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查询试卷\课件\优质课请在此输入关键字:
网站首页 >> 教育教研 >> 教学点滴 >> 文章内容

牢记教与学的主要使命 警惕“例外性”冲淡了“普遍性”

[日期:2014-01-19]   来源:高中生物  作者:   阅读:234[字体: ]

随着新课程改革推进,对教师的学习、研究和培训工作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加强了对教材的解读和专业知识的钻研,这本是一件好事和实事,因为这是教师获取扎实的专业知识的必要途径。但是目前有一种现象值得警惕,一些教师整日研究生物学概念、原理和规律的例外性,并且把这些例外性作为批判教材、课堂教学和高考试题等的有力证据,甚至将其引入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对教材陈述的内容进行反复批驳。

因为工作关系,笔者观摩课堂教学的次数较多,与一线教师交流研讨的机会也较多。发现一些教师为了表达自己的“批判精神”和“反思意识”,常常会从3个角度自豪地列举自己的主要“研究成果”:一是今年高考题所存在的“重大问题”,二是教材内容的“不当之处”,三是同行教学表达的“科学性问题”。例如,有的教师指出:“这道高考试题认为精细胞中染色体数是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的一半,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蜜蜂精细胞是经过假减数分裂形成,因而蜜蜂精细胞和体细胞中染色体一样”、“该高考试题认为‘菠菜叶片下表皮保卫细胞中具有多个叶绿体’是中却的,而我有一次在显微镜下观察室发现有个别保卫细胞中并没有叶绿体”。有的教师曾利用自己几年的课余时间反复研究,对XX版必修1教材提出了几十处的质疑,如“‘暗反应’应该改为‘碳反应’”、“叶绿体结构的叙述及其立体结构示意图都不科学,因为有的叶绿体没有基粒,如C4植物维管束鞘细胞中的叶绿体”、“‘有丝分裂前期核膜逐渐消失’的表述是错误的,因为诸如甲藻、硅藻细胞有丝分裂中核膜并不消失”等。在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甚至引导学生对某教材中光合作用的定义-“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进行批判式讨论。最后,在教师一而再、再而三的“启发”下得出其中一系列“科学性问题”,如不只是绿色植物中能发生光合作用,某些细菌、蓝细菌也能发生光合作用;光合作用不一定消耗水,也不一定产生氧气,如光合细菌发生的光合作用。接着受到“批判”的还有光合作用发生的场所,因为发生光合作用的蓝细菌就没有叶绿体。其结果将教材批得体无完肤、遍体鳞伤,将学生原本要学习建构的知识体系搞得支离破碎。

绝不是说不能在课堂教学中质疑和批判教材和高考试题,因为质疑和批判是一种创新的素养,可以促进师生进一步廓清学科知识,还能培养师生的批判精神,尤其对培养师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是有一定帮助的。质疑和批判原本应该是目前需要倡导的教学追求,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于“批什么、怎么批、批多少”。

教师花费大量的精力长期专注于研究高考试题和教材的“错误”,并且在课堂教学中将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和兴奋点引导到钻研试题和教材的“错误”上,偏离了基础教育的基本方向,不利于全面落实和完成课程基础。通过师生的质疑之处和批判的理由,不难看出“批判的火力”主要集中在例外性的知识以及由此产生的语句表述上的问题。关于课程目标,《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也规定“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其中“基本”、“基础”都突出了基础教育的基础性。诚然,真理不是绝对的,任何生物学原理和规律也都具有相对性,但是不能用相对性否定普遍性,只能将普遍性和相对性有机结合,用相对性发展普遍性,这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思想之一。在规律的普遍性和相对性方面,普遍性无疑是基础教育的重心,这是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基础教育的性质和任务所决定的,因此在基础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中得以明确规定,修订后的2011年版《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更是旗帜鲜明地明确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形成50个重要概念。刘恩山教授在阐述《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主要特点时首先提出的就是“充分体现基础性”,并且指出:“‘基础性’是构成生物科学素养的基础,它涵盖了多方面的目标或要求”、“在必修内容框架的构建上,也力图体现基础性”、“选择了其中最重要的主题”、“既考虑了不同层次上生物学的知识,又注意了生物学中核心的主题,突出了构成生物学素养的基础”。

教师在教学及其研究中必须坚持以“普遍性”为主、少量渗透“例外性”的教学原则,不能将教与学的焦点放在“例外性”上。将例外性知识作为教与学的热点,反映了教师重视知识、轻视能力和情感的教学理念,这不仅与基础教育的主要任务和学科课程的主要目标相悖,而且还存在着其他方面的风险:容易将学生的学习精力引向钻牛角尖、咬文嚼字的方向,置教材中的重要概念、主干知识和基本技能于不顾,以追求罕见的、冷僻的生物学特例为自豪,生活在怀疑一切、批判一切、打倒一切的氛围中;容易将教师的研究方向引入以追求新奇案例、生僻知识为目的的大量文献的查考上,忽视了更为重要、更有意义的研究学生、研究教法的教科研工作。因此,敲响警钟,警惕“例外性”冲淡“普遍性”,其主要宗旨就是让师生回归到基础教育的正常轨道上来,牢记教与学的主要使命,不能忽视基础教育的主要责任,否则会落下“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笑柄。


相关评论
鄂公网安备 420881020000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