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鼠

旅鼠“集体自杀”之谜

旅鼠是一种生活在北欧寒冷地区的鼠类,以挪威最多。它的外貌与一般田鼠差不多,只是毛为黑褐色,尾稍短些。这种旅鼠常发生“集体自杀”现象。

旅鼠“集体自杀”现象的过程是:成千上万的旅鼠离开巢穴,汇成一支旅鼠的洪流,浩浩荡荡地往前涌。所经过之处,草根被刨净,树皮被扒光,庄稼被糟踏,牲畜被咬伤,甚至连婴儿也受到伤害。它们前赴后继,势不可挡,一直冲到大西洋岸边,然后“义无返顾”地跳入波涛滚滚的大西洋中。

据记载,1868年,一艘邮船上的旅客就发现一片旅鼠在海水中游泳,之后海面上留下了不计其数的旅鼠浮尸。最近几十年,人们发现每隔三四年,便发生一次旅鼠“集体自杀”事件。

旅鼠为什么会“集体自杀”呢?

挪威的一位科学家认为,这种现象是旅鼠群体“人口过剩”的结果。旅鼠的繁殖力特别强,一只雌鼠一次可生4只小鼠,小鼠出生两周之后就成熟,经3周的怀孕期雌鼠又可生产。这种惊人的繁殖速度,使旅鼠每经一段时间,食物短缺,居住拥挤,于是旅鼠便集体大迁移。它们跳进大西洋或挪威海,企图渡过大西洋,然而,宽阔的大海成了它们的葬身之地。

有的科学家认为,旅鼠的这种现象,也许是因为大西洋、挪威海等处曾经是它们的“家园”,因此,它们形成一种本能,返回“家园”。譬如,前苏联科学家认为,在1万多年前,地球正处于寒冷的冰期。北冰洋的浮冰曾冻成厚厚的经久不化的大冰原。冰原上绿草茵茵,一片生机。旅鼠曾在大冰原上生活过。跳入北冰洋的旅鼠正是为了寻找曾经存在过的冰原。

这些观点都遭到一些科学家的反对。他们认为这些解释没有说服力,显得牵强附会。目前对于旅鼠“集体自杀”现象,仍没有一个很令人信服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