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5.4 环节动物的采集、培养和标本制作

环节动物是身体分节的高等蠕虫,其代表种类是蚯蚓。蚯蚓属于环节动物门的寡毛纲,种类很多,以环毛蚓( Pheretima)最为常见。各种蚯蚓在学术研究和经济应用上都具有重大价值。本节介绍它们的采集、培养和标本制作方法。

一、蚯蚓的采集

培养蚯蚓,应该准备种蚓,这就需要到田野去采集。采集种蚓可通过以下几条途径进行。

1.利用雨后时机采集

当夏季大雨后,蚯蚓多爬出地面,此时去农田附近寻找,很容易找到,尤其在一些石块和烂草、落叶堆下,常有大量蚯蚓积聚,往往一次就能采集到几十条。

2.利用农田翻土时机采集

农田中的蚯蚓,大多生活在耕作层中,一旦农田翻土,常被翻出土外。此时正是采集蚯蚓的好时机。尤其是韭菜畦、油菜地和水稻田中,由于土壤十分肥沃,蚯蚓数量多,采集更容易。

3.根据蚓粪采集

蚯蚓洞穴上方的土面,常堆集着许多蚓粪,这是地下有蚯蚓生活的标志。如果在蚓粪旁用三齿耙挖取,往往能采到蚯蚓。

不论通过什么途径采集蚯蚓,都应采集体型大,性成熟和没有伤残的个体。蚯蚓性成熟的标志是身体前端部分具有一个深色戒指形的环带(生殖带),采集性成熟的个体作种蚓,能够很快进入繁殖期。

对采集来的蚯蚓,要放到盛有潮湿土壤的容器中,不能在空气中暴露时间过久,更不能在阳光下暴晒,以免因皮肤表面干燥而窒息死亡。

二、蚯蚓的培养

1.培养容器

培养蚯蚓有坑养、箱养和盆养三种方式。中学开展蚯蚓养殖,如果不是为家禽饲养提供饲料,可采用箱养或盆养的方式。这就需要准备木箱或陶土盆作为培养容器。

培养容器的大小,以能使蚯蚓在容器内自由活动为依据。蚯蚓在土壤中做穴生活,它的洞穴通常是沿着与土壤表面相垂直的方向作成的。1条性成熟的普通环毛蚓,身体最长可达25厘米左右。因此,培养容器的高度应不少于30厘米。至于木箱的长度和陶土盆上口直径,则可根据蚯蚓的养殖规模考虑决定。

培养容器准备好后,将肥土和烂草、落叶搅拌混合,放入容器内,再把采集的种蚓放入土中。

2.饵料配制与投喂

为了使蚯蚓迅速生长繁殖,应投喂营养丰富的发酵饵料。发酵饵料可以自己配制。配制时,收集杂草、树叶和家畜家禽粪便,将草料和粪便分层相间堆集,草料层的厚度约为6~7厘米,粪便层厚度约为1~2厘米。每铺3~5层,浇一次透水。最后将堆料表面拍打严实,以促使堆料发酵分解。大约经过十几天,就能完成发酵,此时堆料呈现咖啡色,达到了腐熟、细碎的程度,含有丰富的营养,蚯蚓最喜欢吃。

发酵饵料配制好以后,可陆续向饲养箱(盆)内投放,一次投放量不宜过多,以免腐烂变质,对蚯蚓生长发育不利。

3.日常管理

土壤是蚯蚓最重要的环境条件,它的温度与湿度直接影响着蚯蚓的生长发育。蚯蚓要求土壤温度的范围是15~30℃之间,最适温度为25℃左右。如果土温降到12℃以下,蚯蚓就会停止繁殖,土温超过35℃,蚯蚓就有热死的危险。因此,冬季应将培养箱(盆)移到室内温暖处,夏季高温季节,应采取降温措施,一般可在背阴地方挖坑,将培养箱(盆)放入坑内,促使土温下降。

