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Page 1

“沙漠勇士”

沙漠戈壁干旱少雨,自然条件恶劣,被视作生命的禁区。然而,恰恰就在这种地方,有许多天不怕、地不怕的生物,顽强地生活在那里,其中以沙生植物的表现最突出。沙生植物耐旱,耐盐碱,能防风固沙,不愧为沙漠中的“勇士”。

沙蒿和白刺

沙漠中风大沙大,要生存确实不容易,而沙蒿和白刺则称得上是这方面的强者。

沙蒿是一种半灌木,属菊科,植株高0.5~1米,枝条密且柔韧,抗风力特别强。此外,它们长有匍匐枝,匍匐枝上不时长出不定根,因此沙蒿不怕沙压,越压它就越长。

沙蒿的主根深达2米,侧根分布面积也相当广。然而,令人吃惊的是,它的生根能力与白刺相比,还是相形见绌。

白刺是蒺藜科灌木,矮小、有刺,树皮灰白色,因此名白刺。为了适应沙漠生活,白刺的叶已成肉质,簇生在枝条上,叶上覆有丝状毛。

引人注目的是白刺的根系。白刺的长根能力较沙蒿更强,风沙将它全部掩埋起来以后,它会长出许许多多不定根。与此同时,它还向上长出许多新的枝条,风沙越大,白刺的长根、分枝能力就越强。天长日久便形成有名的白刺包。有时候,一个白刺包居然能够容纳上千立方米的沙子,真可谓是固沙的模范!

有人曾做过一个统计:一株高不及50厘米的白刺,它的主根竟可以长到13米多深,侧根的长度可长到6米以上。根部所占的面积可达到地上部分面积的30多倍!

科学家发现,沙蒿和白刺不仅是防风固沙的急先锋,它们还是效果不错的中药。比如,沙蒿的嫩枝能止咳、平喘,而白刺的果实则酸甜可食,可治肺病和胃病。

在沙漠地区,像沙蒿和白刺那样,能在沙子的重压下拼命长根的还有红柳和花棒,它们同样也是防风固沙的急先锋。

“流泪”的胡杨

在我国西北地区进行野外工作的勘探队员常常会碰到这种情况:在沙漠中迷了路,随身携带的饮水已经喝完,而眼前却仍是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正在绝望之际,他们看到了前方几棵绿色的胡杨树。勘探队员们跑上前去,折断胡杨枝条,吮起汁液来。可是汁液又涩又苦,根本不能解渴。

胡杨贮水的本领极强,树皮被划破以后,汁液便会源源不断流出。这种情景极似人在流泪,因而,胡杨树被称作是“会流泪的树”。胡杨的“眼泪”含有大量碱性物质,吸进口中会令人十分难受。“眼泪”晒干以后,成为钠盐结晶。这结晶是制皂业或脱酸制革业的原料。在医学上,“胡杨泪”还可用作清热解毒、制酸止痛的良药。

胡杨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之中,它具备极为出色的抗旱本领。这主要应归功于它那发达的根。为了得到所需要的水分,胡杨将根扎入地下2~5米深处。这些根纵横交错,密如蛛网,面积达数十平方米。有趣的是,大胡杨如此,小胡杨也是如此。胡杨的种子一旦萌发,第一件事情便是长根。待根系发育完全,这才迅速地长出枝叶。速度最快时,一年内小胡杨可长高1米。

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胡杨的根还能自动调节其生长速度。若是左边水源干涸了,右边的根系便马上“启动”。于是,右边枝叶开始繁茂,左边枝叶开始枯萎。

胡杨又叫“异叶杨”,属杨柳科,是一种落叶乔木。幼年时期,它的叶子狭长似柳叶,成年以后,下部的叶形仍似柳叶,中上部的叶子却长成有锯齿的圆形。

胡杨在春天开花,盛夏季节树上结出一串串淡黄色的蒴果。这蒴果张开“大嘴”,不断“吐”出芝麻大小、周身披着冠毛的种子,十分逗人。

我国的胡杨主要产于新疆、内蒙古、甘肃、青海和宁夏等地,由于它耐旱、抗沙、抗盐碱,所以成为防风抗沙的“主力军”。胡杨的木材不但纹理很漂亮,而且耐腐耐湿,可以制作优质家具。它的纤维可达1.1厘米长,是高级造纸材料;叶子可喂羊;树汁能提炼胡杨碱,浑身是宝!

