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禽是怎样适应游泳的

水禽是怎样适应游泳的

雄鹰展翅,高空翱翔;但不慎落水,厄运难逃。

然而,有些鸟类,如鸿雁、海鸥和野鸭等游禽,即能远飞,翱翔于空中,又能戏游,觅食于深水。它们同样都是鸟类,为什么有的能飞善泳,而有的只会飞而不能游泳呢?

一般来说,鸟类身体的比重较水为小,只要羽毛未全湿,鸟体在水中是不会下沉的。鸟类的体内生有许多气囊,而且有些气囊深入骨骼中;体表又长着丰厚的羽毛,而羽毛的比重更小。我们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一只体重1400克的家鸭放入一只盛满水的桶内,让鸭很快全身没入水中。结果,从塑料桶中排出2800毫升水,即鸭子比重为0.67,然后将鸭的羽毛拔光,羽毛重100克,裸体重1300克。把裸体鸭放入同样盛满水的桶中,流出的水为1400毫升,裸体鸭比重约为0.93,还是比水轻,这是因鸭体内有很多气囊的缘故,所以即使不会游泳的鸟类落水后,在羽毛未全部浸湿前是不会下沉的。

会游泳的鸟都能保护自己的羽毛不被浸湿,因为它们有发达的尾脂腺,常把头伸到尾部取脂饰羽,凡涂上尾脂的羽毛都不易被水浸湿。并且在游泳时,水禽通常将双翅合拢,翅缘紧贴入不透水的“托羽袋”中,托羽袋是由体侧下部不易浸湿的毛形成的,露在托羽袋以外的部分,只是初级飞羽尖端和次级飞羽的末端。所以,游水的鸟就象一只小船,不仅能保持身体相对干燥,更主要是保持翅膀不浸湿。如果体羽被水浸湿,则很难从水面起飞或在水中畅游。

雁、鸭在水中游泳时,浸入水中的胸部,此处的羽毛相当丰厚而致密,且表面涂饰尾脂,故水不易浸入内层羽毛,从而形成温暖干燥的保温层。被涂上尾脂的羽毛还能增加润滑效果,减少游泳时的阻力,一旦羽毛被浸湿,它们立即离开水面,在陆地上振翅除水,待羽毛干透后才会再到水中活动。

鸟类的羽毛和具气囊的骨骼,能增加它们在水中的浮力,但不能解决在水中游泳的动力。水禽游泳的主要工具是它们长有蹼膜的双脚。通常,它们用双脚连续交替划动。足掌在向前划动时,各趾连蹼一起合并蜷曲,以减少水的阻力;向后划时,趾蹼随即张开,以增加击水面。这样由于水的反作用力,鸟体便迅速向前滑动。而鸟在水中想要飞离水面时,也是靠脚拍击水面而起飞的。

鸟类潜水时,首先头得从水面向下来一个猛扎,尔后才能钻向水中,潜水前必须夹紧双翅,全身羽毛紧贴于体肤,气囊中的空气亦排出部分,使比重增加。有的鸟类能从高空突然垂直俯冲入水去捕鱼,如鲣鸟。

一些海鸟多有盐腺,是因为它们取食海水中动、植物,它是用来排除体内多余的盐分的器官。

这一切都是长期适应生活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