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诏还京都

    乾隆皇帝做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位"圣明君主",尤其懂得思想统治的重要。
早在继位之初,就开博学鸿词科,扩充科举取录名额,搜罗天下人才,为他的统
治效劳。同时开馆修书,先后完成《皇朝文献考》、《续文献通考》等一大批史
籍的编纂。到了他继位30年以后,更要宣扬起封建统治的文治武功,进一步笼
络天下的文人学子,他下决心要编纂一部囊括中国古今图书典籍的大丛书。在规
模上,不但要超过康熙、雍正时编辑的类书《古今图书集成》(一万卷),而且
要超过明代的《永乐大典》(二万二千八百七十七卷,凡例、目录六十卷),创
中国亘古未有之伟业。
    可是,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历代书籍浩如烟海,若想成此大业,非有
学识渊通、博闻强记而且年富力强的奇才,才有可能担此重任。乾隆思来想去,
将朝野的文人学士,一个个地排队,确信东阁大学士刘统勋能担总裁之任,并由
其他大学士以及各部尚书协理,头脑中形成了总裁、副总裁一班人马的考虑,但
总纂一职却无人能够胜任。
    这天,乾隆皇上又把内阁大学士兼军机大臣刘统勋召进宫来,廷议由谁担任
总纂一职,皇上叹道:"古来兵家常云,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这编纂四库全书一
事,乃千秋伟业,比疆场征战更难啊!朕沉思已久,难道以中国之大,竟无一人
堪当此任吗?"刘统勋早就有心,想在皇帝面前举荐纪晓岚,但这位东阁大学士,
久在朝中为官,当然是老于世故,思虑极其周密,他想到纪晓岚是带罪发配之人,
掌握不好时机,反倒事与愿违,于事无补。如今见皇上思贤若渴,正是为纪晓岚
奏请开释的好时机,便慢吞吞地说道:"圣上乃真龙天子,当朝以后,天下太平,
四夷臣服,可谓国泰民安,万民乐业,为旷古未有之盛世,文治武功,皆胜于往
昔,今圣上创千秋之伟业,成万世之宏章,地辅天助,定早已降下堪当此任的辅
臣。只是老臣愚钝不慧,不敢贸然荐举。"乾隆从刘统勋的话中,听出刘统勋已物
色了人才,便催促说道:"看来你心中已有人选,何不从快奏来?"刘统勋看皇上
急切地催促,便用了欲擒故纵的手段,更是不肯直截了当地说出来,向皇上笑着
说道:"哪个朝代都有杰出的人才,但往昔各代,皆不可与国朝相比。依老臣看来,
堪当此任者,已侍奉圣上多年,也深得圣上垂爱,只是这位才子远离圣上几年,
圣上一时想不起来罢了。"说到这里,刘统勋又故意十分惋惜地叹了一口气。
    乾隆看刘统勋胸有成竹,而又有意绕弯子,便又催促道:"老爱卿,此人是谁?
你快快为朕奏来!"“圣上操劳国事,日理万机,此人又久居边塞,所以圣上一时
想不起来啊!这人就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当过侍读学士的纪晓岚啊!"乾隆听
刘统勋说完,若有所思地沉默片刻,然后问道:"老爱卿,难道你是有意为他说情
来啦?"刘统勋连忙下跪说:"圣上明鉴,臣蒙圣上恩宠,处以高位,自当鞠躬尽
瘁,报效万岁隆恩。几十年来,臣以国事为重,忠心耿耿,今万岁爷求贤若渴,
臣若知而不言,埋没了人才,岂非罪在不赦。臣尝思古人尚能'内举不避亲,外举
不避仇',今吾皇万岁乃贤明圣主,广开言路,故而老臣敢直言以陈。纪昀虽是臣
的门生,但他更是圣上的宠臣。丁卯顺天乡试,臣蒙圣恩主其事,为国选优拔萃,
不敢稍有懈怠,看到纪昀的才华出众,列榜首之人,非他莫属。中进士而后,他
恭敬侍上,深得圣上嘉许。戊子年坐'泄盐'案发戍乌鲁木齐,乃圣上英明,爱惜
英才,免其死罪,宽大至极。他在西域军中,也勤奋不已,并深为泄盐事愧悔,
一旦赦免回京,定能不负圣上隆恩!"刘统勋侃侃奏来,入情入理,乾隆听着不由
得频频点头。
    这三年的功夫,内廷没有纪晓岚走动,乾隆总感觉缺点什么,遇有许多事情
时常想,要是纪晓岚在朝中就好了,尤其在诗、联属和之时,更感到如此。但皇
上也有他难言的苦衷,不好将纪晓岚马上召回京城。自从动了纂修四库全书的想
法之后,皇上也在想着,由纪晓岚主持总纂,恐怕是最为合适的人选了。现在刘
统勋奏请,正合本意。乾隆也正好顺水推舟,堵住和珅等一帮人的嘴巴。
    乾隆说道:"看在老爱卿的面上,朕赦纪昀回京。"于是,乾隆颁下诏书,要
纪晓岚火速回京。
    这年六月,纪晓岚回到了北京。旧日同僚,一时间拥来庆贺,纷纷置筵,为
纪晓岚接风洗尘,庆祝他短短三年,便被赦免还京,脱离了苦海。纪晓岚的家人,
更是欣喜若狂。
    马夫人悄悄吩咐上下人等,说老爷刚刚经历了劫难回京,谁也不许说那些勾
起往事、让人伤心的话,尤其是不要让汝佶的事被老爷发觉。待老爷的身体、精
神都恢复了,再找机会慢慢说出来。
    郭姨太正病着,本来已在榻上躺了几个月中,老爷的归来,使她喜出望外,
精神欢愉,病情很快好转。这天纪晓岚来到房中,见郭姨太已经起床,两眼晶莹
透亮,淡淡的胭脂施上了面颊,仍然是俏丽动人。纪晓岚很为她病情好转、精神
饱满而高兴。于是亲手扶她坐下,给她讲乌鲁木齐的趣闻。
    那些故事,本来就曲折离奇,再加上纪晓岚的讲述,风趣幽默,郭姨太越听
越高兴,越听越爱听。
    可是,郭彩符看见纪晓岚那满脸的笑意,那全然不像历尽劫难、饱经忧患的
人的神态,忽然间想起死去的汝佶,想到老爷尚蒙在鼓里,一丝忧伤袭上心头,
愁云压低了翘起的眉梢,两滴晶莹的泪珠,悄然滚落下来,怕让老爷看见急忙闭
上眼睛,两手捂在脸上。
    "你若觉得累了,就躺下歇息吧!"
    纪晓岚以为她坐的功夫长了,需要休息。但是,他一眼发现郭姨太眼里蕴含
着闪亮的泪花,心里感到奇怪,又接着问她:"我说了什么事,使得你如此忧伤?
"他不问便罢,这一问使郭姨太心酸难忍,伏在丈夫的身上呜咽起来,抽抽搭搭地
说道:"是贱妾连累了全家呀。.....害苦了老爷,害苦了夫人,更害苦了大少爷。
大少爷已经。.....已经。....."郭姨太说到这里,再也说不下去了。"呜呜呜呜
"地放声哭涕着。
    "大少爷怎样?汝佶儿怎样啦?"纪晓岚站起身来,吃惊地问道。
    纪晓岚回京以后,只是听夫人说,汝佶去了山东,在孔子的家乡游学,他想
有自己的门生朱子颖照顾,也便放心了。
    但心里想念,更何况也该让儿子回家团聚一下,便打发人捎信,让汝佶回京。
如今已经月余,仍旧没有消息,纪晓岚早在心中纳闷,经郭姨太这一说,他忍不
住再三追问。
    郭姨太看不能再瞒他了,哭泣着说道:"大少爷他。.....他已命归黄泉啦。.....
