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截流学生有偿培优
楚天金报讯 “上课时,老师每次讲到重要知识点时,都会一再强调这一知识点有多么重要、考试肯定会考。然后话锋一转:这个我们下去再详细讲……”连日来,看了本报培优市场乱象调查的文章后,家长谢女士向记者报料,儿子就读于某省级优质初中,前阵子总是夸张地转述老师的话,现在她终于明白了其中的“潜台词”:“下去讲”其实指的是老师会到自己在外办的培优班里讲重点,学生想提高,最好来!
谢女士说,最初她没当回事。但当她从儿子口中得知,学校的考试卷中,总有那么几道“含金量”颇高的难题,是老师“下去详细讲”的,谢女士大彻大悟,她通过其他家长,找到了门路,说着好话交钱入班。最近,儿子的成绩还真有长进。
在校老师截流优质生源
“难怪会有老师暗示学生要到外面报班;难怪会有一些老师上课完全不照顾那些没有上过补习班的学生。”参加了校外补课后,谢女士渐渐看出了“门道”。她说,部分在校老师已经成为一股“暗流”,正推着学生进入校外补课的大军。在进班时,教师会给家长、学生“洗脑”:他们愿意私下带的学生,属于升重点“有希望”的,老师这样做无非是希望帮这些“尖子生”圆梦,当然他们希望家长和学生能够保守秘密,否则事情败露,老师就是想帮忙也帮不上了。一些家长在权衡利弊后,保持了沉默,这正是有些教师的违规行为得以延续的原因。
一培优机构负责人就主动向记者透露:一些小学、初中的老师抱团,或是委托亲戚在外办培优班,他们的招生对象限于本班“听话”的学生,地点经常变换,有时设在自己家,有时则直接借用培优机构的场地。至于收益,在职教师在外办一个月补习班的报酬,比在学校上一学期的课还要多,“所以这些老师铤而走险办班,截留了不少的优质生源,甚至禁止学生外出培优。”
机构贿赂老师招揽生源
采访中,有知情人还向记者揭露,目前不少培优机构与中小学老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培优机构贿赂老师来招揽生源已是业内潜规则。在众多培优机构看来,相较传统的发布广告,在校教师向家长推荐是最管用的,“以前是招一个学生给老师提成50元,后来涨到80元,现在已经涨到100元,如果推荐的是毕业年级的优秀学生,那么推荐价格还要高些!”要想从老师自行开班的学校挖到生源,培优机构也使出了浑身解数。如果抓住一名优质生,而学生又能考上名校,无异于给培优机构打了个活广告,将吸引更多学生投奔培优机构。
“禁补令”遭遇软执行
从2009年至2012年,教育部、省教育厅、武汉市教育局连续发文,严禁学校和教师有偿举办或参与各种培训班、补习班、提高班,试图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我省则探索健全师德监督考核和师德档案制度,建立学生、家长和社会参与的监督体系,重申严格禁止教师有偿补课行为。
尽管如此,一些地方的实际情况显示,校内和校外的培优屡禁不止,家长和学生付出的成本也越来越大。对此,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范先佐说,培优班只是一个社会表层现象,背后还是基础教育改革问题,教育等相关部门不能只发“禁令”,更重要的是执行和问责。 (记者金育)