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慕大三角区”之谜
在美国东南方向的大西洋西部,有这样一个海区,它由百慕大群岛、波多黎各岛和佛罗里达半岛西面的墨西哥湾构成,为三角形,人称“百慕大三角区”。它是一个“多事之海”。据报道:从1914年以来,在百慕大三角海区内失踪船只400多艘、飞机100余架、人员2000余名。因此,它又被人称为“魔鬼死三角”。
最早发现这个“死三角”的是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1492年8月3日,哥伦布开始探险新大陆的远航。两个多月后,船只驶入“百慕大三角区”西南海域,遭到狂风恶浪的袭击,结果44名水手丧生。1502年,哥伦布第四次去美洲,又误入“死三角”,他在给西班牙国王的信中写道:“这里浪涛翻滚,一连八九天,看不见太阳和星辰……我见过各种风暴,可从来没遇到过时间这样长,又这样狂烈的风暴……”
从那以后,有关飞机、船只在“魔鬼三角区”失踪的消息时有报道。
“百慕大三角区”为什么会有“魔力”呢?
100多年来,许多科学家从各个角度,应用各种方法进行研究,可结果莫衷一是。
著名天体物理学家史杜宾认为,百慕大三角地带有类似太空中的“黑洞”现象。由于陨石坠落在“三角区”,于是形成巨大的吸力,结果把船只、飞机也吸入。
前苏联科学家认为,百慕大三角区内的漩涡数量多,且直径大,小的则数千米,大的可达200公里。这些巨大漩涡像台风一样,威力无比,把过往船只和飞机卷入海底。
有的科学家认为,百慕大三角区内的许多大漩涡就像一面大凹镜,出现许多聚焦点。这些聚焦点温度可高达几万度,足以把船只、飞机烧得无影无踪。
有的科学家认为,百慕大三角区海底存在足够强的重力场和特别强的磁力场,那些重力场和磁力场干扰了飞机和船只的正常运行。
有的科学家认为,百慕大三角区海底火山活动频繁。火山爆发时产生的电磁辐射以及引起的海啸等造成了海难事件。
加拿大科学家唐纳德·戴维森认为,百慕大三角区的海床很可能蕴藏着极丰富的天然气和石油,而高压油气是船只、飞机失踪的祸首。他解释说:海底沉积物中含有大量的动植物尸体分解而生成的甲烷和乙烷等气体。因海水温度低,海水压力大,甲烷和乙烷在低温高压下与水化合成水合天然气,可结冰,呈稳定的固体状态。当海底温度升高或压力稍降时,水合天然气就会分解,产生天然气,并以气泡形式上升。气泡在上升过程中,随着压力的减小,体积急剧膨胀,使海水像沸腾一样翻滚,使水密度变小。在船舶驶经这样的地方时,密度突然变小的海水支持不住船舶,船只就沉入海底;飞机驶入这样的地区,则由于含氧量不足,发动机因缺氧而熄灭,同时飞机排出的带火花的废气,引燃周围的天然气,使飞机烧毁。
此外,还有各种各样的观点。
值得注意的是,1990年在美国新奥尔良召开的全美科学促进协会第156届年会上,6000名科学家讨论了6年前(1984年)戴维森的理论,大家比较一致地肯定戴维森的观点。有的科学家还为戴维森的观点提供了证据。于是有不少人宣称百慕大三角区之谜已经揭开。也有的科学家认为,戴维森理论仍有待于事实的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