"纪晓岚闻听这话,恰似万丈高楼失脚、扬子江心断缆崩舟,身子一软,"哎呀"一
声,瘫坐在地上。这下子郭姨太慌了神,立刻哭喊着,叫过丫环,将纪晓岚扶到
椅子上。
    马夫人闻讯赶来,纪晓岚几乎吼叫起来:"佶儿到底怎么死的?你们为啥要瞒
住我?"马夫人让人将老爷搀回书房,劝他镇静下来,然后把汝佶的事说了一遍。
汝佶在他父亲离家之后,与诗社的文友来往,将读经科比之事,全都抛在了一边
儿,在朱子颖的关照下,去了山东。在那里看到一部奇书,就是抄本的《聊斋志
异》,这一下可麻烦了,汝佶的科举成名的愿望,更是丧失殆尽,穷泊潦倒,一
病不起,他死以后,朱子颖派人将灵柩护送到老家崔尔庄。
    马夫人又取出一块镇纸,大理石的,递到纪晓岚手上:"这块镇纸,是朱子颖
运使送给佶儿的,据说是明代唐寅的东西,佶儿知你最喜欢古玩,便捎回家中,
等你回来献给你。没想到,没有见到你的面儿,他就。....."马夫人伤心地说不
下去了。
    纪晓岚看手中的镇纸,小巧玲珑,只有两寸来长、一寸多宽、五六分厚。两
面各刻一幅精致的山水画。一面是"轻舟出峡":江流两岸,悬崖对峙,两人乘着
一叶小舟,顺流而下。另一面是"松溪印月":双松倚立,针鬣分明,松下水纹波
起,松梢挂一轮圆月,与水中的月亮,遥相映照,画面清晰,意境幽远。
    果然这是明代的古物,要在平时,纪晓岚会高兴得看来看去,赏玩个不停,
或是题诗一首,记事抒怀。这会儿,他哪有这份心思,睹物思人,禁不住泪如雨
下。
    也许是由于长子汝佶之死,与《聊斋》一书有着一定的关系,纪晓岚对这部
书有了反感,他后来写《阅微草堂笔记》,有很多地方,就是针对《聊斋》而言
的,大概是为了发泄他心中的怒气罢。
    三年的边塞生活,经历了不少苦楚,他倒没有觉得如何伤感,丧子的悲痛,
却让他肝胆俱裂,差点晕了过去。但他毕竟胸怀宽阔,在夫人和友人的劝慰下,
很快便愈合了心灵上的创伤,又恢复了常态。
    姨太郭彩符的病情,在短期的好转之后,到九月间,又日渐沉重了。一天,
友人领来了一位郎中,来给郭姨太诊玻郎中殷勤倍至,详细问过病历,起脉诊断,
开出方子,保证用药后即可药到病除。纪晓岚见那郎中讲得如此高明,赶忙让人
取来诊费,从重答谢。郎中再三推辞,无论如何不肯收留,只是最后提了一点要
求,请纪学士写一副匾额,再题一副对联。纪晓岚当场答应,心想这还不好办吗?
别说一副,就是两副三副,八副十副也是一挥而就。只是要等郭氏用过药后,看
他的药方是否灵验,再捉管偿诺。
    郭姨太用了这位郎中的药后,不但没有药到病除,病情反倒明显地加重了。
纪晓岚忧心忡忡,对这位欺世盗名的庸医痛恨不已。
    这天,那位友人又来探望,听纪晓岚讲过郭氏的病情,心中十分懊悔,自责
不该轻易听信郎中的吹嘘,连声痛骂那位郎中。纪晓岚劝他说:"你不必在意。诊
病之事,不求必能治愈。他医道低劣,以后不请就是了。他求题的匾额,我既已
答应,就不食言,劳你给他带去,你也好向他交待。"纪晓岚提起笔来,"明远堂
"三个大字眨眼写就,交给来人带去了。
    这时纪晓岚的门生邱二冈在场,便向先生问道:"先生所书'明远堂'三字,意
在如何,请先生指教。"纪晓岚笑笑说:"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不行焉,可谓
远也已矣'。此医只当视其'不行',便是无量功德啊!"经这一讲,邱二冈才明白,
先生是在嘲骂那位庸医。"不行"就是行不通,不能得逞之意。纪晓岚用的是《论
语》上的两句话。《论语·颜渊》中,子张问明一节讲的,孔子的弟子子张,向
孔子请教怎样才算心里清明,孔子告诉他,有那破坏别人声誉的言论,听来如水
之浸润,容易不知不觉地浸入,可是你不轻易相信,他就无法得逞。受到别人损
害的人,由于切身所关,诉说起冤屈来,往往会夸大其词,可是你听了,能够辩
别分析,去伪存真。果然如此,就算心里清明了,心里清明,对事情就看得透、
看得远了。
    邱二冈接着问道:"万一他再向先生来求那对联,先生将以何应之?"纪晓岚
笑道:"我已经撰成五、七言两联,一副转了孟襄阳的两句诗,此联云:"不明才
主弃;多故病人疏。"另一副集的是唐人的诗句,句云:"新鬼含冤旧鬼哭;他生
未卜此生休。"邱二冈连声发笑,不住称善,敬赞先生用前人诗句的功夫,真是妙
不可比。纪晓岚这第一联,用孟浩然《岁暮归南山》中的两句,原句是"不才明主
弃,多病故人疏",把两句中的第三个字,都提到第二个字的位置上,与原来表达
失意和孤独的意义全然不同,用在此处,却恰到好处。第二副对联,嘲骂庸医医
术低劣,治死了很多人,新鬼、旧鬼都对庸医怨恨不已,有谁会想到自己竟然误
死在庸医之手。上下两联,分别用杜甫《兵车行》和李商隐《马嵬》中的句子,
对仗工整,新意顿出。
    爱姬郭彩符缠绵病榻,纪晓岚坐卧不宁,忧虑在心,虽经多方求医诊治,仍
然不见好转,终在次年三月三十日逝去,年仅三十七岁,给纪晓岚的心头,又来
了一次深深的打击。他在整理郭彩符的遗物时,禁不住潸然泪下,赋下两诗,表
达他深深的思念。
    风花还点旧罗衣,
    惆怅酴飐片片飞。
    恰记香山居士语,
    春随樊素一时归。
    百褶湘裙釄画欄,
    临风还忆步珊珊。
    明知神谶曾先定,
    终惜芙蓉不耐寒。
    回过头来,再说纪晓岚回京这年的十月初,纪晓岚听说皇帝已从热河南归,
正在途中,便急忙离京北上,迎驾于顺天府密云县。原来早在初夏,乾隆即驾临
热河避暑,这已是以往的惯例,乾隆总是在热河过了寿辰,就是八月十三这天,
再在中秋节后起驾,进驻木兰围场行宫,九月九日重阳节后,便起驾回京了。
    纪晓岚在密云等了两天,圣驾也来到这里。纪晓岚忙到皇上驻跸之所,向乾
隆跪拜:"微臣纪昀,叩请圣安,恭祝吾皇政躬康泰,万岁!万万岁!"“好啦,
赐你起身,快起来吧!"乾隆见了纪晓岚,脸上露着微笑:"三年来,朕常常想到
你,你在塞外军中,日子很苦吧?"“谢圣上垂怜!托圣上的洪福,罪臣的身子还
很健壮。"乾隆仔细端详,纪晓岚确实比以前瘦削许多,那便便的大肚子瘪了下去,
脸上的皮肤,也显得粗糙了一些,黑了一些,但双目炯炯发亮,神彩奕奕,生气
