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为什么能在干旱和炎热的沙漠中,长期不停地跋涉?
骆驼,以它滑稽的长相搏得了人们的喜爱。你瞧它:高高的脊梁上突出一个或两个大肉疙瘩,滚瓜溜圆的大肚子,尖尖的小耳朵,厚厚的嘴唇,小小的眼睛上长着浓密的长睫毛。
人们把骆驼称为“沙漠之舟”。就是因为它有力气和耐力,有粗壮的身躯,修长的四肢,灵活的大腿,以及蹄下特有的弹簧似的肉垫,可避免陷于沙漠中,一只骆驼驮200千克重的货物,每天走40公里,能够在沙漠中连续走3天。空身时,每小时可跑15公里,连续18小时不停。所以用“沙漠之舟”来褒奖它,是受之无愧的。
骆驼祖祖辈辈和沙漠打交道,练就了一身在沙漠中生存的本领。
它在沙漠里行进时,有时候狂风四起,黄沙滚滚,天昏地暗。这时候,骆驼不慌不忙地卧倒,闭上眼睛,浓密的长睫毛就像一层厚帘子,挡住风沙,保护了眼睛。等大风过去了,再站起来,抖掉身上的沙子,不声不响地继续前进……
夏天骄阳似火,在沙漠里行进,就像走在热锅上一样,寸步难行。然而,骆驼却一点也不在乎。它那宽大的蹄子走在沙漠上,像走平地一样,稳稳当当,陷不下去。脚底长着一层厚厚的角质垫,好像一只特制的“靴子”一点也不怕烫。
茫茫沙海,水源奇缺,草木难生,然而,骆驼在这样的环境里却能十天半月不吃也不喝,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骆驼节水有三种办法:依靠呼吸;依靠防止出汗;依靠血液分配。
科学家研究证明,骆驼巨大的口鼻部是保存水分的关键部位。骆驼鼻子内层是蜗形卷,增大了呼出气体通过的面积。夜间,鼻子内层从呼出的气体中回收水分,同时冷却气体,使其低于体温8.3℃之多,据计算骆驼的这些特殊功能可使它比人类呼出温热气体节省70%的水分。
骆驼往往在夜间预先将自己的体温降至34℃以下,低于白天正常体温,一般骆驼体温升高要求到40.5℃后才开始出汗,而白天则需要很长时间,体温才能升到出汗的温度点上。这样,极少出汗,再加上很少撒尿,又节省了体内水分的消耗。
沙漠中死于干渴的人,多因血液中水分丧失,血液变浓,体热不易散发,导致体温突然升高而亡。骆驼却能在脱水时仍保持血容量,它是在几乎每个器官都失去水分后,才丧失血液内的水分的。
有意思的是骆驼既能“节流”,也注意“开源”。它的胃分为三室,前两室附有众多的“水囊”,有贮水防旱之功。所以,一旦遇到水它能足足喝上一顿,一次就能喝进50多千克,把水贮存在“水囊”中,并能把水很快送到血液贮存起来,慢慢地消耗。
在沙漠中艰难的长途跋涉,需要储备足够的能量。在水草丰满的时候它能敞开肚皮进食,并把多余的养分在驼峰中贮存起来。驼峰中贮藏的脂肪,相当于全身1/5的重量,骆驼找不到东西吃时,就靠这两个肉疙瘩内的脂肪来维持生命。所以说,驼峰真像是一个随身携带的“食品仓库”。
正因为骆驼具有这些特殊的功能,它们才能在茫茫的沙漠中长途跋涉,并且生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