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家珍品”——银耳
银耳又称白木耳,它的子实体形似鸡冠,又像花瓣,呈白色半透明状,干燥后为淡黄色或黄色,含有丰富的胶质。银耳生长在半死或枯死的栓皮栎、麻栎等树上。在我国分布较广,主要分布于我国四川、贵州、湖北、福建等山林中。
银耳在封建社会里,被皇家贵族视为“长生不老药”。明世宗朱厚聪崇奉道教,到处寻找“长生不老的丹药”。由于“丹药”是从一些矿石或草木经过火炼成的粉末,服后终日心情烦躁,火气旺盛,彻夜不眠。经一位名医指点得知银耳可治此症。他服了银耳汤后感到心情安定,甜睡后梦见白衣天使撒下朵朵银花。醒来便将银耳看成“仙家珍品”,下令宫筵必备,从此列入贡品。经化验表明,每100克银耳干品,含粗蛋白7.59克,各类人体必需的氨基酸6.83克,粗脂肪5.52克,粗纤维19.05克,糖类5.71克等。银耳中的这些成分对人体是十分有益的。特别是酸性异多糖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肺源性心脏病有显著疗效,并具有抗癌作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认为:银耳可治疗肺结核、高血压等,有极重要的医药价值。张仁安所著的《本草诗解药性注》中说:“银耳有麦冬之润而无其寒,有玉竹之甘而无其赋,诚润肺滋阴要品。足与人参、鹿茸、燕窝媲美。”《中国药物大辞典》更有详细记述:“本品入肺、脾、胃、肾、大肠五经,主治肺热咳嗽、肺燥干咳、久咳喉痒、痰中带血、肺痈、妇女月经不调、便血等。银耳不仅是美味菜肴,也是珍贵的滋补品。
银耳在食用前先将它浸泡在温水中,不久,银耳被泡软、胀大,发开了的银耳直径可达10厘米,像一朵朵洁白的芍药花,非常好看。银耳的吃法有许多种,夏季常用银耳片凉拌山楂,颜色红白相间,滋味甜酸脆滑,吃起来解暑开胃。另外,银耳也可以做各种汤菜、稀粥等。
银耳为中温型食用菌,抗寒能力强,子实体(即白色银耳片)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3℃~28℃。由于野生银耳产量有限,很难满足人们更大的需求,因而研究出了人工用棉杆、棉籽壳等栽培银耳的方法,这样我国从南到北均可以生产银耳了。栽培方法主要是:先把棉籽壳或木屑培养料放入蒸笼内高温灭菌,然后晾凉,把培养料装入长50厘米,宽25或10厘米的塑料袋中,在袋上打孔,孔深约1.5厘米,直径1厘米,孔距10厘米左右。然后将孔用胶布贴住,再次高压灭菌后,在无菌室内揭去胶布,用接种铲将菌块接种到孔内,再把接种后的菌袋放入框架上。然后根据不同发育阶段,调节水分湿度,如菌丝生长阶段,培养料中含水要达60%左右,空气中相对湿度在70%左右;子实体生长阶段,空气中相对湿度则要在90%左右。银耳为好气性食用菌,生命活动离不开氧气,因此,必须注意在子实体形成时保持室内通风换气和环境清洁,否则会造成烂耳和病虫害,同时,注意用散射光照射,能促进银耳子实体形成和长得洁白丰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