勃发。
    纪晓岚偷眼看一下乾隆,皇上面颊红润,鼻梁挺直,两道浓眉下面,炯炯的
双目透着笑意。圣上已经是61岁的人了,但看上去一点不像,一袭便袍和马挂
着身,显得身材修长而又风度翩翩,最多只像40上下的样子。
    三年中没有纪晓岚走动,皇上的宫中生活,减少了很多乐趣,今天见到纪晓
岚,显得格外亲切。于是,乾隆命纪晓岚随驾进京,一路上,可以听听纪晓岚在
西域的见闻。
    次日进宫宴罢,皇上接到一份八百里驿马快报,说土尔扈特族,从俄罗斯的
额济勒河畔,回归伊犁。乾隆十分喜悦,笑着问纪晓岚:"这土尔扈特族的来历,
你能否说得清楚?"纪晓岚赶忙回奏:"启奏万岁,这土尔扈特的始祖是元臣翁罕。
"“翁罕?"乾隆不清楚翁罕是谁。
    "就是额鲁特蒙古四卫拉特之一。"
    纪晓岚解释说:"他们的部落,本来游牧于塔尔巴哈台附近雅尔一带,到了明
代,才西迁到了额济勒河下游。"“唔!原来如此。"乾隆听纪晓岚讲得有头有尾,
清清楚楚,心中更加喜悦,暗想朕果然没有看错,纪晓岚的学识确实渊博宏深,
今后要着意重用,遂又接着问他:"他们为何西走,你从详奏来。大清以来的情况,
你可知晓?"“据为臣所知,自翁罕七传,至贝果鄂尔勒克,其四个儿子中,长曰
珠勒扎斡鄂尔勒克,他又有子曰和鄂尔勒克,居住在雅尔的额什尔努拉一带。起
初,卫拉特诸酋,以伊犁为会宗地,各统所部不相属,准噶尔部酋巴图尔珲台吉,
游牧阿尔泰,恃其强欲役属诸卫拉特,和鄂尔勒克恶之,挈族西走俄罗斯,牧于
额济勒河,俄罗斯因之称为巴属。顺治十二、十三、十四年,和鄂尔勒克子书库
尔岱青、伊勒登诸颜、罗卜藏诺颜,相继遣使奉表贡。书库尔岱青之子朋苏克,
朋苏克之子阿玉奇,世为土尔扈特部长,至阿玉奇始自称汗,康熙中表贡不绝,
五十一年又遣使假道俄罗斯贡方物,上嘉其诚且欲悉所部疆域,遣内阁侍读图理
琛等,赍敕往,历三载乃还,附表奏谢。从这时起,因俄罗斯请于中朝,遣所部
人赴藏熬茶。至圣上当朝,其表贡更殷,乃至上圣明仁主,威伏四夷,万方朝贺,
臣纪昀恭颂吾皇万岁,万万岁!"纪晓岚侃侃说来,如数家珍,乾隆便又问他:"
你在西域呆了三年,对那边的情况熟悉。你来说说看,如何安置他们才好?"“微
臣对西域的山川地理,倒还是熟悉,只是臣闻渥巴锡为汗以后,率部越坑格喇纳
卡伦时,受南俄罗斯追击,入国境后,由巴尔噶什淖尔进至克齐克玉子地方,又
与哈萨克台吉额勒里纳拉里之众相接,受阻不能行,复向沙喇伯可而进,布鲁特
群起劫之,渥巴锡走向沙喇伯可之北,戈壁无水草,人皆取马牛之血而饮,瘟疫
大作,死者甚众。在历经劫难而后,土尔扈特尚有多少人马,微臣不太清楚。"乾
隆又拿起奏折看看,说:"他们新旧两部,计有七千多人,牲口倒有三万多匹。"
纪晓岚略一思索,然后回奏:"伊犁附近的珠克都斯地方,和科布多西南一带,是
肥美的大草原,地广人稀,将他们新旧两部,分处两地,既有充足的水草,供他
们生活,又可防其坐大,产出后患。愚臣浅见,是否妥当,恭请圣上卓裁!"“好,
好!"乾隆高兴地说,"就照你说的,叫他们旧部,到珠克都斯地方去,新部牧居
在科布多西南一带。"乾隆眉宇间洋溢着欣慰的笑意,话题一转,说道:"朕将你
诏回京来,欲委以重任,只是你刚刚回来,于事体上有些不妥,先复翰林院编修,
以后之事,朕自有安排。"“谢圣上隆恩!"纪晓岚感激万分,跪到地上,磕头谢
恩。
    皇上又赏赐金银布帛,纪晓岚千恩万谢地退出宫去。
    几天刚过,乾隆又把纪晓岚召到圆明园,向他问道:"纪爱卿,你的诗词对句,
朕很喜爱,不知你在新疆几年,有些什么诗作?你几日后呈来,朕要看上一看。
"皇上对自己的诗作感兴趣,纪晓岚高兴得不得了,当场诵读几首,请皇上赐教,
皇上听着有趣,时不时地称赞几句,君臣应答得十分融洽。按照皇上的口谕,纪
晓岚要在五日以后,将他在乌鲁木齐以及回京路上的诗作,誊写清楚,进呈御览。
    乾隆接下来说:"朕今日想起一个联句,你来对一对。"“微臣遵旨。"乾隆看
看纪晓岚笑笑,然后说:"两碟豆;"纪晓岚原想皇上出的,一定是个难对的上联,
没想到是这样三个字,知道皇上又在同自己开起了玩笑。刚要对出一个句子,又
发觉这三个字实不易对,皇上的"两碟豆",又可视为"两蝶逗",音谐意迥,也要
以谐音之句而对,方能应付皇上的变词,有了,纪晓岚对出了下联:"一瓯油。"
果然不出纪晓岚所料,乾降笑道:"爱卿你错了,朕说的是'林间两蝶逗'。"纪晓
岚也笑道:"万岁,臣对的不错啊,臣讲的是'水上一鸥游'。"这一说,龙颜大悦,
纪晓岚更感到十分欣慰。
    回到家中,纪晓岚将在乌鲁木齐期间的一百六十多首诗,整理一遍,请人工
整地抄写了,送到宫中,进呈御览,乾隆看后,称赞不已。一时间,纪晓岚的名
声,又在京城大噪起来。他的《乌鲁木齐杂诗》,被争相传抄。因其独具的风格,
新颖的题材,被当时人们称为"纪家诗",不少文人,也跟着模仿起来。
    纪晓岚声名重振,与他走动的人渐渐多起来。人们看得清楚,像纪晓岚这样
获罪免死,又很快回到朝中做官的人,几十年间实属少见,这不正是皇帝对他赏
识之故吗?于是人们都猜测,纪晓岚虽仅恢复编修,品阶不高,但很快就会飞黄
腾达,跃居人上,此时与他结交,正是一个绝好的机会。
    纪晓岚对这些人的造访,虽然心中反感,但也笑脸应酬,只是自己不去这些
人府上走动,懒于上门回访,显得有些孤傲清高。对于旧日的同年、同乡、同僚,
情况就大不相同了,与之更加亲近,往还不断,随着家境的好转,他常常将他们
邀至家中,设宴款待,互相酬唱。
    纪晓岚的俸禄恢复以后,结束了三年来坐吃山空的困境,加上乾隆的体恤,
常常赏赐一些金银玉帛,另有一些见风使舵之人,现在也肯出钱帮衬,于是纪家
的日子,很快又红火起来。
    由于乾隆皇帝对纪晓岚的信任,一些同僚对纪晓岚的亲近,和珅知道后一时
奈何不了他,可他又放心不下,为了试探摸底,看纪晓岚对他的意见还有多大,
在冬季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和珅强拉硬拽,把纪晓岚的友好,如刘墉、董曲江
、王文治、戴震等人,都请到和珅府上会文吟诗,独独不请纪晓岚。
