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类

菌类“明星”

 

在用孢子繁殖后代的生物中,菌类无疑是杰出的一族。它们的身上虽然不含有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依靠现成的营养维持生计,但不少植物学家仍然认为,菌类应归入植物的行列,应该称作菌类植物。

菌类植物包括真菌和细菌。它们中间有不少罕见的种类,如前面写过的竹荪等。正是这些菌类“明星”,为菌类植物增添了不少光彩。

冬是虫来夏是草

19世纪中期,一位法国植物学家来到我国四川、西藏一带考察。在海拔3 500米的高山草甸上,他发现了一种奇怪的生物。这种生物在夏天是草,冬天又变成一条虫,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原来,植物学家看到的就是有名的冬虫夏草,它既不是虫,也不是草,而是昆虫和真菌的结合体,属于子囊菌纲麦角菌科。

在我国,冬虫夏草仅仅分布在四川、云南、青海、西藏、贵州和甘肃等地海拔3 000~4 000米的高山灌木丛和高山草甸之中。每到盛夏,原先寄生在虫草蝙蝠蛾幼虫体上的孢子成熟了,散发出去。孢子萌发以后,长成了菌丝体。

秋冬之际,天气变凉,蝙蝠蛾等鳞翅目昆虫的幼虫纷纷钻入地下,准备过冬。此时,萌发的菌丝体乘机侵入幼虫体内,吸取虫体的营养,在虫体内生长,形成一个菌核。

第二年的夏天,菌核从虫体头部萌发出一条细棒状的子座,子座慢慢长得像草一样,顶上膨大,充满了孢子。待到孢子成熟,它们又将侵入别的幼虫,长成新的冬虫夏草。

干燥的冬虫夏草含有虫草酸和冬虫夏草素,是著名的中草药。

近来,国外一些科学家在南美丛林里也发现了冬虫夏草。不过,生活在南美的冬虫夏草不但会侵入昆虫的幼虫,也会进攻成虫。

漫话茯苓

北京的茯苓饼是有名的,所用茯苓也是菌类植物,它属于担子菌纲,多孔菌科,一般生长在松树的根部。

茯苓为什么长在地下呢?

相传很早以前,一场罕见的瘟疫袭击了一个村庄。村子里死了很多人,一位老药农冒险爬上高山去采药,药虽采到,人却摔死了。后来,药农丧生之处长出许多肥大的茯苓。又据说人无论得了什么病,吃了茯苓就会痊愈。消息不知怎么传入皇帝的耳朵,他想采尽天下所有的茯苓,可没料到一夜之间所有的茯苓都躲到了地下。

传说归传说,真菌学家告诉我们,茯苓爱在土下20~30厘米深的松树根上“安营扎寨”却是真的。它们能分泌“消化”树根的纤维素酶,顺利地得到松树的营养。所以,茯苓的菌核一般能长到10多千克重,直径达30~40厘米。

人们挖出茯苓,将它们垒起“发汗”,尔后将它们切制成茯苓片。茯苓菌核的白色部分可切成白茯苓,红色部分可切成赤茯苓,包裹树根的部分可加工成茯神。

茯苓的菌核中含有大量的茯苓多糖、茯苓酸、麦角甾醇、三萜酸类化合物,是我国传统的中药。

茯苓除了药用,还可以加工成茯苓饼和茯苓糕等。

猪苓藏地下

和茯苓一样,一种叫猪苓的菌类植物也生活在地下。但猪苓菌核的外观远没有茯苓光滑、好看。

猪苓菌核的形状很不规则,看似一团团猪粪,小的直径为4厘米,大的直径可达20厘米。有时候,好几块菌核连在一起,形成一个大团块,重量达10多千克。

猪苓喜欢凉爽的气候和肥沃的土壤,它们生长在柞树、枫树、桦树和栎树的树根附近,并常与蜜环菌共生在一起。

猪苓和茯苓一样,南北各地都有生长。在南方,全年都可以采收,在北方,多在夏秋两季挖取。

新鲜的猪苓菌核味道鲜美,可以当菜吃。菌核干燥以后,可以作中药,它含有麦角甾醇和生物素,并具有抗癌作用。

彩色的云芝

有时候,走进杨、柳、榆、桦、梨树等阔叶树林,你会在朽木和倒木上,看到大片大片的漂亮的同心环带。

环带上密生各色绒毛,有的紫色,有的蓝色,有的褐色,还有呈黑色和白色的,五彩缤纷,很是好看。这环带实际是一种真菌,环带的颜色极似天上的彩云,所以这种真菌被称为彩纹云芝。彩纹云芝属担子菌纲,它的子实体没有柄,呈半圆形或贝壳形,菌盖很薄,边缘呈波浪状,侧生在枯树干上。

彩纹云芝生命力极强,它能耐干热。夏季和秋季是它生长的旺季。它的菌丝对木材的分解力极强,因此往往造成木材的迅速腐烂,所以彩纹云芝是林业上危害十分严重的病源菌。

但是,凡事都得一分为二,彩纹云芝虽然危害树木,但本身却含有一种云芝多糖。这云芝多糖能提高身体的免疫力,治疗慢性肝炎,防治肿瘤。

香菇“大力士”

有一回,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市的一条马路上发生了一件怪事,刚铺好的柏油路面突然冒出一个个小包,那小包不久就破裂了,从里面竟长出一个个小香菇。小小香菇,能顶破柏油路面,它哪来那么大的力气?

