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清华毕业生在职场论坛上晒出同时被5家公司录取的帖子,引起了网友的热议。
细看,百度、腾讯、阿里云、谷歌中国,无一不是当今炽手可热的互联网大平台,高起点。
网友直呼羡慕,毕业起点高,以后也会前途无量。
如果说学历是进入社会的敲门砖,那么名校高学历就是敲开更高阶门的金砖。
你不得不承认,进入了名校,意味着得到更好的环境,将来能争取到更好的资源,有更好就业机会。
香港曾有档节目,邀请各行各业的精英、富豪去体验香港最底层的生活。其中,影响力最大的一期,是香港田家公子田北辰。
他体验了当时时薪只有25港币的环卫工的生活。只能睡在最便宜的房子里,辛苦工作一天也只够吃两个最便宜的便当,只有加班,才能挣到坐地铁回去的钱。
在这期节目的最后,田北辰感慨地说了一句残酷又现实的话:
这个社会正极严厉地惩罚不读书的人。
这句刺耳而又真实的话,真的扎心了。
如果你觉得读书苦,而选择了放弃,走入社会时,你会发现自己就像一个赤手空拳的士兵,在面对命运这位强敌时,会被打得遍体鳞伤,毫无还手之力。
那时,你就会懂得,读书不苦,不读书的人生,才苦。
人生有两条道路可选,要么吃苦十年,精彩五十年,要么安逸十年,吃苦五十年。
1 、读书和不读书,过的是不一样的人生
2006年,河南考生蒋多多在考卷上洋洋洒洒写了8000字,陈述高考弊端,抨击应试教育。如此惊世骇俗的做法,在当时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她也成为该年度的高考新闻人物。
讽刺的是,没有人关注她的愤慨陈辞,因为她的无知和任性,她所谓的作家梦被粉碎在高考场上,她的人生也彻底毁了。
落榜后,她只能四处打工,学历不高,又没什么技能,她压根找不到工作,一度产生了自杀的念头。
13年过去了,如今的她只是一个30多岁普通的农妇。
而她所在的那个乡村,她读书的那所高中,每年都有来自穷人家的孩子,通过高考这扇门,挣脱贫困和愚昧的束缚,在苦读和高考之后,用力书写命运的另一种可能。
对于我们而言,如今能用汗水解决的事,就不要留着日后用泪水。况且,泪水也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受教育不是为了站上顶峰,而是为了不至于跌入谷底。
如今的社会,到处都充斥着“读书无用的”的观点,“煎饼大妈月入三万”、“大学毕业生起薪不如民工”的事例让很多人都理所当言的放弃学习,走进社会,继而被社会甩出响亮的耳光。
殊不知有时候你放弃的可能真不是学习这件事儿,你放弃的可能还是另一个完全不同人生的自己。
在那个世界里,可能你在喜欢的城市有一方安身之处,妆容精致,开着锃亮的小车悠哉的穿越拥挤的人群,去旅行、去看展,用力拥抱人生。
而不是穿着打折款,挤过清晨的地铁,做着繁杂的工作,得过且过每一天。
2 、读书,是你通向这功利世界的最体面武器
纪录片《出路》曾经引起了很多人对出身、教育的探索。
导演郑琼用6年时间拍了三个孩子,其中小镇青年徐佳给了我最深的印象,因为他的身上折射了我们绝大部分普通人的身影。
徐佳的父母是农民工,在城市中打拼受了很多屈辱,这让他的父母决定无论如何都要送他去读大学。
父母认为唯有考上大学,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现状,从根源切断贫穷。
徐佳时刻谨记着母亲“即使是打工,也肯定是要文凭高的,不要低的”的谆谆教诲,牢记着父亲临终前“爬也要供孩子上学”的遗愿,全力以赴第三次高考。
幸运的是他考上了,打拼多年后,买房买车,勉强挤进了城市中产的队伍,足以让母亲在村里人面前挺直腰板。
徐佳成了村里人口中“祖坟冒青烟的人”,而更重要的是,在人生的接力赛中,他成了自己孩子的起点。
毛坦厂中学的高考每年都会刷屏,作为全国最大的中学,这里承载了无数贫困学子的梦。
白岩松说,“当你没有官二代、富二代的光环时,对于未来,只有靠自己的打拼,而读书高考之路,也算其中的一种。”
对于这些家庭不好的孩子来讲,考入大学是他们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是他们摆脱泥沼的唯一通道。
诗人艾青曾说过这样意味声长的话:“人生的路虽然漫长,但在紧要处,却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你年轻的时候。”
这紧要的几步,便是学习。
年轻时,你叛逆、疯狂放纵的青春,很可能换来的就是一生的卑微和底层。
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家庭,可是学习会让这功利的世界少些锋芒,多些柔软。
3 、出身决定人的下限,而读书却决定人的上限
原腾讯副总裁吴军认为,一个人能走多远,取决于他的见识。
但很多时候,见识的高低,不是靠简单努力得来的,它还取决于你的环境。
英国曾推出过一个记录片,《人生七年》。有14个不同阶级的孩子参与此次的拍摄。从他们的7岁到56岁,每隔7年都会接受一次采访和记录。
多年后,精英阶层的孩子依旧是精英阶层,过着体面有尊严的生活;中等阶层的孩子延续着父母的阶层;而底层的孩子浑浑噩噩,重复着上一代的命运。
这种阶级的固化使得整个影片弥漫了一种压抑的气氛。
在这种压抑的氛围中,只有一个男孩尼克成功晋升为精英。
而这个逆袭的关键就在于他成功地考上了剑桥大学,获得了向上流动的门票。
成功地打破阶级的壁垒,实现从农二代到精英阶层的跨越。
北大才女刘媛媛在14年的一次演讲中,曾经问过这样一个问题,“你们当中有谁觉得自己是家境普通,甚至出身贫寒,将来想要出人头地只能靠自己
几乎全场举手。
我们需要思考的是,作为绝大多数的普通人之一,我们有什么资本,或有什么资格可以脱颖而出?
摆在人们面前的选择,似乎就只有教育这张岌岌可危的入场券。
在演讲的最后她也提到了读书的好处。
读书,练就了我们不屈现实的决心,也鼓舞了我们奋勇向前的信心。
如果你想要未来拥有自己选择的权利,想要未来有自己喜欢的工作,那么今天的努力,就是你去看世界的路。
4 、我们为什么要读书?
也许,即使我们在怎么读书,也达不到最优秀最顶端。可是我们努力读书,是为了有朝一日能进入一个更广阔的的世界,里面有不同的声音,不同的人,没有时间与空间的阻碍。
也许读书改变不了全部的命运,但用我们有限的生命,去牢牢抓紧可以为之努力的事情,并且尽力使它成为,得以改变命运的那个部分。
读书可以经历千种人生,不读书的人,只能活一次。
电影《风雨哈佛路》的女主说:
我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往前走,我和其他人来的世界不一样,我没有退路,我要更努力,更努力地把自己推到另一个世界中去。
有时虽然不得不承认,有的人出身就在罗马,而自己努力的天花板,不过是别人的起点。
但你要明白命运给你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是想告诉你,你可以用你的一生去奋斗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
希望你我,不管处于何种境地,都不要放弃读书,不要放弃这条最有希望的路。
愿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