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蒙学乡里

    雍正二年(1724年)六月十五日午时一刻,纪天申饭后到书房纳凉,靠
在一张楠木椅上,手里捧着一卷书翻阅。看着看着,便进入了梦乡。.....他看到
从窗户钻进一只猴子。只见它只吃完桌上的果品,就到书橱翻腾那些书,像人一
样,一部一部地翻着,看完的便扔在了地上。当将最后几橱书都捣腾到了地上时,
已是一片狼藉。这时,猴子见纪天申手里还拿着一卷,就蹿上来夺......纪天申
一急,醒来知是一梦。看着手中空空的,书已掉在了地上。这时,儿子纪容舒房
里的一名老婢女走进书房,向老太爷施礼说道:"恭喜老太爷,午时一刻,大老爷
房中的张夫人,添了一位少爷。"这个刚降生的男孩,是纪天申的第五个孙子,取
名纪昀,字晓岚。纪晓岚还有个哥哥,名卓,字晴湖。纪天申的另外三个孙子--
纪暄为容雅所生、纪晖为容恂所生、纪昣为容端所生。
    这纪府里的五公子纪晓岚,皮肤白嫩,容貌端正,天资聪颖,禀赋异常,倍
受一家人的宠爱。
    纪晓岚两三岁时,每天睡觉很少,常常白天玩上一整天,晚上还要玩到深夜,
乳娘李妈困得眼皮都睁不开了,纪晓岚却玩得兴趣勃勃。四五岁时,婢女晚上带
他到屋外去玩,他东钻西跑,同白天一样快。于是,人们发现这孩子实在有些与
常人不同:在漆黑的夜里,他的两眼炯炯发光,不用点燃灯火,就能看到黑暗中
的物件。这实在令人惊叹不止。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这种特异功能却慢慢地
消敛了。
    纪晓岚69岁时,在所写《槐西杂志》中,有如下一段记述:"余四五岁时,
夜中能见物,与昼无异。七八岁后渐昏阍,十岁后遂全无睹。或夜半睡醒,偶然
能见,片刻则如故,十六七岁后以至今,则一两年或一见,如电光石火,弹指即
过。
    盖嗜饭日增,则神明日减耳。"
    他这时已是文章泰斗,享有盛誉,不会编造出古怪离奇的故事骗人,所以人
们都是相信的,确也如此。
    幼年的纪晓岚,很喜欢听大人讲故事,整天缠着大人们讲个没完。故事讲得
最多的,是他的爷爷纪天申。在老太爷的五个孙子中,小纪昀口齿伶俐,乖巧异
常。老太爷常把他搂在膝前,讲述古往今来的传奇故事、神话传说。小纪昀听得
津津有味,迷恋不已。
    后来,老太爷一句一句地教他背诵律诗绝句,往往刚教三四遍,他就能一字
不错地背诵下来。老太爷惊喜异常,便盘算着,要给孙子请一个有名望的先生,
早些给他开蒙。
    这年夏天,纪晓岚刚满五岁。纪天申为孙子请来了一位启蒙老师。这位先生
名叫及孺爱,河间府交河县人,与纪家是姻亲,按辈份来排,当称他的学生纪晓
岚为表叔。
    及孺爱在弱冠之年就考中了秀才,但直到四十,却屡试不第,也就打消了科
举进仕的念头。他是一位学识渊博的人,谈古论今,滔滔不绝。原在家赋闲,连
续接到纪天申的几封家书以后,不好推辞,便来到纪府。
    及先生首先教纪晓岚学《三字经》。开始几天,每天教20余字,原以为这
样就学得不少,不曾想这孩子过目不忘。念几遍就背熟了。于是,以后便每天多
教几句,不到一月,就把一本《三字经》背熟了。接着,及先生又教他《千字文》,
刚满一月,小纪昀已经是倒背如流。及孺爱欣喜异常,为遇到这样一个学生而十
分自豪。
    一天,纪天申来到塾馆,想看看孙子学得如何。及先生见面就夸奖起来,说
这种天资颖异的孩子,只能出在纪府。老太爷十分高兴,捋着胡子笑个不停。接
着,便把孙子叫到跟前,让他把学到的功课,背诵一遍。
    纪晓岚小口一张,就像江河流水,滔滔涌来,清扬悦耳。
    《三字经》、《千字文》,都是一口气背完,一个字不错。老太爷听着不断
抿嘴,微微地笑个不停。
    听完孙子的背诵,老太爷又拣出当中的几个字,写在纸上,让纪晓岚来认读。
纪晓岚读得一字不误。老太爷回过头来,拍拍及先生的肩膀,笑着说道:“纪昀
如此长进,全仗贤甥教诲有方啊!贤甥博学多才,还望对他严加训导,以期养育
成才呀。"说罢,老太爷和及先生商量起来,下一步要如何教这孩子读《五经》、
《四书》,和练习写字。
    纪晓岚听了爷爷的夸奖,小脸上露出甜甜的笑容。在他幼小的心灵里,产生
了一种思学若渴的愿望。只不过他活泼顽皮,有时也会受到先生的训斥。虽然他
闻过则改,但却改而又犯。倒是在学业上,能够不断长进。
    这时,纪晓岚的父亲纪容舒被放了外任,到云南出任姚安军民府知府。从直
隶到云南,远隔千山万水,并且考虑到任期不会太长,便把家小留在故里,托咐
四弟纪容端多加照管,自己便前去赴任了。
    纪容端是府学庠生,精读经史,工于诗词,他很喜爱纪晓岚,见侄儿天资颖
异,便也悉心栽培。在纪晓岚跟随先生攻读"四书"的同时,纪容端已开始教他作
诗对句。先从对句教起,继而学作诗,纪晓岚所作联语对句,大多用词恰当,对
仗工整,出言幽默,脍炙人口。
    纪容端在启发侄子认真思考时,常教诲他说:"世间没有不能属对的事物,只
要认真思考,总是能找得到、对得上的。"遂以身边的事物为题,要纪晓岚属出对
语,鸟木虫鱼,风花雪月,无不涉及。纪晓岚反映敏捷,对答如流,海阔天空,
思绪纷呈,常出人意外,妙语天成。叔侄俩你出我对,一问一答,有说有笑,十
分惬意。
    这天,纪晓岚又去找四叔出题,一路上蹦蹦跳跳,嘴里还哼着四叔教给他的
"对韵":姐对妹,弟对兄,小儿对老翁。
    三姑唤四嫂,
    二老戏双童。
    家庭百十口,
    世代四五重。
    门前栽杨柳,
    屋后长梧桐。
    古宅秦砖覆汉瓦,
    邻寺铁杵打铜钟。.....
    纪晓岚一抬头,见已走到四叔屋内。四叔说:"你看屋里,还有什么物件没有
对过?"纪晓岚看到婶母李氏正在里间做针线,坐在炕沿上,双腿下垂,一双小脚
上穿两只红缎绣花软鞋,十分惹眼。就冲着容端挤眼一笑,用手一指:"此物尚未
对过。"四叔一笑,出一上联道:"三寸金莲瘦;"纪晓岚眨眨眼:"一双绣鞋轻!
