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树为家的袋鼠

以树为家的袋鼠

澳大利亚悉尼博物馆的生物学家蒂姆·弗兰纳里,在新几内亚的托里切利山的雨林中,经过多年的观察、研究,发现了8种树袋鼠。

树袋鼠虽然是新发现的,但从进化的角度来看,它们不是什么新品种。因为,所有袋鼠的祖先被认为是小型的生活在树上的有袋动物。它们外貌相似,与今天澳大利亚的袋鼠有亲缘关系。树袋鼠的祖先,可能有一条能卷缠而抓握的尾巴,使它们能够在树丛中行动自如。

当树袋鼠从树上来到地面时,它们的身体演化为能适应地面和岩石上快速行走,于是最早的在地上生活的袋鼠就从这一家系中分离出来。众所周知,红大袋鼠和大灰袋鼠是跳跃前进的,它们的后肢发达,尾巴逐渐变得粗壮,在停止前进时,尾巴可起支撑身体的作用,与后肢构成三角形三个顶点;而前肢逐渐退化,变短变小。

树袋鼠的祖先为什么上树?这个问题仍是个谜。据弗兰纳里推测,可能有这样两个原因:一是生活在树上能获得更多的食物;二是树林为它们提供了躲避敌害的庇护所。现生的树袋鼠又重复了它们祖先的习性,回到了树上生活,许多年以后,它们的身体在很大程度上已适应了树栖。例如,四肢比它们生活在地面上的亲属短,且能左右转向;前肢比后肢长而粗壮;尾巴长而呈圆柱形,以便在树上活动时起平衡身体作用。

在个头上,现生的树袋鼠一般比已灭绝的树袋鼠要小得多。它们的体重约为6.8千克~22.7千克,站立时的高度大约齐人的膝盖。

99%时间在树上

根据弗兰纳里观察,树袋鼠有99%的时间是在树上度过的。在地面上,树袋鼠的行动像其他袋鼠一样,以直立、后肢着地的姿势跳跃前进。为了爬树,它们能先跳离地面70~100厘米,用手臂(本文暂将其前肢称为手)缠绕住直径小于30厘米的树干,用脚勾住树干往上爬,然后做一套快动作——手臂滑行,双脚跟着跳跃前进。树袋鼠就是这样攀登上树干的。

爬上树的冠层以后,树袋鼠根据树枝的大小采用不同的移动方法。在较大的(直径大约为10厘米)或稍有坡度的树枝上,它们先用两手搁在树枝上,接着两脚跳跃前进,然后两手再伸出。而在较小的树枝上,它们显得格外小心和不慌不忙,每次仅是伸出一只手臂或一条腿;有时,用自己的爪子和手掌紧贴细枝小藤,紧紧地抓牢,它们甚至能以同样的方法吊上一阵子。

生物学家伊丽莎白·普罗克特-格雷在428个小时观察中,发现树袋鼠有60%时间在睡觉,所以称它们为“懒袋鼠”。树袋鼠无固定的睡觉地方和兽窝,只是蜷缩着身体,通常在一个树杈中,臀部和脚支撑着整个体重,头部和手臂蜷曲着紧贴体躯。当树袋鼠清醒时,它们大部分时间都警惕地坐在树上,而活跃地进食、行走、修饰和社交只花很少的时间。它们跳跃到地面,从一棵树移到另一棵树,这些行为在晚上出现得比白天频繁。所以,不活动是树袋鼠在白天所有时间中喜欢的生活方式,在它们的生活中没有能确切地被称作为活跃期的。

为什么好睡

普罗克特-格雷先后75次观察树袋鼠进食,只有一次发现它们吃雨林中树上的花,其余都是吃树叶,这可能对解释树袋鼠为什么明显地好睡和没精打采是有意义的。

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布赖恩·麦克纳布教授测定过来自许多生态环境中的众多哺乳动物的基础代谢率。按平均数计算,树叶中所含的毒素比草和果子所含的毒素多,因此,吃树叶的树栖动物的代谢率,比相同个体的吃草动物和吃果子动物来得低。比如马茨奇氏树袋鼠的基础代谢率只是吃草的红大袋鼠代谢率的70%。总的来说,代谢率低的树袋鼠表现出好睡和没精打采也就不足为奇了。

科学家已测量了三种有袋动物所吃树叶中纤维素含量。一种是铜色帚尾袋鼠,另一种是绿色环尾袋鼠,还有一种是拉姆氏树袋鼠。结果发现,后者的食物中纤维素含量比前两者的高。这说明树袋鼠迁移到树上生活,是因为它们已具有吃其他袋鼠难以消化的食物——粗糙树叶的生理功能。