“盐木”

沙生植物中,梭梭(题图右)、红柳、花花柴、沙枣(题图左)骆驼刺的生命力之顽强是出了名的。

与其他沙生植物不同的是,梭梭在一年中休眠的时间特别长。春天,借着些许雨水的滋润,梭梭便迅速抽枝发芽,4月份即开花结果,尔后靠着长出的绿色嫩枝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养料。

到了旱季,为了降低蒸腾作用的强度,梭梭将部分嫩枝齐根脱去。此时,梭梭便进入休眠期。一直要等到干旱季节结束,梭梭这才苏醒,与此同时,果实才开始成熟。

在沙漠地区,有人将梭梭叫做“盐木”,这是因为梭梭能生活在含盐度极高的盐碱地里。梭梭的叶早已退化成鳞片,因而看上去像是光长枝条不长叶。

普通植物在土壤含盐量为0.2%~0.3%时就不能很好地生长,即使像棉花这样较能耐受盐碱的植物,土壤中的含盐量超过0.8%时就不能生存。但梭梭就不同了,梭梭的耐盐能力特别强,即使土壤中的含盐量达到4%~6%,仍安然无恙。有人曾统计过,梭梭嫩枝内的含盐量竟高达14%~17%!

在沙漠中,能耐受盐碱的不光有梭梭,红柳的本领同样杰出。红柳不仅能“吞”盐,而且还能排盐。它吸收了含盐的水分,然后通过体表的泌盐腺体将盐分排出体外。这种本领与梭梭相比,真有异曲同工之妙。

近年来,人们还发现一种名叫花花柴的菊科植物,对待盐碱土也很有一套办法。花花柴又名胖姑娘或胖娃娃草,是一种多年生的草本植物,高50~100厘米,茎干粗壮,根系发达,长卵形叶,开紫红色的花朵。

花花柴的抗盐能力也很强,它的种子能在含盐为1.5%~2%的盐水中萌发,成年植株甚至能在含盐量5%的土壤中生长。花花柴是怎样战胜恶劣环境的呢?

原来,花花柴是靠旺盛的蒸腾活动来度过难关的。花花柴叶面上的蒸腾量相当大,在生长的全盛时期,1平方米土地上的花花柴在几个月的时间内可以蒸腾1立方米的水!从而降低地下水位1~1.5米。据不完全统计,1 平方米土地上的花花柴,在一年时间里,可以通过蒸腾的形式排出0.17~0.25千克的盐分!人们用含盐量为1%~3%的盐水来灌溉花花柴,花花柴照样长得十分旺盛。

花花柴的抗盐能力为何如此强大呢?据分析,这主要是因为花花柴体内的细胞渗透压比较高、根部的薄壁组织和木质部又比较发达的缘故。所以,花花柴的吸水和传输水的能力都比较强。

据观察,在年降水量仅为100毫米的地区,花花柴照样能吸收深层土壤中的水分。因此在夏天,即使地温高达60℃、气温高达40℃,花花柴仍能蓬蓬勃勃地生长。

花花柴含有多种矿物质、脂肪、维生素和氨基酸,经处理以后是一种很好的饲料,因此值得大力推广种植。

沙漠中的沙枣和骆驼刺被称作“宝贝树”。

沙枣是一种果实似枣,但与枣树关系甚远的沙生小乔木或灌木。

沙枣又名桂香柳,因其花香似桂花,而叶形又像柳叶。

沙枣属胡颓子科,它有许多适合于沙漠的特点:它既能耐旱又能耐湿,既能耐盐碱又能抗寒,生长快而结实早,因此是一种极为理想的防风固沙的树种。

经营养学家鉴定,沙枣营养价值非常丰富,它的果实富含淀粉、糖、蛋白质和维生素,生吃熟煮皆宜,磨成粉后称为沙枣面,可制糖酿酒,还可入药,具止泻、镇静的作用,能治疗消化不良,慢性气管炎和神经衰弱。沙枣的花则能止咳平喘,叶可作饲料。

被称作“宝贝树”的还有骆驼刺。骆驼刺属豆科,因茎枝上长刺而得名。骆驼刺的耐旱能力和耐盐能力均较强,因此也是一种极好的防风固沙植物。而且,它们与沙蒿和白刺一样,风沙越压,分根的能力越强,堪称压不垮的植物。

在骆驼刺家族中,一种被称为疏叶骆驼刺的植物居然还可以分泌糖液。

能产糖的疏叶骆驼刺仅仅分布在吐鲁番盆地,它们在八九月份于叶腋间分泌出黄白色的糖汁。这种糖汁凝结成结晶后即为骆驼刺糖——一种维吾尔族人民称之为“央塔克希格”的糖粒。

别小看骆驼刺糖,它可是一种相当好的药材。它含有鼠李糖等有效成分,味甘酸可食,具有滋补强壮、涩肠止痛功能,主治痢疾、腹痛、胃脘胀痛。

每年的9月是收获骆驼刺糖的季节,人们将布或纸平铺在疏叶骆驼刺植株下,用棍轻敲骆驼刺,骆驼刺糖便应声而下,除去杂质后即可入药。

为什么其他地方的疏叶骆驼刺不产糖,而唯独吐鲁番地区的能产糖呢?据分析,这种奇怪的现象可能与当地降雨少、气候干旱等原因分不开,还有其他什么原因,有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