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Page 1

 

始祖鸟的故事

1861年,古生物学界发生了一件轰动全球的“大事”,那就是第一块始祖鸟化石被发现了。这件既具爬行动物构造又具鸟类特征的标本,被认为是从爬行动物进化为鸟类的实证,是最早的鸟类代表。

第一件始祖鸟标本是1861年在德国巴伐利亚州索伦霍芬(Solenhofen)附近的印板石石灰岩中找到的。这种石灰岩质地细腻,被作为印板石开采,属滨海相沉积,时代为晚侏罗世(距今1亿4千万年前)。工人们是在矿坑20米深处找到这件化石的。化石不仅保存有骨架,由于岩石质地细腻,连羽毛印痕也被清楚地保存下来了。只是头部不完全,且已与躯体分开。这标本现保存在大英自然博物馆,包括正、负两面。

相隔16年后,1877年,在距前一标本产地约10公里处的埃赤斯塔特(Eichstatt)附近,在相同的地层中采到了第二件始祖鸟化石。这件标本比第一件保存得好一些,不但有较完好的头部,其它部分也保存得多一些。该标本现保存在柏林博物馆。

第一件始祖鸟标本最先是由梅以尔(Hermannvon Meyer)研究的,并于 1861年 9月 30日的一封信中予以宣布,该信的有关部分后在德国的矿物、地质、古生物新年鉴上发表,他把该鸟命名为印板石古翼鸟(Archaeopteryx lithographica),我国俗称始祖鸟。后来,欧文(Richard Owen)对上述标本作了进一步的研究,于1863年在伦敦的皇家学会哲学汇刊上发表文章,把印板石古翼鸟更名为长尾古翼鸟(Archaeopteryx macrura)(图 47)。

1884年,达姆斯(W.Dames)在研究第二件始祖鸟标本时,又对第一件标本作了详细的观察和测量,经互相对比,得知第二件标本要比第一件小约十分之一。不过,他认为这是个体、年龄、性别上的差异,两者还应为同种。可到1897年,他从两标本肠骨构造不同着眼,另给柏林的那件标本取一种名——西门子古翼鸟(Archaeopteryx siemensi)。自此,始祖鸟便出现一属两种的记录。1921和1925年,皮特洛尼威克(B.Petronievics)对上述两件标本又作了详细对比,列举了它们间的15点差别,认为它俩不仅代表两个属,而且是两个科。他把柏林的标本叫西门子原鸟(Archaeornis siemensi),归原鸟科(Archaeornithidae);伦敦的仍叫印板石古翼鸟,归古翼鸟科(Archaeopterygidae)。可是,不久(1927年)他又修正自己的看法,认为两者仍只是属的不同,可归同一科。此后,还有些继续发表的各种见解。直到 1954年,贝尔(Gavin de Beer)又重新研究伦敦的那件标本,同时也观察、对比了柏林的标本,最后得出结论说:两鸟虽有些差别,但基本特征完全一致,应为一属一种,还是叫 1861年梅以尔最早命名的印板石古翼鸟。至此,经过近 100年众多学者的反复观察、对比、研究,才获得统一认识。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是多么艰巨、曲折!它要求人们有坚韧不拔的毅力,付出艰辛的劳动!

与第一件始祖鸟标本发现相隔85年后,在距第一件化石产地250米处,1956年又发现第三件始祖鸟化石(多么难得的机会)。这件标本没有头骨,只保存部分体骨和羽毛印痕。嗣后, 1970、 1973年,分别报道在旧藏标本中又捡出第四、五件始祖鸟标本(原被认为是翼龙化石)。据1985年奥斯特罗姆(J.H.Ostrom)的文章,现已有第六件始祖鸟标本。又据国际古鸟类学会1993年9月《信息》杂志报道,1992年8月,在原始祖鸟产地又发现一件化石,这是第七件始祖鸟标本。由于第一、二件始祖鸟标本已有定论,这些后来发现的标本便比较容易地被归入过去的同属同种中去了。不过,前两年有消息报道说,第三件始祖鸟标本丢了,通告寻找,还未听说有结果。这件标本为一孤老头个人所有,收藏在他家中,可当他去世后他侄子去料理后事时,发现始祖鸟标本不在了。

