艇器。
2.船只转弯捷法。
3.救货船受潜艇攻击法。
4.冲撞垫。
5.领导商船脱离水雷区域法。
6.涂饰货船,以遮眼法,以焚硬煤法。
7.用潜水浮标,以防海岸法。
8.用浅水炸弹测海深法。
9.护送舰之航海灯。
10.蒙蔽天边法。
11.阻鱼电网。
12.水下探灯。
13.油质烟幕弹。
14.探灯之高速快门,备发信号用。
15.辟水弹。
16.从侧面窥视他舰潜望镜之轮廓法。
17.引诱潜艇之囮法
18.商船于危险区内折行避难法之研究。
19.减少战舰颠簸法。
20.自空气提取气法。
21.保持沉水后潜艇之稳固平衡法。
22.潜艇用验氢存在法。
23.侦察潜艇来袭之诱导天平法。
24.烟中保持潜望镜或其他观察镜之效力法。
25.投射弹前段装卧轮法。
26.最布鲁格(Zeebrugge )港浅水埋鱼雷法。
27.反光镜通信法。
28.瞭望员用器。
29.油弹,备阻碍潜艇视线。
30.煤库内灭火法。
31.侦察敌人飞机法。
32.听声测远器。
33.船舶用电话。
34.发炮瞭望台之云梯。
35.化学反应弹。
36.黑夜望远镜。
37.涂蔽敌人潜望镜用之油。
38.防止水花遮蔽测远器光路之法。
39.保护潜艇炮及他用炮类不锈法。
这些工作实际都是爱迪生本人完成的,或是在自己的实验室,或是在海军基地,由官方
派海军人员协助。这些发明全都是防御性的东西,而非攻击性武器,从这里就可以看出爱迪
生还是厌恶战争的。
大战结束后,爱迪生是唯一获得海军部“特殊勋章”的平民。
但是,由于爱迪生不了解海军传统,海军部有人怀疑他是否能帮助美国海军打赢这场战
争。他在几年以后说:“在战争期间,我作了大约40项发明;每一项发明都十分成功,可
是他们一项也没采用,都闲置了起来。海军官员讨厌平民插手他们的工作。这些人开办的似
乎是封闭公司。”
一种说法是比较客观正确的,海军部只是想借用爱迪生的威望使公众相信政府。爱迪生
后来也发现了这点,但他没有时间来抱怨,对他来说,某项发明只是他的生活组成部分,而
非最后目的。在他一生中,他对发明只是“发明”而已,至于发明以后的事,他往往扔到一
边不顾。
1918年11月,大战结束,爱迪生卸去海军顾问委员会的职务,重返研究所工作。
这时,爱迪生71岁,精神矍铄。他自豪地说:“我的祖父、父亲都活到90岁以上,我
到90岁,还有20年,从事于新的发明,有的是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