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奇观海宁潮

天下奇观海宁潮

每年的农历8月18日,许多游客到浙江海宁观钱塘潮(又叫海宁潮)。

海宁潮确实名不虚传。当潮来临时,在闷雷般的潮声中,天际之处的一条银白色玉带,像千万匹白马奔腾而来;随着潮浪渐近,潮声越来越大,仿佛金鼓齐鸣,巨浪也震天动地般地扑来。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鲲鹏上击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红旗青盖互明灭,黑沙白浪相吞屠。”宋代诗人苏东坡的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海宁潮的气势。据历史记载,海宁潮最高达8.9米。1953年9月的一次秋分大潮,将岸边一只镇海铁牛(重达1500公斤)冲到1米多远处。近几年,海宁潮更“凶”。1991年9月24日(农历8月17日),在观潮胜地盐官北侧41号护塘挑水大坝处,27米长的水泥石砌岸被潮水冲出裂缝坍塌。据行家说,如此大的破坏力,潮头至少也有八九米高。

最近几年,随着钱塘江的整治和围垦,江道有所变异,游人除了可在占鳌塔(镇海塔)观“一线潮”外,还可在盐官东8公里处的八堡,观看两潮相碰的“碰头潮”;在盐官西11公里处的老盐仓,观看潮头撞击在9米多高的“丁”字拦潮水泥坝上之后形成的“碰头潮”。

海宁潮为什么如此壮观呢?

早在汉初,生长在钱塘江畔的王充,就知道“涛之起也,随月盛衰”的道理。每月农历初一、十五,地球与太阳、月球几乎处于一条直线上,月球对海水的引力和太阳对海水的引力就叠加在一起,形成大潮。而春分、秋分时,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正在椭圆的短轴上,太阳和月球离地球最近,引力也最大,所以形成两分日大潮。由于春分时,钱塘盛吹西北季风,阻挡、削弱了春潮前进的势力;在秋分时,钱塘盛吹东南季风,对秋潮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秋分潮比春分潮更为猛烈。

海宁潮的形成与钱塘的地形地貌有关。钱塘江口的杭州湾像个喇叭,外宽内狭。玉盘洋宽达100公里,到乍浦便只有20公里,而至盐官附近仅3公里宽。再加上海宁附近江底隆起一条像“门槛”那样的沙坎。因此,海潮一到这里,大量潮水涌进窄道,水位猛升,且前浪跑不快,后浪赶前浪,形成了天下奇观海宁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