"说罢,笑不可支。
    李氏一听这叔侄俩在拿她开玩笑,停下手中的针线,嗔怒着拿起炕上的笤帚,
骂道:"小兔崽子,这也能用来作对吗?"容端急忙上前劝解:“谁人不有足?"纪
晓岚提衣衿,上前佯施一礼,笑嘻嘻的说道:"何必动无名。"这一对答,把四婶
逗笑了,说道:"去去去。....."叔侄俩被李氏撵出屋来。
    纪晓岚性喜玩耍。一日,要婢女梳上髽髻,状如蝉头,怪模怪样地去街上耍
闹,迎面撞见常来他家行走的和尚惠明。惠明走到近前,笑着说:"五公子,都说
您联语对得好,我出一联可否?"纪晓岚把头一歪:"尽管出来!"老和尚用手拨了
拨纪晓岚的髽髻,出一上联道:"牛头喜得生龙角;"纪晓岚白了老和尚一眼,张
口对道:"狗嘴何曾长象牙。"站在一旁的人,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老和尚也笑
道:"五公子果然天资聪敏,将来定是栋梁之才。"此后,纪晓岚出口成章的本领
在乡里传开了。人们常出对考他,他也常以妙句相对,出语不凡。纪晓岚在书馆
里的功课每天都是早早完成。先生常是早晨布置,中午检查;午后布置,傍晚检
查。书馆里十几个纪氏子弟,每次都是纪晓岚第一个背完功课回家。
    那天傍晌,纪晓岚早早回到家里,找出陀螺和鞭子,等着叔伯哥哥纪昣放学
后一起打陀螺。他等得心烦了,就跑回塾学里观望。
    原来老师在水边闲走,看到人们把收割的芦苇垛起来,有的苫上了苇席。于
是,便编出一个"苇草织席席盖苇"的上联要弟子们来对。学生们对不出,先生便
把他们留下了。纪昣也在其中。
    这会儿,纪昣见弟弟来了,便悄声把上联告诉了他,要他帮着对出一下联。
纪晓岚稍加思索,便有了下联。他把手里拿着的小鞭子,朝哥哥一晃,说道:"下
联不正在弟弟手中?!"纪昣看着鞭子,眉头皱了起来,不解其中用意。
    纪晓岚见先生走了过来,便替代纪昣对先生说:"学生有一下联,不知妥否?
"先生说:"请你答来。"“学生对的是'牛皮拧鞭鞭打牛。'"“苇草织席席盖苇,
牛皮拧鞭鞭打牛。"先生吟咏一遍,便连连叫好。
    接着,又出一上联要纪晓岚来对:
    "鞭打黄牛背;"
    学生们听着有趣,都跃跃欲试。先生见了,便要他们来对。连续对了几个下
联,先生都不太满意。这时书馆外传来几声狗叫,纪晓岚应声说道:"学生对'棍
戳黑狗牙'。"师生听了哄堂大笑。先生赞扬纪晓岚大胆的想象,笑哈哈地让学生
们放学回家。
    纪晓岚8岁的时候,已经读完《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这
四部书。接下来便是读《诗经》、《书经》、《礼记》、《易经》、《春秋》五
部儒家经典著作。他的学业成绩总是在书馆同学中遥遥领先。放学回家,他常常
钻到纪天申的书房里,一本一本地浏览爷爷的藏书,经史子集、百家杂说,无所
不读。有时将记有同一件事的几本书,一齐找出来,对照比较,辩别异同,考其
优劣。有时连地契文书、官家文告、乡间应酬等文稿,也都读得津津有味。各类
书籍都认真诵读,使他养成了博闻强记的习惯。一些难于理解的语句,常记下来
到书馆请教先生。一些篇幅较长的文章,他也能记住层次,述其大概,精警句段,
熟记于心。渐渐地,家中的藏书,已不能填饱他的胃口。于是,他的注意力,便
转向了书铺。
    景城离崔尔庄三里,北依子牙河,是一个水陆码头,商业发达,文化繁荣。
这里文风极盛,人们在劳作之余,崇尚诗词唱和。铺店馆肆门口,都挂着对联招
牌,联语精辟,对仗工稳。纪晓岚常随家人到景城游逛,便将各家门口联语,一
一记住,回来后便和家人及同学们谈论,娓娓道来,如数家珍。
    景城东头,有一书铺,是纪晓岚最爱光顾的地方。书铺主人是一位老儒,世
居景城,人称"冯先生"。冯先生学识渊博,精通书史,广搜善本、秘籍,于是冯
氏书铺饮誉一方。隔三差五,纪晓岚就要跑到这里来,浏览所喜爱的书籍。看完
一卷,再换一卷,有时一卷尚未读完,看看天色不早,就记下页码,下次再来续
读。冯先生起初没有在意这位小娃娃。时间长了,渐渐发现这位俊秀的学童有很
浓的读书兴趣,只是他来了看一阵就走,却很少买书。一卷书拿到他手里,一页
不拉地翻阅,读完了扭头便走。端详他的穿着打扮,又不象贫家子弟。
    一次纪晓岚正捧着一部《紫山奏议》阅读,冯先生走到他跟前说道:"这部书
是明季直隶省永年县胡瓒所撰。胡瓒是闻名一时的俊才,弱冠之时即登弘治癸丑
科进士,曾任大同巡抚。胡公才智超人,所陈边防六事,皆为圣上嘉纳,后来当
了工部尚书。鄙处尚有胡公所著《巡边录》八卷。公子少年大志,将来定是国家
栋梁,两书不可不读,公子有意购买,可七折收费。"纪晓岚没想到主人一上来就
是一套宏论,这下可把他窘住了。他看冯先生慈眉善目,便施礼道:"请先生海涵!
晚生今天有事来景城,原本没有购书之意,路经贵铺前,只想进来看看,让先生
见笑了。"纪晓岚答得彬彬有礼,说完想一溜了之。
    "公子且留步!你先把书带着,改天再还书金不迟。"纪晓岚见主人如此盛情,
感到走停两难,只好讲明实情。
    "先生不要生气,实是晚生看过一遍后,就不用再买了。
    望先生多多原谅。"纪晓岚忐忑不安地回道。
    冯先生见晓岚如此回答,便捡出几篇《紫山奏议》中的奏稿,让纪晓岚复述。
纪晓岚一一讲述其主要内容,精警之处竟一字不错。冯先生惊诧地睁大眼睛说:
"公子过目成诵,真是天下奇才,日后定为国家栋梁,老朽失敬失敬!"问明眼前
的小孩即是崔尔庄纪容舒的二公子后,冯先生高兴异常。冯先生和纪容舒早就相
识,冯、崔两家又是世交,便连忙说道:“贤侄以后只管常来看书,愚伯是非常
高兴的。铺里人多嘈杂,不是读书之处,老朽有一间书房,白日闲着,贤侄来后
就在书房里读,定会满意!"随后,冯先生将书铺交给别人照看,把纪晓岚拉到内
宅,看过书房,又热情地款待了他一顿便宴。纪晓岚受到如此礼遇,有点儿受宠
若惊,称谢不迭。
    此后,纪晓岚常去书铺里借书看,有时一卷没看完,又爱不释手,冯先生就
让他带到家中去读。这样,在他小小的年纪,就读了许多古今名著,包括他喜欢
的《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拍案惊奇》及一些明人笔记
小说都是在这时读到的。
    到了9岁这年,纪晓岚到县里参加童子试。入考场前,他手里正拿着一截树
枝和几个相识的考生玩耍。这时,担任主考的教谕来了,纪晓岚赶忙把树枝藏在
袖筒里,一本正经地向教谕大人问好。
    先生看着这个小机灵鬼,心中十分喜欢,便把他叫到身边说道:"你这个小顽
童,生得倒挺机灵,不知你的书念得如何?"纪晓岚的娃娃脸上,两只大眼晶晶闪
亮,看着教谕说道:"一会儿入场考试,大人就会晓得了。"他这么一说,把教谕
大人逗乐了,说道:"现在未入考场,我倒要先试你一试。"说完,教谕给纪晓岚
出了一联,要他来对,这句上联是:"小童子暗藏春色;"纪晓岚听了,脸上微微
一红,便扑嗤一下笑出声来,想是先生看到了自己刚才顽皮的样子。便赶忙回答
了一句下联:"老宗师明察秋毫。"教谕听了含笑点头,没想到这个小顽童对得如
此巧妙,拍拍纪晓岚的头顶称赞道:"好,好!你真可称得上是个小才子埃"后来,
纪晓岚到河间府参加童生试,他的顽皮又引起了考官的注意。考官是三年前登科
的举人,正是踌躇满志的时候,听人讲这个小顽童就是有名的小神童,便要试一
试他的才思。
    考官给纪晓岚出了一句上联:
    "十岁顽童,岂有登科大志?"