    可是,纪晓岚自从乌鲁木齐之行以后,对世事看清了,好比是一局棋,不必
孤高自诩,和珅你不请我,是为了试探我,可我偏去!于是化装成一个渔翁,披
了蓑衣戴笠帽,来到和珅的园门。正要进去,看门人认不出是纪晓岚,便阻拦。
    纪晓岚说:"我听说和大人赏雪吟诗,我也好作诗,只作了一句,请人给代传
一声。"看门人哪里肯,纪晓岚便取出二两银子送他,看门人看在银子份上,到里
边一说,和珅不觉好笑:一个臭打鱼的,还有什么好诗。不由笑道:"他诌了一句
什么?"看门人背诵道:"一片两片三四片。"和珅听了笑起来:"这叫什么诗?快
把他轰走!"看门人刚要走,刘墉道:"何不问问他有第二句没有?"看门人应声出
去。一会儿进来学道:"他说第二句是:'五片六片片八片'。"和珅听后大笑道:
"这又不是小孩子学说数,快把他赶走。"看门人应了一声,正待走时,董曲江道:
"作诗有一种逆挽法,何不让他把下边两句说完,便可知其才学了。"刘墉、王文
治等也一齐赞同,和珅只好再让看门人去问。
    少时,那看门人回来禀道:
    "那下边两句是,'九片十片片片飞,飞入芦花都不见'。"董曲江等都一齐大
惊道:"是纪春帆到了,快快请进来!"和珅也叫有请,少时进来的那个渔翁,果
是纪昀纪春帆,众人一齐大笑。
    和珅见纪晓岚肯自己到来,料到纪晓岚对自己已蠲除成见,连忙让坐,尽欢
而散。
    此后,和珅看纪晓岚将全部心思都用在了编书上,妨碍不着自己,所以就不
再找纪晓岚的麻烦了。
    这天朝中无事,纪晓岚在修缮完住所以后,首次在家中治宴。应邀而来的是
旧日的几位挚友,如刘墉、王文治、刘平江、戴震等。刚到半晌,客人们就已经
到来。
    上了茶点,品了瓜果,几位学士海阔天空地畅谈起来。友人们发现,纪晓岚
塞外三年,不但没有荒疏了学问,反而增加了许多世间和人生体验,更加练达成
熟。他遭贬三年,与其说是祸,倒不如是福。他的诸多知识,是书本上永远读不
到的。
    酒宴过后,大家喝茶闲谈,刘墉想起宴席上,纪晓岚将大块大块的红烧猪肉
狼吞虎咽吃下的姿态,心中颇有点艳羡,心不在焉地说道:"纪年兄,这新疆三年,
可苦了你的肚子,那里吃猪肉,恐怕不容易吧?"“噗"地一声,纪晓岚笑得差了
气,把一口茶喷出来,然后说道:"崇如兄,你真是聪明一世,胡涂一时,猪肉虽
少,但那里马肉、羊肉却足供享用啊!再说,野兽、野禽尽可取来食之。"刘墉自
知失言,掩住愧色问道:“这样说来,你倒品尝了诸多野味?"“这倒确实,乌鲁
木齐野牛很多,跟平常的牛相象,但很高大,千百为群,角利如矛矟。野牛群行
进,以强壮者居前,弱小者居后。自前击之,则驰突奋触,铳炮不能抵御,即使
是百练健卒,也不能成列合围,从后面掠之,则绝不反顾。牛群中最大的,是个
首领,象蜂之有王一般,随之行止。常有一为首者,失足落深涧,群牛随之投之,
重叠而殒。因而猎狩野牛常择地形而赶,使之坠涧而毙,取回烹之,味鲜肉嫩,
百食不厌啊!"纪晓岚见友人们听得有趣,又继续说道:"又有野骡、野马,也作
队行,但不像野牛那么悍暴,见人就奔跑,其形状和家骡家马一样。只是备以鞍
勒,就伏地不能起。可是偶尔会遇到背有鞍花的,又有蹄嵌踣铁的。有人说,是
山神的坐椅。开始不知其故,久而方知为家畜骡马,逸入山中,久而化为野物,
与之同群了,野骡肉肥脆可食,野马肉我没有吃过,也没见别人吃过。
    "又有野羊,就是《汉书·西域传》所说的羚羊,吃起来与常羊无异。还有野
猪,其凶鸷亚于野牛,毛革坚韧,枪矢不能入。其牙齿比利刃还要锋利,马腿触
其上,都会立刻中断。
    "吉木萨山中,有一头老猪,巨大如牛,人近了它,就会被伤害。它常率领数
百头野猪,夜间出来糟踏禾稼。参领额尔赫图,牵了七只犬进山,突然与老猪相
遇,老猪很快把七只犬都吃了,又张着利齿向人起来,额尔赫图鞭马狂奔,乃免
为其食,我曾打算植木为栅,其中伏以巨炮,伺其出而击之,有人说,'如果击不
中,那么野猪的牙齿拔栅栏如拉朽,栅中之人就危险啦。'于是,我就没有这样做。
"“多亏你没有这么做,否则你可能成为老猪口中的一道好菜啦!"王文治的插话,
引起了一阵笑声。
    纪晓岚又接着说:"还有一种野驼,只有一峰,脔肉极其肥美。杜甫《丽人行》
所说的,'紫驼之实出翠釜',即是指此。现在,人们以双峰驼为'八珍'之一,失
其实也。"“看来太遗憾了,野牛、野骡吃不上,不觉可惜,唯独这单峰驼,与熊
掌同等珍贵,我等所食,乃双峰之脔,今日方知上当,何年也学一学纪春帆,到
西域走一趟,尝它一尝。"刘墉说着,与众人一起笑了。
    纪晓岚听出刘墉在暗中挖苦自己,便说道:“依我看来,崇如没有吃到驼肉,
倒不太可惜,那野牛肉,刘兄倒不能不食,因为这牛肉中有块奇肉,能使刘兄的
腰杆直起来。"王文治等人,听出纪晓岚又拿刘墉的罗锅腰开玩笑,但不尽理解其
中用意,打趣地问道:"哪块奇肉?"纪晓岚"嗤嗤"地笑出声来,手中的茶水洒了
一半,但只笑不答,刘墉明白过来,脸红到耳根。
    刘半江忍不住笑道:"噢--哈哈哈,是那条鞭子吧!"大家笑得前仰后合。
    刘墉止住笑说:"纪春帆在西域三年,那东西一定吃了不少!"大家借着酒劲,
又是一阵肆意大笑。笑过之后,纪晓岚又一本正经地说:"在乌鲁木齐军台,我这
印务章京虽然终日忙碌,品尝了些苦楚。但忙中偷闲,每天记上一些札记,三年
的见闻,满满地写了三书箱,若是给诸位讲述起来,恐怕要说上一年呢!"“大肚
子,你别乱夸海口。"刘墉听得不顺耳了,"我们今天倒要考考你。"“考什么?"
纪晓岚见刘墉发难,来了兴趣。
    "若出乌鲁木齐的风物,你会顺口胡诌,也会把我们蒙过去,你的高下如何,
谁也评判不清。你在北京生活了十几年,比在新疆的时间长得多,对北京当然更
熟悉了。常听你说,世间没有不可对之物。我今天来时,看到一个书肆的招牌,
你就给这招牌对个对儿,怎么样?"“好,好!就对个招牌对。"王文治等人附和
着。
    "那个书肆挂的什么招牌?你说出来看。"“琉璃厂那个书肆,挂的是'老二酉
堂',你来对它一对。"戴震、刘半江、王文治等,兴趣盎然,他们从未对过这种
玩艺儿,这次要纪晓岚对个"招牌对",就看他对北京的招牌熟悉不熟悉了。纪学
士这半辈子总是做学问了,这回恐怕要把他难住!
