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比克布斯的花园内,有三个彼此能完全划分开来的院落:修女们住的大院,小学生
们住的寄读学校,最后还有所谓小院。那是个带园子和房屋的小院,一些被革命毁了的修院
留下来的、原属不同修会的形形色色的老修女都一起住在那里,那是黑色、灰色、白色的杂
配,是各种各种的修会团体和五花八门、应有尽有的品种的汇合,我们可以管它叫——如果
词儿可以这样联缀的话——什锦院。
从帝国时期起,便已允许所有那些可怜的流离失所的姑娘们到这里来,栖息在伯尔纳-
本笃会修女们的翅膀下。政府还发给她们一点点津贴,小比克布斯的修女们热忱地接待了她
们。那是一种光怪陆离的杂拌儿。各人遵守着各人的教规。寄读的小学生们有时会得到准许
去访问她们,这仿佛是她们的一大乐趣,因此在那些年轻姑娘的记忆里留下了圣巴西尔嬷
嬷、圣斯柯拉斯狄克嬷嬷、圣雅各嬷嬷和其他一些嬷嬷的形象。
在那些避难的修女中,有一个认为自己差不多是回到了老家。那是一个圣奥尔会的修
女,她是那修会里唯一活着的人。圣奥尔修女们的修院旧址,从十八世纪初起,恰巧是小比
克布斯的这所房屋,过后才由玛尔丹·维尔加支系的本笃会修女们接管。那个圣女,过于穷
困,穿不起她那修会规定的华美服装:白袍和朱红披肩,便一片诚心地做一套穿在一个小小
的人体模型上,欢欢喜喜地摆出来给大家看,临死时,还捐给了修院。那个修会,在一八二
四年只留下一个修女,到今天,只留下一个玩偶。
除了这些真正够得上称为嬷嬷的以外,还有几个红尘中的老妇人也和阿尔贝尔丁夫人一
样,获得了院长的许可,退隐在那小院里。在那一批人中,有波弗多布夫人和迪费雷纳侯爵
夫人。另外还有一个专以擤鼻涕声的洪亮震耳而著名于小院,小学生们都管她叫哗啦啦啦夫
人。
将近一八二○或一八二一时,有个让利斯夫人,她当时编辑一本名为《勇士》的期刊,
她要求进入小比克布斯修院当一个独修修女。她的介绍人是奥尔良公爵。那修院顿时乱得象
一窝蜂,参议嬷嬷们慌到发抖,因为让利斯夫人写过小说。但是她宣布她比任何人都更痛恨
小说,并且已经进入勇猛精进的阶段。承上帝庇佑,也承那亲王庇佑,她进了院。六个月或
八个月以后她又走了,理由是那园里没有树荫,修女们因而大为高兴。尽管她年纪已经很
大,但却仍在弹竖琴,并且弹得相当好。
她离开时,她在她的静室里留下了痕迹。让利斯夫人有些迷信而且还是个拉丁语学者。
这两个特点使她的形象相当鲜明。在她的静室里有个小柜,是她平日藏银钱珍宝的地方,几
年以前,大家都能看到在那柜子里还贴着一张由她亲笔用红墨水写在黄纸上的这样五句拉丁
诗,那些诗句,在她看来,是具有辟盗的魔力的:
三个善恶悬殊的尸体挂在木架上,
狄斯马斯和哲斯马斯,真主在中央,
狄斯马斯升天国,哲斯马斯入地狱,
祈求尊神保护我们和我们的财产,
念了这首诗,你的财宝再不会被盗贼窃夺。
那几句用六世纪的拉丁文写成的诗引起了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想知道髑髅地的那
两个强盗的名字,究竟是象我们通常所承认的那样,叫狄马斯和哲斯塔斯呢还是叫做狄斯马
斯和哲斯马斯。前一世纪的哲斯塔斯子爵自诩是那坏强盗的后代,他如果见了这种写法,也
许不大高兴吧。此外,那几句诗所具有的那种有益的魔力是仁爱会修女们所深信的。
那修院的礼拜堂,从方位上说,确是大院和寄读学校之间的间隔,不过它仍是由寄读学
校、大院和小院共同使用的。甚至公众也可由一道特设在街旁的大门进去。可是整个布置能
使修院的任何女人望不见外界的一张面孔。你想象有个礼拜堂被一只极大的手捏住了它那唱
诗台所在的一段,并把它捏变了样——不是变得象一般的礼拜堂那样在祭台后面突出去一
段,而是在主祭神甫的右边捏出了一间大厅或是一个黑洞;你再想象那间大厅正如我们在前
面已经说过的那样,被一道七尺高的哔叽帷幕所拦住,在帷幕后面的黑影里有一行行的活动
坐板椅,你把唱诗的修女们堆在左边,寄读生们堆在右边,勤务嬷嬷和初学生们堆在底里,
你对小比克布斯的修女们参与圣祭的情形便有一个概念了。那个黑洞,大家称它为唱诗台,
经过一条过道,和修院相通。礼拜堂里的阳光来自园里。修女们参加日课,按照规矩是肃静
无声的,外界的人,如果不听见她们椅子上的活动坐板在起落时相撞的声音都不会知道她们
在堂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