    哪里想到,纪晓岚人小心大,一点也不胆怯,看考官出联有讥讽之意,竟然
反唇相讥,对了一句下联:"三年经历,料无报国雄心!"考官听了,苦笑两声却
对他奈何不得。猛然见门上绘着神荼、郁垒两位门神,就又给纪晓岚出一个上联:
"门上将军,两脚未曾着地;"纪晓岚毫不示弱,略一思索答出了下联:"朝中宰相,
一手可以托天。"考官看这"神童",还真有点学识,满意地笑了起来。
    半年之后,这位考官已是河间太守。这天打从崔尔庄头的官道上路过,看一
群小孩正在路边玩耍。忽然间,他们玩的球打进了轿子,太守便让轿夫停下。待
他走下轿来未曾说话时,太守身边的衙役已先喝斥起来,把一帮小孩,吓得四散
而逃。最后,只有一个面目清秀、皮肤白嫩、扎着一条长辫的十来岁的小男孩,
站着没动,小脑袋转来转去地在太守及其随从人员身上打量。太守觉得奇怪,仔
细一看,认出这个小孩正是去年参加童生试的纪晓岚。
    纪晓岚看着太守也笑了,原来他也认出了这位太守就是他参加童生试时的主
考。于是,纪晓岚施上一礼,口中说着:"拜见宗师大人。"太守把球拿在手里,
对纪晓岚说道:"这球是你的吗?"“正是晚生之物。"“不在学中读书,跑到官道
上恣意戏耍,竟将球打入我的轿中,实在太淘气了!"纪晓岚低头说道:"学生知
罪,所以不敢跑开,站在这里等着给大人赔罪。"太守被这小顽童的伶牙俐齿说得
高兴起来。他把手中的球晃一晃说道:"好吧,我给你出一上联,你若能对得出,
就把球还给你。"纪晓岚笑着答道:"谢大人指教。"太守说道:"童子六七人,惟
汝狡;"纪晓岚想了想,脱口而出:"太守两千石,独公。....."说到这里,不往
下说了,两颗眼珠盯着太守脸上,滴溜溜乱转。
    太守问道:
    "为何不将末字说出来?"
    纪晓岚慢吞吞地说道:
    "太守大人如果肯将球还给我,那就是'独公廉',假如您不肯还给我。.....
"“不还给你怎么样呢?"“那便是'独公贪'啦!"这下倒把太守逗得笑起来,然后
说道:"你真是个十足的顽皮鬼!"太守看这孩子聪慧狡黠,胆大过人,将来必成
大器,心中十分喜欢,便笑着拍拍纪晓岚的头,把球还给了他。纪晓岚又给太守
施了一礼,扭头就跑了。
    时过不久,纪晓岚少年断案的事又在各村传说开来。
    那是这年初夏的一天傍晌,纪晓岚从景城冯氏书铺借书回来,要回崔尔庄去。
    待他走到景城东街口时,便被一群人挡住了去路。人群之中,声嘶力竭的吵
闹之声不绝于耳,纪晓岚挤到人群里面,看见两个大汉正争吵得面红耳赤。这两
人一个三十岁上下,另一个四十多岁。他俩中间放着一只簸箩。
    那个三十来岁的汉子赤裸着臂膀,满口污言秽语,眼珠子快瞪出来了。那个
四十多岁的人也不示弱,袖管高挽,两手叉腰,骂骂咧咧,一张嘴唾沫星子四溅。
看样子,这俩人大有拼个你死我活的架式。
    纪晓岚眨巴着两只乌黑的眼睛,东看西瞧地观察起来。他从人们七嘴八舌的
议论中,明白了这两人争吵的原因:这三十来岁的汉子,是油坊里的掌柜;那四
十来岁的男人,是个面坊掌柜。他们的两家作坊离得很近,常互相借用工具。前
几天,油坊里少了一只簸箩,掌柜就去面坊里找。面坊里的人说,他们没有借。
可是今天,油坊掌柜到面坊来闲坐,看到面坊掌柜手中拿着的簸箩,正是自己家
的那只,便欲拿回。
    结果,都说是自己的,话不投机,各不相让,两个人便争吵起来。
    乡亲们围了很多,但谁也不清楚当中的细节,说不清簸箩到底是哪家的,只
好看着着急,也想不出劝解的话来。
    这时,纪晓岚心生一计,竟然忘了自己还是个小孩子,却象个大人似地上前
劝解,说道:"两位为了一只簸箩,吵闹的不可开交,实在太不应该,其不有损两
家的和气?快别吵啦,快别吵啦!"油房掌柜看着赶上来说话的小孩,是个富贵人
家的公子哥,就对他说:"少爷闪远一些,这事儿不是你能管的。后站些!后站些!
