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为什么能监测污染

动物为什么能监测污染?

现在,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那么,怎样知道污染的情况呢?当然利用仪器分析是非常必要的。但是,环境污染物很多,不可能制造一种万能的仪器去分析。为此,科学家经过漫长时间的探索和观察,终于在自然界找到了很多活的污染“监测员”。

原生动物可以在水体污染中作监测员。如在重污染的水体中常常出现变形虫、纤毛虫;中等污染的水体中常常出现太阳虫、吸管虫,并开始出现双鞭毛虫;在轻度污染的水体中,仅能查到少量鞭毛虫和纤毛虫。我国的科学工作者发现,钟形虫是重金属污染很好的监测员。有人还利用原生动物种群数量变化对水体污染作出较正确的评析。

某些环节动物,也可以充当监测员的角色。例如,美国伊利湖污染的调查,就是用湖中颤蚓的数量做为评价的指标。以每平方米少于100个颤蚓定为不污染;以每平方米有100~990个颤蚓定为轻度污染,有1000~5000个颤蚓定为重污染。这种方法简单可行,很容易被非专业人员掌握。

蜜蜂除能授粉、酿蜜、制蜡外,还能成为活的监测员。对蜜蜂所采集的花粉进行分析,就能确定环境污染的程度。科学工作者认为,环境污染花粉分析法比仪器测量结果要客观准确得多,因为蜜蜂所提供的“泥粉”试样其随机性更大。

在华盛顿西雅图港口附近7500平方公里区域内的64位养蜂人员的协助下,蒙大拿大学和太平洋西北实验室的研究者们,利用蜜蜂绘制了一些污染物分布区域图。这个研究组对夏季一个半月里新收集到的工蜂进行组织解剖分析,发现了砷、氟化物、镉3种污染物分布的确切地理位置。

生活在大自然的一些鸟类也是天然的监测员。它们能对周围环境的变化作出迅速反应。

在煤矿区笼子内饲养的金丝雀,如果突然死亡,那就标志着井下有瓦斯泄漏,而且空气中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浓度。

在化学实验室里饲养的芙蓉鸟出现异常时,就应考虑实验室空气中弥漫的化学药剂是否已经达到危险的程度。

据报到,我国的名贵鸟类——朱鹮,对环境污染也很敏感,当它栖息的环境受到污染时,它就迅速飞迁到没有污染的地方。

有一种海燕在受到突然惊吓时,能将吃进的食物吐出来,对其呕吐物进行化验分析,便可以知道海域的污染程度。

江河中存在着许多有害的物质,自来水中也含有许多有害物质,要查清水中这些有害物质的含量是否达到危害人体健康的水平,这要花费很多时间,检查的手段也很复杂,有没有简便的水质检查方法呢?

为了简化水质检查的手段,节省时间,联邦德国的科学家想出了一个好办法:请鱼来当水质监测员,让它们代替仪器来把关。他们从西非洲引进了一种象鼻鱼,这种鱼有奇妙的放电器官。象鼻鱼在水中生活,如果周围的水很洁净,没有污染物质或污染物质含量极低时,它们就会放出一种时间间隔为400~800毫秒的电脉冲;如果周围的水中污染物质的含量达一定水平,象鼻鱼放出的电脉冲频率就会改变;污染物较多时,它们停止放射电脉冲。

例如,当一升水中含有0.3毫克铅时,它们就会停止放出电脉冲。利用象鼻鱼这一本领,科学家请它们监测出厂前的自来水,把它们放养在需要检查水质的自来水中,用仪器接收它们发出的电脉冲。如果电脉冲正常,说明水质良好,可以出厂;如果电脉冲不正常,说明水质中可能含有较多的污染物质,应作进一步检查。作为水质“监测员”象鼻鱼,反应灵敏,忠于职守,很得科学家的赏识。

狗鱼是一种栖息于湖泊和河流中的淡水鱼,体长1米左右,性凶狠,其视觉和听觉能力很差,但它的嗅觉异常灵敏,对水中出现的有害物质和气体反应十分迅速。

尼日利亚人利用了狗鱼这个特点,让它们充当城市供水系统的“质量监测员”。目前,在拉各斯和其他城市的自来水管道网中都有3条狗鱼轮流值班。狗鱼每天游动在专供它们进行监测工作的蓄水池中,它们借助于一种特殊的放大器,不断地发出脉冲信号。正常情况下,这样脉冲信号每分钟可振荡900~800次。如果一旦发现水中出现有毒物质,狗鱼发出的脉冲信号就会产生相应爆裂声,其频率次数随之也会减少到每分钟200次以下。这时,自来水管道网操制中心的信号盘就会发出预报信号,提醒人们立即采取措施控制水源的污染程度。

目前,美国、英国、瑞士、民主德国都开始利用狗鱼来监测城市居民饮水质量,其效果十分令人满意。

鳟鱼,也是人们观察水质变化的“眼睛”。有的自来水公司,把几条鳟鱼放在水槽里,让它头朝水流方向,保留在一相对稳定的位置上进行观察,若水质已经污染,鱼就后退。还有一种方法,是在鳟鱼的嗅球上装一个微型电报,当它的嗅觉器官受到化学污染的刺激时,嗅球的电子活性就会发生变化,这时,头部的微型报机就会把信息传给岸上的接受器,根据电子信息绘制的信息图,就可知道河水是否受到污染,以及污染的程度和范围。

目前,可以作为观察水质污染的鱼,还有水鲈、棘鲈、江鳕等等,如果你有雅兴的话,可以就地取材试试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