始祖鸟化石之所以会引起科学家们的重视,除了它产出的年代是现知所有化石鸟类中最早的外(表示它是最早的鸟),更重要的是它的骨骼构造综合了爬行动物的和鸟类的于一身,表示它是从爬行动物过渡到鸟类的中间代表。它还有牙齿,还有一条由多节尾椎组成的长尾,脊椎椎体是双凹型的,荐骨至多由6个脊椎组成,骨骼本身没有气窝,三块掌骨彼此分离,未愈合成腕掌骨,前肢指端有三个爪,腓骨与胫骨等长,蹠骨彼此分离,没有愈合成跗蹠骨,肋骨细,无钩状突起。这些都是爬行动物的特征。但它已具羽毛,且分初级飞羽和次级飞羽,还有尾羽,也有覆盖着飞羽基部的复羽。羽毛,这可是鸟类的最重要特征。另外,它已有由锁骨愈合形成的叉骨,耻骨向后伸长,足有4趾,拇趾与其它趾对生。此外,它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特征,即其第三掌骨已与腕骨愈合,第二及第一掌骨则未愈合。人们认为,这是后来鸟类掌骨都愈合成腕掌骨的开始。正因为鸟类的特征是在爬行类的特征基础上进化,发展起来的,并具有羽毛,所以有人戏称它是“美化了的爬行动物”。

始祖鸟是鸟类的始祖这一概念被确认并写入教科书后,有关鸟类的起源问题似乎已成定论,有的学者的兴趣则转向始祖鸟最初是如何获得飞翔能力这一课题上了。树栖说者认为,始祖鸟最初是在树间或树上和地面之间滑翔的。陆栖说者认为,它是在空旷地面上,搧动带羽毛的翅膀“快跑如飞”起飞的(图48)。但两者都认为始祖鸟的飞行能力不强。可是,另一方面,仍还有人对始祖鸟的“始祖”持慎重态度,并不时对它提出质疑或冲击。诸如,在报道第五件始祖鸟标本时(1973),作者曾说:尽管始祖鸟作为爬行类和鸟类的一种中间过渡类型,但就其全部特征而言,它仍然不是鸟类的最早祖先。至于鸟类最早祖先是什么样子,还有待今后的发现。英国科学家马丁(1987)也说过:始祖鸟可能和现代鸟不是在同一支系上的。进化论者认为现代鸟类的祖先,在白垩纪(距今1亿3千万年前)之前已经历过漫长的演化过程。他认为始祖鸟不是后来鸟类的始祖,可能只是鸟类进化过程中的一旁支。

 

比较起来,上述这些有关始祖鸟问题的理论上质疑是缓和的。近年来,一场有关始祖鸟羽毛问题的争论则是“面红耳赤”了。这场争论是1986年由两位天文学家弗雷德·霍伊尔和查拉德·威卡马辛霍引起的。他们怀疑始祖鸟的羽毛印痕是伪造的,说带有羽毛印痕的这一岩层质地和下层的不同,前者可能是用某种胶结物人为粘上的。这一指责非同小可,它所涉及的不只是羽毛问题,更重要的是始祖鸟是不是鸟类。因为,如若没有羽毛,单就始祖鸟的骨骼特征来看,它倒更像爬行动物。对于上述的指责,以大英自然博物馆两栖、爬行和鸟类馆馆长阿伦·查里德为首的古生物学家,重新在电子显微镜下对始祖鸟标本进行了仔细的观察,然后宣布,并未发现粘附羽毛印痕的那层胶结物。意思是说,羽毛印痕是原生的,不是后来伪造附加上去的。但反对者仍未信服,要求从标本上钻取材料进行分析研究。由于标本过于珍贵,博物馆领导没同意。并说,这标本经过好多研究者用双目电子显微镜观察过,都没发现那层胶结物,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位古生物学家怀疑始祖鸟标本的真实性。对此,两位天文学家很恼火,说这事有点像警察去调查警官的案子,有谁相信呢!争论尚未最后平息。

