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 金鱼饲养
金鱼(Carassius auratus),又称“金鲫鱼”。属鱼纲、鲤形目、鲤科。
金鱼的祖先是野生的红鲫鱼,经过我国人民长期饲养、杂交和选择,逐渐培育成今天的各类金鱼品种。金鱼不仅是优良的观赏鱼类,也是生物遗传变异、进化、实验胚胎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科学研究不可缺少的材料。
一、金鱼的习性
1.食性
金鱼为杂食性鱼类,这是它的野生祖先红鲫鱼遗传给它的特性。金鱼不但对天然的动物性、植物性饵料能够适应,而且也能进食人工饵料。金鱼所能食用的动物性饵料有水蚤、剑水蚤、水蚯蚓、赤线虫、孑孓、蝇蛆等;植物性饵料主要有各种淡水藻类;人工饵料有蚕蛹、猪肝、鱼虾肉、蛋黄、面条、米饭和面包屑等。虽然金鱼食性广泛,但最喜食的是动物性饵料,特别是水蚤和剑水蚤,更是金鱼喜食的种类。
2.性情温驯
长期以来,人类为金鱼创造了宁静、舒适的生活环境,人们又天天在鱼缸旁投饵给料,使金鱼长期与人接触。因此,金鱼的性情逐渐变得温驯,对人不但不畏惧,反而表现主动趋人。金鱼之间也很少发生争斗现象。
3.群游性
金鱼在水中很少单独游动,经常是聚群游动寻觅饵料,而且其群游性程度超过了它的野生祖先。
二、饲养前的准备工作
1.用具用品准备
(1)养鱼容器:饲养金鱼的容器有木盆、瓦盆、陶瓷缸、水泥砖池等。对中生饲养金鱼来说,以直径60厘米左右的木盆和大瓦盆比较适宜。这样的容器吸热、散热稳定,即使在盛夏季节,水温也不会发生剧烈变化,而且由于口、底面积相似,光照和溶氧充足,有利于金鱼的生长发育。养鱼容器应多准备几个,供给养水时使用。
(2)虹吸管:用于换水。可选用一定长度的橡胶管或塑料管,其管径粗细可根据养鱼容器的大小而定。
(3)捞鱼网:用于捞取金鱼。
(4)鱼虫网:用于野外池塘捕捞鱼虫。
(5)其它:温度计、塑料桶等。
2.养水
饲养金鱼的水,大多为井水和自来水。井水分深井水(机井水)和浅井水(土井水)。深井水矿物质含量丰富,pH值为7,含氧量较高,适于饲养金鱼,但水温偏低,须曝晒24小时方能使用;浅井水的水质优于深井水,一般曝晒8~12小时即可使用。
自来水含杂质极低,pH值为7,有利于鱼体生长发育。但水中氯离子的含量往往高于金鱼的忍耐极限,而且含氧较低,使金鱼难以生存。使用前须曝晒48小时左右,以使氯气挥发、水温升高和含氧量增加。
3.准备鱼饵
应事先到郊区池塘中捞取水蚤、剑水蚤等天然饵料,或准备人工饵料。水蚤、剑水蚤是金鱼最理想的饵料,如不易捕捞可自己动手培养,其培养方法见本书第五章第二节。
三、饲养管理
1.放养密度
金鱼具有群聚的习性,进行群养有利于金鱼的生长发育,但放养密度不能过大。密度如果过大,鱼体的活动受到限制,水溶氧消耗量大,水质也会迅速污染变质,轻则会阻碍鱼体发育,重则使金鱼窒息死亡。
金鱼的放养密度视品种、鱼龄、体型大小、气温以及饵料种类而有差异。一般情况下,水深30厘米、注水5千克左右的养鱼木盆中,可以放养5~6厘米长的金鱼5~6尾。饲养中可根据容器和鱼体大小,参照上述数字酌情增减。
2.喂食
喂食不但要定时,还要定量。
金鱼摄食的时间,从夏季来看,如果气候正常,每天摄食量最多时刻是早上6至7时。因为这时气候凉爽,是金鱼体力充沛、活动量最大的时候。此时喂食,进食快,食量大,是投食最适当的时间。但是随着季节变化、气温逐渐下降、喂食时间必须往后推移。一般来说,春、夏、秋气温较高时,早晨喂食比较合适,秋末及冬季气温较低时,以中午喂食为宜。
金鱼喂食数量方面,以脱水鱼虫计算,对当年生的金鱼,每尾每天喂给鱼虫量,相当于其头部体积;二龄鱼的喂食量,相当于其头部体积的二分之一;三龄鱼则相当于其头部体积的三分之一。如果投喂其它饵料,则应观察金鱼的食欲和消化吸收状况,来确定投饵量。
金鱼的饥饱和消化吸收状况,可从鱼粪的颜色上进行判断。如果鱼粪呈绿色、黑色或棕色,表明金鱼摄食适度,消化吸收良好;如果鱼粪呈白色或黄色,表明金鱼吃得过饱,不可再喂饵料。
3.换水
鱼盆中的水必须经常更换。在温暖季节,每天应换一次水。换水时,用虹吸管从鱼盆底部将积存在盆底的污物连同旧水一起吸出。吸出量是盆中水量的三分之一,然后换入经过曝晒、合格的新水。一次换水不能过多,否则会引起金鱼生活环境的剧烈变化,使金鱼不能迅速适应新水环境而食欲减退。
4.注意水温和水中氧气状况
金鱼最适的水温是15~25℃,此时鱼体能充分摄取食物,迅速地生长发育。水温如高于30℃或低于10℃,鱼体则普遍厌食,活动迟缓,生长缓慢。如水温高于40℃或低于0℃,鱼体即趋于死亡。