    不料,纪晓岚笑道:
    "这有何难?前门瓮城内自有下联!"
    这倒使刘墉纳闷了,瓮城常来常往,熟悉得很,没注意到可以作下联的招牌,
于是笑道:"这个招牌,我怎么想不起来,你莫非是故意推脱吧?"纪晓岚笑了:
"愚弟不才,但属对之事,从童蒙时起,直到现在,还没有被人难住过,我是不是
推脱,你到瓮城一看便知!"戴震等人也不知道那里有这样的招牌,便催促说:"
你何不讲出来听听?"“既然刘墉石庵兄没有见到这招牌,我即使讲了,他也不肯
信,还是让他自己看去为好!"说罢,和大家一起笑起来。
    "要去,咱们一同去!"刘墉仍不肯相信,在座的兴致很高,都同意一同去逛
逛。
    路上走着,王文治看看街上卖的东西,想出了一联,对纪晓岚说:"这'诚素
高香',当以何辞为对?"说话间,正路过一家杂货店,纪晓岚向里面一指,笑着
说道:"这店里所售‘细心坚烛',对之可也!"果然是一副好对!大家兴冲冲地边
走边谈笑。
    戴震说道:"东直门内,有一家学馆,上书一个匾额,'经蒙并授',当用何对
之?"纪晓岚不暇思索,立刻答道:"即用东直门外一家客店的招牌,诸兄以为如
何?"“什么招牌?"众人问。
    "'糟倒俱全'啊!"
    “倒可以,"刘半江说,'西直门有一家药店,出售的是'干湿脚气四斤丸',
你看如何对之?"“这也容易,阜城门内也有一家药房,专卖'偏正头痛一字散',
不能不为巧对啊!"纪晓岚说着,大有诸葛亮舌战群儒的从容洒脱。
    刘墉走在前头,回头说道:"前门有位郎中,牌子写的是,'三朝御裹陈忠翊
',你如何对它?"“这不用远处找,就在珠市口,也有一位大夫,他的牌匾写的,
'四代儒医陆大丞',不正可做个对儿吗?"纪晓岚说着,看看大家。
    大家见难不住他,也越说越来劲儿,王文治走到纪晓岚近旁,说道:"那么,
朝阳门内的'东京石朝议女婿乐驻泊药铺',你对个什么?"“崇文门外的,'西蜀
费先生弟子寇保义封肆',对之可也。"刘半江、戴震等,都佩服得连连点头。
    说话间,他们已过了珠市口,来到同仁堂药店近前,王文治正想说一些什么,
却见刘墉把纪晓岚拉到了一边,刘墉用手向巷内指着。大家看去,见正是同仁堂
药店那个迎街竖立的大招牌,上面写着:自制川广云贵生熟地道药材刘墉说:"纪
春帆,你给同仁堂的牌子,对个下联。"纪晓岚抿嘴一乐,说道:"琉璃厂也有块
招牌,正可做它的下联!"“什么招牌,我怎么不晓得?"刘半江插话说。
    "茶宝斋的招牌,
    揭裱唐宋元明古今名人字画
    是天成的巧对呀!"随即道。
    这回大家心服口服,纪晓岚如何会把这些东西记在心里,真让人琢磨不透,
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着。
    已经到了瓮城,刘墉看得很仔细,各家店铺大小不一的招牌,他一个也不放
过,忽听纪晓岚在后面说:"前面就是啦!"刘墉看纪晓岚指的,是个小卦摊上的
幌子,上有四个字:"大六壬馆",心中顿时一惊:好个纪晓岚,果然将这些不惹
人注目的东西,全都记在心里,其心之细,何人能及!
    四库全书的编纂筹备,已由东阁大学士刘统勋主持,开始了工作。刘统勋将
纪晓岚从翰林院要来,帮着忙活。这开馆要做的,有几件大事,选定馆舍,建造
书阁,组织纂修人员,搜寻散佚书籍。经皇帝御准以后,这几项同时展开,纪晓
岚主要管搜寻遗书。
    皇上下了诏书,要各地大量搜寻古今藏书,然后进献入京。由纪晓岚等人,
负责检阅,分类列目入库备用。这项任务很艰巨,多亏了纪晓岚记忆力超人,过
目不忘。有时别人提到一个书名,专管登记的人,还要查一查登记簿,才能说清
楚,纪晓岚能张口就讲,说出书家的省别、书籍的版本、入库日期、存放处所等
情况,让众人刮目相看。
    这天接到山东的奏报,搜集到一大批珍藏秘本,都是罕见的珍品。乾隆闻之
大喜,想这山东,是孔圣人的家乡,自古文风极盛,历代都有杰出的文人才士,
留下不少的著述,理所当然。再说这样的地方,也有很多不愿入仕的文人俊才,
终老乡间,其著作隐于民间,倒也是常事。乾隆对这事很重视,派纪晓岚去山东
验看,再将这批书押运回京。
    纪晓岚接旨,不敢懈怠,日夜兼程,疾赴济南。
    到了这里,他将奏报上所提的珍本秘籍,找来检阅,确是非同寻常,十分珍
爱,又连夜挑选,将写有反对朝廷言论的,全都烧毁,将宫中已有的,放置一边,
剩下来的,是需要运送京中存库的,要待四库全书修完之后,再做处理。
    一旬之后,数千卷书籍,装满了一大船。纪晓岚不辱圣命,随船而行。他也
乐得起所,正可一路上取书览阅。
    船在运河中,一路行来,纪晓岚在船上昼夜不眠,手不释卷。船到德州,他
已将满船的书,倒腾了一半,随从人员暗中叫苦,但看他读得上劲,也不敢述说
什么。他嫌船行的慢,又将他看过的那些书,叫人开列了一个书目,拣出一些不
太珍贵的,扔进了河里,以减轻负荷,加快行速。
    行到沧州,忽然刮起了大风,浪高三尺,船行艰难。纪晓岚吩咐停船靠岸,
要在这里停泊一夜,待明日风平浪静之后,再开船北进。他也正可借这个机会,
到舅父家探望一下。
    纪晓岚换上便装下船,没想到就在码头上,遇见了舅父张健亭。原来,张健
亭正在经商,购下了一船"金丝"小枣。
    这是沧州、献县一带的特产,果肉甜香,细软可口。张健亭要将这"金丝"枣
子,运到北京贩卖。
    可是,这时节漕运正忙,雇了船只,也需等半月后才能起运,张公心里着急,
便在码头上张望,见到外甥,自然喜出望外,赶忙将运枣的事,说与纪晓岚听。
    舅舅求利心切,已属可悯,做外甥的帮帮他,也是责无旁贷,纪晓岚动了恻
隐之心。但听说求官府出面派船,也要等五天后才能起运。这生意行情,谁也说
不准,一天一个价,早到一天,多赚几百两,去得晚了,闹不好还要蚀本。听舅
舅如此说道,纪晓岚也为此事用起心来。
    他向张健亭说道:
    "舅舅休要着急,你且回家休息,我再想想办法。今天见到了您,外甥就不再
进府了,下次再探望舅母和诸表兄弟。今夜我将船安排好了,明天四更,您就让
脚夫装船,天一亮就开船,行上一日,即到京城,保你赶上好行市!"张健亭将信
将疑地回到家中,吩咐准备第二天一早装船。
    纪晓岚回到船上,一夜未睡,让人点亮灯盏,将剩余的书全部读完,说他是
一目十行,这数字倒有些保守了,其实他是有的一页看上一两眼,有的是几页一
翻而过,一部书读完,开列书目,然后扔到河中。第二天四更,船中所剩书籍,
不及济南开船时的四分之一了,这全是海内孤本,实在不能再扔了。然后把这些
书归整到船舱一角,派人通报舅父张健亭,可以装船了。他便倒在床上,酣然睡
去。
    纪晓岚一觉睡到次日天亮,运书的官船已到了京城。卸掉枣子,吩咐人将书
籍运到圆明园,然后上朝复命。
    乾隆皇帝看书目上列的,万卷有余,已是十分高兴,又听到奏报多是海内孤
本,更是喜不胜收,便传谕这些书暂不入库,送到汇芳书院。皇上要先将这些书
读上一读,再存入库中。
    汇芳书院在圆明园的西北角,环境优雅,静性怡人,是圆明园四十景之一。
乾隆非常喜欢这里,常在这里研读经史,他的御制《汇芳书院》一诗,曾赞道:
书院新开号汇芳,不因叶错与华裳。
    青莪淳朴育贤意,
    佐我休明破万方。
    汇芳书院的内宇,叫做抒藻轩。这里存放着许多秘本书籍。后面是宽敞明亮
的涵远斋。从山东运来的书籍,都转移列了涵远斋中。
    这天乾隆皇帝理完朝政,急切地来到涵远斋,要看看那些新献书籍。一看吃
了一惊,原想万卷书籍,会把这五楹的涵远斋装得满满当当,没想到只占了一楹
大小的地面,这怎么会有万卷之丰?乾隆向人询问:"山东献书,是否已全部运来?
