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宁12月29日电 发生在广西柳州市的初二男生强拖女老师进男厕所殴打,猛踢老师下体致其受伤住院事件,继续在当地发酵并引发了社会反思:这名学生殴打老师到底踢痛了谁?
12月24日,两名男生违反“学生不允许携带食品进入校园”的规定将一杯饮料带进学校,正在执勤的女老师上前多次劝阻随后发生冲突,其中一名男生将这名女老师眼镜打落在地,并将其拖进男厕拳打脚踢,甚至专门踢打女老师下体,致其受伤住院。
事件发生后,30余名家长替老师讨说法,担心自己小孩和这样的同学在一个班级学习会受到负面影响。学校和这名学生家长商量,让家长先将这名男生接回家教育,家长随后到学校时称,自己孩子“必须在下周一前返校上课,否则将追究校方责任。”至于问题如何解决,有关方面直言“处理这件事谈何容易?”
这一事件并非孤例。柳州市心理协会会长谢静称,她今年已经接到了3件学生殴打老师的案例。人们不禁感叹:我们的孩子怎么了?我们的教育怎么了?
这样事件的发生,深深刺痛我们教育的软肋。由于家长和学校对孩子的教育重知识传授、轻思想教育,重卷面成绩、轻道德素养,加上各类名目繁杂的兴趣班,孩子们在某种程度上成了被动的“学习机”,类似“做什么样的人和怎么样做人”这样的教育严重“缺课”。因此,类似事件一再发生不足为奇。
小孩是祖国的未来,教育是民族的希望。面对这起学生踢打老师事件,我们需要深刻思考并全面调整和检讨我们的教育,让孩子们在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和正确的培养思想呵护下,有学识、知荣辱、明是非、懂真善、分美丑,健康成长,成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之才。(记者 陆波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