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据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和对STS教育理念的分析,笔者认为在高中生物的教学改革中,应适应时代的呼唤,与时俱进,优化课程体系,凸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培养学生应有的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高中生物;STS教育理念;教学改革
江泽民总书记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关键在教育。”横观中国教育现况,纵览时代潮流,由于生物科学的迅猛发展和它对人类社会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众多的科学家都认为,生物科学将是二十一世纪领先的学科之一,它代表着自然学科的前沿。但我国国民的生物科学意识淡薄,对生物科学知识知之甚少,中学生物科学教育薄弱,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相对滞后,教学方法、手段,尤其是实验条件普遍落后,说明目前高中生物学教学在课程体系、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等多方面均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笔者根据对高中生物在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提出我个人的几点看法。
一 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近几年生物教材建设,总的来说,是得到长足发展,在教材多元化、立体化、体现地方特色、满足不同需要等方面有较大进步。90年代初开始提倡“一纲多本”。目前,江苏、北京、河南、广东等省市已经在其部分学校试验省编教材。人教社也在按“一纲多本”的原则,与部分省市合作,出版具有地方特色的教材。在教材内容和形式上,强调及时更新,形式多样,在传统教材的基础上开发电子音像教材和教参。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高中生物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笔者试举几个例子来谈谈。
(一)从教材的理论知识学习方面来看,它主要是介绍关于生命活动基本规律的基础知识,以及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应用。而在教材的编排上只强调自己的学科体系,结果让有的知识点与其他学科脱节。例如,《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生物》在《第一章 生命的物质基础》安排了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和“分子结构”就与化学学科脱节,学生须到高中二年级下学期才涉及到有机化学,这样就违背了教学规律,学生对 -COOH、-NH2、-R等基团茫然不知,造成教师在实际教学操作中显得无所适从,教学效果相当不好,而且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负面影响。
(二)从实验操作能力培养方面来看,它着重于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验证性实验,另外安排了部分实习和研究课题。教材《说明》要求:“实验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实习和研究性课题需要学生在课堂教学之处完成。”但实际操作中,由于观念、资金和课时的安排等方面的原因,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对动手操作能力方面却不够重视,认为生物学科的教学是科学知识的教育,不重视甚至忽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教育。这样,学生就只停留在最底层的知识记忆上,很容易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这与创新教育的要求相去甚远。
(三)从课程体系设置方面来看,中学生物学在时间的设置上造成严重的脱节。初中阶段只在初一和初二年级开设生物课程,在高中阶段的高一年级没有开设,直到高二年级才开设生物课程。学生两年时间没有学习生物,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感到生疏,从另一个侧面也让学生从思想上轻视生物学科,这样,无形中增加了生物教师教学的难度,也影响生物教学的效果。
二 对策与建议
“面向21世纪国家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已经全面启动,中学生物学的课程也纳入了新的课程标准的构建,并将生物科学置于国际科学教育的大范围中,也就是说,生物科学教育是整体科学教育的一部分。因此,生物科学应贴近理科教育提出的一种新的科学教育构想:STS教育理念。什么是STS教育理念呢?它就是研究科学、技术、社会三者相互关系和科学技术服务与社会生产、生活的科学教育理念。STS教育突出学生懂得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的意识,并能用正确的价值观和方法解决科技发展所带来的社会问题。STS教育反映了当前世界理科课程改革的潮流,也揭示了理科教学的本质。生物科学所涉及到的主要是生命的基本规律和奥秘,与人类自身的生活息息相关,较其他学科而言,更接近人类的认知和实践。从人的生长发育、生殖到卫生保健,从发展经济到开发资源,从保护环境到可持续发展都是让人们从理性的角度来阐释科学的要义。
据STS教育理念,要让学生得到全方位的发展,笔者认为,我们不能孤立地看待某一学科系统的知识,必须兼顾其他学科,优化本学科的知识构架,让其符合教育的基本规律。例如前面所讲的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分子结构,可以先作为选修部分来处理,其理由:①这部分的知识作为选修内容并不影响后面所要学习的内容;②让基础较好,领悟能力较强的学生自修或在教师的课外辅导下获取该部分知识,等到在化学学科中学到相关知识点后反过来再学也不迟。这样处理,基本上可以消除这部分知识在教学中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从更深层次的教改方面讲,这本身也就是一种创新。
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所面临的尴尬局面,我们的教师应转变传统的观念,要大大削减教科书科学知识的教育,多从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方面思考,将部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在探究生物科学知识的过程中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领悟生物科学的研究思维,在这过程中逐渐培养科学研究的创新思维,这才是最重要的。这样,学生的学习活动从实际上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到主动探究科学规律,把科学知识转化为科学思想,提出自己的主张,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至于初中生物与高中生物时间上的脱节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适当地对课程体系进一步调整,合理安排课时,这并不难解决,关键就在于领导和教师的思想观念的转变。
综合以上的分析,生物教学的改革思路应符合STS教育理念,“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科学素质的全面提高,培养学生应有的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素养。具体要求在以下几个方面:
⑴ 综合考虑学科体系、个人发展和社会需要三者之间的关系,不过于强调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⑵ 综合考虑知识、观念和能力三者之间的关系,突破“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观念;课程目的不局限于“双基”,而立足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⑶ 减少规定性学习内容,为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和主动探究留出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⑷ 强调课本以外的信息资源和课堂以外的实践活动,突破“以课本为中心”的课程观念,变“教教科书”为“用教科书”,变“教科书是学生的世界”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
⑸ 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突破“以教师为中心”的课程观念,力求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⑹ 转变课程评价的方式,由评价学生掌握学科知识情况为主转变为综合评价学生在态度、观念、认知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发展;由终结性评价为主转变为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由教师评价为主转变为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综合考虑学生的发展潜能,加强评价的前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