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饮料之首

三大饮料之首

茶、咖啡、可可被人称作是“不含酒精的三大软性饮料”。三大饮料之首,毫无疑问当推茶叶(题图),这是因为茶叶被人饮用不但有悠久历史,而且风行地区最广,饮用的人数也最多。

“茶圣”陆羽

相传,早在三四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发现了茶树,并将它的叶子作为解毒治病的良药。例如,《神农本草经》就曾介绍:“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茶的古称)而解之。”而《诗经》中则有“谁谓荼苦,其甘如饴”的佳句。

以后,历代文献中更有将茶称作“槚”、“蔎”、“茗”、“荈”的,直至唐代,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县)出了一个名叫陆羽的人,这才将茶的异名统一为“茶”。

陆羽的伟大之处不仅仅在于为茶叶正名,还在于他穷毕生的精力撰写了我国第一部、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有关茶的专著——《茶经》,详尽地论述了茶的起源、茶树的品种和种植方法、产茶地区、采制的技术、烹饮的方法、有关茶具的知识以及从上古时代一直到唐代有关茶的记载。

陆羽生于公元728年(唐开元十六年),字鸿渐,生时贫困,后被一个和尚收养,为和尚做杂务,受尽了折磨。陆羽不堪虐待,逃了出去。

陆羽一路上吃了许多苦,遭了许多罪。直到有一天碰到了当时的河南太守李齐扬,他的颠沛流离的生活才告结束。李齐扬十分赏识陆羽的胆识和才华,他亲自教陆羽做学问,还介绍陆羽认识了不少当时有名的诗人。

陆羽27岁时决心终生从事研究茶叶的事业。他不辞辛苦,跑遍了当时32处茶叶产地,并于32岁那年隐居于苕溪(今浙江吴兴),闭门著书立说,20年以后,终于写成了3卷、10节,共7000多字的《茶经》。

《茶经》的问世对有关茶的知识的普及和茶叶生产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为了纪念陆羽,后人将其尊称为“茶圣”和“茶神”,1768年,人们还在陆羽的家乡建造了“陆羽亭”。

可以这么说,是茶叶生产的发展造就了陆羽,陆羽又反过来对茶叶生产起了推动作用。

茶的一家

植物学家告诉我们,茶,实际上就是山茶科植物——茶树的叶子。而根据茶叶的加工方法的不同,茶叶又可以大体分为红茶、绿茶、乌龙茶、花茶、白茶和紧压茶六种。

红茶又称为全发酵茶,在发酵过程中原先绿油油的茶叶变成红黑色,并发出一种特殊的香气。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在整个发酵过程中,茶单宁发生了氧化,因此鲜绿色的茶叶变成了红色。

说时简单做时难。红茶的制作其实并不那么简单。红茶的制作分为粗制和精制两个阶段。粗制又可以分为三步:

第一步是“萎凋”,即将采来的新鲜茶叶摊开,让水分蒸发一部分,叶子变软。这时,便可以将其揉捻成条。这样做是为了促进茶叶中的酶进行活动,为以后的发酵作好准备。

第二步便是“揉捻”,将茶叶揉碎,挤出茶汁,茶单宁便可以进一步氧化,在酶的催化下进行发酵。茶叶被摊开以后,茶单宁进一步氧化,叶色便慢慢转红。此时应进行第三个步骤——烘干。将茶叶置于80~85℃的条件下烘干,发酵活动即告停止。

烘干的茶叶还应该进行筛选,切制等步骤,经过分类、包装,便可以出厂。

与红茶相比,绿茶的制作却大不相同。红茶发酵,而绿茶不发酵。

制作绿茶是利用高达200多摄氏度的温度将茶叶中的酶直接破坏,茶单宁停止氧化了,茶叶便能够长期保持绿色。将茶叶揉捻、干燥,再经过分拣,就可以进行包装了。

至于乌龙茶,制作的方法介于红茶和绿茶之间。制作乌龙茶的茶叶是一种特殊的茶叶,制成的乌龙茶,颜色深褐,茶叶条索较粗壮、松散,沏出的茶茶色呈橙红色,并兼有绿茶的鲜浓和红茶的甘醇。

乌龙茶主要产于福建、广东和台湾等地。福建所产的又分为闽北乌龙茶和闽南乌龙茶。但不管是哪一种乌龙茶,制作时都必须经过“晒青”、“萎凋”、“晾青”、“筛青”、“炒青”等步骤。

在立夏前后,采来不嫩亦不老的茶叶,在室外利用不太强烈的日光将茶叶“晒青”,直晒至“萎凋”为止。然后便置于室内摊开“晾青”和“筛青”,其中“筛青”是制作乌龙茶的关键。“筛青”就是将萎凋后的茶叶装在竹筛子中加以旋转。旋转之中,叶的边缘互相摩擦,叶肉细胞破裂以后,细胞液便流了出来,细胞液中所含的茶单宁因氧化而变红,变成了一种所谓“绿叶红镶边”的现象。

一旦此现象出现,即要将茶叶投入炒锅烘炒,以使发酵活动暂时停止。炒茶工人边炒边将茶叶揉捻,以使茶叶定型。这就是乌龙茶的简单制作过程。

当然,茶叶的类型远不止上述三种。除了红茶、绿茶和乌龙茶以外,还有花茶、白茶、袋泡茶、速溶茶和紧压茶等。而紧压茶,又可分为黑砖茶、茯砖茶、花卷茶、红砖茶等,种类繁多,一时也说不清楚。