树袋鼠已经演化出一个似发酵桶的相对较大的胃,其功能可与牛和其他反刍动物的胃相媲美。在胃里,有许许多多能分解树叶纤维素的细菌。而其他袋鼠虽然也有类似发酵树叶纤维素的细菌,但不同的是,它们的细菌生活在盲肠和结肠中,而不是直接在胃中。

生性孤独

从一些已知的其他袋鼠的社会制度来看,有许多种类是“独居者”,有“稳定的家庭集团”,也有多达50个成员的流动的“暴民”(鞭尾鼭)。而树袋鼠不善于交际,常独居在它们的自然栖息地。虽然这些独栖的树袋鼠生活在同一棵树上,但是多数时间它们互不搭讪。偶尔,一只成年的树袋鼠会跑到另一些树袋鼠的活动范围,但是当它到了那里,也只是抓抓痒,吃吃坐坐,对自己的同类不感兴趣。事实上,在普罗克特格雷的20个月研究过程中,基本上没有见到成年树袋鼠之间肉体上的相互接触,当然这并不说明树袋鼠的繁殖是无性的,仅仅是交配不频繁而已。

对成年树袋鼠所占空间的研究,为研究它们的交配方式带来了一些线索。普罗克特-格雷在4只成年树袋鼠身上安装了无线电项圈,跟踪它们的行迹,发现雌性树袋鼠的平均活动范围约为18平方米,而且互不侵犯。在带有无线电项圈的雌性树袋鼠的活动范围内,看不到没带无线电项圈的雌性树袋鼠的行迹。带有无线电项圈的那只雄性树袋鼠,在一块面积为49.5平方米的森林地上徘徊,在它的活动范围边界附近可以看到几只不带无线电项圈的雄性树袋鼠的行迹,这说明雄性树袋鼠的活动范围互相有所重叠。

通过这些观察,可以探知雌性树袋鼠坚守其独用的地盘,地盘的大小可能是根据雌性树袋鼠及其供养的下一代所需的食物量而定。而地盘重叠较大的雄性树袋鼠活动范围的大小,可能不是根据食物的供应量而定,而是根据要与几只雌性树袋鼠保持接触,提高交配机遇的需要而决定的。科学家在实地考察中发现,雌雄树袋鼠的接触是十分有限的。例如普罗克特-格雷在考察中,仅有一次发现那只带有无线电项圈的雄性树袋鼠在离开雌性45米内徘徊(有时在一棵树上),这说明它们已形成了一种近于配偶的关系。以后,没有见到任何其他雄性树袋鼠与这只雌性树袋鼠在一起。

母仔眷恋情意深

树袋鼠母仔之间的关系亲密无间,这与成年树袋鼠之间关系疏远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就所有有袋动物来说,树袋鼠出生时是处于早期发育阶段。新生的树袋鼠身体不到2.5厘米长,必须靠自己从妈妈的泄殖口爬到育儿袋中去。它一进育儿袋就衔住妈妈的乳头吸奶。育儿袋就好像第二子宫,“婴儿”在里面继续它的生长发育。250天后,“婴儿”头部开始从育儿袋口伸出,它朝外张望,观察妈妈的饮食和外面的世界。有时,它向外伸出一只脚,或一只“手”,或两只“手”,从妈妈“手”中接过食物;有时,它顽皮地用“手”碰碰妈妈的鼻子,摸摸妈妈的颈脖和手臂。

大约到了300天后,仔树袋鼠虽然仍在妈妈育儿袋里吃和睡,但开始对树枝发生兴趣,经常从一根树枝跳到另一根树枝,不过跃距只有30厘米,着落不稳。它决不会冒险跑到远离妈妈180厘米以外的地方,在外逗留的时间不会超过两分钟。它频频地返回,坐在妈妈的育儿袋外,之后慢慢地爬进育儿袋。

随着时间的推移,“婴儿”日长夜大,每次离开育儿袋的时间比以前长了。它开始坐在妈妈身边吃奶,不再呆在育儿袋内吃奶了。树袋鼠妈妈在幼仔身体的上方弯曲上身,将前肢和下巴搁在幼仔背上,偶尔,用舌头舔舔幼仔。

仔树袋鼠长到1岁左右,便永远脱离开妈妈的育儿袋。起初,它们跟妈妈形影相随,母仔经常蜷曲在一起睡觉,直到一岁半后才单独活动。有的还定期出现在妈妈的活动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