    以免伤着少爷。"
    谁知纪晓岚听了这话,不但不后站,反而两手叉在腰间,扯直嗓子高喊起来:
"岂有此理!你说是你的,他说是他的。我看你俩的话,都不足为凭。还是叫簸箩
自己说话,说说谁是它的主人。"众人听了,哗然大笑起来。人群中有人认识这是
崔尔庄纪府里的五公子,便乱哄哄地议论起来。谁也不肯上前阻拦他,觉得有好
戏看啦。这两位掌柜听着众人的议论,也知道了这个小公子是谁,也对他奈何不
得,只好由着他的性子来了。
    纪晓岚把书放下,从人群中的一个人手里要过一把铁锹。
    人们不清楚他要干什么,便都瞪大了眼不说话,看这小公子怎么做。
    纪晓岚把簸箩往地上一扣,用锹把在簸箩底上敲打一阵,然后放下铁锹,又
把簸箩轻轻挪开,弯腰在地上看来看去,接着伸两个指头在地上捡了几下,好象
他捡到了什么细小的东西。
    然后,纪晓岚直起腰来向众人一笑,开口说道:"这只簸箩说了话,油坊掌柜
是它的主人!"面坊掌柜一听,恼怒起来,脸膛憋得像猪肝一样,指着纪晓岚嚷道:
"公子你不可信口乱说,小可才是真正的主人。"纪晓岚张开一只小手,另一手指
着说道:"你不要再争了,这些芝麻粒就是证据。"说着走到面坊掌柜面前,伸着
手让他看手中的芝麻粒,"你说簸箩是你的,那么你就经常用来盛面和五谷杂粮,
可是刚才敲打几下,却掉下这么多芝麻粒,这只簸箩究竟是谁的,这不是不言自
明了吗?!"面坊掌柜的不好再说什么,脸上作红作白地,扭转身挤出人群走了。
油坊掌柜连声称谢,周围的人也议论纷纷。
    一场难解难分的争吵,就这样偃旗息鼓了。纪公子才十来岁就会审案的事,
也马上不翼而飞,在四乡八里传说开来。
    纪晓岚生活的年代,正是鬼神之说盛行的时候,人们或多或少地相信,在这
大千世界上,还到处游荡着一种人类以外又非动物的精灵。
    据传在一个秋天的夜晚,纪晓岚在塾馆中读书到深夜,一个人打着灯笼去茅
房。茅房早有一个人蹲在那里。在幽暗的灯光下,纪晓岚看不清那个人是谁,就
问了一声:"谁呀?"“我是鬼。"蹲着的人低头说话。
    纪晓岚听了一楞,看那"鬼"觉得也没什么可怕的,便笑着说了一声;"鬼也会
屙屎,没听说过。"那"鬼"低头不语。
    纪晓岚的灯笼没有地方放,看那"鬼”的大头顶平平的。
    于是,他就把灯笼往它头上一放,说道:"你是个善鬼,这次你干点儿好事,
给我顶会儿灯笼吧!"那"鬼"等纪晓岚解完手,把灯笼交还给他说道:"纪爷纪爷
你好大胆!"纪晓岚笑哈哈地摸摸"鬼"的头,说道:"小鬼小鬼你好大头!"然后他
又狡猾地笑道:"小鬼儿,你为我顶灯笼,我也没什么可赏你的东西,就赏你块煎
饼吃吧。"说着这话,他把一直捏在手中的那张刚才用过的手纸,塞进"鬼"的嘴里。
    "鬼"闻到一股臭味,明白塞进嘴里的是手纸时,"嗥"地大叫一声,跑出茅房
不见了。
    纪晓岚也不追赶,笑得腰都直不起来了,同窗的学童听到叫声赶来时,纪晓
岚一走三晃地笑着,大家莫名其妙,回到屋中询问,都听得大笑起来。但直到后
来,也没搞清那天究竟是人是"鬼”。
    纪晓岚到了十一二岁的时候,已经是满腹文章。言谈举止,要比其他年龄相
仿的孩子成熟得多,成为这帮小伙伴的"小军师"。由于他活泼好动,又嘎里嘎气
的,比那些大点儿的孩子更淘气。
    为了这些,他的祖父纪天申、祖母张太夫人、母亲张夫人、四叔纪容端和婶
母李氏等盼望他早日成才的人,不得不对他严加管教,无奈这孩子聪明灵活,无
论是在家中还是在塾馆,都能变着法地玩个痛快。
    那年元宵节,纪晓岚和弟弟妹妹们去景城逛元宵灯会,由老仆人施祥陪着。
纪晓岚看市上好玩的东西很多,便和弟弟妹妹去买。纪昣等几个孩子每人买了几
件心爱的玩具,拿在手中高兴异常。纪晓岚却只买不玩,等着拿回家中再玩,本
来这也无可非议。可是让施祥琢磨不透的是,这位小少爷见什么买什么,买得实
在拿不了,还要去挑选,不得已,施祥这才在一旁说了话:"五少爷,少买几件吧。
一下子买这么多,哪里玩得过来?
    人家都说玩物丧志,你可不要耽误了功课呀!"纪晓岚听了,摇头一笑说:"
我是买了供玩一年的,要是只买三五件,坏了就没有玩的了,不是还要来买?这
下一次买够了,反倒省事些。"施祥见劝也不听,只好由着他。回到家中,大人们
见孩子玩得痛快,自然也很高兴,惟独施祥却像有什么心事似的,闷闷不乐。
    施祥小名举儿,与纪容舒同岁,早在8岁时就来到纪府,为纪容舒当书童。
几十年来,忠心耿耿,很受纪府上下的尊重,都习惯称他"老举哥",是纪府里地
位较高的仆人。
    施祥见到纪晓岚的母亲张氏,对夫人说道:"五少爷买的玩具太多了,夫人该
管他一管。"张夫人正在高兴头上,一时没有在意施祥说的话,随口说道:"昀儿
高兴,就让他去玩弄吧!"施祥忠实正直,向来把纪家的事,看得比自己的还重要,
听了夫人的话,也不好再说什么,但心里很不舒服,就去找太夫人。
    施祥对太夫人说道:
    "太夫人,我想跟您说件事,不知道该不该说。"张太夫人笑笑道:"有什么事
儿,你就直说吧!"施祥说道:"五少爷去观灯火的时候,买了很多玩的东西。
    钱花多少倒不值得吝惜,只是明天先生就回来开馆了,少爷要到馆中读书。
买那么多玩的东西,您说他是顾着玩哪,还是顾着读书哪?老夫人应当管教他一
下才好!"张太夫人听了点点头:"你说的很对。我也看他拿着许多玩具,只是没
有往这方面想,多亏你提醒。"第二天,太夫人让纪晓岚把那些玩具拿出来,只给
他留一两件,其它的给锁到一个匣子里。只有节假日不读书时,才给他拿出来玩。
玩过之后,太夫人便再给他锁好。
    纪晓岚听说是施祥的主意,当时很生气,有几天一见施祥,就把嘴撅得高高
的,骂施祥是"举大舌头"。可是到他懂事的时候,心中却一直很感谢施祥,终生
不忘这件事。到他75岁写《滦阳续录》时,还特意写上这件事,感慨地说道:
"此虽细事,实言人难所言也,今眼中遂无此人,徘徊四顾,远想慨然。"沧州离
崔尔庄不远,交通方便,风景秀丽。纪家便在沧州城购买了一处庄院,位于运河
边的上河涯,院中盖了一栋五楹楼房,取名叫水明楼。水明楼矗立在运河岸,一
面依翠,三面环水,风帆沙岛,渔歌处处。庭园中,老树苍郁,浓荫密布,花开
如锦,幽香袭人。每逢夏天到来,老太爷纪天申和张太夫人,便到这里避暑。直
到秋禾尽熟、天气凉爽的时候,才回到崔尔庄家中,忙着征收佃户们的租子。
    沧州每年四月十八举办社会,热闹非常,周围几方里的人们,都到这里赶会。
纪晓岚这年11岁了,倒是来过几次水明楼,可是还没有见过沧州赶会的热闹景
象,所以刚到四月初,他便吵吵着,要妈妈到时候带他去沧州住些天,赶完社会
再回家读书。张夫人为了让他一心读书,没有答应他的要求。
    晓岚见母亲不答应,就跑去缠着他四叔,非要四叔赶会时带他去不可。纪容