"“恭奏圣上,已经全在这里了。"“上万卷图书,哪会只有这些?"“微臣该死,
说不清其中缘由。恭请圣上,宣问翰林院编修纪晓岚。"乾隆不清楚这里面什么名
堂,将纪晓岚召来询问。
    纪晓岚进了汇芳书院,早有侍臣在门庭等候,引他进入抒藻轩。他却眼馋起
来,这里的珍贵藏书,都是他没有读过的,很想饱饱眼福,无奈侍臣紧催,只得
匆匆穿过,来到后面的涵远斋。
    纪晓岚走上台阶,迎面看到门上题联一幅:宝案凝香,图书陈道法;仙台丽
景,晴雨验耕桑。
    这是乾隆的御笔,虽说不上十分高雅,但对仗工整,也算上乘之作,又是圣
上亲题,纪晓岚不得不肃然起敬。
    进入斋中,皇上正伏案读书,纪晓岚跪下叩头:“微臣纪昀,叩见吾皇万岁,
万万岁!"乾隆微微抬头,却不开金口,炯炯有神的双目,射出两道冷峻的光芒,
盯在纪晓岚脸上。纪晓岚不知发生了什么事,跪在那里,等着皇上赐其起身,无
奈时间一长,已跪出了一身汗水,皇上依然不发一言,纪晓岚只得再次叩道:"微
臣纪昀,恭请吾皇圣安!"“大胆纪昀,竟敢谎奏妄禀,欺君罔上,朕当从严治罪!
"乾隆朗声说着。纪晓岚大吃一惊。
    "圣上息怒!微臣纪昀万死不敢有违圣命。'妄奏'指何事?请圣上明示,纪昀
死而无憾。"“朕来问你,进呈图书,不过千卷,为何妄列书目,奏称万余?"
“恭奏圣上:纪昀从济南启程,舟中所装书籍,确实万卷有余,只是旅途中狂风
大作,舟楫不行,臣为尽早复命,便将阅完之书,抛于水中,唯余海内孤本,运
回京城,恭呈御览。"纪昀小心翼翼地说着。
    "书目开列,均为书中珍品,理当运回京城,充实大内书房。你胆敢未经奏请,
擅作主张,该当何罪?"听皇上的口气,显然十分恼怒。
    "圣上息怒,容小臣细禀。"纪晓岚从容镇定,语气和缓,"投水之书,臣已认
真阅过,全部熟记于心,纂辑四库书时,为臣补写出来,圣上不必担心。"“啊?
"乾隆听了惊讶地说,"你果真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回禀皇上,微臣不敢称过目
不忘,但所读之书,三五年内还是记得完完整整的。"“果真如此?朕倒要考你一
考。"乾隆的怒气,渐渐地消了下去。
    "臣遵旨。圣上只要提个题目,臣即背诵全文。"乾隆从书中找出一个题目,
要纪晓岚背出全书。
    "万岁爷,为臣还在跪着。"纪晓岚笑道。乾隆刚才生气,有意让他多跪一会
儿。这会儿又急着要他背书,竟把这事忘了。
    乾隆笑道:"赐你起身!"
    纪晓岚起身站立一旁,开口背诵皇上提的书。
    乾隆坐在椅子上,听着纪晓岚朗朗诵来,如江河流水,滔滔不绝。半个时辰
过去了,仍然声调不改,速度不减,但究竟背了些什么,皇上却一句也没记祝于
是打断纪晓岚的背诵,问道:"这部书扔掉没有?"“回皇上,这部书已被贱臣扔
到水里。"纪晓岚停住背诵,回答皇上的提问。
    "此书朕未阅读,今又被你扔进水中,你背得对否,朕何以得知?另于书斋中
选出一部,朕看着,你来背诵。"纪晓岚笑了,说道:"圣上英明!经此查验之后,
当信微臣所奏不虚呀!"纪晓岚在这里逞能,又惹得皇上有点儿不耐烦儿,吓唬他
说:"如有差错,从严治罪!"“微臣之躯虽为天地所造、父母所生,但自幼食朝
廷俸禄,是万岁抚爱我四十余载,一切皆为圣上恩赐,稍有差错,臣愿领罪。"听
这几句话,纪晓岚的腰杆挺得够硬。乾隆从未见过大臣们敢在面前吹牛的,怒目
看去,纪晓岚从容自然,面带微笑,好像胸有成竹。皇上忍不住想道:莫非他真
能一字不错?
    这倒是才高胆大呀!于是,乾隆把话按住不说,先看纪晓岚书背得怎么样,
然后再做决裁。
    皇上让人从书架上随便取下一部,然后打开,放在书案上看着。
    纪晓岚从头背起,句句清晰,一字不错,乾隆一手按着书,一手指着行,指
着指着就跟不上了。纪晓岚一页一页背诵出来,一卷书背完了,皇上没有找到一
处差错。乾隆又打开一卷,纪晓岚又开始背诵。这次他越背越快,乾隆已顾不得
句句核实,随着他的背诵,一页之中看到几句,还没来得及思索核对,他又已经
背到下一页去了。皇上又赶紧翻过一页,纪晓岚又已经背完一半儿。皇上两手忙
不过来,哪里还找得出有错没错?只是觉得句句都对。最后找不到他背到哪页了。
乾隆干脆把书放在案上不看了,靠在椅子上微合双目,只管听起来。听得倒较为
真切,听着听着,乾隆脸上露出欣喜的笑容,心中暗赞:果然有此等奇才!
    乾隆站起身来一挥手:"好啦,好啦!爱卿果有此种奇能,朕十分欣慰!四库
总纂一职,非卿莫属啦!"“谢圣上隆恩!"纪晓岚跪下谢恩。
    乾隆这时对纪晓岚过目成诵的本领深信不疑,心中暗喜:这样的旷古奇才,
出在当朝,正是朕鸿福齐天啊!编纂四库全书的亘古伟业,定会成就于此人之手!
