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

十七、生命科学与诺贝尔奖

1910年,德国科学家埃尔伯格·克赛尔(Albrecht Kossel)因为蛋白质、细胞及细胞核化学的研究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他首先分离出腺嘌呤、胸腺嘧啶、胸腺核苷酸和组氨酸。

1959年,美籍西班牙裔科学家奥乔亚(Severo Uchoa,1905-)因发现细菌的多核苷酸磷酸化酶从而成功地合成了核糖核酸,研究并重建了将基因内的遗传信息通过RNA中间体而翻译成蛋白质的过程。他和科恩伯格(Arthur Kornberg,1918-)分享了当年的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而后者的主要贡献在于发现了DNA分子在细菌细胞及试管内的复制。

1962年,美国科学家沃森(James D.Watson,1926-)和英国人克里克(Francis H.C.Crick,1916-)因为在1953年提出了DNA的反向平行双螺旋而与威尔金斯(Maurice Wilkins,1916-)共享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威尔金斯等通过富兰克林对DMA分子的X射线衍射图提出了DNA模型。

同年,英国科学家肯爵(John C.Kendrew,1917-)和佩鲁兹(Max F.Perutz,1914-)由于测定了肌红蛋白和血红蛋白的高级结构而荣获诺贝尔化学奖。

1965年,法国科学家雅各布(Francois Jocob,1920-)和莫诺(Jacques Monod,1910—1976)由于提出并证实了操纵子(Operon)作为调节细菌细胞的代谢机制而与衣沃夫(Andre Iwoff,1902-1994)分享了诺贝尔生理医学奖。除了著名的操纵子模型外,雅各布与莫诺还首次提出存在一种与染色体脱氧核糖核酸序列相互补,能将编码在染色体DNA上的遗传信息带到蛋白质合成场所并翻译成蛋白质的信使核糖核酸,即mRNA分子。他们这一学说对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起了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

1969年,美国科学家尼伦伯格(Marshall W.Nirenberg,1927-)由于在破译DNA遗传密码方面的贡献,与霍利(Robert W.Holly,1922-)和科拉纳(Har G.Khorana,1922-)等人分享了诺贝尔生理医学奖。霍利的主要贡献在于阐明了酵母丙氨酸tRNA的核苷酸排列顺序,并证实所有tRNA具备结构上的相似性。科拉纳第一个合成了核酸分子,并且人工复制了酵母基因。

1975年,美国人苔民(H.Temin)和巴尔的摩(David Baltimore)由于发现在RNA肿瘤病毒中存在以RNA为模板,逆转录生成DNA的逆转录酶而共享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1980年,桑格(Frederick Sanger,1918-)因设计出一种测定DNA分子内核苷酸排列顺序的方法,而与吉尔伯特(Walter Gilbert)和伯格(Paul Berg)分获诺贝尔生理医学奖。伯格是研究DNA重组技术的元老,他最早(1972年)获得了含有编码哺乳动物激素基因的工程菌株。桑格与吉尔伯特发明的DNA序列分析法至今仍被广泛使用,成为分子生物学中最重要的工具之一。此外,桑格还由于测定了牛胰岛素的一级结构而获得 1958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1984年,科拉乌(D.Kohler)、梅尔斯坦(C.Milstein)和乔恩(N.Jerne)由于发展单克隆抗体技术,完善了极微量蛋白质的测定技术而分享了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1988年,美国遗传学家麦克林托克(Barban M.Clintock,1902-)由于在50年代提出并发现了可移动的遗传因子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1989年,美国科学家艾尔麦恩(Sidney Altman)和克(ThomasR.Cech)由于发现某些RNA具有酶的功能(称为核酶)而共获诺贝尔化学奖。加州大学三藩分校的毕肖(J.Michael Bishop)和华默斯(Harold Varmus)由于发现正常细胞同样带有原癌基因而分享当年的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1993年,美国科学家罗伯特(Richard Roberts)和夏普(PhilipSharp)由于他们在断裂基因方面的工作而荣获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美国科学家缪里斯(Kary Mullis)由于发现PCR扩增仪而与第一个设计基因定点突变的史密斯(Michael Smith)共享诺贝尔化学奖。

1994年,美国科学家吉尔曼(Alfred Gilman)和罗特皮尔(Martin Rodbell)由于发现了G蛋白在细胞内信息传导中的作用分享了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1997年,美国生物学家普鲁西内尔(Staney B.Prusiner)因发现引起疯牛病的朊病毒而获得诺贝尔医学奖。

此外,埃弗里(Avery)等F?鲈G总譤芲繠B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