端一向很喜欢这个侄子,代他向嫂子求了情,把晓岚高兴得直跳。四月中旬的一
天,他便跟着叔叔来到沧州水明楼。
    四月十八日这天大清早,沧州城内已是热闹非常,大街小巷被挤得水泄不通,
叫卖声、说笑声、吵嚷声混成一片。纪晓岚真是大开眼界,每天都由四叔带着东
遛西逛,看这看那,玩得开心极了。
    这天,四叔没有带他去,让他在家中陪陪太夫人。一上午他都闷闷不乐,四
叔回来时,喜出望外地带来了一个小丫头,年龄和纪晓岚差不多,是沦州的一户
贫寒人家的女儿,四叔给她取名叫文鸾。
    文鸾虽然家中贫穷,但长得十分水灵,两只大眼又黑又亮,给她换过衣服,
打扮一下,更是让人喜爱,粉红的脸蛋像朵绽开的海棠。
    纪晓岚先是在文鸾身上看个没够,后来又问这问那,往常这只圈不住的鸟儿,
今天反倒安安稳稳地扎在屋里不肯出去玩耍了。
    四婶李氏看在眼里,觉得这孩子很可笑,莫非他小小的年纪,便已经产生了
对女孩的好感?她看看侄儿,又看看文鸾,都是出奇的俊美,站在一块,相映生
辉,像两朵并蒂莲,分开了反倒不好,便也不去管他们,由他俩在一起随便玩耍。
    这两个孩子一见如故,不长工夫便说笑得熟人一般,叽叽嘎嘎地笑个没完。
这下好啦,晓岚赶会的兴致全没了,以后的几天里,不再跟四叔到街上去,总是
找借口到四婶屋里,与文鸾在一块玩个没够。有时,大人们都出去赶会,纪晓岚
更是无拘无束,拉着文鸾的手,在院里东奔西窜,笑声咯咯咯地响个不断。文鸾
的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神采,似乎忘却了身世的悲苦。
    又过了几日,纪容端的事情全部料理妥当,准备回到崔尔庄。行前的那天晚
上,一家人聚到太夫人的房里叙话。太夫人讲起发生在沧州城上河涯的一件事。
纪晓岚一向爱听奶奶讲故事,这天因为沉浸在与文鸾在一起嬉戏的欢乐中,开始
并未留意,奶奶讲得绘声绘色,曲折生动,他听了后半截后,又让奶奶补进了前
面的经过。后来,纪晓岚将这个故事写在他的笔记小说《阅微草堂笔记》里。故
事是这样的:沧州上河涯某甲的女儿,许配给了某乙的儿子。两家都是小康之家,
婚娶定在了一二年内。
    这一天,有一位星士来到甲家,碰巧下起雨来,天色又已经晚了,星士就在
甲家住下了。
    闲来无事,某甲便叫星士为女儿推算一下,看女儿的命运如何。那星士问过
生辰八字之后,沉思良久,然后抬起头来说道:"实在抱歉,我今天到此,只是为
了访友,身上没有带着算书,令嫒的命运如何,此刻不能推算啊!"某甲见星士有
意推脱,顿时生疑。心想与星士早就相熟,他为别人观相算命时,并不曾听说常
将算书带在身上,这其中定有缘故,就缠着不放,寻根究底地再三询问起来。星
士见推脱不过,只好为难地说:"既然老兄非问不可,那就恕我直言相告吧:据令
嫒的生辰八字推来,命中注定她是要作侧室的。刚才听你说,已择定夫婿,且嫁
期已定,干支又不相克,断不会有再嫁他家之理,所以我思来想去,唯恐判断不
准,徒使老兄忧虑。还望你姑妄听之,切莫当真!"某甲听了星士的话,心中更是
疑惑不解,与乡邻闲谈时,将星士的话说了出来,要大家解释其中的因由。有一
个常在此做生意的商人,非常狡黠,听过某甲的话,立刻想出了一个坏主意,就
对某甲说道:"你家的日子虽然还能应付,但论起家产,你才有多少?
    并且女儿出嫁,你不得不置办嫁妆,这笔费用就会用尽你的全部积蓄。女儿
嫁过去以后,你的日子恐怕就不好过啦。我劝老兄试想,你的女儿既然命中注定
要做侧室,不如先说她病了,然后报个死讯,到市上买口空棺材速速埋葬,免去
赖婚的罪名,再带女儿到北京城里,改名换姓,挑选个富贵殷实人家作个小,一
来得宠,她自己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你也可以求得女儿的身价,过一辈子的富
裕生活。"某甲听了商人的话,思虑良久,觉得句句在理,便依计而行,将女儿偷
偷地带到了北京。正巧有一户官宦人家的女儿将要出嫁,缺少一名聪明漂亮的婢
女。某甲就将女儿卖给了这个官宦家里,取回了二百两银子,抵了女儿的身价。
    一个月后,那家北京官宦用船送女儿到南方去完婚,行船到运河天妃闸时,
突然风浪大作,桅折船翻,全家人葬身水底,唯独某甲的女儿命大,遇救得以生
存。但这里的人家谁也不愿收养这个姑娘,就将她送到了官府。官府向她询问来
历,她只知道主人的姓氏,说不出主人的名字和官职,因为她刚到这家不久。问
到她家中的父母,说得清清楚楚,毫无差错。官府将文牒送到沧州,某甲的事就
再也包不住了,立刻在沧州内外传扬开来。某甲无奈,只得按官府的命令,又将
女儿接回家中。
    某乙的儿子以为某甲的女儿真的死了,这时已经和他的表妹结了婚。但是某
乙的心中却愤恨难平,他想自家已下过聘礼,某甲的女儿就是他的儿媳了,某甲
胆敢将她卖掉,这不但于礼不容,也是对自己的蔑视和污辱,思来想去咽不下这
口气,就要到官府告上某甲一状。
    本来这事一传出去,某甲就觉得无地自容了,现在又要吃官司,那不就要倾
家荡产了吗?某甲惊慌万状,托人说情,答应仍将女儿按婚约嫁给某乙的儿子,
某乙和儿子见这事也不吃亏,就答应这样了结此事。
    谁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某乙的儿子已与其表妹成婚,但聘期在后,现在
某甲的女儿要做正室,某乙儿子的表妹家听说后,哪里肯让?又要到官府告状。
于是事态纷纭纠葛,有成大狱之势。甲乙两家的故旧,都出面调和,让某甲出资
将女儿迎接回来后,嫁给了某乙的儿子作了侧室,此事才平息下来。
    该女的丈夫并未亲去迎娶。而是由公爹用牛车接到家中。
    该女见到婆母,苦苦辩解,说那事并非自己所愿。其婆母说:"既然不是你的
意愿,那时你为何不说你已有丈夫。"该女无言应对。婆母带她去拜见正室,她犹
豫不去。婆母说:"你被卖为婢女时,也不拜见?!"该女无言以答,只好按礼拜
见。婆母对她终身以奴隶看待。
    太夫人给孙子补进了前面的经过,纪晓岚的一双眼睛眨巴眨巴地看看屋中的
婢女,似乎在思索什么。太夫人看水明楼里的几个婢女,连同刚买来的文鸾,这
时都在身边,就转脸向她们说道:"她父亲不过图多得些钱财,那女子不过是想过
富贵的生活,才生出这样的计谋。哪里知道反倒把原有的财产损失了。
    人生在世,命运已定,应该打消那些虚妄的念头。"几个婢女听到老夫人的教
诲,连连称是。
    第二天,四叔纪容端叫仆人驾上马车,带李氏、晓岚、文鸾回到了崔尔庄。
    纪晓岚回到家中,兴高彩烈地向母亲描述了在沧州的见闻,并保证今后刻苦
读书。在母亲眼里,这孩子似乎一下子大了,每天清晨早早地起床温书,在塾馆