泡茶的学问

不管是哪一种茶叶,泡茶和饮茶的方式都是很重要的。

最初的时候,我们的祖先主要利用饮茶来解毒治病,因而就不太讲究泡茶的方法。

秦汉以后,人们将茶叶泡开当饮料喝。从那时起,泡茶时人们还加入葱、姜、橘皮等调料,茶的滋味就变得较复杂。

唐代有两种泡茶的方法。一种称作“淹茶”,即先将茶叶弄碎,再煎炒、烤干,舂捣,尔后放入瓦罐或瓶中,用沸水浸泡;还有一种是“煮茶”,即加入葱、姜、枣、食盐等一起烹煮。到了明、清以后,在大部分地区,“煮茶”被“淹茶”(即泡茶)所代替,并且还有了许多泡茶的讲究。

如今,人们一般认为,茶要泡好,要讲究“水”、“温”、“时”。

水,即泡茶的水。泡茶的水,水质要好,最好是矿泉水。如无矿泉水,经净化处理的自来水或蒸馏水也可代用。如实在没有其他的水,将自来水静置一夜,水中的氯气逸出之后煮开了也可用来泡茶。

泡茶的时候,水温也很重要。大多数好茶叶,都是用嫩叶做成,因此泡茶时水温不能太烫,因为高温易使茶叶中的营养物质受到破坏。一般认为,泡绿茶水温掌握在80℃较好,泡红茶以90℃左右为宜。

另外,泡茶的时间不宜太长,一般保持在3~5分钟即可,时间过长,易失去茶的香味,使茶变得难喝。

医治百病的良药

早在唐代,有人即在《本草拾遗》中写道:“诸药为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茶叶真能包治百病吗?

现代医学的研究表明,茶叶中含有多种有益于健康的物质,所以能增进人体健康。据分析,茶叶中含有的化合物达400多种,具有药理价值和营养价值的有茶素、茶单宁、茶香精、蛋白质、氨基酸、糖类、维生素和矿物质。

茶素又称咖啡碱,1820年被发现,因最早见于咖啡而得名。茶素能扩张血管,使人发汗,有强心、利尿和解毒的作用。特别令人注意的是,茶素能使神经系统兴奋,能提神醒脑,增强思维能力,消除肌肉疲劳。

纯净的茶素是一种丝状的白色晶体,无臭,味稍苦,它常以鞣质盐的形式存在于茶叶之中。在幼嫩的茶叶中,茶素的含量特别多。

茶叶中还含有茶单宁,这是一种白色粉状物,具有酸味和涩味,茶单宁的成分主要是儿茶素,它约占茶单宁总量的60%~80%,所以要测茶单宁,常以儿茶素作为标准。

茶单宁在空气中极易氧化成棕色树胶样物,红茶泡开后茶水变红并发出特殊香气,就是因为茶单宁在酶的催化下迅速氧化。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红茶所含的茶单宁要比绿茶少得多。

茶单宁的作用不小,因为它能增加微血管壁的弹性,调节血管的渗透压,起到杀菌消炎的作用。茶单宁还能促进维生素C的积聚,消除尼古丁、吗啡的毒性。

茶叶中所含的茶香精也叫芳香油,它是茶叶中所有芳香物质的总称,是一种黄色的油状物质,极易挥发,它溶于酒精,也溶于脂肪,茶叶在加工时会不断产生茶香精,所以,红茶所含的茶香精要比绿茶多。除了茶素、茶单宁和茶香精,茶叶中所含的蛋白质、氨基酸、糖类、维生素和矿物质,都能起到增进健康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茶几乎能医治百病。

因为茶素、茶单宁能促进新陈代谢,消除疲劳,除毒利尿,因此多喝茶能振奋精神,消除疲劳,醒酒解毒,清胃消食。此外,茶香精可以清除口臭,茶叶所含的维生素能增强体质,延缓衰老,起到防治坏血病的作用。茶叶所含的肌醇、茶素、叶酸、泛酸等能起到减肥、润肤、防治贫血、治疗糖尿病的作用。而茶叶中所含的微量元素则可以起到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

特别引起人们注意的是,茶叶中所含的鞣酸因子的主要成分有防癌作用,而茶叶中所含的硅酸,则能促使肺结核病灶形成瘢痕,以防止结核病菌的扩散。茶叶中所含的多酚类物质、脂多糖、胡萝卜素等有效成分能吸收放射性物质锶90和钚,因而可以作为防辐射的药物。

友谊的纽带

我国一向被认为是世界茶树起源的中心。全世界共有茶23个属380多种,我国的云贵地区就有15个属200多种。普通的茶树是身高不满1米的小灌木,但我国云南的勐海县却生长着身高5.5米、主干基部直径达1.4米的“茶树王”。

从公元5世纪起,作为友好交往的使者,中国的茶叶便陆续运往中国的邻近地区,受到各国人民的欢迎。

我国的东邻日本,是较早从中国引入茶树的国家,那里的茶道久负盛名。

公元9世纪初,在我国浙江省天台山学道的日本禅师从唐朝带去茶树种子,种植在日本。打那以后,茶树便在日本各地栽培成功。以后,日本人又从我国学习了有关茶树栽培以及茶具制作和点茶等,到了15世纪末,有人将“道”融于茶,创立了茶、禅一体的“茶道”精神,茶道精神提倡彼此合作、相互尊敬、心灵清净和冷静处事,其实是一门在饮茶、品茶中进行交往的饮茶艺术。

除此以外,在亚洲的朝鲜、新加坡、泰国、阿富汗、土库曼斯坦,非洲的毛里塔尼亚,欧洲的英国、法国、荷兰,大洋洲的新西兰,喝茶均成为当地群众的至高享受。

比如,新加坡人常以香茶待客,春节时还泡橄榄茶,并称之为“元宝茶”。泰国人以冰块茶饷客。毛里塔尼亚人喝的是白糖薄荷茶。英国人爱的是红茶,而法国人则偏好云南的普洱茶。

茶叶,这种山茶科植物的叶子,已成为世界性的消费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