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把白鳍豚称为“活雷达”?
白鳍豚又名白暨豚。生活在长江中游一带,是我国特有的珍贵、稀有水生哺乳动物,也是世界上现存的4种淡水豚类之一。
白鳍豚是鲸族成员,当然,在硕大无比的蓝鲸面前,它那3米的体长,500多斤的体重,是不配与蓝鲸试比高低的,然而,就其身体结构和水中生活的习性,则可与蓝鲸相比的。它身体呈仿垂形,皮肤光滑,体背面呈浅蓝灰色,腹面白色,一般看来全身似乳白色,故名白鳍豚。它嘴巴很尖,上颚和下颚都长着一排又尖又细的牙齿,它也有胸鳍、背鳍和尾鳍,乍一看,确实像条大鱼,然而,只要稍微仔细加以分析,就会发现它和鱼类有本质的区别。
白鳍豚用肺呼吸,靠头部背面有个朝天的鼻孔,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它的肺容量很大,通过鼻孔吸一口气,就能在水中潜行半小时。
白鳍豚的鳍,虽然从外形看与鱼类的鳍相似,但一剖开,就会发现里面有如同兽类一样的前肢骨和后肢骨,而不是如同鱼类一样的骨质鳍条。
众所周知,鱼类是变温动物,而白鳍却是恒温动物。
鱼虽然有脑,但不发达,而白鳍豚的脑竟重达500克以上,并有许多沟和回,和许多哺乳动物相比,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白鳍豚生儿育女的方式,跟马、牛、羊一样,也是胎生。刚生下来的幼豚,将近1米长。雌豚有一对乳头,幼豚是靠吮吸母体乳汁长大的。
白鳍豚的感觉能力也很特殊,它的眼睛只有绿豆粒大小,视力已退化。它的鼻孔也只能起呼吸作用,嗅觉也不灵敏。既然如此,那么白鳍豚在水中是依靠什么来感知周围的一切呢?
原来白鳍豚在水中是依靠声音“看”东西的。
白鳍豚利用声音来“视察”周围的事物,似乎使人难以理解。其实,它和我们在夜间用手电照明的道理差不多。我们按一下开关,手电便发出一束闪光,当闪光遇到周围物体时,便射回来被我们的眼睛看到。这时我们只要根据反射光的性质(明暗和颜色),就可以辨别出周围的一切。
白鳍豚有一个发射声音的器官。它发出一束束声音,在水中很快地传播开去,当声音遇到鱼群或其他目标反射回来时,就能被它的耳听到。你千万别小看白鳍豚的耳,它虽然没有外耳,耳孔也只有针眼大,但听觉却异常发达,能听到水中很微弱的声音,白鳍豚就是凭借听到的回声来判断出前面有什么东西,这东西离自己有多远。
白鳍豚发出的声音,是一束束短暂的声脉冲,频率在20~2万赫兹之间,有人耳能听见的“可听声”,也有人耳听不见的“超声”,超声的最高频率达20万赫兹,比人耳听到上限频率大10倍。平时,它每秒钟只发出几个声脉冲,用以探测环境的动静,一旦发现鱼类目标,声脉冲数便大大增加,每秒钟可达几百个。那些怕鱼类游得再快,也难以逃脱白鳍豚的监视和追踪。
白鳍豚的回声探测系统的精确性,是令人吃惊的,其准确率竟达98%~100%。这就难怪人们称它为“活雷达”了!
据科学家研究,在2000多万年前,白鳍豚的祖先原在陆地生活,冰川期出现才迫使白鳍豚转移到水中。白鳍豚是我国的特产,因此被誉为长江里的“熊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