蚯蚓喜湿怕干,要求土壤潮湿。对蚯蚓最适的土壤湿度是30~40%。因此在日常管理中应经常向培养箱(盆)中喷洒适量的水分。土壤湿度的测定,除了可用仪器测定外,也可使用简易方法估测。方法是用手攥紧土壤,张手时,土能成团,潮湿而不出水;将土团自由落地,能散碎分开。这样的土壤,含土量一般在30~40%之间。

在日常管理中,还应该防止蚯蚓逃走和天敌伤害。每当天气闷热或大雨之前,由于气压变化,常迫使蚯蚓钻出土壤逃走。另外,平时也常有老鼠和蚂蚊到培养箱(盆)中捕食蚯蚓。所以应在培养箱(盆)上加盖细铁丝网,以免蚯蚓逃跑和老鼠为害。但蚂蚊体型微小,能穿越铁丝网为害,应采用其它方法进行防治。

三、蚯蚓的繁殖

在自然界,蚯蚓的繁殖多在8~10月份。在人工培养条件下,如果土壤温度、湿度适宜,饵料充足,可以常年繁殖。蚯蚓经过交配后,一般7~8天便开始排卵。每排1~3枚卵,便分泌粘液将几枚卵裹在一起,形成十个蚓茧,1条蚯蚓可以产生许多个蚓茧。蚓茧多为椭圆形,一般只有半粒绿豆大,壁由粘膜硬化而成,又薄又软。蚓茧埋藏在土中,在温度适宜时,孵化成幼蚓。

蚓茧常和蚓粪混在一起,分散在培养器中各个角落,如果任其在原地孵化,不仅孵化率低,而且孵出的幼蚓与成蚓混合生长,不利于饲养管理。因此,应将蚓茧收集起来,单独进行孵化。收集蚓茧时,先在离蚓粪和旧饵料较远处,投放新饵。二天以后,大部分蚯蚓都会被引到新饵处觅食。这时,可将旧饵处的土层挖开,将土中蚓茧和蚓粪收集取出。

收集到的粪、茧混合物,应堆放在陶土盆中,混以潮湿土壤,盆上盖上湿稻草,遮光保温,静待蚓茧孵化。一般在20℃时,经过20天左右,就可以孵化成幼蚓。等到幼蚓大批孵化后,再用优质饵料诱集在一起,放进新的培养容器中进行饲养。

四、蚯蚓标本制作

对培养的蚯蚓,如需要制作标本,留待将来观察内部结构,可以作成浸制标本。标本制作要经过停食、麻醉、固定和保存4个步骤。

1.停食

将蚯蚓自培养箱中取出,用水冲洗干净,放在垫有湿草纸的玻璃缸中,停食两天,使它的肠中泥土排尽。然后喂给碎的湿草纸5~7天,填充肠管,以利于将来观察肠管的形态。

2.麻醉

将上述蚯蚓转入搪瓷盘内,同时放入一定量的清水,再慢慢滴入95%酒精,直到使盘中的清水变成10%的酒精溶液为止(事先应量得搪瓷盘中的水量,按比例加入一定量的酒精)。两个小时以后,蚯蚓背孔分泌出大量粘液,说明已经麻醉死亡。

3.固定

按以下配方,配制固定液:

40%福尔马林 10毫升

95%酒精 28毫升

冰醋酸 2毫升

水 60毫升

取已经麻醉的蚯蚓,平放解剖盘中,从它身体后端侧面,用注射器向体内注射上述固定液,直到使蚯蚓的身体呈饱满状态为止。

4.保存

将注射后的蚯蚓,平放在纱布上,大约每20~30条裹成一卷,使其竖立在标本瓶中,然后加入上述固定液,便可长期保存。要注意每条蚯蚓的身体一定要平直,不能发生扭曲现象,否则将来解剖时就会背腹难辨,给解剖工作带来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