除争论外,向始祖鸟冲击的还有“真凭实据”。1979年春末,新华社报道,据印度新德里消息(1979年4月),在印度南部安德拉邦(Andhra)发现了一件世界最古老的鸟类化石。据称,这消息是印度(南部)地质调查所的领导斯沃密纳思提供的。他说,该标本发现于阿迪拉巴德(Adilabad)的科塔(Kota)岩层中,时代为中侏罗世(距今1亿8千万年前)。我们知道,始祖鸟的时代为晚侏罗世(距今1亿4千万年前)。印度的新发现,把鸟类的历史向前推进了4千万年,这无疑甚具科学意义。由于还只是消息报道,许多具体情况(如标本保存怎样,有哪些主要特征等)还无从得知,人们都拭目以待,盼望早日见到详细论文。可是,一段较长时间过去了,仍还杳无音讯。后来,澳大利亚古鸟类学家里奇(P.V.Rich)访问我国时,笔者问及此事,她说,她也未见到那件标本,但据古鸟类学权威奥斯特罗姆(J.H.Ostrom)说,标本保存欠佳。又说,消息宣布者是一位地质学家,而不是古生物学家。笔者理解,这意思是说,对出产化石的地层认识是对的,但对化石的鉴定尚待确认。原来,这是一场“虚惊”,未知日后是否会卷土重来。

除此之外,还有更严峻的事实。那是 1986年,美国古生物学家宣布,他们发现比始祖鸟更早的鸟类化石。该化石是1986年夏天,以得克萨斯(Texas)大学古生物学家桑戈·查待杰(SankarChatterjee)为首的一野外队,在该州的西部波斯特城附近发现的。出产化石的地层年代距今约2亿2千5百万年前(相当于三叠纪),比始祖鸟的还要早8千5百万年,是世界上已知最早的鸟类代表。后据报道说,新发现的鸟类化石至少包括两个个体,一个成年的,一个雏鸟。成年个体的大小如乌鸦,颌前部有牙,后部的已退化。有一条骨质的长尾,指上有爪。但它已具空心的骨骼,有一叉骨(鸟类的锁骨联合体),并有一块似龙骨突的胸骨和一个具有鸟类特征的头骨。头骨大,眼窝也大。尽管没有发现羽毛的印痕,但在前肢的有关部位上可看到一系列着生飞羽的结节和隆起,说明已具羽毛。骨盆和后肢都较强壮,被认为有奔跑能力。科学家们揣测,这种鸟可能尚未具备长距离的飞翔本领,它或许只能在树间或树上、地下滑翔,强壮的后肢,对它的跃起和下降均有帮助。

从上述特征的简单记述可以看出,新鸟标本的生存时代虽比始祖鸟的为早,但却具有比始祖鸟更为进步的特征。诸如颌骨后部的牙齿业已退化,具叉骨、龙骨突等。从整个骨骼构造看,新鸟要比始祖鸟更接近现代鸟类,有人说,它可能就是现代鸟类的直接祖先,而始祖鸟只是鸟类进化中的一旁支。在它之前,不仅已有鸟类,并已开始分化,有的已向现生鸟类进发。按此,今后可能还会发现更多的早期鸟类化石。

新鸟标本发现者已为他的鸟化石建一新属,名Protoavis,意“原始的鸟”。这样,始祖鸟便不是鸟类的“始祖”了。所以,笔者建议,今后我们为新标本取名、译名时,最好避免用“始祖”、“第一”等“固定性”的词汇,省得当出现新情况时被动。不过,未知何故,美国这“原始的鸟”迄今未见正式论文,也未被各有关学者所公认,据说,专家们对标本鉴定还有异议。究竟结果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更有意思的是,据报道,1989年3月5日,在朝鲜新义州市一个建筑工地上一女中学生发现两块始祖鸟化石。这消息是朝鲜考古学家在金日成综合大学举行的一次学术讨论会上宣布的。这化石被金日成主席命名为“朝鲜始祖鸟”,但未见正式论文报告。据说产化石地层的时代距今约1亿5千万年前,应为晚侏罗世,与德国始祖鸟同一时代。

总之,科学在前进,有关始祖鸟的故事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