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首页 最新动态 课件中心 试题中心 图片中心 备课中心 百科知识 健康保健 生物论文 返回主页
 
 
白鳍豚因人类走向消亡
双击自动滚屏 发布者:wly 发布时间:2007/2/28 阅读:2664

                       
据《南方周末》报道,北京麋鹿保护中心的“世界灭绝动物墓地”里,或许又要增加一个名字——白鳍豚。

  尽管人们不愿承认这个中国特有物种的消失,但必须面对现实:当某个种群的数量少于“50”时,它们难以繁衍后代。而大规模的科考和搜寻证明,种群不复存在。

6国权威专家联手搜寻

  7年了,没有人在长江中看到它的影子。

  2006年11月初,由中、美、日等6国科学家组成的考察队从武汉出发了。他们乘着两艘大型考察船,在长江中下游往返3400公里,为期39天,以确定这个物种的处境。

  它比大熊猫更珍贵,它在长江水域生活了2500万年,国际上称之为“旗舰种”。在渔民眼中,它是可以呼风唤雨的女神。2000多年前,古人给它起了“鳍”的名字。

  它就是白鳍豚。

  参与者都是国际顶尖级鲸豚类研究人员,比如美国人罗伯特·皮特曼博士,曾在野外见过70多种鲸豚类动物;英国动物学家沙米尔,具有超人的野外观察能力;日本著名动物声学专家赤松友成还带来了两套“水听器”,可以保证方圆300米内白鳍豚的声音毫无遗漏。

  “我们借助两种方法——望远镜目视观察、声纳系统监测。这和1997年普查是完全不同的。”考察队负责人、中国科学院水生所副所长王丁博士说。而在11月,长江处于枯水期,能提高监测的精确度。

  考察船使用全球定位系统确定航线,按每小时15公里的速度执著地寻找。2006年12月初,考察队离开上海向武汉返程,对曾出现过白鳍豚的地点做更详细的监测。

国家级保护区空有其名

  考察船行驶在石首到荆州的江段,这被称为“九曲回肠”——是豚类最喜欢的地带。

  这个江段上,建立了两个国家级白鳍豚保护区——分别位于湖北石首天鹅洲、湖北洪湖新螺。

  但面对一天比一天浑浊的江水,原地保护是束手待毙;白鳍豚“淇淇”的死亡,宣告了人工繁殖梦想的破灭;克隆的可行性也不大,主要是找不到母体完成胚胎发育。“曾经考虑用江豚作母体,但它比白鳍豚小一半,无法承担。”王克雄说。

  目前,“迁地保护”是拯救白鳍豚的惟一选择,这也是国际上公认的保护濒危动物的最佳手段。

  天鹅洲保护区,被定为“迁地保护”的主要场所。但这个暂养池里,只是装着空空的希望。考察队在这个江段只发现了一对江豚。

■搜寻示意图

“长江女神”没有找到

  “长江水太可怕了!”外国专家纷纷惊叹道:“这里没有多少浮游生物,完全不适合豚类生活。”

  白鳍豚主要分布在湖北宜都到江苏江阴长江干流里,约1400多公里。大江沿岸珠链般串起了一座座城市,而每个城镇都会产生30公里的污染带。采集了水样和底泥样品后,中科院水生所王丁博士也承认,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已被破坏。

  考察发现:长江上,平均每公里约有12艘船。航运业的发展及船只的噪声,干扰了白鳍豚的声纳系统。在中科院水生所的博物馆里,陈列着惟一几乎孕育成熟的白鳍豚胎儿标本,它静静躺在福尔马林液体里。就在要离开妈妈时,母亲的头被螺旋桨削去了一半。

  科考队员称,长江中下游的湖泊入江口历来是白鳍豚摄食和栖息的好地方。但进入他们视野的,是筑堤、建坝、架桥、设闸。

  中科院院士刘建康、陈宜瑜曾警告,历年来收集到的死亡白鳍豚中,九成以上是被人杀掉的。12月13日考察结束时,白鳍豚呼吸时泛起的浪花,依然没有在江面上出现。

谁是下一个?

  “白鳍豚可能是历史上第一个被人类消灭的鲸种。”考察结束后,国外专家宣称。

  这个结局无法让中国人接受。“难道比大熊猫更稀有的白鳍豚,会像恐龙一样成为一种记忆?”张先锋博士说。王丁——这位多年从事白鳍豚研究的鲸类专家,也不相信它已经灭绝。他们试图通过在科考的细节,寻找其存活的理论概率,而这更多来自情感上的难以割舍,仿佛面对亲人的离去。

  国际上已经公认,如果某种群的数量少于50个,它的命运就是灭亡。

 
 
版权所有:www.biobox.cn © 2009 生物百花园
Email: QQ: 66698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