菌类学家告诉我们,香菇虽小,但在雨水充足、天气暖和的时候,它的全身能发出相当于几百个大气压力的膨胀力。柏油马路就是这样被香菇“大力士”给顶破的。

香菇也属于担子菌纲,最大可长到18厘米长。它由菌丝体和子实体组成,其中,菌丝体是营养器官,子实体是繁殖器官。

尚未成熟的香菇,菌盖向下卷成波浪形,一旦成熟就水平展开,过于成熟时则向上反卷。

香菇的菌盖肉乎乎的,白而肥厚,最厚的达1厘米左右。

香菇的子实体既可以鲜食也可以干食。新鲜时香气并不浓郁,晒干或烘干后就发出特殊的香味。香菇营养丰富,并含有香菇多糖,是著名的保健食品。

发光的蜜环菌

每年夏秋之际的夜间,人们常在田野里看到枯树桩隐隐发出微弱的荧光。这是什么道理呢?

经过科学家的仔细研究,人们发现这只是蜜环菌玩的把戏。与茯苓、猪苓、云芝和香菇一样,蜜环菌也属于担子菌纲。它们一般生长在枯树、倒木、枯枝及其附近的地面,菌盖呈肉质,表面覆有褐色的细毛。

蜜环菌(题图)呈蜜黄色,中央的颜色比较深,圆柱形的菌柄直径达2厘米。

蜜环菌的菌丝会发光。每年的夏天和秋天,菌丝从土壤里侵入针叶树或阔叶树的根部,在树根的皮层里发育,树根的被侵入部分就全部腐烂了。

蜜环菌的菌丝继续朝皮层里延伸,一直扩展到整个树干基部。这时,树根全部腐烂,树的地上部分也随之死亡。

晚上,人们在旷野里看到的发光物,其实就是大量繁殖的蜜环菌菌丝。

我国的大部分地区都有蜜环菌,它们常和天麻以及猪苓共生在一起。蜜环菌的子实体可供食用,菌丝有着与天麻相类似的药用成分。

食虫蘑菇

人们总以为只有猪笼草、茅膏菜和水中“杀手”狸藻才以捕虫为生。其实,蘑菇也会吃虫。

在美国的夏威夷地区曾发现一种专捕线虫的肉食真菌。如波罗线虫是一种严重危害波罗的寄生虫。健康的波罗树一旦有了创口,线虫就会从伤口钻进树皮,沿着茎干一直爬到生长最旺盛的部位安家落户,然后分泌毒素刺激树皮,使树皮鼓起一个个叫虫瘿的瘤状物。虫瘿内藏着线虫的卵和幼虫,落到地上破裂后,线虫便散落开来。

那么,食虫真菌是如何捕捉线虫的?

原来,它有一个专门的“捕虫环”。捕虫环的内壁长有密密麻麻的钩刺,平时瘪瘪的,恰似一只漏气的救生圈,一旦有猎物钻入,环内侧马上吸水膨胀,使体积猛增到原来的3倍。水的压力令松弛的内侧一下子撑开,从而箍住猎物。此时,原先一动不动的菌丝马上活动起来,从四面八方慢慢把猎物兜住,然后分泌消化液把猎物消化。

除了夏威夷,20世纪80年代,又有人在中东地区发现能捕捉蚊子的蘑菇。此类蘑菇生长在阴湿的地方,并能分泌特殊香气,吸引蚊子前来。当蚊子不慎落到蘑菇粘稠的表面时,就再也别想逃生,充当俘虏的蚊子被消化后作为养料全部被蘑菇吸收。

真菌学家发现,食虫蘑菇的捕食方式不外乎套捕和粘捕两种。但不管是套捕还是粘捕,养成捕虫这种奇异特性的原因是环境造成的。食虫蘑菇大都生活在贫瘠而多虫的土地上。如果把它们转移到有机物特别丰富的泥土里培养,捕虫“装置”多半要消失,吸引昆虫的气味将变得不明显;而一旦回到原先的环境,它们的捕虫本性会重新恢复。

目前,科学家已经找到50余种食虫蘑菇,它们的食谱包括线虫、轮虫、纤毛虫、草履虫和变形虫。欧美各国利用食虫真菌防治各种作物线虫病现已取得很大进展,法国甚至有人把食虫真菌拌在羊饲料里以防治羊的线虫病。

利用食虫真菌消灭害虫有利于保持生态平衡,降低生产成本,因而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防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