    乾隆高兴不已,于次日赐宴,赏赐纪晓岚及其座师刘统勋、阿克敏等人。纪
晓岚过目成诵的本领立刻传遍京城,京中文人学士无不敬慕三分,乾隆皇上本人,
也对他倍加宠爱。
    光阴荏苒,日快如梭,说话间到了乾隆三十七年秋天,纪晓岚的生活已经安
定下来。于是老家崔尔庄的人,纷纷进京投靠,纪晓岚的族侄族孙,从侄从孙中,
没有通科举谋取功名的,先后有十几人来到京城,求他谋求出路,因而在京的纪
氏子孙,也就越来越多。
    这年秋天过后,又有人捎信来,欲求他谋以荫庇。纪晓岚也不拒绝,只是回
信儿说,来时将四婶李氏和三嫂陈氏一同送来,这是他在老家最尊敬的两位女性。
几年不见,很想念她俩,要她们在京中住些日子,实现少年时许下的诺言。
    四婶和三嫂果然来了,纪晓岚十分欢喜。最让纪晓岚高兴的,是四婶常常讲
起丫头文鸾,纪晓岚对四婶说:"文鸾虽然不在了,但我也常常想起她来,那时候,
我将她比作海棠花,曾给她出了个句儿,是'嫩海棠',叫她来对,您猜她对的什
么?"四婶已经六十多岁,脸上增添了皱纹,但双目乌亮有神,残留着年轻时的风
韵,她眼睛一闪,笑道:"你俩的事儿,常偷偷儿的,不让我知道,我怎么会猜得
出?"纪晓岚年过不惑,早已没有了少年时的羞涩之态,平静地说:"她对了一句
'老山药'。"四婶李氏咯咯笑起来:"这文鸾终是农家之女,也算三句话不离本行
呀。"晓岚笑后说:"这几十年来,每当我看见海棠花,不由得就想起文鸾。"说着,
晓岚把头转向屋外,几株盛开的秋海棠粉红鲜艳,悦人心扉。他那深邃的目光,
仿佛从花景中看到那个十几岁的初恋的情人,正身着粉红的衣衫,向他翩翩走来。
    "全怪四婶不好,我若早些把她给你,他就不会死得这样可怜啦!"四婶心中
也涌起一种悲戚之感。她觉得自己只有这件事,没让晓岚满意,但偏偏正是这件
事,让他那样劳心费神,几十年苦苦思恋,早知如此,早就把文鸾给他了,或许
今天还会见着呢?说着话,四婶伤心地落下泪来。
    晓岚不知婶母是为文鸾伤情,还是为自己惋惜,赶忙劝道:"事情过了多年,
婶母何必伤心,我们谈一些高兴的事吧!"纪晓岚将话题转到了别处,可在他的眼
前,仍不断浮现出文鸾的影子。
    这天午睡,晓岚做了一梦,梦见文鸾还在他身边,两人一起说笑,一起玩耍;
一会儿俩人跑到田野里抓蛐蛐;一会儿一块儿爬上了挂满红红的果实的枣树上;
一会儿又到了沧州的上河涯,俩人在卫河边沿,观看河水中的万点灯火。.....只
可惜这时突被惊醒,梦中的一切全然逝去。他躺在榻上,闭着眼睛,想再让文鸾
走进梦中。可是却怎么也睡不着了。
    起身到了庭院当中,天已近傍晚,秋风摇落了海棠枝头的花瓣,一片一片地
在地上瑟瑟颤动。晓岚睹物伤情,不由得洒下几滴思恋悲悯的泪水。
    回到室内,晓岚提起笔来,写下一首诗:《忆秋海棠》,告慰那仙逝已久的
香魂。诗曰:憔悴幽花剧可怜,斜阳院落晚秋天。
    词人老大风情减,
    犹对残红一怅然。
    晚饭之后,一家人聚到客厅闲话。四婶李氏、三嫂陈氏、夫人马氏都在。这
时的三嫂,也是五十多岁的半老徐娘了,不再会为"三嫂床上抱三哥"的话,与这
位老小叔叔打个不休。
    她看过晓岚的《忆秋海棠》,蹙眉嗤目地哂笑起来:"老五,你的名声越来越
大,怎么你这诗,做得越来越抽抽呢?"“嫂子此言何意?"晓岚不解地问。
    "这'词人老大风情减'一句,读来不合情理。"“于情理不合之处,请嫂子指
教。"“我看'词人老大风情长'才是。"三嫂一本正经地说着,把陈氏、马氏和晓
岚,都给逗乐了。她接着说道:"你都是儿孙满堂的人了,还思恋着年轻时的情人
儿,可谓宝刀不老、雄风犹劲啊!不然的话,怎么会'犹对残红一怅然'呢?说老
实话,你是不是想再纳一房夫人呢?那要看我月芳妹子愿不愿意了。"陈氏这几句
话,把在场的人又逗得大笑起来。马月芳脸上泛着红晕,冲着丈夫一噘嘴,说声:
"老不长进!"然后“噗"地一声笑出声来。纪晓岚看看这个,看看那个,咧着嘴含
笑不语。
    一月过后,陈氏、李氏要回献县崔尔庄。行前俩人商量,晓岚虽然已经四十
多岁,但正值壮年,身体强健,精力充沛,身边少不得人服侍。又同马夫人商量,
在老家找个聪明伶俐的贫寒人家的女孩子,给晓岚做个侍妾,好照顾他的起居饮
食。
    这时,纪晓岚身边有夫人马月芳和她从家中带来的媵妾倩梅。马夫人生的长
子汝佶,已在两年前死去,留下了长孙树庭。次子汝传也是马夫人生的,成年后
做过江西九江府的通判,后来补江宁府同知。纪晓岚的次女纪韵秋,也是马夫人
所生。倩梅生了三子汝似,成年后曾为广东县丞,四子汝亿也是倩梅所生。三姨
太郭彩符,在春天死了,他生的长女纪韵华。纪晓岚的四姨太赵氏,是他住福建
学政回京时纳入家中,当他贬戍伊犁时,赵氏才二十二岁,没有生过孩子。晓岚
想自己此去无归期,叫她一个人孤零零的,没个儿女陪伴,唯恐她落得没儿没女,
晚景凄凉,便给了她一些财物,将她送回娘家。晓岚奉诏回京时,赵氏已改适他
人。
    马夫人听了李氏、陈氏的话,觉得也在情理,如有一位侍妾,陪伴在丈夫身
边,也免得他到外面寻花问柳,于是托李氏、陈氏费心物色,成就此事。
    李氏、陈氏回到家乡,就派人四处打听,物色身材姣好,容貌端庄而又聪明
活泼的女孩子。过了两月,终于以五百两的身价,在河间买到一个穷苦人家的女
儿。
    这女孩儿姓沈,长得慧黠过人,面貌娟秀,尤其难得的是,她自己愿意做富
贵人家的媵妾。李氏亲自看了这女孩儿,觉得虽然不如文鸾温柔娴雅,但比文鸾
聪明伶俐、乖巧能言,很讨人喜欢,认为挺合适晓岚的,便派人护送她进京,拜
见纪晓岚夫妇。
    纪晓岚见了,看她不但长得俏丽端庄,而且神情朗澈,应对从容,不像贫苦
人家的女儿,颇为满意。晓岚给她取了个名字,叫明,以寓"虽石似玉"的意思。
问起家世,才知她的祖上原住苏州,也是世代书香,到她祖父时家境中落,她父
亲因避仇离开苏州,带着妻子和两个女儿,辗转来到河间,以作小生意维持家用。
沈明家中还有个姐姐。
    姐妹俩说悄悄儿话时,明曾向姐姐说过:"我不适合作种田人家的媳妇,可
是高门华族又不会娶我做妾室,只要能做个富贵人家的媵妾,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后来这话母亲知道了,也同意女儿的想法,如今果然实现了明的愿望。
    马夫人见她长得让人喜爱又伶俐乖巧、慧黠柔顺,心里很高兴,问她说:"听
说你自己愿意做个侧室,可是真的?"明恭恭敬敬地,敛衽行了个万福,然后笑
吟吟地说道:"回夫人的话,是奴婢自己愿意的。"“你可知道,作一名侍妾,也
实在难为呀!"“夫人的话是正理儿。不过奴婢以为,假如本心不愿作妾,那就会
