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5 活动方案举例

中学生开展植物采集活动,就其采集的场所来说,主要有山地、平原和水域三类。由于这三类采集场所的自然条件和植物种类各有特点,活动目的、活动重点、辅导方法和注意事项等方面也必然互有区别。本节针对上述三类不同采集场所,设计了三种活动方案,供使用者参照。

一、山地植物采集活动方案

1.活动目的

(1)认识山地习见植物种类。

(2)了解森林群落中各种植物间的适应关系。

(3)掌握山地植物采集的方法步骤。

2.活动重点

山地植被组成复杂,有森林、灌丛、草甸、草地等多种植物群落。其中以森林群落发育最好,尤其是各种阔叶林。森林和其它植物群落相比,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1)植物种类多。以北方山地落叶阔叶林来说,植物种类常达六七十种,而其周围的灌丛,种类不过二三十种,远远少于落叶阔叶林。

(2)群落内各种植物区别明显。有乔木、灌木、亚灌木、木质藤本、草质藤本、多年生草本、一年生草本等不同类型。

(3)群落结构复杂。有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地被层和层间植物。各层植物之间,互为生存条件,形成了复杂而协调的种间关系。

(4)具有典型的山地阴生植物。由于森林中具有潮湿阴暗的环境,林下生长着许多典型的山地阴生植物。不象灌丛、草地,由于群落内外条件接近,常有不少平原种类侵入。

森林的上述种种特点,使它成为山地植物群落中最典型的群落,带领学生到山地森林中采集,收获最大。因此,教师应将森林植物作为山地采集活动的重点。

3.辅导方法

(1)山地的植物种类,常因海拔高度、坡向和植物群落类型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但在相同海拔高度、相同坡向和相同植物群落中,植物种类却又基本相同。因此,当教师带领学生在同一片森林中采集时,不宜多走路,虚耗时间和体力,应让学生就地尽力搜集,不使遗漏。等待采齐后,再移向另一群落。这样就能在短时间内采到更多的植物标本。

(2)在山地森林中,乔、灌、草之间形成了相互依存的复杂关系。这种复杂关系常被作为植物种间互相适应的典型。教师应充分利用森林群落这一有利条件,使学生了解体内各种植物之间的巧妙适应,这样就会提高采集活动的收获。

4.注意事项

山地采集容易发生安全问题,尤其是容易发生毒蛇咬伤、摔伤、碰伤和迷路。为了防止出现安全事故,除了事先进行教育外,应携带小药箱、蛇药和指北针。在森林采集时,不宜到密林深处,更不允许学生自由走动,以免发生迷路等问题。

5.山地采集对教师的要求

山地植物种类多,而且在春夏季节,林下常有许多尚末开花的菊科、莎草科植物,这对教师来说,增加了鉴定种类的困难。因此,教师在预查中应采集自己不熟悉的种类,带回进行鉴定,以利提高辅导质量。

二、平原植物采集活动方案

1.活动目的

(1)认识平原习见植物种类。

(2)掌握禾本科植物花的形态特征。

(3)了解平原野生植物与栽培植物的关系。

2.活动重点

平原地区的植物,除大片草原外,一般都分布在荒地、田埂和路边等处,形成灌草丛或草丛。其中的主要成分是禾本科植物。如狗尾草[Setaria viridis(L.) Beaur.]、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L.)Beauv.]和蟋蟀草[Eleucine indica(L.) Gaertn.]等。平原上的禾本科植物,不但种类多,每一种的个体也多,而且到处生长,成为平原地区的优势类群。因此,在平原地区采集植物,应将禾本科植物作为重点采集对象。

3.辅导方法

(1)禾本科植物分类的主要依据是小穗和花的形态特征,但这类植物的小穗和花都很微小,而且层层包裹,肉眼很难观察,必须借助解剖镜才能看清楚。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解剖镜下对小穗进行解剖,再查看植物志和检索表,进行鉴定。

