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冠上的

花冠上的“蜜导”

200年前,“上帝创造了一切并精心安排着自然界中的每一件事”,这种思想在西方广大学者的头脑中根深蒂固。然而,即便在这一思想的支配下,大自然中所放射出的种种异彩仍深深吸引着不少智者去探索和发现。

施普伦格尔(1750—1816)是一位受过神学教育的博物学家,曾虔诚地相信:大自然中发生的每一件事都要秉承主的旨意,就是一朵小花上最纤细的毛、最微小的色斑,都是上帝有意安排的。他在春天的草地上,注意观察了一种矮小但十分可人的勿忘我花。这种蓝色小花的花冠管口处,环绕着一圈黄色的环,和花冠形成鲜明的对比。他感慨地想:全能的上帝将这黄色的环安排在那儿,以显示花冠管内有香甜可口的花蜜,真是智慧无比。但他的这种思路很快就陷入了困境。在观察一种天竺葵花时他发现,其花瓣基部的一点蜜露被一圈细毛所环绕,以保护它不被雨水稀释,而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可见花蜜的宝贵。那为什么上帝又要使它们的目标暴露呢?

以后,施普伦格尔又对许多种植物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发现在不少种花接近花冠中心的花瓣上,都有对比明显的小色斑或由小点及线条组成的花纹,它们都指向着花蜜的贮藏地。施普伦格尔把这些花冠上指示花蜜的图案称为“蜜导”。他也注意到一些夜晚才开放的花卉,如蝇子草、月见草等,都没有蜜导。他认为颜色的对比显然对那些在夜晚微弱光线下活动的昆虫来说,没有什么作用。他因此而推断:蜜导是引导采蜜昆虫找到花蜜贮藏地的路标,而这种采蜜活动的结果之一是异花授粉。

现代科学已经证明:施普伦格尔的“蜜导理论”是完全正确的。花冠上的蜜导,与人类为指挥地面交通和引导飞行员驾驶飞机安全降落所采用的颜色鲜明的图案和灯光,有异曲同工之妙。

但蜜导并不受人类所能辨别颜色的限制,就是在我们看来呈同一种颜色的纯洁的花冠上,仍然有反射或吸收人类视觉范围以外波长光线的蜜导存在,这些波长的射线对某些昆虫(如蜜蜂)来说,是非常敏感的。例如,牻牛儿苗的花瓣表面大部分反射紫外线,只有从花心向外辐射出的蜜导部分除外。湿地金盏花的花瓣上端对紫外线的反射很强烈,但在其基部却将紫外线全部吸收了,形成了人类视而不见、对昆虫来说却十分显眼的蜜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