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叶的奥秘

绿叶的奥秘

春天,熏风吹绿了大地、山林、田野、草原。绿色,是生命的象征,绿色,成了大自然的基调。然而,当你凝视这一片绿色世界的时候,可曾想到叶子为什么是绿色的?绿叶又有什么奥秘?

如果把叶子横向切一个薄片放在显微镜下看看的话,你会发现,叶子大体上可以分为上下表皮及表皮中间的叶肉这两大部分。表皮基本上是无色的,在它的上面有一层厚厚的角质,有毛及许多小孔(气孔);叶肉则是绿色的,在每一个叶肉细胞里装有许多绿色的小颗粒,这是叶绿体,它是叶子发绿的绿色“染料”。

由于叶绿体内含的叶绿素能有效地吸收波长为650—680毫微米的红色光及430—470毫微米的蓝紫色光,不吸收波长为500—540毫微米的绿色光,这样,由叶子反射出来的绿色光也就使叶子呈现为绿色的了。

对植物本身来说,叶子呈现绿的颜色,能更有效地吸收和利用太阳光来进行光合作用。所以,绿色是在长期的自然选择过程中,植物对太阳光适应的结果。光合作用时,叶绿素利用太阳光来分解水,同时还原二氧化碳以形成糖和其他有机物并放出氧。这表明,通过光合作用,叶绿素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起来了。比如,靠着植物的光合作用,叶绿素把太阳光的能量转变成了粮食、棉花、油料等等。

要进行光合作用,叶子就要有庞大的表面积与空气接触,以捕获宝贵的阳光及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但叶子面积大了,风吹日晒,不可避免地就会散失大量水分,这是一个既要大量寻求廉价原料,又要冒干渴危险的矛盾。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叶子却以其结构与功能的巧妙适应,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这个矛盾。首先,叶子上表面有一层几乎不透水、不透气的角质层,从而使水分的蒸发大为减少,另外,在表面上还有许多气孔,以保证叶子内部与大气相通。

气孔,由两个肾形的保卫细胞组成,保卫细胞两端相连,中间形成一个窄长的缝隙。保卫细胞在靠近气孔缝隙的那一部分细胞壁(称之为内壁)比其它部分厚得多。当保卫细胞充水膨胀时,由于细胞壁薄的部分容易伸长,细胞就向外壁方向扩张,于是细胞两端向内弯曲,气孔张大,水分就大量往外散发;相反,在缺水时,保卫细胞收缩,内壁也随之伸直,两个保卫细胞的内壁靠近,气孔缩小,这样就减少了水分的散发,防止植物因失水过多而枯萎。于是,细胞内水饱和程度的变化,就成了改变气孔大小的一个重要因素。气孔如同一个活动的安全阀门,随着水分的情况而控制着它的开关,调节着水分的蒸发。

实际上,气孔的开关也与光(一般是在光下张开,在暗中关闭)及体内的某些化学物质(如脱落酸)的变化有关,它是受各种因子综合影响的结果。气孔的这种开放或关闭的控制,是植物适应环境的一种良好保护性装置。

在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食物的过程中,由于要吸收二氧化碳和放出氧气,这就大大改善了我们周围空气的成分。树叶对空气中的灰尘、油烟及炭粒、汞、铅等金属小颗粒,也有较强的吸附和阻挡能力,如每公顷松林,每年就可阻挡和吸附灰尘的36.4吨。这样就大大减轻了一些有害废气对环境污染,是一个很好的天然“净化器”。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在调节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同时,还从叶子上蒸发出大量水分。一株树木在夏季一天中散失的水分约为本身鲜重的5倍。1公顷树林的叶子,每天大约蒸发出100吨水。由于植物体内水分的蒸发,水不但湿润了空气,也降低了温度,使空气变得更为新鲜和凉爽。所以,植树造林,绿化荒山,以及在城市或工厂、住宅区进行绿化,既能收到美化环境的效果,又可以起到调节空气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