(2)平原地区的植物,常侵入农田,成为杂草。它们有的以自己发达的根系,同农作物争夺水肥,如刺儿菜[Cephalano-plos segetum(Bge.)Kitam.];有的和某些作物形态酷似,掩人耳目,如狗尾草;有的则寄生在农作物身体上,营寄生生活,如菟丝子(Cuscuta chinensis Lam.)。这些都是杂草适应性的表现。教师应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些种类的适应性状。

(3)在平原植物中,还有一类归化植物。它们原产国外,引入我国栽培,在栽培过程中,又逸为野生,如曼陀罗(Datura stramonium L.)和各种牵牛(Pharbitis)。教师应引导学生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如植物志),了解归化植物的来源,这对于将来研究植物区系,很有意义。

4.注意事项

禾本科植物的花朵既不鲜艳,也不芳香。学生在平原地区采集时,常常对他们“视而不见”,不愿采集。教师必须扭转这种倾向。要引导学生将注意力放到禾本科上面。因为,在被子植物300多个科中,禾本科与人的关系最密切、经济价值最大,是一个必须认真研究的科。要使学生认真观察禾本科,教师就必须将本地平原上禾本科的种类鉴定清楚,熟悉每个种的形态特征和其它特点。

三、水生植物采集活动方案

1.活动目的

(1)认识淡水水域中的习见水生植物种类。

(2)了解各种水生植物的形态、结构对水生环境的适应性。

(3)掌握水生植物采集的方法步骤。

2.活动重点

各种水生植物,根据它们生长环境中水的深浅不同,而划分为沉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挺水植物三种类型。其中,沉水植物的整个植物体沉没在水下,与大气完全隔绝,是典型的水生植物,应该作为本项活动的重点,着重进行采集和观察。

3.辅导方法

水生植物种类,远较陆生植物少,具体到一片湖泊、河湾或池塘,其中的水生植物种类也不过二十种左右。因此,认识植物种类的任务并不繁重。但每一种水生植物的形态、结构,都和水生环境高度适应。因此,在识别种类的基础上,教师应要求学生观察各种水生植物的形态、结构,是怎样和水生环境相适应的。对于结构的适应性,应该在室内用徒手切片方法,制作临时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在各种水生植物的根、茎、叶中,都有发达的通气组织。通气组织是水生植物对缺氧的水生环境一种巧妙的适应。

4.注意事项

(1)采集中要注意区分挺水植物和陆生植物中的阳性湿生植物,不要将后者误作水生植物进行采集。各种阳性湿生植物,如灯心草[Juncus decipiens(Busch.) Nakai]、毛茛(Ranuncu-lus japonicus Thunb.)和泽泻(Alisma plantago-aquatica L.var.orientale Sam.)等,它们生活在阳光充沛、土壤水分饱和的环境中,和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 Trin.)、香蒲(Typha angustifolia L.)等挺水植物常常相邻,在一般情况下,容易区分,但在雨季,各种水域涨水以后,阳性湿生植物也会短期浸没在水中,如果此时采集,就很容易发生混淆。

(2)要加倍注意安全

水域采集,容易落水。如果没有船只协助,只能在岸边采集。对于远处水中的植物,不要勉强去采,更不能用游泳、潜水的方法捞取。

本章思考题

1.在中学开展植物采集和标本制作活动,应达到哪些目的?

2.结合中学生特点,在采集前应作好哪些准备工作?

3.归纳种子植物采集和标本制作的方法步骤。

4.在种子植物采集活动中,中学生容易发生的问题是什么?怎样纠正?

本章作业

设计一份辅导中学生进行种子植物采集和标本制作的活动方案。内容包括:①活动目的 ②准备工作 ③采集时间、地点 ④采集方法步骤 ⑤腊叶标本制作 ⑥注意事项。

本章参考书目

1.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1980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1-5》 科学出版社

2.刘心源 1981 《植物标本采集制作与管理》 科学出版社

3.王翠婷等 1986 《植物学实验指导》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4.杨悦 1988 《植物学及实验》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5.毕列爵等 1990 《怎样做个业余的植物采集家》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6.尹祖棠 1987 《种子植物实验及实习》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