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月14日电 植物能够借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这已是人所共知的科学常识。然而美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发现,30多亿年前的地球由于氧含量很少,当时光合作用释放出的“废物”可能是水。
光合作用何时成为自然界的主要产氧途径,这一直是科学家们的热门话题。近年来,科学家陆续在格陵兰岛发现了有37亿年历史的氧化铁沉积物和同样古老的微生物化石,很多人认为这为远古时代同样存在现今光合作用的说法提供了有力证据。
但据美国《科学》杂志网站最新报道,美国斯坦福大学地质学家唐纳德·洛等人发现早期光合作用并不产生氧气,其释放的“废物”可能是水。这一结论来自一些有34亿年历史的微生物化石,化石是在南非黑硅石中发现的。对黑硅石进行的生化分析发现,黑硅石中含有大量属于碳酸铁类矿物的菱铁矿,却几乎找不到任何氧化铁的踪迹;黑硅石中的微生物曾生活在缺氧的海洋中;黑硅石中微量元素铈的含量要高于现今海洋中的铈含量,其中的铀也大都和钍结合在一起。这些都表明30多亿年前的地球不是一个富含氧的环境。
既然当时的氧含量很低,这些微生物是如何生存的呢?洛等人认为,30亿年前的地球大气中存在大量氢,当时的生物很可能是依赖氢再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自身必需的有机化合物,而这一过程最终产生的“废物”很可能是水而不是今天的氧气。这一成果发表在1月号的美国《地质学》杂志上。
有地质学家认为,黑硅石中的化学成分组成可能是由其他原因造成的,洛等人的观点有待推敲。但一些业内人士评论说,洛等人的研究成果令人信服,“氢依赖型光合作用”的发现使人们对生命起源的理解向前迈出了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