不断受到先生的嘉许。并且与他那帮顽皮伙伴聚首的时间也很少很少,倒是向四
叔家里跑的次数多了起来,母亲还以为他去找四叔作诗对句,不由得脸上挂起了
满意地微笑。
    可是在四婶看来,就有些不同了:他读书刻苦,这确实不假,功课做得比以
前更好,只是天天来到她家里,并不是向叔叔求教学问,而是借机和文鸾在一块
儿说笑戏耍。李氏看文鸾聪明伶俐,做事勤快,心里很喜欢她。又见心爱的侄子
喜欢文鸾,两人到了一起,欢快得像一双小鸟,看了让人更是高兴。有时在院中
玩够了,回到屋里,纪晓岚把书中的故事讲给文鸾听,文鸾常常是听完一遍就记
得清清楚楚。纪晓岚又教文鸾认字,她很快就能把《千字文》熟读了。四婶看了
这些,就半正经半开玩笑地说道:"昀儿,既然你喜欢文鸾,等过个一年半载,我
就将文鸾送给你做婢女,你愿意吗?"纪晓岚脸上热乎乎地,有些不好意思,但看
李氏那几分认真的态度,心里十分高兴,就厚着脸皮施上一礼,对婶子说道:"谢
过四婶美意!您这样疼爱侄儿,我定牢记在心,将来取得了功名,我一定好好地
孝敬您!"李氏看他那认真地样子,"噗"地笑出声来:"看把你美的!现在让文鸾
过去,我不是舍不得,是怕影响了你的功课,你也别忘了,你才是个十几岁的孩
子呀,你年少有志,要好好用功才是!"纪晓岚听四婶说得语重心长,就连连答应
四婶的要求。此后虽常来看文鸾,但来得少些了,听先生说,他读书确实更加用
功了。
    这时,纪晓岚已将《四书》全部读完。又换了一位姓施的先生来教他《周礼》
和《春秋》等儒家经典。纪晓岚的功课做得很好,深得施先生的喜爱。施先生是
一位60多岁的老夫子,治学严谨,满腹经纶,就是性格急躁,对学生十分严厉,
常常训斥学生。纪晓岚一来读书用功,二来小心谨慎,还没有挨过先生的训斥。
不过施先生与自己的启蒙老师及先生比起来,他更喜欢及先生。及先生因为患了
眼疾,双目近乎失明,已经辞馆回家了。
    四月底的一天,纪晓岚搭车来到交河县的齐桥镇,看望心中思念的及孺爱先
生。谈话间,纪晓岚说起家中的几株牡丹,说是从洛阳买回来的,眼下正是盛开
的季节。纪晓岚说到这儿,停了停,又伤心地说道:"先生如果眼疾痊愈了有多好,
您可以到崔尔庄看看,我家的几株牡丹花,开得非常娇妍!"及孺爱先生微合着双
眼,觉察出纪晓岚的感伤,为了安慰安慰他,便一手拉着纪晓岚的手,一手抚摩
着他的肩说道:"多谢你的好意。你说到牡丹,我倒想起一个联来,想再考你一考。
"“请先生指教。"纪晓岚答道。
    及先生睁一下眼说道:"我这个上联是:'盲人看牡丹,心中富贵;'"纪晓岚
看先生认真的样子,好像是自我宽慰,心里越加悲悯,思索一会儿,想出了下联,
低吟道:"哑巴念左传,腹内春秋。"及先生听后,脸上堆满了笑意,拍拍纪晓岚
的肩膀,口中赞道:"好好,你对得很好,看你有这样大的长进,我心里说不出地
高兴啊!"接着,及先生又语重心长地说了一大堆勉励他刻苦读书的话,纪晓岚认
真听着,连连应诺。.....果然,纪晓岚更加用功读书了,每天早晨早早地就起来
读书。五月初五这天凌晨,刚交五更,纪晓岚的卧房里便点亮了烛光,清脆的读
书声传到窗外:"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
嵬。被明月兮珮宝璐。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驾青虬兮骖白螭,
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哀南夷
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湘。。....."这一大早,他就背诵起了屈原的《涉江》。
原来他在这重阳节的前几天,心里就一直想着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在书铺里
听冯先生讲过,屈原的《涉江》作于顷襄王二十一年春天,那是屈原被第二次放
逐的时候。屈原在顷襄王三年遭到流放,从汉北渡过长江,经洞庭,溯湘江,走
到沅水上游,又行经辰阳,进入溆浦,十八年过去,但他的报国之心未泯。
    恰在这时,传来了郢都被秦军攻陷的消息。国破家亡,使诗人万分悲痛,遂
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就在这年五月五日,屈原徬徨苦闷,悲愤忧郁,自沉汨罗
江而死。当地人们为了纪念屈原,每到五月初五这天,向江中投下许多米粽,以
图喂饱鱼蚌虾蟹,好保全诗人的尸骨。后来这事传到北方,演变成五月初五吃粽
子的民俗,用以纪念爱国者的英名。
    纪晓岚读着读着,胸潮激荡,声音有些呜咽了:"乱曰:鸾鸟凤皇,日以远兮;
燕雀鸟鹊,巢堂坛兮。露申辛夷,死林薄兮;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阴阳易位,
时不当兮;怀信漈傺,忽乎吾将行兮。"两颗晶莹的泪珠,滚落在手捧的《楚辞集
注》上。一时兴起,难以遏制,他一口气将《惜诵》、《哀郢》、《抽思》。.....
等《九章》上的几篇作品逐篇诵读一遍,俨然是一个多愁善感的文弱书生。但他
毕竟还是个孩子,感物伤情,来去倏忽,到吃过早饭,跑出家门玩耍时,就又恢
复了他那天真烂漫的性格,因为今天先生回家过节,给学生们放假一天,纪晓岚
正要借这机会好好儿玩上一日呢。
    早晨的粽子,特别地好吃,是用上好的糯米掺上糖,加入精选的家乡特产的
金丝小枣做成的。晓岚惦记着文鸾,就打发仆人给文鸾送去一些。仆人走后,他
又想起了那位来到纪家门上不久的三嫂子,她是三哥纪晖春节后刚娶过门的新媳
妇。
    三嫂是本县陈家的闺女。陈家世代书香,是县里数得上的大姓人家,陈氏只
有十七八岁,容貌端庄秀丽,姣美的身材,温柔的性情,一张笑脸活泼可爱,加
上她从小饱读诗书,长于琴棋书画,更让人们刮目相看,她是在纪府内,除了文
鸾以外的,纪晓岚喜欢亲近的又一位女性。叔嫂俩常在一起写诗填词、互相唱和
、调笑戏谑,感情非常融洽。
    晓岚想起自己已有二十来天没有拜见嫂子了,唯恐三嫂怪罪,就让仆人在竹
篮里装好粽子,亲自拿到三嫂屋里去。
    路上,他一边走一边想,出个什么笑话去逗逗三嫂子呢?
    他先是想起古人的一句玩笑话,叫做"嫂嫂怕日手遮荫",又想这话不妥,还
没有与嫂子开过这么"深"的玩笑,说恼了她又该怎么收场?
    一抬头,已经走到了纪晖的门口,见陈氏由使女陪着,正在院里观看石榴花。
纪晓岚开口问道:"嫂子近日可好?多日不见,万般思念,小弟特来拜望。"“昀
弟来了,快请屋里坐,这么多天不到我屋里来玩,恐怕是你的魂被什么人勾走啦!”
