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化动物是怎样产生的
同种动物间一般在外部形态上总是相同的。但在高等动物中偶尔也会发现在同一种群中有异于同种动物的个体,这就是在体色、羽色或毛色上与同种其他所有个体有明显差别的一种异常现象,这种体色异常的个体一般都呈白色,但在其体内结构和各种脏器与同种的其他个体并无差异、也具有繁殖后代的能力,我们称这种外形上白变的动物叫作白化动物。例如:猕猴的背毛一般都为棕色而白化猕猴则毛色纯白,与正常的完全不同。
一般白化动物的虹膜多为红色,有怕光现象。为人们所喜爱的白色红眼彩貂及白兔亦为红眼,它们最早都是由白化动物精心培育出来的。在人类中有被称为“天老儿”的,实际上和白化动物一样,也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白化现象,他们的头发淡黄色,皮肤白中带粉红色,特别面部的颜色和正常人有所不同,但他们在生理上,生活上与智能发育上,几乎和普通人一样,只是眼睛有怕光现象,视力也差些。
产生白化动物的原因在于常染色体上的一对基因不同。在正常动物体内,某些苯丙氨酸参与构成动物体的蛋白质,某些苯丙氨酸则转变为
→(酪氨酸酶)→3,4-双羟苯丙氨酸→→黑色素。而在白化动物体内,因缺少酪氨酸酶,不能合成黑色素。这是一种隐性基因(a)支配的结果,对具有显性基因(A)的个体,则表现有正常的体色,那就是基因A和a控制着酪氨酸酶的合成,在正常人和动物的基因型为AA或Aa时,则因具有酪氨酸酶,因此有黑色素,如其基因型为aa时由于缺少酪氨酸酶也就不能形成黑色素,结果就成为白色个体,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白化动物。对人来说也就是白化病。从上述一些情况看,原因就是基因控制着酶,通过酶又来控制生化反应过程,最后决定了动物体的性状。
据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所白寿昌等报道:1979年,在云南省永胜县曾捕获一只雄性白猕猴,经酪氨酸酶活性检查,发现该猕猴病因乃是由于酪氨酸酶不能起到正常作用的缘故,又经检查,该猴的虹膜为浅灰蓝色,瞳孔红色,确是白化动物。他们还证实了白化性状对其生长发育、血象指标、精液品质均无影响,染色体2n=42,这些指标都在正常范围内。经过侧交试验结果表明:这只猕猴的白化现象属于单基因遗传,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白化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