鳄类的进化和扬子鳄

鳄类的进化和扬子鳄

爬行动物在中生代(距今2亿4千万年到7千5百万年前)非常繁盛,可现今的爬行动物却很衰落,仅四类,鳄类是其中的一类。其它三类是龟鳖类、有鳞类(蜥蜴和蛇)和喙头蜥类。

鳄类历史悠久,最早出现于晚三叠世(距今2亿年前),仅比最早恐龙为稍晚。它曾亲眼目睹过恐龙的鼎盛气势,也看见了恐龙绝灭时的悲惨景象,而它自己却安然闯过了白垩纪末期(距今7千5百万年前)爬行动物大绝灭的大关,一直延续至今。应该说,它是古老爬行动物中的幸运者之一。

鳄类自古至今,一般可分为三个进化阶段,即原鳄、中鳄和真鳄。原鳄(protosuchians)是现知最早的鳄类,生活在晚三叠世(距今2亿年前),是后期鳄类的祖先,个体较小,体长约1米或略少,但已具锐利的牙齿,表示它是肉食者。我国在云南禄丰晚三叠世发现过原鳄类的代表,名甲板小鳄(Mi-crochampsa scutata)。化石只保存了11个连续的脊椎骨,三排甲板和一些肋骨,是我国现知最小的一种鳄类。它的发现,说明即便在鳄类的早期进化阶段,我国南方的湖沼中就已有鳄类生存。

从原鳄进化为中鳄(mesosuchians)。中鳄是中生代数目最多、最主要的鳄类,从早侏罗纪到白垩纪末期(2亿年到7千5百万年前)甚为繁盛,并延续至第三纪。我国中鳄化石也很丰富,有十来个属,不仅中原温暖地区有代表,东北、新疆等地也有代表。显然,后两地的当时气温也较温暖,因为鳄类嗜温暖气候。由于侏罗纪早、中期是一个较大规模的海浸时期,陆地范围缩小,所以部分鳄类开始适应海边生活或完全海生。白垩纪时,从中鳄进化出真鳄(eusuchians),并一直延续至今。现在世界上约生活着25种真鳄,著名的有恒河鳄、澳鳄、暹罗鳄、古巴鳄、眼镜鳄、尖鼻鳄、密西西比鳄和我国的扬子鳄等,地理分布从非洲的尼罗河到北美的密西西比河,从我国的长江下游到印尼的苏门答腊,从印度的恒河流域到澳大利亚的海滨。可以想象,它是一类成功的现生爬行动物。可是,由于人们的滥捕,各地的现生鳄类都在急剧减少,我国的扬子鳄也一样,濒临绝灭。为此,我国把扬子鳄定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联合国也于1973年把它定为世界禁运动物和濒危种(图39)。

扬子鳄(Alligator sinensis)又名鼍(tuó),俗称“土龙”,为我国特产鳄类,分布于安徽和浙江等部分沼泽地区,数量极少。早在殷商时代甲骨文中就有有关鼍的记录。春秋时代的诗歌总集《诗经》的《大雅·灵台》中,也有“鼍鼓蓬蓬”的诗句。意思是说,鼍叫起来像敲鼓一样发出“砰、砰”的声响。往后,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西晋张华的《博物志》,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典籍里,都有有关鼍的记载。它是一种现生鳄类中体型最短小、行动最迟钝、性情最温驯的鳄类。美国的密西西比鳄是其近亲,它们的近祖可追溯到距今8千万年前的白垩纪,远祖则可追溯到2亿年前的三叠纪,无怪有人称它为活化石,认为它与大熊猫一样,也是我国的国宝!

 

为拯救扬子鳄濒临绝灭的厄运和加强对它的科学研究,1979年,我国在安徽省宣城县城南5公里的夏渡林场自然保护区内成立了“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对这种珍稀动物进行人工养殖和研究。这里有人工养殖池、成鳄观察池、幼鳄观察池、天然养殖池、孵化室、实验室等,有饲养工人、管理干部和科技人员。经多年的摸索,工作人员已基本掌握有关成鳄的饲养和越冬、成鳄的产卵、幼鳄的人工孵化、饲养、越冬等主要项目的规律,从而大大提高了幼鳄的孵化率和成活率,成鳄的生存率和繁殖率。现在,这里已拥有大小扬子鳄1000多条,我们的国宝业已走出衰落的低谷,开始走向繁荣!

古生物学家公认,鳄类是最接近恐龙的现生爬行动物,它俩不仅分别从古老槽齿类“脱胎”而来,且在解剖生理、体态等方面也很近似。基于此,恐龙专家常厮守在现生鳄类身旁,仔细观察它的动态,举手、投足,步辐等,用以揣测恐龙的生活景象。甚至现生鳄类的身体密度(短吻鳄,0.89),也被用来计算恐龙质量的指数。因为,按物理学的基本原理:质量/体积=密度,也即质量=密度×体积。科学家曾按恐龙的骨架,用复制模型的方法,求出某一恐龙的大致体积,再借用现生鳄类的身体密度,两者相乘,恐龙生前的大致质量便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