    纪晓岚笑嘻嘻地说:"我晓得三嫂就会怪罪,所以今天是来请罪的!"说着,
他将手中的篮子递给陈氏,又学妇女的样子给她拜个万福,引得陈氏咯咯咯笑个
不停。
    陈氏请晓岚室内落坐,又打发使女去取来新鲜的瓜果。陈氏看了一下,一双
秀目忽闪两下,微启朱唇说道:"多谢贤弟照应,嫂子很是感激呢。只是你这些天
没来,我也没了做诗的兴趣。今天我想出个对联,五弟你来对对怎么样?"晓岚忙
笑着答道:"请嫂嫂赐教。"陈氏一笑,以清脆的声音吟道:"五月五日,五弟篮中
提五粽;"晓岚听了想一想,然后狡黠地说道:"这副对儿倒不太难,不过对好了
也不容易。我来试试,对得不好,请嫂嫂不要介意。"“你别罗里罗嗦地,快说吧。
"晓岚一边说一边瞄着三嫂的脸色:"三更三点,三嫂床上抱三哥。"三嫂的脸刷一
下子由白变红,伸手假意要打,晓岚起身就跑。陈氏被他羞得不得了,哪里肯饶,
就追他到了院里,纪晓岚看嫂子脸红红的,咯咯笑着不依不饶,扭头就向院外跑,
一头撞到三叔纪容恂怀里,"哎呀"一声喊了出来。
    陈氏本想不再追到门外去了,可是听见外面有喊声,便来到门口,要看个究
竟。
    陈氏一看正是公爹,忙收敛笑容,郑重大方地向公爹施礼。
    纪容恂猜想侄儿又来这里调皮,便正色训道:"昀儿,不许惹嫂子生气!"晓
岚偷眼看看三嫂,向她挤挤眼,意思是让她在叔父面前说上句好话,免得挨训,
不想陈氏脸上换了一层色彩,很严肃地向公爹说道:"我为昀弟出了一联,叫他来
对,他却信口胡扯。"纪晓岚见嫂子是有意让他难堪,又看看叔叔生气的样子,便
分辩道:"嫂子说得不对,我是认真对哩!"三嫂想他平时是很敬畏叔叔的,料他
当着叔叔的面,不敢把刚才的对句说出来,就更想难为他一下,于是说道:"你坏
小子,不讲老实话。我给你出的一联是:'五月五日,五弟篮中提五粽;你是怎么
对的?"“我。.....我对得满好哩。"说完,纪晓岚又冲着陈氏挤眼,求他饶耍陈
氏看他那难堪的样子,真想转嗔为笑,不过她这时哪里肯饶,便催促道:"你适才
是如何对来,何不再说一遍。"纪晓岚看看三叔莫名其妙的神色,笑笑说道:"我
对的是:'三更三点,三嫂床上。.....三嫂床上叫三哥!'有什么不好哩?"说完,
三个人都笑了起来。纪容恂见是叔嫂俩开个玩笑,也不好多说什么,骂了一声"淘
气鬼!"转身走了。
    一场玩笑过后,叔嫂俩又回到了房中,自然是你一言我一语地互不相让,嘻
嘻咯咯地笑个不停,不再一一细表。
    转眼间到了夏秋之交,这天中午突然降下一场大雨,傍晚雨停了,有许多刚
出巢的小鸟,被打到了地上飞不起来了。
    纪晓岚和一帮伙伴到树下寻找,纪晓岚捉到一只,回到家里,细心地喂养它。
    第二天到塾馆念书,他把小鸟放在家中不放心,就带到塾馆,和同学们一块
儿玩儿鸟。到了先生上课的时候,他就在墙上挖下一块砖,成了一个小洞,把鸟
放进去,外面再用一块砖将洞口堵好。
    两天过后,他们的秘密被施先生发现了。施先生怕学生们玩物丧志、影响了
功课,便将砖块用力向里一推,把小鸟挤死了,又向外推一下那块砖,使之恢复
原样。
    等到纪晓岚又来喂鸟时,发现小鸟被挤得扁扁的,十分痛恨干这件事的人,
只是不清楚是谁干的,心中郁愤难平。
    临放学时,施先生又给学生们出了一个对儿,要学生们来对。上联是:"细羽
佳禽砖后死;"纪晓岚听先生念完这句话,马上断定是先生干的,恨不得上前去唾
他一身唾沫,但师道尊严是不敢违背的,他便按着性子,心里琢磨着报复先生的
办法。猛然间来了主意:我何不借对对儿的机会骂他一下?于是站起身来对先生
说道:"学生愿来试试。"先生脸上露出得意的神情:"好吧,你就对吧!"纪晓岚
不慌不忙地说:"先生的'细'字,对'粗'字可以吗?"说着,他看看先生的脸,见
先生依然如故。
    "可以。"
    纪晓岚又说:
    "'羽'字,对一个'毛'字,如何?"
    “不错!"
    “'家禽',我对它个'野兽'怎样。"
    “好,这'细羽家禽'对上'粗毛野兽',十分工整。"先生脸上露出满意的神色。
    纪晓岚接着若有所思地说道:
    "砖瓦的'砖',我用石头的'石'来对,先生看行吗?"纪晓岚以往回答先生的
问题,总是非常流利,常常像爆豆似地一口气说完,从没有这样一字一句、罗罗
嗦嗦,先生心中有些纳闷,便说:"行行,你快点往下对吧。"晓岚略作迟疑,说
道:"'后'对'先','死'对'生'。"施先生被他罗里罗嗦地说懵了,一时间没弄清
是什么意思,于是说道:"你把对句念一遍。"纪晓岚的神色有些紧张,心里为自
己壮壮胆子,念了一遍:"粗毛野兽石先生。"“什么?你。....."施先生的肺都
快要炸了,这不是转着弯儿地骂我"施先生"吗?