适合金鱼正常生长发育的水体中的水溶氧量,应不低于5.5毫克/升。如果水溶氧量低于4.0毫克/升时,金鱼表现发呆、食欲不良、生长缓慢;如果水溶氧量是低于2.0毫克/升时,金鱼呼吸频率显著增加,并发出轻轻响声。进一步发展,鱼体就会窒息死亡。
因此,每天应定时检查水温及水中溶氧情况,如有条件,可装置小型增氧机来保持水中较高的溶氧量。
观察水温和水中溶氧状况,是保证金鱼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每天应至少观察一次。观察时间因月份而不同,下列时间安排可供参考,见表14-7。
表14-7 黎明前后观察金鱼的时间
5.越冬
金鱼越冬期间,必须保持适当的水温,以便能够安全越冬。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温差悬殊。北方地区冬季气温可以降到零下15~30℃,应将金鱼移入室内饲养,保持0℃以上水温;河南、湖北等地,冬季气温常降到零下7~8℃,在养鱼盆上加盖防寒物,就可在室外越冬,无须移入室内;致于广东、福建等地,冬季温度稳定在零上5~10℃之间,金鱼完全可在室外越冬,不必采取防寒措施。
在冬季,不论室外还是室内,水温都较其它季节降低,金鱼摄食和活动,都有所下降。因此,可以减少喂食量,换水次数也可以减少。
四、繁殖
金鱼繁殖多在春季,但具体繁殖时间,因地区而有不同。长江以北地区,一般在五六月份,长江以南地区,一二月份或三月间是金鱼的繁殖期。繁殖金鱼通常采用自然繁殖法,即在金鱼繁殖季节,将适当数量的同品种雌、雄亲鱼,放在同一容器中,让它们自然发情、追逐产卵、排精和受精。自然繁殖法的方法步骤如下。
1.选择亲鱼
(1)选择亲鱼的条件。理想的亲鱼应具备品种特征明显、体质健壮、形态端正、游泳平稳、色彩鲜艳、变色较快和年龄适当等条件。其中亲鱼最适年龄应是二龄或三龄。这样年龄的金鱼,身体各部分器官及其品种特征都已发育成熟,尤其是生殖器官更加成熟和丰满。这样的金鱼,生殖细胞的数量多、质量高、活力大,受精率和孵化率都高。
(2)亲鱼的雌雄比例。金鱼的婚配为“一妻多夫制”。在繁殖过程中,雌、雄比例是否恰当,关系到鱼卵受精、孵化、鱼苗成活率的好坏。实际工作证明,金鱼雌、雄比例应该是1∶2或1∶3。
(3)亲鱼雌、雄鉴别。金鱼雌雄鉴别,应从三个方面进行。第一,观察“追星”的有无。繁殖期的雄性鳃盖和胸鳍的第一鳍条,其上皮细胞特别肥厚而角质化,肉眼可见数目众多、白色的坚硬晶状体,闪闪发光,称作追星(图14-3)。雌鱼绝无这种结构。第二,观察体型。雄鱼体较长,腹呈椭圆形,四鳍为棱型且硬;雌鱼体短,四鳍呈椭圆型且软(图14-4)。第三,探摸鱼腹。用手指探摸肛门至腹鳍之间,雄鱼的鳞片排列紧密,腹部中间有一条硬棱;雌鱼则无此硬棱(图14-5)。
(4)单独饲养。按照上述条件和比例,选择亲鱼,单独进行饲养。
2.进行繁殖
亲鱼临产时,出现雄鱼追逐雌鱼的现象。最初,雄鱼尾随雌鱼快游一段后离去。以后,追逐现象越来越频繁,每次追逐的时间也越来越长。这表明亲鱼体内生殖腺即将成熟。几天以后,出现雄鱼用头部紧紧顶住雌鱼腹部,追来追去,持久不舍,这是临产的预兆。此时,要迅速放入事先作好的鱼巢。鱼巢的制作方法是将金鱼藻一类水草集成一束,在一端用绳捆好,并在捆扎的一端系一重物,使其沉入水底,作为卵的附着物。
一般来说,在放置鱼巢的第二天,亲鱼就会产卵繁殖。金鱼产卵的高潮时间是清晨4时到上午10时。在此期间,雌鱼钻游到鱼巢上部产卵,卵粘附在鱼巢上,随后雄鱼排出精液,精液在水中扩散,与卵相遇受精。
受精作用完成后,应及时将带有受精卵的鱼巢取出,放进专为孵化用的鱼盆中进行孵化。鱼巢如不及时取出,受精卵容易被亲鱼吃掉。
3.仔鱼和幼鱼的饲养
(1)仔鱼。在水温15~16℃,受精卵经过7天左右孵化成仔鱼。刚孵化出来的仔鱼,用胸鳍上的附属物吸附在鱼巢上,靠吸收自己体内的营养物质生活。此时,不要触动鱼巢,以免损伤仔鱼。
(2)幼鱼。仔鱼孵出三四天后,消化系统已经发育完全,开始摄取食物,进入幼鱼阶段。
在幼鱼阶段前期,应喂给蛋黄一类的食物。方法是将煮熟的鸡蛋黄,包在纱布中捻碎,然后将纱布团在水面轻轻拍动,使蛋黄颗粒通过纱布空隙落入水中,供幼鱼摄取食用。每天投喂2次,每次投喂量以投喂后1小时内基本吃完为度。7~10天以后,幼鱼已能追捕鱼虫,从此应改喂活鱼虫作为幼鱼食料。
仔鱼和幼鱼在孵化盆中要生活20~30天。在此期间,除注意投喂饵料外,还要随着幼鱼的逐渐长大,及时进行移盆,降低放养密度。并进行选优去劣,将优良幼鱼另盆饲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