感到难为;既然是自己愿意的,也就没什么难为的了。"马夫人听她的话有道理,
对她更加喜爱,加上明善解人意,处处着意逢迎,让人满意,马夫人待她就像
亲生的女儿一样,处处想着她,两人一直相处的很好。并且明和顺让人,事事
不作计较,所以平生没有惹过任何人,上上下下都对她十分满意。
    明来到纪府以后,十分勤快,一天到晚陪在纪晓岚的身旁,帮着检点图书
、捧灯侍砚。一开始她只是略识几个字,但在纪晓岚的指教下,学得非常快,日
子一久,竟然醉心文墨,浅语能诗了。这样一来,更赢得纪晓岚宠爱。
    第二年夏天的一夜,窗外月明如水,几枝盛开的夹竹桃,在月光下婆娑生姿。
银光照彻,花影扶疏,透进窗来,又映在床上,别有一番情趣。明躺在晓岚的
身边,看着月光下的花影,心神一动,来了诗兴,默成一诗,想请晓岚玩味。遂
轻轻唤道:"老爷,睡着了吗?"“没有。什么事?"“我占成一首诗,您来听听,
看好与不好?"纪晓岚转脸对着明,问道:"什么诗?你快说说。"明这会儿反
倒有些不好意思,闪眼一笑说:"作得不好,老爷您别笑话。"“怎么会呢?你快
说吧。"“是一首绝句,题目--题目吗?就叫它《花影》吧。"明稍作停顿,然
后吟道:绛桃映月数枝斜,影落窗纱透帐纱;三处婆娑花一样,只怜两处是空花。
    纪晓岚听明吟完,心中立刻荡漾起喜悦之情。明的诗虽用语浅近,但意
境新颖,即使一般文人墨客,也难作出这样的诗来。晓岚一高兴,将明紧紧抱
在怀中。
    明觉得身子有些疼,便娇滴滴地说:"哎呀,老爷,你可说话呀!到底是好
呢,还是不好?"“当然是好啦!"“好。.....好。....."明似乎还要说什么,
两只有力的胳膊,已经搂得她喘不过起来。.....但他们二人谁也没有想到,这首
诗竟成谶语。
    尤其有趣的是,纪晓岚这位淹古通今,没有被皇上和同僚们难住过的一代文
宗,却不情愿地、令人难以置信地、而又实实在在的,败在了这位如意夫人明
的膝下。
    事情发生在海淀,纪晓岚在这里新买了一处房舍。因晓岚常在圆明园当值,
虎坊桥的家离这里太远,足有二十里路。
    于是在海淀新买一处,称为槐西寓所,就是后来叫作"槐西老屋"的那处。其
他家人仍住虎坊桥,只把明和一个婢女带到那里居祝他在节假日或者有事,才
回虎坊桥,其他时间,便全住在这海淀的"槐西老屋"了。
    明搬到海淀来住,打发丫环收拾房屋。重新糊窗时,用夏布来作窗纱,既
明快结实,又透气凉爽。
    纪晓岚从外边回来,明笑盈盈地迎了上来,接过他脱下的官服,口中说道:
"您回来的正好,我刚才想了个上联,还没有对句,您来把它对上吧!"纪晓岚随
便地说:"什么联,你说吧!"明指着新糊的窗子,说道:"夏布糊窗,个个孔明
诸格(葛)亮。"开始纪晓岚觉得没有什么难的,但仔细一琢磨,却觉得不好对,
沉思良久,对答不出。吃饭时一言不语,还在深思。
    心想自己从来没有被人难住过,今天却要被难住了。想来想去,到晚上睡觉
时,仍然没有想出下联,只好老实地向明承认:这幅对联对不上来了。
    明咯咯笑道:"我快高兴死了,今日难倒了大才子!"这个上联虽然得之偶
然,结构却极巧妙:用语双关,指事字字贴切,而且用一字谐音,便恰是三国时
蜀丞相诸葛亮(字孔明)的名和字了,实在是天下巧绝的事,让明碰到了。
    晓岚想找出一个对句,实在是太难了。他将他所知道的古往今来的人的名字,
一个个排队,细心地琢磨,始终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对句儿,成为他终生的遗憾。
    他常常将这个绝联,出示给翰林院的文人学士,让他们来对下联,但不肯说
出自己被侍妾难住的情节。本来他这样的大才子,答不上别人出的题,心中就够
羞惭的了;再让人家知道,他是败在了女裙衩的脚下,那么更无地自容了。他只
说是偶得上联,下联难求,让文友们代为属对儿。这些大文人们,也个个无言以
对,声称惭愧。
    倒是在几年之后,适逢纪晓岚回崔尔庄,将此绝联告诉了也回家省亲的妹妹,
要妹妹来对个下联。妹妹听完问道:"这联是谁出的?"“我偶然得之,却愁没有
下联。"“不对不对,哥哥话中有谎,你就是再细心,也不会注意糊窗户的事儿。
这句儿一定出于女人之口!你说老实话,到底是谁出的?"妹妹也是聪颖过人的女
才子,看她猜得如此准确,晓岚觉得这回有门儿,或许能够对上,便只好如实相
告。妹妹少不得对他讥哂了几句,然后说道:"其实此联也容易。何不对它一句:
"老翁掌勺,勺勺粥余(周瑜)粥供紧(周公瑾)呢?"晓岚摇摇头,认为这对句
太牵强,重复的字多,人名又全用谐音,比不上出句贴切自然,但在妹妹面前,
只得承认,比自己对不上来要好多了。于是世上流传着纪晓岚"不及妹才"的说法。
    此后的二百多年间,诸多文人墨客试图对上这个联儿,但都未能如愿,此事
传为佳话。明也以此赢得才女之名。多说几句,告诉读者个结局:到了现代,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名播海内,于是才有人对上了下联,使其"绝对"
不"绝":幽香满院,郁郁畹华梅兰芳。
    梅兰芳名澜,字畹华,兰芳是他的艺名。此下联用他的字和艺名,既描绘了
梅兰怒放、香风满院的情景同时又翻出了新意,与二百多年前明的上联珠联璧
合,成为佳对。于是人们对称之为"二百年才对上的对联"。
    话还回到二百年前。由于纪晓岚在编纂《四库全书》时,常住在槐西老屋,
他的《阅微草堂笔记》中的《槐西杂志》就是在这儿写成的。他的许多文友也经
常到这儿来,和他最爱用文字开玩笑的,要数刘墉刘石庵、王文治和彭元瑞了。
    一次刘墉在这里饮酒,俩人只顾说话,把满杯的酒放凉了。纪晓岚让下人温
一温再饮。刘墉却拦住说道:"且慢,有副对儿你对上再温。"于是用手指一指酒
杯说道: "冰凉酒,一点二点三点水;"纪晓岚一抬头,见院中有一丛丁香花,便
笑道:"用它来对正好。"用手一指院中说: "丁香花,百字千字万字头。"二人相
与抚掌大笑。
    也是在一次饮酒中间,刘墉见厅前两棵柱子上空空如也。
    便问道:"为什么不写副楹联,贴在上边。"纪晓岚笑道:"正等待老兄小笔一
挥。"刘墉很奇怪,问道:"人家都说'有劳大笔一挥',为什么你却说'小笔一挥'
呢?"晓岚笑道:"这柱子不过比碗口粗点,你如果用如椽之笔,写丈许之字,叫
我怎么去贴?若用小笔,我便贴得上了。"说罢二人大笑起来。当下有人取来文房
四室,刘石庵写下了一副楹联:文章千古业;春秋五车书。
    据说这幅楹联直保留到1966年的"文化大革命",才被"革"掉。传说确否,
作者未曾考证,不过人云亦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