    先生一气之下,厉声把纪晓岚喝到跟前,手里攥着戒尺,质问纪晓岚为什么
辱骂先生。
    纪晓岚看先生气极败坏,心中十分得意,口中分辩道:"学生不敢侮辱先生。
学生只是遵照先生的教诲,按照对对儿的规矩,一字一字地对上来的,没想到对
先生有什么妨碍。学生愚钝,恳请先生赐教。"施先生正在气头上,哪有心思"赐
教"什么对联,想想自己如果打了这纪晓岚,心中的气愤倒是发泄了,但自己没有
充足的理由,怎么向纪家解释呢?施先生想来想去,只好忍了这口气,让他回家
去了。
    纪晓岚报复了先生,心中自鸣得意,在同窗们跟前,更觉得自己有些了不起。
虽然在多年之后,他曾为自己有违先生的慈爱之意而深感不安,但在当时,他却
觉得这样对付不受人喜欢的先生,是心安理得的。尤其使成年后的纪晓岚感到愧
疚不已的是,在此后发生的一件事,使他离别了这位博学的先生。
    那是这年入冬后的一天,纪晓岚找到比他大上二三岁的纯,想整治一下先生,
密谋策划,用心琢磨着。纪纯性情鲁莽,读书从来不肯用功,经常挨先生的戒尺。
    纪晓岚说出他的计划,纪纯高兴得跳了起来。想到这次能出出气,纪纯愿意
依计而行,纪晓岚唯恐他临阵胆怯,便鼓励他说:"你果真能做到这件事,那才是
我佩服的英雄。我的那个石绣球,你也很喜欢,我是从来舍不得让别人玩的。这
事办完了,我就把它做为奖赏送给你,你高兴不?"“你说话当真?"“当真。我
什么时候说过谎话骗你?"纪纯对纪晓岚的绣球羡慕已久。那是纪晓岚去沧州赶会
时,舅父送给他的礼物。这只绣球作得极其精致,用细腻的汉白玉雕刻而成,球
体分为里外两层:外层的球面是镂雕的细密的花格子,里面包着三个大小相同,
圆润光亮的小球,外表坚硬精美,里面的三个小球滚动灵活。将绣球放地上一滚,
里面的小球就互相撞击,叮当作响,清脆悦耳。
    纪晓岚曾把这球拿给同学们看,谁看了都喜欢的不得了。
    这次纪纯听晓岚说肯将这球送自己,也顾不得多考虑,立刻答应纪晓岚的要
求,并拉勾起誓,保证这事无论如何,谁也不能对人讲。
    第二天早课,施先生把《左传》上的"曹刿论战"一节,分析得透彻入理,学
生们听得津津有味。唯有纪晓岚和纪纯心不在焉。两个人眉来眼去,不时地互递
眼色。
    先生把课讲完了,便吩咐学生自己温习,他把两手倒背过去,迈着方步走出
课堂,转个弯上厕所去了。
    纪晓岚、纪纯等先生走后,就在窗纸上用手指蘸着唾沫捅了两个小孔,从小
孔向外张望起来。等了好长时间,先生的影子在小孔里出现了。
    纪晓岚定睛一看,差点喊出一句"好!"来。他看同学们都在认真背书,便高
声喊叫起来:"先生出事啦!快去看啊!"随着这一声叫喊,学生们都跑到了院里,
他们看先生的长袍湿漉漉的,不知发生了什么事。走到先生近前,便闻到了一股
难闻的臊臭味,这下他们才明白过来:"先生掉到屎坑里了。"施先生满身污秽,
早就心里气恼得不得了,这下学生们又围了上来,更是尴尬异常。只见他头部微
微发颤,胡子上还沾着几块屎渣,学生们一时哭笑不得,几个年龄大些的学生,
赶忙随先生到房中去换洗了衣服。
    这事发生以后,先生闭馆了,说是身体不爽,要学生们在家中温书。纪晓岚
在家中坐卧不宁、忐忑不安。手中拿着一卷书,看了半天还没有读上几页。思想
却一刻也没闲着,他一会儿"嗤嗤"地发笑,一会忧虑地平息静气。眼前浮现着的,
是竖在先生厕所里的那根木橛。
    两日过后,先生已恢复平静,学生们也到馆上课了,先生给每人布置了功课
以后,就将学生逐个地叫到他的住室,一个人一个人地审问起来,几个平时淘气
些的孩子,手心都被先生用戒尺打得又红又肿,拷问来拷问去,唯独剩下了纪晓
岚。学生们知道老师遭了暗算,非要查出这个罪魁祸首不可,所以无辜的人,也
跟着吃了苦头。
    纪晓岚见唯独自己没有挨打,心里很是纳闷,不清楚先生为什么没有打自己,
这闷葫芦装得是什么药?他的心里更加不踏实。
    这天下午,村南天齐庙里的老和尚慧静来看望先生,慧静和先生年纪差不多,
学识渊博,尤其喜欢下棋,经常和施先生对奕。有时慧静连经也顾不得念了,与
施先生战得难解难分。这几天没有见到施先生,就前来塾馆看望。
    慧静问道:"几日不见,可是身体欠安?"施先生不好意思地回答:"老朽身体
稍有不爽,劳大师惦记,多谢!多谢!"“先生你得的是什么病啊?"这下可把先
生问得不好意思起来,支吾半天没有说出是什么玻慧静再三追问,施先生只好讲
出那天事情的原委--原来,塾馆的厕所里只有一个茅坑,二尺见方,深有几尺。
入冬以来坑边常常结着一层薄冰。施先生腿脚不便,解手后站起时觉得有些吃力,
尤其是怕被脚下的冰滑倒在地上。
    他就找到纪家的管家施祥,让他在坑边搭上一块木板。施祥说搭上板后口子
就小了,尿水流到外面,不但不洁静,恐怕结得冰会更多。
    这事让纪晓岚知道了,他要施祥打发人在坑子边上楔了一只二尺来高的木橛,
这下方便多了,先生解手时,用手拉着木橛,既稳当又方便,站起时稍一用力,
即可站稳。
    这天出事,是因为有人将木橛锯断多半,先生哪里知道?
    他到厕所后,动作复如往常,根本没有留意。站起时用力一拉,"咔嚓”一声
木橛断了,先生随之掉进了屎坑。.....为查明此事,一怒之下,挨个地拷问,但
仍没有查出个究竟,这会儿还在为这事儿生气。
    慧静听他说完,略一思索,就哈哈大笑起来。施先生以为笑他当时的窘态,
更觉得不好意思。
    慧静说:"你问过那个纪晓岚没有?"
    “没有,就他一人没有挨打。"
    “先生错矣!据老衲看来,这位五公子天资狡黠,这类事件只有他才会干得
出来。"施先生将信将疑,说道:"纪晓岚是个听话的孩子,平时功课很好,乖巧
伶俐。木橛既是他让人竖的,又岂有削断之理?"慧静又笑了起来:"哈哈哈,你
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你想古人说,'解铃还得系铃人',是很有道理的。"施
先生如梦方醒,送走了慧静,便将纪晓岚唤到他的住室,询问起木橛被锯的事来。
    纪晓岚在先生面前垂手而立,默不作声,两眼却不断地偷偷看着先生,见先
生今天和颜悦色,对自己和气如初,一时激动起来,向先生施礼过后,如实招供
出来,恳请先生恕罪。
    施先生看他毕恭毕敬地样子,觉得这孩子打不得,一旦惹他记恨自己,说不
定还会生出什么坏主意,便心平气和地训斥几句了事。可是这比打他几下还难受,
使他的负疚之感,一直在多年之后仍然没有卸去。
    几天过后,纪晓岚的父亲纪容舒,卸去云南姚安军民府知府的职务,回到家
中省亲。原来他已被调至京城,在户部任职了。
    纪容舒一直惦记着纪晓岚的功课,向夫人和家人仔细询问,当他听说他在塾
馆算计先生的事后,不由得为孩子担心起来,心想这孩子若不严加管教,恐怕将
来没有什么造就。反复和张夫人商量以后,拿定主意将纪晓岚带到北京,让他在
自己身边,便于今后管教。
    纪晓岚听说父亲要将带他到京城里去,心中非常高兴。只是临近启程的日子,
觉得对家乡留恋起来,三婶、四婶,以及那帮天天一起读书的伙伴,都让他难以
忘却,尤其是舍不得和文鸾分离。想来想去,给文鸾送去了一个他心爱的玛瑙扇
坠,给她留做纪念。
    一个寒冷的早晨,从崔尔庄抬出了几顶软轿,后面跟着一串马车,满载着行
囊物品,走上了北去的官道。就这样,纪晓岚在他12岁的时候,跟随父亲、母
亲同哥哥、妹妹一块儿,来到了北京,等他回家乡参加乡试,已是五六年以后的
事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